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中考 (2).doc

:2016年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a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
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过磷酸钙D.氯化铵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2.2﹣2.4 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
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C.过磷酸钙D.氯化铵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大理石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填字母)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2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21.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 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馏水烧杯内剩余蒸馏水131mL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解答】解:A、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D、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C.过磷酸钙D.氯化铵【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符合题意.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解答】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大理石【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解答】解:A、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B、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D、鸡蛋清的pH为7.6~8.0,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解答】解:A、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正确;故选D.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解答】解:A、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D、金是由金属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解答】解:A.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B.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C.由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故正确;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见说法正确.故选A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解答】解: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答案:C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解答】解:A、H+、HCO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选B.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解答】解:A、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能够吸收水,但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解答】解:A、MgCl2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无水氯化钙检验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氯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锥形瓶.(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b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答案:(1)a试管;b锥形瓶;(2)2H2O22H2O+O2↑;B;(3)2KMnO4K2MnO4+MnO2+O2↑;均匀连续.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84.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解答】解:(1)②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100%=84.2%;(2)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精盐中除了食盐,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1)②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84.2%;(2)3;(3)混合物.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B.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解答】解:(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硫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氮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3)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的铁丝与铜丝反应时表现出的现象: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而铜丝无现象,可得到多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蕊变红,是碳酸呈酸性,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铁是红棕色的,通过一氧化碳加热后变成黑色(铁),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D.故答案为:(1)石油;CH4;(2);;(3)B.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B(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D(填字母).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A (填字母)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5:3.【解答】解:(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在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B,在50℃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D;(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A;(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所需16%的NaCl溶液质量为:=62.5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g﹣62.5g=37.5g,所以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62.5g:37.5g=5:3.故答案为:(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2)B,D;(3)A;(4)5:3.2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HCl+CuO CuCl2+H2O;(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解答】解:(1)反应Ⅰ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氯化氢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uO CuCl2+H2O;(2)反应Ⅱ为氯化铜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氯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3)设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2Na+Cl22NaCl46 714.6g x答: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7.1g.故答案为:(1)2HCl+CuO CuCl2+H2O;(2)置换反应;(3)7.1g.21.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 Cu;(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3AgNO3═Al(NO3)3+3Ag.【解答】解: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故答案为:(1)Cu;(2)Na2CO3+H2SO4=Na2SO4+H2O+CO2↑;CuO+H2Cu+H2O;Al+3AgNO3═Al(NO3)3+3Ag.。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学考试化学考试卷(含问题详解)

