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宾的Q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均衡机制
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完善综述

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完善综述托宾Q理论(Tobin's q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提出的一种投资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企业资本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对于理解企业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综述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完善情况,从理论基础、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托宾Q理论的理论基础托宾Q理论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投资决策的微观经济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实际投资之间的比率Q值,Q值大于1时,企业会增加投资;Q值小于1时,企业会减少投资。
托宾Q可以理解为企业投资动机的指标,企业在决策投资时会比较Q值与1的大小,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活动。
二、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在我国,托宾Q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宏观层面,托宾Q可以用于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例如,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整个经济系统的Q值,以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微观层面,托宾Q可以用于评估企业投资风险和回报。
通过计算企业的Q值,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低效率投资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为企业提供决策建议。
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托宾Q理论难以准确计算企业的市场价值。
在我国,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企业的市场价值往往无法准确估计,进而导致Q值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
其次,托宾Q理论在衡量企业实际投资时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企业投资决策不仅受到Q值的影响,还受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托宾Q理论在这些方面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三、完善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完善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可准确估计性。
其次,加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全面分析,考虑其他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投资的Q理论 (THE Q-THEORY OF INVESTMENT)

投资的q 理论 (the q-theory of investment )1.人物及背景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 ,1918-2002),美国人,1940和1947年分别获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60和70年代曾担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
1955年获美国经济学学会的克拉克奖,1958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1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他的学术论著主要有:《作为对风险行为的流动偏好》(1958年)、《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1969年)、《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年)。
1981年,托宾因“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决策、就业、生产和物价的关系进行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关键方程或模型g q q K K +-=∆)(ϕ 其中,K K∆为资本增长率,g 为投资的自然增长率,ϕ表示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 q 为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也是厂商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对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q 为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相等时的均衡比值,可视为1;当1>q 时,0)(>-q q ϕ,从而g K K >∆,投资以高过g 的速度扩张,投资者扩大投资;同理,当1=q 时,0)(=-q q ϕ ,投资者保持原有投资不变;当1<q 时,投资者则减少投资。
模型表明,厂商的投资力度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这就是q 理论的关键。
3.关键图示及解释托宾q 理论可以在图表示出来:图1 托宾q 模型在图1中,横轴表示q ,纵轴表示资本增长率K K∆,纵轴上的g 点为投资自然增长率,投资曲线I ,表示资本增长率与q 之间的函数关系。
该曲线上点E 对应的q 值为1,即q 值等于q 值,对应的资本增长率为投资自然增长率g 。
投资曲线I 上E 右边的点,其1>q ,表示资本增长率高于投资自然增长率g ,投资者应扩大投资;投资曲线I 上E 点对应的1=q ,资本增长率等于投资自然增长率g ,投资者将保持原有投资不变;投资曲线I 上E 左边的点,其1<q ,其资本增长率低于投资自然增长率g ,投资者将减少投资。
托宾Q与企业投资关系实证分析

托宾Q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073-01摘要托宾q值是反映企业投资机会的一个指标,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托宾q值与企业的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但本文通过对中国的托宾q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托宾q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正向关系。
