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硬件综合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不同设计环节的关键技术。

3. 学生能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物联网系统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物联网系统的模拟与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以实践性、综合性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2. 物联网系统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联网系统架构3. 物联网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联网关键技术4. 物联网系统设计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测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5.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物联网应用案例6. 实践环节:小组项目设计、物联网系统模拟与调试。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传输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理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传输技术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应用领域及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物联网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第3-4课时:物联网传输技术,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

第5-6课时:物联网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第7-8课时: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包括设备选型、安装步骤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联网基本概念、传输技术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学生就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联网传输综合教程,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物联网传输知识。

2.参考书: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了解。

3.多媒体资料:包括物联网相关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物联网实验套件,用于开展实践操作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联网传输技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物联网综合设计-课程大纲

物联网综合设计-课程大纲

设计。
1. 了解城市环境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
2. 了解城市环境采集系统的底层开发框架。
3.1 城市环境采集系统

3. 掌握城市环境采集系统的 Android 应用与 Web 应用开发
第三章
智慧城市项目设 计
设计。 1. 了解城市景观照明系统的设计原理。
2. 了解城市景观照明系统的底层开发框架。
3.2 城市景观照明系统

3. 掌握城市景观照明系统的 Android 应用与 Web 应用开发
设计。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了解城市智慧停车系统的设计原理。
2. 了解城市智慧停车系统的底层开发框架。
3.3 城市智慧停车系统

3. 掌握城市智慧停车系统的 Android 应用与 Web 应用开发
设计。
1. 了解城市智慧抄表系统的设计原理。
了解
考核要求 熟悉
掌握 ■
■ ■ ■ ■
课时安排 理论 实践
2
2
2
2
2
2
2
2
2
2
1.6 智云 uni-app 应用 1. 了解智云 uni-app 应用编程接口。

接口
2. 掌握实时连接、历史数据、摄像监控、用户数据接口的编程。
1. 了解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
2. 了解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的底层开发框架。
总学时 理论课时
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 考核要求 推荐教材 课程内容
章讲数
物联网综合设计
64
32
实践课时

物联网简单应用课程设计

物联网简单应用课程设计

物联网简单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2. 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3. 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物联网设备,进行简单应用搭建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3. 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联网的简单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2. 物联网设备组成:讲解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的功能与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联网设备与技术3. 简单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物联网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联网应用案例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如温湿度监测、智能照明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联网实践操作5.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介绍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教材章节:第五章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6. 物联网未来发展:展望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材章节:第六章 物联网未来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物联网基本概念;2. 第2周:物联网设备组成;3. 第3-4周:简单应用案例分析;4. 第5-6周:实践操作;5. 第7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6. 第8周:物联网未来发展。

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实践)课程考核方案
学期:202204考期
课程性质:□理论 实践
适用专业:080905物联网工程
学分: 6
《物联网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各项目齐全,报告内容准确、具体,有分析、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可得A等(优秀)成绩。

----2、实验报告各项目齐全,报告内容准确、较具体,有分析、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或能正确解答思考题,但缺乏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可得B等(良好)成绩。

----3、实验报告各项目齐全,报告内容准确、较具体,但缺乏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得C等(中等)成绩。

----4、实验报告各项目齐全,报告内容不准确、不具体,缺乏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得D等(及格)成绩。

----5、实验报告各项目不齐全,报告内容不准确、不具体,缺乏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解答思考题,得E等(不及格)成绩。

总体评估
评价标准:根据以上评价指标得实验报告的成绩,结合实验表现给出综合成绩。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

物联网系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2. 学习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和云计算;3. 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慧医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物联网知识,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2. 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进行物联网项目实践;3.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应用设计和开发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概念与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定义、特点与发展历程- 物联网体系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2. 物联网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原理、分类与应用- 数据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ZigBee技术- 云计算与大数据: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3. 物联网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安防系统、环境监测- 智能交通:智能导航、车联网、交通管理- 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医疗信息化4. 物联网项目实践- 学习使用Arduino、MicroPython等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 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如温湿度监测、智能照明等- 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课本章节相对应。

物联网综合课程设计

物联网综合课程设计

物联网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原理和应用领域;2. 使学生掌握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3. 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和软件;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安全规范,保护个人隐私。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3. 能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 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安全规范。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联网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2. 物联网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典型应用案例- 物联网在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的应用3. 物联网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原理、分类及应用- 数据传输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云计算等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威胁及其防护措施- 隐私保护策略与法律法规5. 物联网项目实践- 设计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如智能灯控、温湿度监测等- 动手实践:使用Arduino、树莓派等硬件设备,结合编程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物联网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物联网应用领域第三周:物联网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第四周:物联网关键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第五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六周:物联网项目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性如下:第一章:物联网概述第二章:物联网关键技术第三章:物联网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五章:物联网项目实践与拓展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知识框架。

