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药品和用药的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精选-骨科药品和用药的基本常识

精选-骨科药品和用药的基本常识

骨科药品和用药的基本常识骨科的专业性很强,近年来发展较快,手术较多,也增加了对药物的使用。

临床用药须遵循“合法、合理、合情”原则。

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抗生素的使用骨科手术很多,也带来了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和抗生素的使用不当,现做几点说明。

1、闭合损伤不使用抗生素。

如多发软组织损伤,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病人。

2、无菌手术的病人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生素用药准则,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抗生素的种类建议选用一代抗生素,以青霉素类或头孢类为主,如头孢唑啉钠。

过敏者可选用奎诺酮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

3、有开放伤口的开放骨折或关节置换术后可选用二代抗生素。

如头孢孟多酯钠。

4、感染伤口可先选用二代广谱抗生素,药敏检验结果出来后则针对性选用敏感抗生素。

对于污染严重的创面或可疑厌氧菌感染者,须加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如甲硝唑。

5、16周岁以下患者禁用奎诺酮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

6、慢性骨髓炎静脉用敏感抗生素3周,后改口服抗生素3周。

二、消肿药物的使用1、骨折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肢体肿胀明显者,严重者形成骨筋膜室综合症,常规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消肿,一般应用3~7天;严重肿胀者,可联合应用速尿,促进消肿。

2、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脱水剂。

三、活血和止血药物的使用1、断指(肢)再植、皮瓣及植皮手术者,常规使用活血药物,以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为首选;断指(肢)再植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选用抗凝药物治疗,须注意复查凝血因子。

疼痛骨科注射剂、口服药简介

疼痛骨科注射剂、口服药简介

疼痛骨科注射剂、口服药简介美索巴莫注射液规格:2ml:0.2g功能主治:解痉止痛疗效独特注射给药迅速起效用于缓解急性、疼痛性肌肉骨骼疾病产品特点: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选择作用,特别对脊柱中神经元作用明显。

抑制与骨骼肌痉挛有关的神经突触反射,有抗士的宁和电刺激所致惊厥的作用,并有解痉、镇痛和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脊髓内中枢神经元从而使骨骼肌松弛。

通用名:注射用甲钴胺规格:0.5mg功能主治:周围神经病变:成人一次0.5mg,一周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坐骨神经痛2、下腰椎疾患、椎间盘突出;3、肘管综合征、4、骨折、运动伤害;5、软组织疼痛;6、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7、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8、周围神经麻痹9、神经管缺陷;10、格林—巴利麻痹病;11、面神经炎及麻痹、面肌痉挛、周围性面瘫产品特点: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与其他B12相比,向神经组织中传递性好;生化学上,通过甲基转化反应可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药理学上,可修复被损伤的神经组织。

促进神经髓鞘脂蛋白的形成,维持髓鞘神经纤维功能完整,防止神经髓鞘退行性变性促进轴素内疏松和轴素的再生促进髓鞘合成(磷脂合成)通用名:硫酸软骨素注射液规格:40mg:2ml功能主治:肌肉注射80mg/次,每日1-2次。

或在医生指导下,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缓慢滴注产品特点:硫酸软骨素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软骨组织中,可以促进骨细胞愈合、修复;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炎、抗凝血、促进伤口愈合。

通用名:天麻素注射液规格:2ml:0.2g功能主治:肌内注射,一次0.2g,一日1~2次。

器质性疾病可适当增加剂量,或遵医嘱。

产品特点: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骨大神经痛等)亦可用于脑外伤性综合征、眩晕症如美尼尔病、药性眩晕、外伤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骨伤科用药知识点总结

骨伤科用药知识点总结

骨伤科用药知识点总结引言骨伤科是针对骨骼和软组织的疾病和损伤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专业领域。

在骨伤科的临床实践中,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轻疼痛和炎症,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因此,了解骨伤科用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骨伤科用药是指通过药物来治疗骨骼和软组织的疾病和损伤。

常见的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脊柱疾病、关节疾病等,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拉伤、脱臼等。