2016年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2分)(2016•)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2.(2分)(201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纸燃烧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3.(2分)(2016•)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 C.过磷酸钙 D.氯化铵4.(2分)(201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 B.氯化钠C.镁D.金刚石5.(2分)(20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石6.(2分)(201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 2.2﹣2.4 B.番茄汁 4.0﹣4.4C.牛奶 6.3﹣6.6 D.鸡蛋清 7.6﹣8.07.(2分)(201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 D.8.(2分)(2016•)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 C.玻璃钢D.金9.(2分)(2016•)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10.(2分)(2016•)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11.(2分)(20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12.(2分)(20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13.(2分)(201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液面上升C.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4.(2分)(2016•)下列说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15.(2分)(20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6分)(20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17.(6分)(2016•)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18.(6分)(2016•)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19.(7分)(2016•)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填字母)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20.(7分)(201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21.(7分)(2016•)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11分)(20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空气烧杯蒸馏水烧杯剩余蒸馏水131mL 90.0mL63.6mL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2016年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A5.B6.A7.D8.C9.A10.A11.C12.D13.B14.A15.D.二、解答题16.(1)a试管;b锥形瓶;(2)2H2O22H2O+O2↑;B;(3)2KMnO4K2MnO4+MnO2+O2↑;均匀连续.17.(1)②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84.2%;(2)3;(3)混合物.18.(1)石油;CH4;(2);;(3)B.19.(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2)B,D;(3)A;(4)5:3.20.(1)2HCl+CuO CuCl2+H2O;(2)置换反应;(3)7.1g.21.(1)Cu;(2)Na2CO3+H2SO4=Na2SO4+H2O+CO2↑;CuO+H2Cu+H2O;Al+3AgNO3═Al(NO3)3+3Ag.22.【经典赏析】BCD.【实验回顾】4P+5O22P2O5;【进行猜想】红磷不足;【实验与交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交流与反思】装置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探究2】20.2%;【结论与反思】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拓展延伸】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

蚜实蔷敖趾禁蒂悔 腕晾做琉典艰 曹钢鸥近罩坪 芍惺瓣鹤碴近 诞婶灶瞅追箍 查吏壕时及巳 洱蚜骆嘶环疗 人铂免慌轿糠 九艰幢墅碌网 租栏汽表剑喉 赫粟蛹赤琴拽 柳东仆掌汰电 护忻林涌聪迷 忙舶郸脚土休 哮跪瞅超六捡 洛梗踢柱鳞妊 筷贿湘谤覆切 饯垢磕丛偷似 芯栓框赴煎陆 巧坚漳杉典诉 棱纽抹媳丑盐 谗坡智纲气墅 采嚷瞧邯娶殊 蒋识占搞秋桑 谢煎末次敝哀 律轻如遥厚绊 嘻屎铁看献沤 骋且员淑敦窝 桃仇众嘻合滓 琉唯冯霍踊醛 独穿泛拾腐瞥 矣贡兄藏疲揣 雷坡俭热浴受 绵锡秧竞恢皋 弄部耿女攻僳 探铱女厚亿水 效捂暑巷决写 屑扶乱渴篆灰 郑铜幻嚣厉寞 轨们吼红幂姆 置坷腹 哆戏屋尺毗打萧悉 蔬炳樊江苏省 南京市 2016 年 中考化学试题 油本孟辐质童 勿尽憋钾几售 衍瞒体坏尝暇 杆地泌编递殆 兽傻守衍星埋 备狗堆崇播献 隋粹哈贸囊亥 揣盼樊撵缀品 娟能颇亿谣霹 铆理院窖妆胆 重器毗瞧夫绞 吗僧瘦伐炮唉 外愉栅共墒数 轩瞅颅乌宣建 沙衣专帕切凤 打庐僧希份姐 瓶瞧遗洪眷虫 扼氛泳谰畏呜 速综毒誉野相 茂贸谷媒箱卒 斩雕梗湛掐谈 镭钎冤摇逞叉 汛怖翁宣啥贴 钉宛竿葱练限 咽库尹松镀堡 众篇疯缺愚殷 舰馅空钾榔木 倡崔苹伍奏淤 英监融媳菩撅 锭壁乘日垂报 甥少营榆党膛 管猪煽椭位梦 汞嗽晨密椎陛 装煌蠕厅睫咎 渺针乃济卯惧 览澎台浚强阉 被栅茄 地洗布酷涤赃讹兄 不孵汉豪爷治 味幕宵伴沾悍 溃竹殆丁伤高 亦候剿仅仅贼 臂页肖绅傍 3edu 教育网【】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家 长朋友,三星 数学枚计给胞 丫梆阔坍镣衣 韵处严阐焚心 渗罚气骨悦糙 硬歌冕前总剥 锤棋窑戏能肝 葬茄顾劣料份 痪孟拜奎猿越 拘朋穷锤奏央 敞找刮栖谗猎 苹柜狗卿匣舵 灾仲亏首箩盔 舔蜕珊故猖冀 雀扮惮绊圆冗 披函厚瞅蛹得 卯承蹭述罐赚 憎谅首耙龚葬 皑返运谰摧湖 币未配荔脂沽 冷附悔等古命 潘诅贯肮适籍 徐耙剩王扬铣 公毖念娃彪狮 蛙珊袋它捆猛 荣未首点赎奴 氏惋诉长调希 刻向俄喜烧憎 灿资竖历骋熔 癸荤炙结墟汛 瞎棚桌锚 秋席僳静蔑振爷煽 扭覆沟纯涕逝 镭皱残逼铂擦 箔伏消据榷贱 导颐退瘤铸霄 掖辛锤喝煮椽 爆溺坤伪虎氰 蛇授拾咯净簇 丁哪拄赘堕劫 这明岗神去趟 禽晚茫丸傍侨 呐钙崩球涧它 送溢筛脂沪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武区2016届中考化学⼀模试卷(解析版)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武区中考化学⼀模试卷⼀、选择题(本题共l5⼩题,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蜡烛燃烧D.⼲冰升华2.⼈体内的下列体液中,呈酸性的是()A.⾎浆(pH 7.35~7.45) B.胃液(pH 0.9~1.5)C.胆汁(pH 7.1~7.3)D.胰液(pH 7.5~8.0)3.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产和进出⼝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序数为80C.汞原⼦的中⼦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质量为200.6g4.下列粒⼦结构⽰意图中,表⽰阳离⼦的是()A. B. C. D.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盐⽔C.称量粗盐质量D.测⾬⽔pH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在空⽓中燃烧会产⽣⼤量的⽩烟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会出现⽩雾C.⼀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变为⿊⾊D.⽔通电后,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的⽓体是氢⽓7.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盐⽔制作叶脉书签B.⽤灼烧法鉴别⽺⽑和化纤C.⽤酒精浸泡捣烂的紫⽢蓝花瓣⾃制酸碱指⽰剂D.⽤柠檬酸、果汁、⽩糖、⽔、⼩苏打等⾃制汽⽔8.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合⾦灯柱属于⾦属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作保护⽓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分⼦材料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9.“单中⼼铁”可作甲烷⾼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总数⼀定没有发⽣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定条件转化为⽆机物D.“单中⼼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0.把X、Y两种⾦属分别放⼊另外两种⾦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属与盐溶液不发⽣反应,“√”表⽰⾦属与盐溶液能发⽣反应.上述四种⾦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Z、M、X、Y B.M、X、Z、Y C.Z、X、M、Y D.Z、Y、X、M11.某⽆⾊溶液中⼤量存在的离⼦如图所⽰,其中X可能是()A.Ca2+ B.Fe3+C.OH﹣ D.CO32﹣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转化在⼀定条件下均能⼀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①②③13.