甚至还出现了反向关系即所谓的“反托宾q理论”。
这说明,国外研究的托宾q与企业投资之间正向关系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即企业的投资是理性的。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制度转轨时期,许多非市场的因素制约着中国企业的投资,导致了“反托宾q”的存在。
关键词托宾q 企业投资关系实证分析一、引言托宾q是反映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即企业投资机会的指标。
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机会较好时,企业将会增加投资;反之,企业的投资机会不好时,企业将会减少投资。
托宾q作为企业投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投资理论的研究中,传统的投资模型中就有研究企业的投资与托宾q之间关系的托宾q模型。
大多数学者都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投资与托宾q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托宾q对投资的影响是否仍然为正,则有待探究。
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托宾q与投资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托宾q理论就是托宾首次提出的。
tobin(1969)提出了企业的边际q值。
他将企业资产的边际q值定义为企业新增资产预期利润净现值与企业的重置成本之比。
他认为企业的边际q是决定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投资假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继投入到对托宾q值的研究中。
在后人的不断努力下,如今,托宾q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研究方面,企业的投资模型支持“托宾q说”。
但是在实证方面,很难对托宾q值进行量化。
从托宾q的定义可以看出,托宾q值是一个边际比率,在现实中,很难将其计算出来。
托宾投资q理论

托宾投资q理论
托宾投资理论 (Tobin’s Investment Theory)
1. 一般介绍
托宾投资理论(Tobin's Investment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托宾(John Tobin)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将投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分为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
根据这一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内部投资将较外部投资更有优势。
2. 企业内部投资
企业内部投资(internal investment)即把资金投资在企业内部使用,以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企业内部投资可以用于购买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及提高质量等方面,旨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3. 外部投资
按照经济学上的理论,投资者会借助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把资金投资在大众市场、金融机构等外部投资项目中,其即为外部投资(external investment)。
外部投资指通过债券发行或股票上市的形式,将企业的资金投资到其它企业中来实现投资的总体经济活动。
4. 托宾投资理论的基本假设
5. 托宾投资理论的影响
托宾投资理论为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方法。
该理论通过控制企业外部投资行为,对税收政策等发展因素的分析,从而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还指导了各国金融机构、市场及投资者,积极投资于具有盈利性的企业或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简答托宾的q说对投资的影响

简答托宾的q说对投资的影响
托宾的“q”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的一个投资需求理论,其核心意思就是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的投资。
其判断标准指标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这个比率称为“q”。
其中,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企业股票每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数之积;企业的重置成本就是指重新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成本。
用公式表示就是: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新建企业的成本,即q <1,就说明买旧的企业要比新建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q>1,就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产生新的投资。
总之就是,当q较大时,投资需求会比较大,相反,当q 较小时,就不会产生投资需求。
托宾的这种“q”说其实就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就会增加。
但现实生活中,企业投资更多的是风险与收益的综合比较考虑。
因为投资是现在的事,而收益事未来的事情,未来的结果如何,总有不确定性。
人们对未来的结局会有一个预期,如果企业的预期收益不足以补偿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企业就不愿意投资。
一般说来,当经济趋于繁荣时,企业对未来会看好,从而认为投资风险较小;当经济趋于下降时,企业对未来就容易悲观,从而认为投资风险较大,也就是说投资需求往往会随着人们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托宾的这种“q”说所揭示的股票价格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而且相反,当厂商看好投资前景或者说有较好的投资意愿时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
《2024年托宾q理论的解读及应用》范文

《托宾q理论的解读及应用》篇一一、托宾Q理论的概述托宾Q理论是现代货币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在探讨企业投资决策问题时提出的重要概念。
该理论将资本市场中的投资与资产价值关联起来,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的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托宾Q理论的解读、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托宾Q理论的解读托宾Q理论的核心在于“托宾Q值”,即企业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值。
其中,企业市场价值是指企业股票的总市值,而重置成本则是指重新构建一个与现有企业相同生产能力的企业的成本。