骨伤科用药主要包括止痛药、抗炎药、抗生素、骨代谢调节药等。

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二、常见用药及作用机制1. 止痛药常见的止痛药包括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催眠酶合成以及中枢和外周的炎症反应。

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元对疼痛刺激的传导。

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常见的镇痛药包括吗啡、可待因、阿片类药物等。

2. 抗炎药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炎症,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常见的抗炎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和激素类抗炎药(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4. 骨代谢调节药骨代谢调节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基质的合成。

常见的骨代谢调节药包括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治疗等。

5. 其他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用药之外,骨伤科还会用到一些其他药物,如肌松药、再生促进药、营养支持药等。

三、用药注意事项1.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非常重要。

过量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剂量过低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2.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中医骨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骨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 N A LY S I S
SUMMAR Y
04
外治法在骨伤科应用
外治法种类和特点
敷贴法
将药物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 敷贴在患处,具有操作简便、 局部疗效显著的特点。
熏洗法
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进行 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目的。
针灸法
中西医结合国际化
推动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在国际上的 认可和应用,促进中医药在国际市场 的传播和发展。
现代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复杂骨 折和骨病得以有效治疗,中医骨伤科 需要适应和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同时 发挥自身在手法复位、固定等方面的 优势。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 止痛药等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中 药治疗,中医骨伤科需要深入研究中 药药理作用,发掘中药在骨伤治疗中 的独特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外同治
针对骨伤科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综合运用外治法和内治法进行治疗。如在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可采用针 灸、推拿等外治法;在慢性期以调理气血、促进康复为主,可采用中药内服等内治法。
内外互补
外治法和内治法在治疗作用上各有优势,可相互补充。如中药外敷可直达病所、迅速起效;而中药内服则可全面调理 身体机能、巩固疗效。
内外兼顾 在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局部病变的处理,也要关注全身状况的改善。通过外治法缓解局部症状的同时, 配合内治法调理全身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REPORT
CATALOG
DATE
A N A LY S I S
SUMMAR Y
05
临床实践指南与经验分 享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6大类骨科专用药物的基本常识汇总

6大类骨科专用药物的基本常识汇总

6大类骨科专用药物的基本常识汇总一、抗生素类骨折、关节炎、滑膜炎、骨头坏死以及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骨科疾病都存在一定的感染隐患,特别是开放性伤口更增加了人体与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因而使用一些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是必要的。

抗生素属于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骨科常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替安、头孢西丁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依替米星等。

头孢菌素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天然抗生素。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谱分为四代。

【头孢类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与青霉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发热等。

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常规行皮试。

(2)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等。

注意不要选择长期单血管用药。

(3)口服制剂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故可以选择在餐后服用。

(4)肾毒性: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少尿、尿蛋白等。

(5)双硫仓反应:应用某些头孢菌素(头孢哌酮最常见)一周内饮酒,可出现面部潮红、头疼、眩晕、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及心前区疼痛(心绞痛),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心电图正常或ST-T等改变,此即“双硫仑反应”。

机制与临床表现类似醉酒。

处理:经休息、吸氧、补液等治疗后一般较快好转。

必要时给予利尿剂、纳洛酮等药物。

二、脱水、消肿类骨折时,软组织常因受伤而发生水肿,患肢显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甚至可以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导致患肢远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

而脊髓因受伤发生肿胀时,常会因为其受压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等神经受损的表现。

因此脱水、消肿是骨科减少骨外伤上述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局部物理治疗和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化学药物治疗等。

甘露醇为多糖醇,经肾小球过率后几乎不在肾小管重吸收,在体内不被代谢,可以升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内,减轻组织水肿,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

