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TRIZ(萃智)理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效率

利用TRIZ(萃智)理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效率

利用TRIZ(萃智)理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效率哈尔滨工业大学郭大成转载国防工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存在着大量急需解决的技术创新问题。

应用TRIZ(萃智)理论可以大大加快国防工业创造发明的进程,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提高创新效率。

TRIZ(萃智)理论的内涵TRIZ(萃智)是俄文“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缩写,它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工具和算法组成,是指导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科学。

Savransky博士提出,TRIZ(萃智)是基于知识的、面向设计者的创新问题解决的系统化方法学,具体包括4个方面的内涵:首先,TRIZ(萃智)是基于知识的理论。

TRIZ(萃智)来自于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的抽象,是创新问题解决启发式方法的知识,它大量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中的效应知识,也采用为数不多的基于产品进化趋势的启发式方法。

TRIZ(萃智)利用出现问题领域的知识,包括技术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术或过程、环境、发展和进化等。

其次,TRIZ(萃智)面向设计者而不是面向机器。

TRIZ(萃智)理论基于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区分有用功能及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问题及环境,本身具有随机性。

计算机软件仅能起支持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设计者,需要为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提供方法与工具。

再次,TRIZ(萃智)是系统化的方法。

在TRIZ(萃智)中,问题的分析采用了通用及详细的模型,该模型中问题的系统化知识非常重要。

TRIZ(萃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系统化和结构化的,以方便应用已有的知识。

最后,TRIZ(萃智)是创新问题解决理论。

为获得创新解,解决设计中的矛盾,TRIZ(萃智)提供了结构化步骤。

对于未知的解可以被虚构的理想解所替代;对于理想解可以通过已知的系统进化趋势推断,并通过环境或系统本身的资源获得。

TRIZ(萃智)理论的意义目前创新方法大约360多种,然而一直无法突破创新效率低的瓶颈。

传统的基于认知科学和思维心理学的创造性思维理论认为,创新活动只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灵感的闪现,不承认创新的规律性。

浅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

浅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

加 强 农 业 教 育 与技 术 培训 , 高 农 业 科 技 队伍 的整 体 素 质 ; 快 提 加
合 资 、 作 的 农 业 项 目的 引 进 ;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 合 把 乡镇 企 业 的
布 局 调 整 和 小城 镇 的规 划 建 设 结合 起 来 , 持 循 序 渐 进 的原 则 , 坚 依 靠 市 场 机 制 , 实 搞 好 发 展 规 划 ;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 提 切 促 以
做 到 以下 几 点 。 展 优 质 高 产 高 效 农 业 , 高 农 产 品 的 质 量 和效 发 提
率 ; 续 实 施 科 教 兴 农 战 略 , 进 农 业 科 技 进 步 , 进 农 业 产 业 继 推 促
化经 营 , 以提 高农 业 效 益 ; 善 生 态 环 境 , 高 生 物 工 程 和 信 息 改 提
国劳 动 力 成 本 低 的应 有 比较 优 势 。加 快 第 三 产 ( 下转 第 1 5页) 5
重 , 而 不强 。我 国的 制 造 业 比重 偏 高 , 大 为缓 解 我 国 的 就 业 压 力
做 出 了巨 的 贡献 , 我 国 许 多 制 造 也 附 加 值 低 , 争 力 不 强 。许 但 竞
处 于第 三 阶 段 的 产业 称 为 第 三 产 业 。即把 产 业 门 类 划 分 为第 一 、 第 二 和 第 三 产业 。这 一 产 业 分 类 方 法 提 出后 , 到 广 泛 的 认 同 , 得 并 一直 沿 用 至今 。 国 经济 学 家 、 英 统计 学 家克 拉 克 在 费 歇 尔 的 基
业 中新 兴 的 产 业 , 如 软 件 、 讯 等 , 例 通 尚处 于 幼 稚 期 , 研 不 足 , 科 而 传 统 的 第 三 产 业创 新 不 够 。 五 , 国各 地 区 区域 间 和各 产 业 第 我 内部 结 构 存 在 严 重 的相 似 性 , 量 重 复建 设 。 国部 分 传 统 产 业 大 我 大 量 重 复 建 设 , 部 竞 争 激 烈 , 仅 浪 费 了 稀 缺 的 资 源 , 严 重 内 不 还

坚持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坚持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a e n n t u in;cv l g me tis t t i o ii —mi t r ne r t n l ay i tg a o i i