托宾Q值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
当托宾Q值大于1时,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即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扩张或增加投资,以实现更高的收益。
反之,当托宾Q值小于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其重置成本,投资者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企业可能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
三、托宾Q理论的应用(一)在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托宾Q理论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企业的托宾Q值,投资者可以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对企业未来的预期。
在托宾Q值较高时,投资者可以积极寻找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而在托宾Q值较低时,投资者则需要谨慎考虑市场风险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二)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托宾Q理论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企业的托宾Q值较高时,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实现更高的收益。
而当托宾Q值较低时,企业则需要考虑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优化资本结构,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成本。
(三)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运用托宾Q理论对于货币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和资本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企业的托宾Q值和投资决策。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充分考虑托宾Q理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托宾Q理论2

托宾Q 理论-解释经济学家托宾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系数,即托宾Q'系数(也称托宾 Q 比率)。
该系数为企 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在西方国家, Q 比率多在0.5和0.6之间波动。
因此,许多希望扩张生产能力的企业会发现,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额外生产能力的成本比自己从头做起的代 价要低的多。
例如,如果平均Q 比率在0.6左右,而超过市场价值的平均收购溢价是 50%,最后的购买价格将是0.6乘以1.5,相当于公司重置成本的 90%.因此,平均资产收购价格仍然比当时的重置成本低十个百分点。
托宾Q 理论-意义托宾q 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这一比例兼有理论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沟通了虚拟 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货币政策、企业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将资本市场与实业经济联系起来,揭示了货币经由资本市场而作用于投资的一种可能。
在未来 始考虑股票市场的因素,则托宾 q 将会成为政策研究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托宾 量公司业绩表现或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
尽管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托宾 很有局限性,但它依然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路。
托宾Q 理论-托宾的Q 比率内容托宾的Q 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 值。
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 基本价值”潼置成本。
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 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要花费多少钱。
其计算公式为: Q 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托宾Q理论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托宾Q理论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作者:陈松炜来源:《商业会计》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托宾Q理论的基础上,以时间顺序为脉络,阐述了国外托宾Q理论由产生、完善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随后,结合我国股权改革的发展动态,探讨了托宾Q 投资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托宾Q理论市场价值股权改革股票一、引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投资理论,这一理论一经问世便在经济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托宾Q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社会公认的虚拟经济的主要载体,如股市,它与实体经济的运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对社会的投资支出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托宾Q比率有效刻画了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
Q等于市场价值mv与重置成本rc的比率,即Q=mv/rc。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投资过程中衡量投资目标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简单地说,Q可以大于1、等于1、小于1,比率的大小就是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一家企业的股票与自己建厂哪个更划算的问题。
当一个公司的Q<1时,按照定义,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在这一时点上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要小于该公司在现实中重置这些资产所花费的价值,其他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形式,以低于自己重建这样一个公司的成本来并购这家公司,取得这一公司的经营权和控制权,这属于套利投资行为。