常用骨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宣教

常用骨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宣教

YOUR SITE HERE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 不良反应:
LOGO
出血倾向低,但用药后仍有出血的危险,本品偶可 发生过敏发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罕见中度 血小板减少症和注射部位轻度血肿和坏死。
• 注意事项:
1、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
2、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4小时慎用。
3、用药出初1个月内定期血小板计数
较少发生,如发生,请酌情减少用量或停药。
• 注意事项:
本品出现浑浊,即停止使用。
YOUR SITE HERE
氢溴酸高乌甲素
LOGO
• 主要成分:氢溴酸高乌甲素。辅料为:甘露醇。 • 适应证: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一次4mg,一日1~2次,或遵医嘱。 静脉滴注:一日4~8mg,溶于5%葡萄糖或0.9%
YOUR SITE HERE
七叶皂苷钠
LOGO
• 不良反应和注意: • 1、偶见过敏反应,若发生,按药物过敏处理原
则处理。
• 2、可见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经热敷可使症状 消失。
• 3、静脉炎
YOUR SITE HERE
骨瓜提取物
LOGO
• 主要成分:新鲜或冷冻的猪四肢骨和葫芦科植物 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的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YOUR SITE HE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用骨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宣教
Contents
1. 七叶皂苷钠 2. 骨瓜提取物 3. 氢溴酸高乌甲素 4. 低分子肝素钙
LOGO
YOUR SITE HERE
七叶皂苷钠

急救药理知识及骨科基础用药知识

急救药理知识及骨科基础用药知识

急救药理知识与骨科基础用药知识一常用急救药品尼可刹米0.375g/1.5ml/支【作用与用途】能直接兴奋骨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使R加深加快,当R中枢被抑止时,其兴奋作用更为明显.【临床应用】对肺心病引起的呼衰及吗啡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疗效显著,对吸入麻醉药中毒时的解救效果次之.【剂量与用法】PO液用于婴儿.重危病人一般分为静推或静滴。

肌注或静推: 成人: 0.25g-0.5g/次; 每1-2h重复一次,或与其他中枢兴奋剂交替使用.6m的小儿: 75mg/1y: 125mg/次4-7y: 175mg/次【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见,用量过大时出现BP上升,心悸,出汗,震颤及阵挛性惊厥等.惊厥时,可用短效巴比妥类(硫喷妥钠)控制.山梗菜碱(洛贝林) 3mg/支/1ml【作用与用途】能选择性地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也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注射后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约1 h),不易引起惊厥,临床主要用于新生儿窒息, Co中毒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剂及其它中枢抑制剂(如阿片, 巴比妥类)的中毒,以及肺炎,白喉等传病引起的呼衰.【剂量与用法】皮下注射或肌注: 成人: 3mg-10mg/次,极量20mg/次, 50mg/日, 儿童: 1mg-3mg/次.静推,成人3mg/次, 极量20mg/日儿童0.3mg-3mg/次必要时每半h重复一次新生儿窒息,可注入脐V,或与其他呼吸兴奋药交替用【不良反应与注意点】1)大剂量: 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R抑制,过大剂量:惊厥2)静滴需缓慢3)由于进行性呼吸中枢衰竭而引起的呼吸停止和呼吸无力等,不能使用本品.盐酸肾上腺:皮下注射或肌注: 0.25-0.5mg/次;必要时可心室内注射0.25-0.5mg/次,用NS稀释10倍,极量: 皮下注射1mg/次【药理作用】1)心脏: 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增加心排出量; 另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其不利的一面: 提高心肌代谢, 使心肌耗O2量增加,如果剂量过大,或V注射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欺前收缩,甚至引起心室纤颤.2) 血管: 体内各部位血管内的肾上腺素受体的种类和密度各不相同,所以其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各器官的管平滑肌上α及β2受体的分布密度及给药剂量的大小.皮肤,粘膜血管收缩量最为强烈;内脏血管,尤肾血管,也显著收缩;肺及脑血管收缩十分微弱V和大动脉收缩作用弱. 3) 血压: 皮下注射治疗量0.5-1.0mg或低浓度静滴10mg, 脉压差升高, 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不变或降低.4)平滑肌: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细胺等), 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5) 代谢:治疗剂量下,使耗O2增加20%-30%, 另有升高Glu的作用.【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2)过敏性疾病A 过敏性休克: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创伤骨科基础知识及镇痛药物使用原则