引 言
要, 是国家安全 、 国防和军 队现代化建设 的有效保 障, 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 战略 目标 、 建 设创新型 国家的必然要求 , 也是符合科学技 术的
维普资讯
中国软科学2 0 06年第7期
坚持军 民一体 化 , 建设和完善寓军于 民的 国防科 技创新体 系
游 光 荣
( .国防科 学技 术大学 信 息 系统 与管理 学院 , 南 长 沙 4 0 7 ; 1 湖 10 3
2 .北京系统工程研 究所 , 北京 10 0 ) 0 1 1
发展 规律 和趋 势 的正 确 选 择 。必 须 把 思想 认 识 统

如 何 处 理 我 国军 民两 大 创 新 体 系 的 关 系 , 是
涉及我 国国防建设 和经济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与 实践问题 。在未来 1 年 间, 5 加快寓军于 民国防科 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 促进军 民融 合的 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 , 是应对国际竞争 、 增强综合 国力 的客观需
作者简介: 游光荣 (9 3一 , , 16 ) 男 湖南株洲人 , 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信息 系统 与管理学 院博士研究生 , 北京系统工程研 究所研 究员 , 研究方
向: 发社 会
坚持 军 民一体 化 , 建设 和 完善 寓 军 于民的 国防科技 创 新体 系 技 术 向 民用 领 域 的 转 移 及 其 相 关 产 业 的发 展 , 注
On I p o e e to to a f ns nno a i n Sy t m m r v m n fNa i n lDe e e I v to se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摘要在,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

研究发现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论文类型]应用型A R 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 nt Prospect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ABSTRACTIn Shaanxi,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es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 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t 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Shaanxi's econo 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st 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 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 data a 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 Study foun d tha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 re, "two, three, one" of the situation but still quite reasonable, competiti ve industrial property, 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i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ptimization of in dust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 ustries, 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a cluster effect play.[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Competitive Power[Type of Thesis]:Applied目录1 引言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2 国研究现状综述22.1 对省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22.2 对省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的研究现状33 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33.1 省经济增长状况33.2 省产业结构现状43.3 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54 产业结构发展前景分析104.1 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104.2 省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105 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1 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2 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35.3 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46 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致191 引言1.1 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省目前的资源供给和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国防军工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国防军工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2 2 产 品生命 中期 中的技 术发 展周期 .
仅对 实现 新 时期 国防科技 工业发 展 战略具 有重要 现 实 意义 ,而且对 于增 强我 国国 防科技 工业 的整体 实 力和 国际竞争 能力具 有重 要 的实 践 意义 。本 文 从产
品生命 周期 的视 角研 究 国防军工 技术 转移模 型 ,为
为 基础 的新 产品 的竞争 ,企 业必 须从缩 短产 品上市
收稿 日 :0 7— 2— 3 期 20 1 0 作者简介 : 夏守军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士研究生 。 博
维普资讯
中国科 技 论坛
(08年 5月)第 5 20 期
时间 、 高产品质 量 、 低产 品成本 、 化产 品服 务 提 降 优 以及 减 少 环 境 污染 等多 个 方 面 来 提 高 自 己的竞 争 力。 这就 迫使他 们 采用各种 手段和 方法 来赢 取竞争 , 如 通过 技 术转移 来获 取竞 争 。沃 农将产 品生 命周期
术 集成 与应 用等 方面做 了 大量的 引领 和支撑 工作 。
如美 国陆 军实施 的 “ 科技 信息 计划 ” “ 、独立研 究开发 与技 术评价 计划 ” “ 企业革 新研 究计划 ” 、小 等都包含
品 的孵 化期 是一个 逐步 收集 市场需 求 ,酝酿设 计方
案 的过 程 , 总体上 是一个 资金 投入 的过程 。 着产 品 随 逐 步推 向市 场 , 品 的性 能不 断地 改进 和调整 , 品 产 产 的生产批 量 不断扩 大 , 产品进 入 了成长期 , 企业 开始
从2 纪8 0世 0年代 开始 ,计算 机集 成制造 技术
作 为提 高企业 效益 的手 段 ,在我 国的一 些企业 中开 始 实施 ; 入 9 代 , 进 0年 全球 市场 一体化 的趋 势直接

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理解产业转型的含义、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2.通过资料,认识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3.结合典例,分析影响区域产业转型的因素。

(综合思维)4.结合资料,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产业转型的含义1.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与不足(1)积极作用:传统产业能够促进① 经济增长、解决② 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

(2)不足:传统产业存在③ 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④ 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

2.产业转型的含义: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⑤ 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⑥ 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⑦ 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⑧ 智能制造。

(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⑨ 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⑩ 综合性方向演化。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⑫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