H.Servees在实证研究发现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总是由Q值较高的公司并购Q值较低的公司。
而当一个公司的Q大于1时,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价上涨,公司市场价值已超过了在现实中重新购置这些资产所需花费的价值,表明该公司已升值,此时,企业所有者就可以进行追高套利,在资本市场上卖掉企业的股票变现而获得巨额收益,当然也可以保留企业的股票。
较高的托宾Q理论上可直接反映厂商对企业价值增长所做的努力,还表明厂商有能力继续提升这一公司的市场价值,从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更多的股票来进行融资,进而扩大经营,投资、建设新厂,带来产出的增加,并且升值了的市场价值对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也具有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宾的Q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均衡机制The Tob i n s Q Invest m en t Theory and The Equili bri u m M echan is mof t he Cap italM arket马冀勋M A Ji xun(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天津 300071)[摘 要]传统的企业投资理论一直忽略了资本市场的作用,但是托宾的Q投资理论却把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文对既有文献的理论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评述了托宾的Q投资理论,并对该理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更深的挖掘与探讨。
文章的最后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阐述了托宾Q理论是如何对资本市场均衡进行评价与验证的。
[关键词]托宾的Q投资理论 资本市场均衡机制 企业投资价值[中图分类号]F830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8)10-0072-06托宾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的投资理论,该理论的问世,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托宾的Q投资理论。
(简称托宾Q理论,下同)。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企业投资价值问题的研究放置于资本市场均衡研究的框架体系内,提出一套有关企业投资价值理论。
这一理论涉及了一系列有关企业投资评价的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企业投资价值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是否可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价值评定依据?客观上是否存在一个确定的值来表现企业的真实价值?托宾Q理论基于以往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企业投资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资本的市场价值发现和价值确定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
一、托宾Q理论与新古典投资理论托宾Q理论从其理论体系而言,是基于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的,它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分析方法。
托宾指出:新古典派的企业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假定企业经营者目标是使企业的价值、或者说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
投资项目只在能使已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变高的时候,也仅在此时才会被采用。
资本市场会对投资计划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及风险做出评价。
有关投资成本与投资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传统的投资理论研究的重点。
较有代表性的如凯恩斯的投资预期心理偏好的分析,他发现资本的预期边际效率和反映投入资金机会成本的利率共同决定投资,储蓄与利率均是影响投资的因素。
在此之后,多玛和萨缪尔森等诸多经济学家发展了凯恩斯的投资理论,将投资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导致了加速理论的诞生。
该理论假定投资和产出成正比,资本的调整不存在成本,同时意愿资本存量与产出的比率固定不变等等。
这些理论对于托宾的投资理论的形成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
20世纪60年代,乔根森(Jorgenson)等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新古典的投资分析方法,这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投资量决定因素的理论。
该理论首先假定企业在追求利润流量现值的极大化,合意资本存量取决于产出水平和资本使用成本。
以此为基础,该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决定的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的差是资本使用成本的函数,而资金使用成本又由利率、资本折旧率、投资品价格等因素所决定。
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资本存量的调整是渐进的。
当前资本存量和合意资本存量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形成一个反映当前资本存量变化的投资方程。
在这个可变加速模型中,任何能够增加合意的资本存量的因素,比如预期产量的增加,实际利率的降低等都会产生事实上的增量资本投资增大。
收稿日期:2008-6-10作者简介:马冀勋,男,河北永年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
图1 新古典的投资均衡如图1表示,投资品价格R k与资本边际收益J在A点达到均衡。
如果投资品价格下降至资本边际收益以下,那么投资者将愿意继续增加投资,直到新增资本的边际收益降到同新投资品价格相等时为止。
但是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资本存量的调整是渐进的。
企业只能逐步调整它的成本,那么在新资本的调整时期,新增资本的边际收益仍然高于投资品价格。
只有当调整过程全部完成,实际资本存量等于新的合意水平时,资本的边际收益才能和投资品的价格相等,如图中B点。
乔根森在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 道格拉斯式的条件下,解出稳定状态下理想固定资本水平由以下方程来决定:K*= Y/U这里 是个参数, y是产量,u=(r+ )P,被称为资本的使用成本,其中r是无风险投资的利息率, 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P是投资品的价格。