物联网课程设计论文

物联网课程设计论文

物联网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熟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4)了解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2)具备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3)掌握物联网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4)能够编写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使学生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物联网概述: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我国的发展现状;2.物联网组成要素:讲解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物联网关键技术:详细讲解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4.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2.讨论法:学生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物联网硬件综合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智能家居体验馆各系统的软件、硬件部署,绘制出硬件部署图,各节点按照“武汉理工项目设备编号.xlsx”统一编号。

1.2掌握各节点程序的烧写方法,能够搭建实验平台并在物联网高级教学实验箱上进行烧写实验。

1.3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串口助手发送控制命令。

1.4掌握所有软件的部署和开发平台。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
2.1各节点程序
2.2服务器端程序
2.3客户端程序
2.4 PC机
2.5平板电脑
三、各个模块对应的传感器及对应的参数
3.1环境监测模块:噪声、温湿度、雨滴、光照、远红外、烟雾传感器等。

环境检测网关 : G0011 N0001
噪声传感器:G0011 N0005
温湿度传感器:G0011 N0010
雨滴传感器:G0011 N0015
光照传感器 : G0011 N0020
远红外传感器:G0011 N0025
远红外传感器:G0011 N0026
烟雾传感器:G0011 N0035
3.2智能家居:灯光、窗帘、雨篷、排气扇、沙发等。

反向控制网关:G0019 N0001雨棚:G0019 N0098
状态检测网关:G0019
窗帘A0 :G0019 N00A0
N0001
环境检测网关 : G0011
窗帘A1 :G0019 N00A1
N0001
雨滴传感器:G0011
窗帘A2 :G0019 N00A2
N0015
光照传感器 : G0011 N0020窗帘A3 :G0019 N00A3
压力传感器:G0019 N0099
灯光A :G0019 N0091
灯光B :G0019 N0093
投影仪:G0019 N00B0
3.3智能家电:电视、空调、投影。

反向控制网关: G0019 N0001
电流检测网关: GF1F1 N0001
电流检测器: GF1F1 N0003(冰箱)
电流检测器: GF1F1 N0004(电视机)
电流检测器: GF1F1 N0005(投影仪)
投影仪: G0019 N00B0
3.4短信控制:冰箱、电视、空调等。

反向控制网关: G0019 N0001
红外转发器 : G0019 N0088
四、各个模块的实现模拟图
4.1环境监控模块
图1:环境监测模块部署图
具体过程分析:
如上图所示,这个环境监测模块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环境监测网关节点以及相应的传感器节点(雨滴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远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移动终端通过具体的控制界面来监测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客户端发送监测命令给服务器,服务器转发命令给环境监测网关,监测网关利用ZigBee协议发送转码的指令给相应的节点,这样这些节点就可以开始监测外界环境。

与此同时传感器节点将监测的到数据转成ZigBee协议下的数据格式,回传给环境监测网关,再传送到客户端,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客户端观察到监测到的信息。

实例说明:
我们可以发现客户端上有监测温湿度的相关界面,当我们打开监测时,
实际上就是给了一个监测指令,这个指令通过WIFI无线网络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发送给环境监测网关,网关把这个数据信息进行指令转码,再通过ZigBee协议发送给温湿度传感器节点,接着温湿度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检测。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将监测到的信息回传给客户端过程就是一个发送的逆过程。

4.2智能家居模块
图2:智能家居模块部署图
具体过程分析:
如上图所示,这个智能家居模块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移动终端(手机、PAD等)、服务器、三个网关(反向控制网关、环境监测网关、状态监测网关)、相应传感器(雨滴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智能家居(排气扇、冰箱、窗帘、灯泡、沙发等)。

移动终端中相应的界面,通过控制这些界面的对应按钮我们可以控制最终的智能家居。

一旦客户端有操作指令,这个指令通过WIFI网络传送到服
务器,服务器再传送给对应的网关节点,而相应的网关节点就把指令转码,利用ZibBee协议将转码后的指令给对应的智能家居终端。

