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蓝色的树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蓝色的树叶》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蓝色的树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松鼠、小麻雀和小蜜蜂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
1.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对待事物要全面、客观、公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理解小松鼠、小麻雀和小蜜蜂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
1.2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教师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这片树叶有什么特别之处?”2.初读课文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b.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3.理解课文a.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它们对待蓝色树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4.学习生字词a.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逐个认读。
b.学生跟读,教师指导书写。
5.深入理解课文a.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松鼠、小麻雀和小蜜蜂对待蓝色树叶的态度不同?”6.小组讨论a.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是小松鼠、小麻雀或小蜜蜂,你会如何看待蓝色树叶?”b.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a.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8.课后作业a.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课后拓展: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用全面、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四、板书设计1.课题:《蓝色的树叶》2.生字词3.小松鼠、小麻雀、小蜜蜂对待蓝色树叶的态度4.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蓝色的树叶》,让学生明白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观察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蓝、色、树、叶”等10个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准确运用。
2. 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蓝色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蓝色的树叶是什么样子呢?2. 学习生词(1)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总结。
(2)讨论课文中的美好景色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2)观察身边的树木,画出自己喜欢的树叶。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树叶,用卡纸制作树叶标本,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去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回来后与同学分享。
七、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流利程度,以及课堂纪律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书写规范、内容准确、创意表现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为改进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彩色”“飘落”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学会用想象和表演的方法表现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爱环境、保护树木的感情,懂得分享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彩色”“飘落”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 用想象和表演的方法表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分享对树叶的认识和观察。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树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想象与表演(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是一片树叶,体验树叶的快乐。
(2)学生表演,展示自己的想象。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关爱环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拓展讨论。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用“彩色”“飘落”等词语造句。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朗读、讨论、想象和表演等方面的表现。
3. 收集学生作业,检查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阅读拓展,鼓励孩子分享学习心得。
八、课程反馈:1. 教师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学会接纳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 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树叶的了解和观察。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树叶图片,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到了生字词的读音,并通过接龙游戏巩固了记忆。
在理解课文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业环节,学生能够主动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增强了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教案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蓝色的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树叶的认识和观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想象与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片蓝色的树叶,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以树叶为主题进行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生字词接龙游戏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课文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一幅与课文相关的画面进行绘画创作,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一】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重點難點: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園園為什麼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出示課文插圖,提問:圖上畫著什麼?什麼地方讓你感到奇怪呢?看到這片樹葉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有的可能問:怎麼會是藍色的樹葉?還有的更驚奇地問:真有意思,我從來沒見過藍色的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對呀?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教師邊說邊把藍色的樹葉粘在黑板上)。
那我們就一起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一起讀讀題目。
同學們看過的樹葉一般是什麼顏色的?怎麼會有藍色的樹葉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讀,借助拼音讀准生字。
2、教師範讀,想想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
3、說說課文講的是什麼事。
三、多種方法,識記生字1、看實物識字:鉛筆、筆盒、課桌、美術、課本2、讀句子識字(1)她把鉛筆削好,放進鉛筆盒,準備上美術課。
(鉛、削、盒、術用紅色區別)(2)她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怕你不注意把筆尖弄斷了。
”(皺、吐、注用紅色區別)3、分辨翹舌音:術、惹、桌、注、皺。
4、分辨破音字:吞吞吐吐、嘔吐、削鉛筆、剝削5、比較形近字:術、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6、畫出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讀一讀美術課、綠鉛筆、惹人愛、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皺眉頭、風景四、指導寫字1、分析字的結構特點2、描紅3、說說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麼?4、指導(1)左右結構的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2)筆,寫竹頭時不要把短橫寫成點。
(3)鉛,右上不是一個“幾”字5、學生練習寫字,寫後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
五、作業設計填上合適的詞一()鉛筆、一()樹葉、一()同學一()椅子、一()刺蝟、一()板凳第二課時一、復習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2、“撿綠樹葉”遊戲。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1 学习目的:1、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主要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生齐读〕。
在讲这节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复习下上节课所学到的词语。
桌子美术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弄断盒子注意削铅笔皱着眉头出示本节课学习目的〔师读〕1、能有感情的阅读课文,主要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
二、新授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并用铅笔标出课文有几段。
并考虑一下问题〔出示自学指导一:1、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小主人公分别是谁?蓝色的树叶是谁画的?〕生阅读后答复,师板书【林园园李丽〔画蓝树叶〕】我们见过绿色的树叶,黄色的树叶,红色的树叶,就是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李丽为什么要画蓝树叶呢?真让我感到好奇,让我们一起好好来读读这个小故事吧!2、〔点名读第一段〕〔出示自学指导二: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在我们同学们之间,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比方铅笔掉家了,橡皮没有了,等等,假如这件事让你给碰到了,你会怎么样呢?生答。
李丽也是想向同学借,于是她找到了林园园,要向林园园借铅笔。
老师的问题又来了。
〕3、〔出示自学指导三:3、李丽借了几次?2、林园园愿意借吗?〕〔自己读2、3、4段后同桌讨论〕〔参加课本剧表演〕学生找关键的词,师板书后引导学生点名读一读,重点多读林园园说的话。
李丽的语气:有礼貌、恳求、商量【小声行吗趴看可以借小心一点儿连忙只画没有接】林园园的语气:不愿意【吞吞吐吐怕注意不要不要不要皱着眉头还要】〕4、〔出示自学指导四:4、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林园园脸红了?5、通过她们之间的对话,你看到李丽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林园园呢?〔最后林园园没有接,拿出自己的蓝铅笔,把树叶画成蓝色的啦。
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短文。
文章以物换魂的写法,描述了一片蓝色的树叶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一个有勇气、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人生信条。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化思考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勇气与坚韧的重要性,提高自信心。
•通过此篇文章,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和感受文章中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括和比喻,把握文章的情感色彩。
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阅读分析教学法等。
2.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师生进入教室,课前准备好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
•展示一张树叶图,让学生先从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感性认识树叶。
•教师问:“树叶的颜色都是什么颜色的?” “有没有听说过蓝色的树叶?”第二步:感性认识•展示文章插图,让学生围绕着周园园与树叶之间的情感联系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插图中的语境,理解周园园心情的变化和树叶的重要作用。
第三步:阅读解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整篇文章,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学生自主阅读并标出自己较为重要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让学生阐述出每个段落的大意。
第四步:交流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内涵。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细读,讨论、整理和汇报文章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词句、句子和段落。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的参与和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关注。
三、板书设计1.主题: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2.内容:知识点重点文章主要内容概述事件发展过程描写定位和推理人物形象描写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蓝色的树叶》的阅读理解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成功实现的,学生们在读完文章后,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蓝色的
树叶》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描红
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捡绿树叶”游戏。
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
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
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
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
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
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
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
(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
(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读出不放心的语气)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
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