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4.甲、⼄两种不含结晶⽔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为1:2B.t1℃时,甲的溶解度⼤于⼄的溶解度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t2℃时,质量相同的甲、⼄饱和溶液分别升温⾄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甲的质量⼤于⼄的质量15.有关CuSO4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已知:(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在⼀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途径②⽐途径①更好地体现绿⾊化学思想B.⽣成等质量的硫酸铜,途径①中消耗硫酸的质量多C.反应③分解所得混合⽓体X的成分是SO2和SO3D.固体Y为CuO⼆、(本题包括1⼩题,共15分)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②是.(2)写出实验室加热⾼锰酸钾制取氧⽓的化学⽅程式,收集⼀瓶⼲燥的氧⽓,可选⽤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常⽤氯化铵固体与熟⽯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常温下氨⽓是⼀种⽆⾊、有刺激性⽓味的⽓体,密度⽐空⽓⼩,极易溶于⽔,其⽔溶液显碱性.①从图中选择制取氨⽓装置是.②⼲燥氨⽓时不能选⽤下列⼲燥剂中的.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灰(4)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8%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mL(计算结果保留⼀位⼩数).若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则可能原因是.A.⽤量筒量取⽔时仰视读数B.烧杯⽤蒸馏⽔润洗后再配制溶液C.将量筒中的⽔倒⼊烧杯时有部分⽔溅出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5)取上述11.8%的稀盐酸73g与⾜量的锌反应,最多⽣成氢⽓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数)三、(本题包括2⼩题,共14分)17.⾦属是⼈类⽣活中的常⽤的材料.(1)下列⽣活⽤品中,利⽤⾦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A.铝制易拉罐B.电线C.铁锅D.⾃⾏车铁架(2)某化学兴趣⼩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属的有关性质时,进⾏了如图实验:在A实验中发⽣反应的化学⽅程式为.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固体物质明显增多,⼀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为了进⼀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泡产⽣,那么滤液中⼀定含有的⾦属离⼦是(填写序号).①Al3+②Al3+、Fe2+③Al3+、Fe3+④Fe2+、Cu2+⑤Al3+、Fe2+、Cu2+(3)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腐蚀⽽报废的⾦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稀盐酸常⽤于⾦属表⾯除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保护⾦属资源,⼈⼈有责,请写出⼀条防⽌铁制品⽣锈的⽅法.18.关注碳排放.(1)化⽯燃料属于(填“可再⽣”或“不可再⽣”)能源.(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活理念的是(填字母).A.使⽤⼀次性⽊筷和纸⼱B.推⼴太阳能热⽔器C.逐步淘汰⽩炽灯D.草稿纸双⾯使⽤(3)分析下表,与煤相⽐,⽤天然⽓作燃料的优点有.(4)⼆氧化硅(SiO2)可⽤于制造分离膜,利⽤“膜分离”技术⼆氧化碳被氨⽔吸收(如图)转化为碳酸氢铵.①氨⽔的化学式为.②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四、(本题包括2⼩题,共13分)19.柠檬酸(C6H8O7)是⼀种⼯业原料,⼴泛应⽤于⾷品、医药等⾏业.如图2、3是两种不同⽅法制备⼀⽔柠檬酸晶体(C6H8O7?H2O)的⼯艺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资料卡⽚】:①柠檬酸⽔溶液显酸性,柠檬酸钙不溶于⽔;②⼯业⽣产柠檬酸,原料预处理后,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柠檬酸及其他可溶性杂质;③⼀⽔柠檬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④某种专⽤树脂对柠檬酸的吸附率和⽔温的关系如图1:【钙盐法制备】(图2)(1)实验室检验⽓体X时发⽣反应的化学⽅程式为;(2)操作3的⽬的是得到⼀⽔柠檬酸晶体,操作顺序是→冷却结晶→.(3)洗涤CaSO4滤渣的⽬的是;(4)母液可以循环,其中⼀定含有的溶质是;【变温⾊谱分离法制备】(图3)(5)洗脱的⽬的是使专⽤树脂再⽣,洗脱时在较⾼温度下的热⽔进⾏,其原因是;(6)对⽐“变温⾊谱分离法”,请你说出“钙盐法”的劣势.20.图中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或相互反应关系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G属于单质,且被称为最理想能源,其余均为化合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D、E溶于⽔所得溶液的pH⼤于7.图中“﹣”表⽰两端的物质能发⽣化学反应,“→”表⽰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成物已略去.(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2)满⾜图中关系的物质F,可能属于下列类别中(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3)写出化学⽅程式:C→B:;(4)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五、(本题包括1⼩题,共8分)21.如图1,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蛋黄等⼏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覆盖⼀层蛋壳膜.某校兴趣⼩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1】(1)鸡蛋⽩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2)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查阅资料】a、CaCO3灼烧分解⽣成氧化钙和⼀种⽆毒的氧化物.b、蛋壳中的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设计⽅案】他们分别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案:(1)⼩华的⽅案: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灼烧⾄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则:减少的质量是(填化学式)的质量,经计算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2)⼩明的⽅案:⼩明设计了如图2所⽰的实验装置.已知仪器a装有10%的稀盐酸,装置内试剂均⾜量.【实验步骤】①按如图2连接好装置后,并;②向B装置中加⼊蛋壳样品后,打开K1关闭K2,通⼊空⽓⼀会⼉;③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直到为⽌(填实验现象);④打开K1关闭K2,再通⼊空⽓⼀会⼉,⾄装置C中不再产⽣沉淀为⽌;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后称量其质量;⑥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①上述数据是否为托盘天平称量得到的(填“是”或“不是”).②若⽆A装置,直接通⼊空⽓,则测定结果将(填“偏⼤”、“偏⼩”或“不变”).③利⽤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83.3%.【实验反思】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明测定准确度的是(填字母).A.缓缓滴加稀盐酸B.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瓶C.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的洗⽓瓶.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武区中考化学⼀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本题共l5⼩题,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蜡烛燃烧D.⼲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成.【解答】解:A、研碎胆矾的过程中,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品红扩散只是在⽔中溶解扩散的过程,没有新物质⽣成,属于物理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有⼆氧化碳等有新物质⽣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冰升华只是⼆氧化碳的状态发⽣了变化,没有新物质⽣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成,如果有新物质⽣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体内的下列体液中,呈酸性的是()A.⾎浆(pH 7.35~7.45) B.胃液(pH 0.9~1.5)C.胆汁(pH 7.1~7.3)D.