其中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直接影响到产业⑬转型路径的选择。

◆特别提醒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可以表达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机理及政府介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机理及政府介入
前 景好 。就是 发展 着 眼于未来 的 良好前 景 , 而不是
和规律 ; 二是要 比对手发展得更快、 更好 , 即要实现 “ 弯道超车” 或“ 弯道甩车” 。显 然 , 在激烈竞争环 境 中, 纯粹 的市 场机制是难 以保 护这个幼稚 生命 的, 更 无法施 以加速 度 , 使 其茁 壮 成长 , 所 以必须 求 助 于 政府 的干 预 。但 对 于 政 府 干 预 的 范 围 、 程 度、
2 0 1 3年 4期 2 0 1 3年 第 8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 C O N O M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V O L . 1 1 . N o . 4
A UG. 2 0 1 3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内涵 、 机 理 及 政 府 介 入
业 的兴 起是人 类对 现 有 经 济发 展 方 式乃 至 社 会 发 展 模式 对人 类持久 生 存 和 发展 的重 大危 害 的深 入 和理性 反思 的结 果 。这 是 此前 历 次 工业 革 命 所 不
[ 中图分 类号 ]F 0 6 2 . 9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2— 2 7 2 8 ( 2 0 1 3 ) 0 4— 0 0 0 1— 0 6 举, 可 以 发 现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存 在 四 个 方 面 的
内涵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 当前许 多国家特 别是 经济 大 国抢 占新 一 轮 科 技 和 经 济 发 展制 高 点 的重大战略。对世界各 国而言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 本 上 是一个 新 生事 物 , 而且在 发 展时 一般都 会考 虑
是全局 、 全方位、 前瞻而长远的, 直接关系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 , 涉及科技、 产业、 国防、 生态、 信息、 安全 等众多领域 , 体现了新科技革命的前沿性、 高端性 , 在市场、 产 品、 技术、 效率等方面应有巨大的增长

国防知识产权与国防科技奖励的关联演化机理

国防知识产权与国防科技奖励的关联演化机理

technology awar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o -evolutionary mechanism tendency, national def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nd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chievements. The final answer shows:
王鹏 WANG Peng;石春生 SHI Chun-sheng;张美丽 ZHANG Mei-l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College of Managemen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国防知识产权与国防科技奖励关联演化趋势,关联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国防科技奖励与国防
Value Engineering
·3·
国防知识产权与国防科技奖励的 关联演化机理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Co-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National Def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nd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2 国防知识产权与国防科技奖励的关联演化特征 2.1 关联演化的动力的相似性特征 在国防科技奖励 和国防知识产权的演化发展中,二者之间的平衡是间断 的、暂时的,而不平衡和演化是永恒的。正是这种常态的远 离平衡,使得国防科技奖励和国防知识产权走向演化和发 展,这种演化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内生性,当科技奖励 制度不适合自主创新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会阻碍自主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作者:何锡陵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2期摘要:文章首先从军品生产能力水平和结构、军民关系、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总结了国防科技工业各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现实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寓军于民军民结合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78-02一、引言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进入全面转型时期。

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是“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模式、科技发展、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以锻造一个崭新的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跃升。

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客观分析,是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伴随国际战略格局、国内安全环境、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思路历经几次转换。

根据发展思路的调整,可以将建国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提高供给能力为中心的阶段(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

这一阶段,就总体而言,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薄弱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庞大的军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提高供给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这一阶段内,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科技工业也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这种体制对集中有限资源,迅速建立和发展国防,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加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等多种因素,使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发展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况。

就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而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不足,而落后武器装备生产能力过剩。

由于安全形势很不稳定,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步伐,使武器装备生产数量迅猛增加,在国防科技工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低水平的武器装备过度膨胀,但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

虽然“两弹一星”等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了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能力的提升,但从总体上看,在现代武器装备高速更新换代情况下,我们的科研生产手段老化,工业水平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使中国国防工业的科研生产能力与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化趋势不相适应,武器装备总水平与国防发达国家存在严重的时代差。

就军民关系而言,“分”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由于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很不稳定,较长时期处于战争或战备状态,军品需求庞大,所以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和军工企业专注于军品生产,很长时期内军工封闭,自成体系。

但军民关系也曾在“合”的方面做出过尝试,主要是军转民的尝试。

图1反映了这一阶段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关系分分合合的变化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军民关系的分分合合,都是契合特定时期军事需求的起伏变化。

当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军事需求扩张时期,分的倾向得以强化;当国家安全形势缓和,军事需求收缩之际,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及企业将一部份能力用于民品生产,合的倾向得以强化。

但从总体来看,“分”是这一阶段军民关系的主旋律,“合”的尝试仅是军工需求的收缩之际,为了军工自保,扩大需求所作的被动调整。

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企业单一由国有或国营企业构成,这种单质化既是其他所有制企业进入该领域的屏蔽,也是既有企业推出国防领域的樊篱,造成了国防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就产业组织结构而言,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各行业处于割据状态,企业内部具有强烈的“自我完善”愿望,自成体系,自我配套,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导致军工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源重组受到阻碍,资源重复配置。