网关与智能家居交互的的过程中,排气扇是通过反向控制网关发送信息直接控制。

雨棚的控制,用户需要知道雨棚的开或关,同时我们需要监测到是否有雨,因此需要反向控制网关的同时还需要环境监测网关来控制雨滴传感器,从而来控制雨棚。

排气扇与灯光的控制,用户需要知道环境的光照强度,从而来决定是否需要
实例说明:
沙发上的压力传感器是否受到压力,这就可以判断是否有人坐在上面。

又或者我们可以根据光照强度的大小事先设定一个我们需要的值,一旦光照大于或者小于这个值,那么服务器就会自动的产生一些命令,如打开窗帘,电灯,将光照值恢复到我们想要的值(和现在的空调有异曲同工作用),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客户端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4.3智能家电模块
图3:智能家电模块部署图
具体过程分析:
如上图所示,这个智能家居模块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移动终端(手机、PAD等)、服务器、两个网关(反向控制网关、电流检测网关)、电流检测器以及智能家电(电视、冰箱、空调、投影仪等)。

移动终端中相应的界面,通过控制这些界面的对应按钮我们可以控制最
终的智能家电。

一旦客户端有操作指令,这个指令通过WIFI网络传送到服
务器,服务器再传送给反向控制网关节点,网关节点就把指令转码,利用ZibBee协议将转码后的指令给对应的智能家居终端,已达到控制家电的作用。

网关与智能家居交互的的过程中,反向控制网关主要是对红外转发器进行控制的网关,它在接收到服务器给它的命令后将其转换,发送给红外转发器,每一条指令对应相应的操作,红外转发器可以控制电视、冰箱、空调、投影仪的能。

而且各家电还可以通过把各自的电流检测器监测到的信息通过
ZigBee协议传到电流检测网关,进而将信息传到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得知电器的开关及电器的其他状况。

实例说明:
当用户打开移动终端,可以观察空调的开关,此时如果空调是关着的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相应软件控制空调将空调打开,并设置空调的温度。

4.4短信控制模块
图4:短信控制模块部署图
具体过程分析:
如上图所示,这个GPRS短信控制模块由五个部分构成:移动终端(手机)、GPRS短信接收装置、反向控制网管、红外转发装置以及智能家居终端(电视、空调、冰箱等家居)。

移动终端通过编写短信,然后GPRS接收数据,在通过反向控制网关接收来自GPRS短信模块的命令代码,根据所收到的指令进行对红外转发器产生相应的命令,利用ZigBee通信协议发送给红外转发装置,最后红外转发装置发射对应数据,从而达到控制智能家电的目的。

实例说明:
手机可以编写“打开空调”,然后通过转码发给GPRS收发器,转码成适合在链路上传输的格式,然后发给反向控制网关,在转码成ZigBee协议下的数据格式,在通过红外转发装置发送给空调。

五、软件实现过程流程示意
5.1实验环境
(1)安装cc-debug仿真器驱动;
(2)安装cp210x驱动,将USB口模拟成串口;
(3)安装Setup_SmartRFProgr_1.10.2.exe,芯片烧写工具。

5.2实验步骤
5.2.1实验设备的连接
(1)环境监测网关的烧写:将文件“01_Sniffer监听网关.hex”烧写在网关中。

具体步骤为:
(2)找到环境监测网关,如图2所示。

图2:环境监测网关
(3)连接环境监测网关的Mini USB接口。

连接cc-debug仿真器。

复位仿真

图3 图4 图5
(4)在PC机上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将组号设为0011 节点号设置为0001(注意:节点的地址组号为: 0011,节点号为:
0001),如图6
图6
(5)将网关程序即将文件“01_Sniffer监听网关.hex”烧写到cc2530中,如下图图7所示:
图7
(6)按上述步骤依次完成其它传感器的烧写。

5.2.2打开桌面上的ZigbemPC软件,接收并分析各传感器的数据,如下
图图9 ,
5.2.3PC机客户端或者Android客户端通过Wifi连接到服务器,显示环
境参数数据。

六、总结
这是一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计,虽然以前也有过类似的课程设计但以前的课设中老师都没有考虑我们的接受能力和我们本身的专业能力直接就让我们编写没有学过的看都看不懂的程序代码,结果不仅老师希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还让我对自己的物联网专业产生了一些恐惧的心里。

这次的课设内容与以前不同,是从物联网的应用——智能家居的整体布局来学习,让我们这些虽然是学物联网专业却没有多少
专业能力的人,感觉能应对,而且在这其中学会了如何将电脑上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