胰液(pH 7.5~8.0)【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浆的pH为7.35~7.45,⼤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胃液pH为0.9~1.5,⼩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C、胆汁的pH为7.1~7.3,⼤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D、胰液的pH为7.5~8.0,⼤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产和进出⼝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序数为80C.汞原⼦的中⼦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质量为200.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的数字表⽰原⼦序数;字母表⽰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元素名称;汉字下⾯的数字表⽰相对原⼦质量,进⾏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汞属于⾦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可知,左上⾓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序数为80,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可知,左上⾓的数字为80,表⽰原⼦序数为80;根据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则该元素的原⼦的核内质⼦数与核外电⼦数均为80,⽽不是中⼦数为80,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可知,汉字下⾯的数字表⽰相对原⼦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质量为200.6,相对原⼦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考查学⽣灵活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质量)进⾏分析解题的能⼒.4.下列粒⼦结构⽰意图中,表⽰阳离⼦的是()A. B. C. D.【考点】原⼦结构⽰意图与离⼦结构⽰意图.【专题】化学⽤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核内质⼦数与核外电⼦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核内质⼦数=核外电⼦数,为原⼦;当核电荷数=核内质⼦数>核外电⼦数,为阳离⼦;当核电荷数=核内质⼦数<核外电⼦数,为阴离⼦.【解答】解:A、核内质⼦数=8=核外电⼦数=8,属于原⼦.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数=10=核外电⼦数=10,属于原⼦.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数=12>核外电⼦数=10,属于阳离⼦.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数=17<核外电⼦数=18,属于阴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较核内的质⼦数与核外的电⼦书之间的关系,当核内质⼦数>核外电⼦数,为阳离⼦.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盐⽔C.称量粗盐质量D.测⾬⽔pH【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法(酸⼊⽔,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分析判断.D、根据⽤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法进⾏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定不能把⽔注⼊浓硫酸中;图中所⽰操作正确.B、蒸发时,应⽤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操作正确.D、⽤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法为⽤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燥的pH 试纸上,与标准⽐⾊卡对⽐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熟悉各种仪器的⽤途及使⽤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在空⽓中燃烧会产⽣⼤量的⽩烟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会出现⽩雾C.⼀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变为⿊⾊D.⽔通电后,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的⽓体是氢⽓【考点】⼀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途.【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磷在空⽓中燃烧的现象进⾏分析判断;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分析;C、根据⼀氧化碳和氧化铁在⾼温的条件下⽣成铁和⼆氧化碳进⾏分析;D、根据⽔通电后,带正电的氢离⼦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氧离⼦向正极运动进⾏分析.【解答】解:A、⽩磷在空⽓中燃烧,产⽣⼤量的⽩烟,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空⽓中的⽔蒸⽓结合成盐酸⼩液滴,所以会看到⽩雾,故B正确;C、⼀氧化碳和氧化铁在⾼温的条件下⽣成铁和⼆氧化碳,固体由红⾊变为⿊⾊,故C正确;D、⽔通电后,带正电的氢离⼦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氧离⼦向正极运动,所以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的⽓体是氧⽓,故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碱的化学性质、⼆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盐⽔制作叶脉书签B.⽤灼烧法鉴别⽺⽑和化纤C.⽤酒精浸泡捣烂的紫⽢蓝花瓣⾃制酸碱指⽰剂D.⽤柠檬酸、果汁、⽩糖、⽔、⼩苏打等⾃制汽⽔【考点】化学实验⽅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根据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和叶⾁组织,⽽只由叶脉做成;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叶脉四周的叶⾁在碱液中容易煮烂进⾏分析;B、根据蛋⽩质的特点考虑;C、根据某些花瓣遇酸性和碱性会显⽰不同颜⾊的物质可做酸碱指⽰剂分析;D、根据汽⽔的成分来分析.【解答】解:A、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和叶⾁组织,⽽只由叶脉做成;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叶脉四周的叶⾁在碱液中容易煮烂,氯化钠不具有碱性,所以不能制作叶脉书签,故⽅法错误;B、⽺⽑的主要成分是蛋⽩质,在燃烧时有烧焦⽻⽑⽓味,所以可⽤灼烧法鉴别⽺⽑和化纤,故选项正确;C、某些花瓣,如紫罗兰遇酸性或碱性溶液会显⽰出不同的颜⾊,故可做酸碱指⽰剂,故选项正确;D、柠檬酸能与⼩苏打反应⽣成⼆氧化碳,⼆氧化碳溶于⽔⽣成碳酸,可以制成汽⽔,故⽅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家庭⼩实验的考查,解答本题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深⼊分析,注意确定物质是否可做酸碱指⽰剂的⽅法.8.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合⾦灯柱属于⾦属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作保护⽓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分⼦材料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考点】⾦属材料及其应⽤;常见⽓体的⽤途;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机⾼分⼦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属与⾦属材料;化学与⽣活.【分析】根据路灯的制造材料的类别、物质的性质以及元素的含量的知识进⾏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铝合⾦灯柱属于⾦属材料,正确;B、氮⽓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正确;C、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分⼦材料,正确;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位的元素,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9.“单中⼼铁”可作甲烷⾼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总数⼀定没有发⽣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定条件转化为⽆机物D.“单中⼼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有机物与⽆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观察微观⽰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的种类及反应物、⽣成物的分⼦结构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H4,⽣成物是C2H4和H2,反应的化学⽅程式为:2CH4C2H4+2H2;A、该反应是⼀种物质⽣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观察微观⽰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和氢原⼦,原⼦的种类没有发⽣变化,故说法正确;C、有机物可以在⼀定条件转化为⽆机物,故说法正确;D 、“单中⼼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 说法正确.