另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国防科技工业投资过于求全,出现分散化倾向,产业集中度低,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2.以需求导向、能力调整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形势逐步趋于缓和,国内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国防科技工业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由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国防费水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军品订货骤然减少,使许多军工企业陷入了亏损境地,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起来。

为此国家主要采取了加大军民结合、调整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等重大措施,以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发展路径。

在军品生产能力调整方面,为了压缩过剩能力,国防科技工业各部门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有步骤地分批进行能力调整。

第一步,先把多余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腾出来开发民品,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中去;第二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将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相对集中;第三步,按照军品骨干、军民结合和全部转民三类分类调整。

由于配套政策措施不落实等因素,这一阶段的能力调整并未完全落实,但为下一阶段的继续调整奠定了基础。

在军民结合方面,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力量和优势发展民用生产。

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战略转变,逐步敞开封闭的大门,军民分割的格局逐步打破,军民结合逐步走向深入。

一方面,对于军品生产逐步放开一般能力,开始利用民口能力进行军工配套生产。

在这期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武器装备研制合同暂行办法》和《国防科研试制费拨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使军方在一定条件下能自主选择军工或民用工业部门的供货商,为实行寓军于民奠定了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许多军工企业投入民品市场,军工企业民品开发逐渐形成规模,推动了军工经济发展。

但由于政府在各方面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加之企业本身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军民结合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低,高技术民品规模小、比重低;军转民产品缺乏创新、价格偏高,导致竞争力低;管理和组织存在着严重的计划经济思想,高度依赖政府,缺乏市场适应能力。

3.以体制改革、能力提升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孕育着国防科技工业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一方面,90年代以来爆发的战争展示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武器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让人们感受到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缩小这种差距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原有国防科技工业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制约着国防科技工业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尝试制度创新,力求突破原有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约束。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

在军品能力水平和结构方面,武器装备供应走向高技术化、体系化,小核心、大协作的新型军品科研生产体系初步显现。

“九五”末以来,为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国家实施“高新工程”,加大了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投入,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大多数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武器装备向高技术转变。

同时,国家启动了第三次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十五”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

通过调整,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强化了核心能力,放开了一般能力,能力结构、科研生产布局大幅度优化。

在军民结合方面,国防科技工业完成了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民结合体系基本形成。

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

近年来,军工民品销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11个军工集团已发展成为军民结合产业集团,军民结合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军工民品开始走向高技术化、品牌化、规模化,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军工民品正在向突出军工特色、体现军民结合、走向高技术化转变。

三、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现实不足经过多个五年计划的调整和建设,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成效巨大,但与军事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1.军品能力、能力结构总体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能力水平方面,经过“十五”的建设,形成了一批先进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手段,但已建成的先进手段还只是点状、线状的,设计制造的信息化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生产新一代高技术武器装备所需的条件尚存在较多的空缺和不足,已有的条件不成体系;能力结构方面,虽然“十五”基本完成了第三次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但在能力结构上,保留能力仍旧过多,放开能力尚未真正放开,一些撤销能力不仅没有撤销,还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2.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力度不足,有待大力改革。

一方面,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不足,产业规模小,供给能力和水平不足;另一方面,武器装备发展对民用技术、能力的利用仍然有限。

虽然,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经济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生产,但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还存在投资、价格、税收、标准、信息不畅等困难和障碍,军工自我封闭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这种状况,不仅造成资源重复浪费,也严重制约“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新体系的形成,不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3.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集中度低,行政垄断与不规范竞争仍存在。

龙头单位重复过多与配套单位过于分散,导致产业集中度低。

如飞机总装厂,我国至少有5家。

从配套单位看又存在分工过细、布点过多、专业化低的状况,资源配置效率低。

行政垄断与不规范竞争并存。

从市场结构看,一方面存在行业、集团之间的行政垄断;另一方面,以非规范的手段获得任务和投资的状况还存在,规范、科学、有序的竞争体系和相关制度,如招投标、价格等还不健全。

四、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可以看出,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多是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的惯性作用产生的,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同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经站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拓展的“多浪叠加”的浪潮中,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大势所趋下,必须用新的发展思路引导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以锻造一个崭新的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跃升。

1.大力发展军工先进制造业,升级武器装备供给能力。

这是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的首要任务。

根据我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现实水平,新阶段需要实现两大重点突破。

一是强化产业基础。

要抓住新一代武器装备生产的能力漏洞和薄弱环节,重点强化产业通用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生产手段改造传统生产线,建设一批精益、灵活的现代化生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