该式表明,理想固定资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越高,理想固定资本水平越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成本越高,则对其需求的水平就越高。
因为企业弥补理想资本水平和其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分期逐步完成的。
基于这一假设,乔根森进一步把投资量的决定方程描写为:nw i[K*t-1-K*t-1-i]+ K t(1)I t=i=0这一描述又称为投资的分布时滞(distri b uted lag s)方程,它在经验数据检验中是十分成功的。
因此,当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这一理论,尽管它在体系上还不够严密:关于完全竞争和外生给定产出的假设是不一致的;投资本质上是个未来决策过程,对未来价格、产出和实际利率的静态假设是不恰当的,但乔根森提出的新古典投资理论思想对托宾Q理论的最终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托宾Q理论的核心及其模型构造托宾独辟蹊径,将上述过程同资本市场联系起来,提出上述给定的方程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可以理解为:这一调整期合意的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差越大,投资品价格和资本的边际收益之差就越大。
换一个说法就是投资是新增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资本品价格之比的正函数。
当这个比值(J/R k)大于1的时候,投资品价格低于资本边际收益,企业进行投资;当比值小于1的时候,企业就希望减少资本存量,所以就不投资。
假设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是M V,股票的收益率就是J/M V。
如果债券的利率是R,那么,持有企业股票的收益率和持有债券的收益率就应该相等,即M V R=J。
而企业的资本存量现值P k 与投资品价格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
在不考虑折旧的情况下,P k R=R k,将以上两个公式联立起来,就得到:J/R k=(M V R)/(P k R)=M V/P k(2)其中,M V/P k是企业的市值除以企业的资本存量现值,数学推导如下:设居民持有的政府债券是相当于一种具有固定利率的储蓄,名义收益率为R,实际收益率为R-由此股票的收益率也为R-,企业在t时刻支付的股息是利润的分配形式,则在生产函数为柯布 道格拉斯式:F(K s,N s)的条件下s时点的股息是:P s F(K s,N s)-W s N s- P s K s(3)则t 时刻企业资产的市值为:M V =!∀t [P s F (K s ,N s )-W s N s - P s K s]e -r(s -t)ds (4)设预期价格和名义工资的路径是:P s =P te (s -t)=W s =W te (s -t),由Euler 方程:Y t =F #k K +F #n N =F #k K +w p N (5)可以得到:M V =P t -W t N t -P t K t R -=F #k -(R + - )R - +1P t K t (6)则企业市值与它的资本存量现值比是:Q t =MV P t K t =F #k -(R + - )R - +1(7)这就是托宾于1969年建立的Q 投资理论。
托宾认为:如果投资家们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高于投资项目的成本,则企业的股价将会由于举办投资项目而上升,股东就可以获得收益,∃∃因而,投资家们所期望的资本增加速度(即投资),不论怎么说,是同资本的价值与再生产其的成本的比Q 相关联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可能再生产的资产,并且实际上被再生产的资产相对应的一般均衡时的Q 为1。
Q 大于1(且越大的话)投资将越过正常资本损耗及一般正常增长所需而进行。
Q 小于1(且越小的话)投资将减退。
托宾的论述指出了投资决定的一个重要关系,即资本的市场价值(购买现存资本品的价格,即以股票市场决定的价格通过并购或重组等手段获得的资产)与其重置资产价值(自己投资进行生产的资产价值)之比Q,决定了企业投资应采取的行为。
显然,托宾Q 理论比起乔根森的新古典投资理论更具有一般性。
更为重要的是,Q 理论中的投资决定不是依赖于过去的变量,而是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期。
下面我们将看到Q 理论把对未来预期的评价与资本市场的估价联系起来,为理论的检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托宾Q 理论对资本市场均衡机制的评价与验证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形象化地表明托宾Q 理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我们仍然用K 表示资本存量,I 表示总投资, 表示折旧率,则总投资I 、资本存量K 和Q 值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表示为:K t=K t-1+It- K t-1=(1- )K t-1+I;t(8)It- K t=G (Q t-Pt)(9)(G 是一个赋值大于0的函数,Pt 表示第t 期投资品的价格)图2 Q 比率均衡机制图在图2中,左边象限的横轴表示在某个时点的资本存量,右边表示在一个规定时段内的资本流量。
假设资本市场的贴现率下降,投资者对企业股票的需求增加并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企业利润增加的预期,于是所有的信息直接反映在了资本市场企业的股票价格上,股票价格上升,这时K d 会立刻上升至K d %,由于短期资本的存量供给是既定的,新的均衡点将位于B 点。
与此同时,提高了Q 水平会使新的投资流量增加到I #。
由于此时总投资超过了折旧,因此净投资额为正。
正的净投资意味着资本存量在逐渐增加,资本存量的逐渐增加最终将导致企业生产规模过大,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收益能力会逐渐下降,于是所有的信息同样会反映在企业的股票价格上,股票价格下降。
经济将趋于新的均衡点C 。
在C 点,Q 将恢复到1的水平,但此时,资本存量已经增加到K s %,净投资重新归于0。
Q 比率均衡机制图不仅解释了高Q 比率刺激投资和低Q 比率抑制投资的机制,而且还说明了托宾Q 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资本市场均衡机制之一的价格机制可以直接通过托宾Q 值反映出来。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推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It)不断增加且始终大于折旧率( t)的话,那么托宾Q值(Q t)也将逐渐增大并且始终大于投资品价格(Pt),此时投资品价格即公司重置资产的价值变得低廉,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但是,当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开始减少而折旧率开始上升时,企业净投资便开始减少,Q t-Pt的值也将减少,随着投资品价格变得昂贵,Q t值开始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当Q大于1时,意味着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超过其重置成本,从而使企业投资后进入资本市场变现获得高额收益;反之,当Q小于1时,企业就可以以低于现有资本重置价值的市场价值买下这家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