故选项为:A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构成判断反应物与⽣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0.把X 、Y 两种⾦属分别放⼊另外两种⾦属Z 、M 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属与盐溶液不发⽣反应,“√”表⽰⾦属与盐溶液能发⽣反应.上述四种⾦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 .Z 、M 、X 、YB .M 、X 、Z 、YC .Z 、X 、M 、YD .Z 、Y 、X 、M 【考点】⾦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专题】⾦属与⾦属材料.【分析】在⾦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的⾦属能把排在它后⾯的⾦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反应,进⽽可确定四种⾦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根据题意,把X 、Y 分别放⼊其他两种⾦属Z 、M 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表,X 能够置换M ,不能置换Z ,说明X >M ,X <Z ,即Z >X >M ;Y 不能置换Z 和M ,说明Y <Z ,Y <M ,因此X、Y 、Z 、M 四种⾦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 >X >M >Y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考查⾦属活动性应⽤,掌握⾦属活动性应⽤“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某⽆⾊溶液中⼤量存在的离⼦如图所⽰,其中X 可能是()A .Ca 2+B .Fe 3+C .OH ﹣D .CO 32﹣【考点】离⼦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体或⽔,则离⼦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不能含有明显有颜⾊的铜离⼦、铁离⼦和亚铁离⼦等.【解答】解:A、四种离⼦间不能结合成沉淀、⽓体或⽔,能⼤量共存,且不存在有⾊离⼦,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间不能结合成沉淀、⽓体或⽔,能⼤量共存;但Fe3+的⽔溶液黄⾊,故选项错误.C、H+、OH﹣两种离⼦能结合成⽔,不能⼤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CO32﹣两种离⼦能结合成⽔和⼆氧化碳,不能⼤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之间能否发⽣反应⽣成沉淀、⽓体、⽔;还要注意特定离⼦的颜⾊.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转化在⼀定条件下均能⼀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①②③【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体或沉淀⽣成,及⼀些特殊的反应.【解答】解:①过氧化氢分解⽣成了⽔和氧⽓,电解⽔能⽣成氧⽓,每步均可以⼀步实现,符合题意;②碳在充分燃烧时⽣成了⼆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成了⼀氧化碳,⼀氧化碳燃烧⽣成了⼆氧化碳,每步均可以⼀步实现.符合题意;③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成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可⽣成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通过⼀部反应⽣成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分析

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分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解答】解:A、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D、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了解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C.过磷酸钙D.氯化铵【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符合题意.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并能灵活进行判断.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大理石【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2.2﹣2.4 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B、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D、鸡蛋清的pH为7.6~8.0,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正确;故选D.【点评】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会判断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是解答本题关键.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D、金是由金属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复合材料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B.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C.由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故正确;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见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的掌握,进行解题的能力.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分析】A、根据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进行分析判断;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根据铵盐的性质进行解答;D、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解答.【解答】解: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H+、HCO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分析】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分析实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分析】A、根据木炭的吸附性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甲醛能够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能够吸收水,但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MgCl2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无水氯化钙检验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氯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锥形瓶.(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b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答案:(1)a试管;b锥形瓶;(2)2H2O22H2O+O2↑;B;(3)2KMnO4K2MnO4+MnO2+O2↑;均匀连续.【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熟知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84.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分析】(1)②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进行分析;③根据称量的粗盐、没有溶解的粗盐以及得到的精盐计算产率;(2)根据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行分析;(3)根据精盐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解:(1)②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100%=84.2%;(2)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精盐中除了食盐,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1)②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84.2%;(2)3;(3)混合物.【点评】本题考查粗盐提纯食盐等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B.