创伤骨科基础知识及镇痛药物使用原则

股骨颈骨折
诊断要点
• 髋部疼痛 • 髋关节功能丧失 • 畸形 • X线照片
股骨颈骨折
治疗方法(1)
手法整复
穿丁字鞋


皮肤牵引


骨牵引
配合中药
股骨颈骨折
治疗方法(2)
三翼钉
加压螺丝钉



多根克氏针

带血管植骨
人工髋关节
股骨颈骨折
治疗上的二大难题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20~40%) 骨折不愈合率高
缺点 • 手术创伤、麻醉风险 •感染
3.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解剖特点:
• 骨皮质坚固、厚(承受较大的应力) 股


• 肌肉附着点多(收缩移位,易生长)
• 血管丰富(易损伤A、V、N)
股骨干骨折 • 大腿肿胀、疼痛 • 异常活动
• X线照片
诊断要点
• 下肢功能丧失
• 畸形(缩短、 旋转、成角)
股骨干骨折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优点: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 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 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 并发症。
缺点:切开复位有不少缺点,应引起重视。主要有:
1) 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位的
血液供应(图61-32),如加用髓内钉内固定,可损伤髓腔内
1、石膏绷带 2、小夹板 3、外展架 4、持续牵引 5、外固定器
固定
内固定
接骨板 螺钉,髓内钉,克氏针
图61-38 接骨 板、螺丝钉内 固定
图61-39 髓内 钉内固定
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可于手法复位后,在X线监视下, 从股骨大转子下方,向股骨颈穿入三刃钉或钢针作内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药品和用药的基本常识
骨科的专业性很强,近年来发展较快,手术较多,也增加了对药物的使用。

临床用药须遵循“合法、合理、合情”原则。

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抗生素的使用
骨科手术很多,也带来了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和抗生素的使用不
当,现做几点说明。

1、闭合损伤不使用抗生素。

如多发软组织损伤,闭合骨折手
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病人。

2、无菌手术的病人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生素用药准则,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
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
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抗生素的种类建议选用一代抗生素,以青霉素类或头孢类为主,如头孢唑啉钠。

过敏者可选用奎诺酮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

3、有开放伤口的开放骨折或关节置换术后可选用二代抗生素。

如头孢孟多酯钠。

4、感染伤口可先选用二代广谱抗生素,药敏检验结果出来后
则针对性选用敏感抗生素。

对于污染严重的创面或可疑厌氧菌感染者,须加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如甲硝唑。

5、16周岁以下患者禁用奎诺酮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儿童
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

6、慢性骨髓炎静脉用敏感抗生素3周,后改口服抗生素3周。

二、消肿药物的使用
1、骨折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肢体肿胀明显者,严重者形成
骨筋膜室综合症,常规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消肿,一般应用3〜7天;
严重肿胀者,可联合应用速尿,促进消肿。

2、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脱水剂。

三、活血和止血药物的使用
1、断指(肢)再植、皮瓣及植皮手术者,常规使用活血药物,
以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为首选;断指(肢)再植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选用抗凝药物治疗,须注意复查凝血因子。

2、骨科患者绝大多数慎用止血药物,尤其是断指(肢)再植、
皮瓣转移、髋或膝关节置换术者,禁用止血药物。

在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胸腰椎前路手术出血明显时,可酌情选用止血药物,其余伤情不主张使用止血药物。

四、激素的使用
1、休克抢救、过敏、脊髓减压术中或术后,可应用激素治疗,
多选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脊髓减压时可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治疗。

2、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消化道溃疡、化脓性感染、肾功能不
全者慎用激素治疗;全身性霉菌感染者禁用激素。

五、抑酸药物的使用
1、有消化道溃疡史、严重创伤、休克、重大手术后等,须常
规应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

2、使用激素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时,须同时联用抑
酸药物。

3、孕妇、哺乳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无明确禁忌者。

六、止痛药物的使用
伤后或术后3天,伤处或伤口疼痛明显者,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治疗。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药物的使用
骨科一些病人需长期卧床以及患肢牵引制动,易产生多种并
发症,深静脉血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该用药预防。

建议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

八、其他药物
肘关节、髋臼骨折术后可能并发异位骨化,局部有明显肿痛,关
节活动受限,吲哚美辛可以预防。

合并内科病可以请内科医生会诊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