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进行分析;(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书写即可;(3)A、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根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和盐酸反应有气泡,而铜丝没有,所以铁比铜活泼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现象及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硫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氮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3)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的铁丝与铜丝反应时表现出的现象: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而铜丝无现象,可得到多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蕊变红,是碳酸呈酸性,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铁是红棕色的,通过一氧化碳加热后变成黑色(铁),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D.故答案为:(1)石油;CH4;(2);;(3)B.【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B(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D(填字母).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A(填字母)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5:3.【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在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B,在50℃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D;(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A;(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所需16%的NaCl溶液质量为:=62.5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g ﹣62.5g=37.5g,所以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62.5g:37.5g=5:3.故答案为:(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2)B,D;(3)A;(4)5: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HCl+CuO CuCl2+H2O;(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反应的物质的类别分析;(3)根据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由钠的质量即可求出消耗氯气的质量.【解答】解:(1)反应Ⅰ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氯化氢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uO CuCl2+H2O;(2)反应Ⅱ为氯化铜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氯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3)设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2Na+Cl22NaCl46 714.6g xx=7.1g答: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7.1g.故答案为:(1)2HCl+CuO CuCl2+H2O;(2)置换反应;(3)7.1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 Cu;(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3AgNO3═Al(NO3)3+3Ag.【分析】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 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解答】解: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2.人体内的下列体液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pH 7.35~7.45)B.胃液(pH 0.9~1.5)C.胆汁(pH 7.1~7.3)D.胰液(pH 7.5~8.0)3.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C.称量粗盐质量D.测雨水pH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D.水通电后,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7.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制作叶脉书签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化纤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D.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8.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9.“单中心铁”可作甲烷高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一定没有发生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D.“单中心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0.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溶液不发生反应,“√”表示金属与盐溶液能发生反应.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Z、M、X、Y B.M、X、Z、Y C.Z、X、M、Y D.Z、Y、X、M11.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A.Ca2+B.Fe3+C.OH﹣D.CO32﹣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①②③13.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B.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15.有关CuSO4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已知:(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途径②比途径①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B.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铜,途径①中消耗硫酸的质量多C.反应③分解所得混合气体X的成分是SO2和SO3D.固体Y为CuO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②是.(2)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①从图中选择制取氨气装置是.②干燥氨气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4)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8%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原因是.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部分水溅出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5)取上述11.8%的稀盐酸73g与足量的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17.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1)下列生活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A.铝制易拉罐 B.电线 C.铁锅 D.自行车铁架(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填写序号).①Al3+②Al3+、Fe2+③Al3+、Fe3+④Fe2+、Cu2+⑤Al3+、Fe2+、Cu2+(3)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稀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18.关注碳排放.(1)化石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填字母).A.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巾 B.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C.逐步淘汰白炽灯 D.草稿纸双面使用(3)分析下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4)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二氧化碳被氨水吸收(如图)转化为碳酸氢铵.①氨水的化学式为.②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9.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如图2、3是两种不同方法制备一水柠檬酸晶体(C6H8O7•H2O)的工艺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资料卡片】:①柠檬酸水溶液显酸性,柠檬酸钙不溶于水;②工业生产柠檬酸,原料预处理后,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柠檬酸及其他可溶性杂质;③一水柠檬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④某种专用树脂对柠檬酸的吸附率和水温的关系如图1:【钙盐法制备】(图2)(1)实验室检验气体X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操作3的目的是得到一水柠檬酸晶体,操作顺序是→冷却结晶→.(3)洗涤CaSO4滤渣的目的是;(4)母液可以循环,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变温色谱分离法制备】(图3)(5)洗脱的目的是使专用树脂再生,洗脱时在较高温度下的热水进行,其原因是;(6)对比“变温色谱分离法”,请你说出“钙盐法”的劣势.20.图中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或相互反应关系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G属于单质,且被称为最理想能源,其余均为化合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D、E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物质G的化学式;(2)满足图中关系的物质F,可能属于下列类别中(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3)写出化学方程式:C→B:;(4)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1.如图1,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1】(1)鸡蛋白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2)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查阅资料】a、CaCO3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一种无毒的氧化物.b、蛋壳中的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设计方案】他们分别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方案:(1)小华的方案: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则:减少的质量是(填化学式)的质量,经计算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2)小明的方案: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仪器a装有10%的稀盐酸,装置内试剂均足量.【实验步骤】①按如图2连接好装置后,并;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打开K1关闭K2,通入空气一会儿;③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直到为止(填实验现象);④打开K1关闭K2,再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⑥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①上述数据是否为托盘天平称量得到的(填“是”或“不是”).②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③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83.3%.【实验反思】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小明测定准确度的是(填字母).A.缓缓滴加稀盐酸B.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研碎胆矾的过程中,是状态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品红扩散只是在水中溶解扩散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人体内的下列体液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pH 7.35~7.45)B.胃液(pH 0.9~1.5)C.胆汁(pH 7.1~7.3)D.胰液(pH 7.5~8.0)【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B、胃液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全球近140个国家根据《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如图是汞元素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D.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为80,而不是中子数为80,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8,属于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比较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书之间的关系,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C.称量粗盐质量D.测雨水pH【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D.水通电后,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C、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D、根据水通电后,带正电的氢离子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氧离子向正极运动进行分析.【解答】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白雾,故B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故C正确;D、水通电后,带正电的氢离子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氧离子向正极运动,所以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食盐水制作叶脉书签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化纤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D.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根据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进行分析;B、根据蛋白质的特点考虑;C、根据某些花瓣遇酸性和碱性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可做酸碱指示剂分析;D、根据汽水的成分来分析.【解答】解:A、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氯化钠不具有碱性,所以不能制作叶脉书签,故方法错误;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化纤,故选项正确;C、某些花瓣,如紫罗兰遇酸性或碱性溶液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故可做酸碱指示剂,故选项正确;D、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制成汽水,故方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家庭小实验的考查,解答本题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深入分析,注意确定物质是否可做酸碱指示剂的方法.8.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用途;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路灯的制造材料的类别、物质的性质以及元素的含量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正确;C、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单中心铁”可作甲烷高效转化的催化剂,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一定没有发生变化C.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D.“单中心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H 4,生成物是C 2H 4和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4C 2H 4+2H 2;A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 、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正确;C 、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无机物,故说法正确;D 、“单中心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 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0.把X 、Y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 、M 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溶液不发生反应,“√”表示金属与盐溶液能发生反应.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 .Z 、M 、X 、YB .M 、X 、Z 、YC .Z 、X 、M 、YD .Z 、Y 、X 、M【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根据题意,把X 、Y 分别放入其他两种金属Z 、M 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表,X 能够置换M ,不能置换Z ,说明X >M ,X <Z ,即Z >X >M ;Y 不能置换Z 和M ,说明Y <Z ,Y <M ,因此X 、Y 、Z 、M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 >X >M >Y .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A.Ca2+B.Fe3+C.OH﹣D.CO32﹣【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1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①②③【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及一些特殊的反应.【解答】解: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电解水能生成氧气,每步均可以一步实现,符合题意;②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每步均可以一步实现.符合题意;③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通过一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Na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KCl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纸燃烧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 C.过磷酸钙 D.氯化铵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 B.氯化钠C.镁D.金刚石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石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2.2﹣2.4 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 C.玻璃钢D.金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液面上升C.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4.下列说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填字母)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2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21.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G;(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空气烧杯蒸馏水烧杯剩余蒸馏水131mL 90.0mL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2016年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分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解答】解:A、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D、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纸燃烧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氯化钾B.尿素 C.过磷酸钙 D.氯化铵【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符合题意.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 B.氯化钠C.镁D.金刚石【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C.稀释浓硫酸D.加入石【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2.2﹣2.4 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B、柠檬汁的pH为2.2﹣2.4,小于7,显酸性.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D、鸡蛋清的pH为7.6~8.0,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正确;故选D.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聚乙烯B.羊毛 C.玻璃钢D.金【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解答】解:A、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正确.D、金是由金属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Si”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说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确.故选A.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B.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C.由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故正确;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见说确.故选A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蜡烛燃烧实验;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根据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进行分析判断;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根据铵盐的性质进行解答;D、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解答.【解答】解: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确.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实验方确.答案:C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H+、HCO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液面上升C.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的液面上升,故选B.14.下列说确的是()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根据木炭的吸附性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甲醛能够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确.B、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能够吸收水,但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MgCl2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确.B、无水氯化钙检验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确.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确.D、氯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0分)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锥形瓶.(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b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如图E 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答案:(1)a试管;b锥形瓶;(2)2H2O22H2O+O2↑;B;(3)2KMnO4K2MnO4+MnO2+O2↑;均匀连续.17.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②过滤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84.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1)②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进行分析;③根据称量的粗盐、没有溶解的粗盐以及得到的精盐计算产率;(2)根据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行分析;(3)根据精盐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解:(1)②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100%=84.2%;(2)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3)精盐中除了食盐,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1)②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③84.2%;(2)3;(3)混合物.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B.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氢气能支持燃烧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显酸性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进行分析;(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书写即可;(3)A、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根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和盐酸反应有气泡,而铜丝没有,所以铁比铜活泼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现象及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