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册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知识要点:一、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①在海边看到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②站得高,看得远;③月食现象;④地球卫星图片等。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纬线:形状:_圆圈_,纬线指示方向_东西_。
长度特征不相等,最长纬线赤道,长度4万千米。
最短纬线极点。
纬度(0°纬线) 赤道以北为北纬符号“_N_” 以南为南纬符号“_S_”纬度变化规律:向上增大的为北纬用符号“_N_”表示;向下增大的为南纬用符号“_S_”表示。
欧洲(东、北半球)1、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欧洲河网密布,水量丰富但短小。
其中流经国家较多的是多瑙河。
2、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非洲(东半球西部)1、非洲地跨赤道南北。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与欧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非洲与亚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2、非洲高原面积广大,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非洲屋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
最高峰是的乞力马扎罗山,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非洲平均气温在20℃以上,称为“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5、非洲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热带雨林气候,雨林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的是地中海气候。
6、非洲物产丰富多样,称为“丰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7、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湘教版七年级全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在同一地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 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地方在北极,最南的地方在南极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北纬都是北半球,南纬都是南半球大于160°都是西半球;小于20°都是东半球;20°——160°之间,如果是东经就是东半球,如果是西经就是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一天),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多的地方是热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南顺北逆)出现的自然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在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在寒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热带。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4、 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各个阶段的外表景观的变化(P52 图)
5、 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
原和山麓地带
6、民居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53)
7、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人住上层
寒冷地区——墙厚窗小、双层玻璃
炎热干旱地区——屋顶平(平顶屋)、窗小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 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总数:2000 种
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言
分布地区和人数
汉语
中国和东南亚(使用人数最多)12 亿
英语
英、美、澳、印、菲等(使用最广)4 亿
法语
法国
俄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南美洲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
(2)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3)分析方法:A 看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及其气温值和年温差
B 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季节分配情况、总降水量情况
(4)特殊值:热带:全年 T >20 度(16 度)
湘教版地理 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

湘教版地理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地理与日常生活1.为什么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①光照强②干旱③昼夜温差大二、地理与生产建设1.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全球三大问题: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1.①荷兰的风车②西班牙斗牛2.阿拉伯人的服装: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
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的透气。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图例和②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③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一般的地图,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 c.线段式:☆性质:分母小,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粗略。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第二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㈠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6378]比极半径[6357]约长21千米)㈡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①“盖天说”②“浑天说”3、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三、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㈠纬线特点:①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③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1.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是荷兰,有“低地之国”之称,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2.阿拉伯男子身着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头巾是因为当地风沙很大,头巾和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3.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以箭头方向为正北,箭尾方向为正南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千米”换算成“厘米”,后加“00000”)5.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内容详细→表示范围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分母小6.地图上常见的图例(七上P 10和P 112附录二)7.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8.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帮地球缝制一件外衣的最少布料面积);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越往东度数越大为东经(E ),越往西度数越大为西经(W )11.0°→低纬度→30°→中纬度→60°→高纬度→90°1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13.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同尾相比,大西小东”14.南极上建造的房子四面朝北;北极上建造的房子四面朝南15.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何地点一直朝东或西可回到原点,一直朝南或北只能到达南、北极16.判读不同经纬网图中两点间的相对方位;(建议先任意画出第一个点的经纬线,再将另一个点标在该图中进行方位判读)19.赤道横穿南美洲和非洲两块大陆,横穿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四个大洲20.亚欧和欧非的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乌乌里大黑土”);直布罗陀海峡2122了北美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23.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24.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2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等高线密集的河段适宜组织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28.盆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名称的判读(山谷易发育成河流;陡崖易发育成瀑布,且陡崖处适宜组织攀岩、跳伞等运动)29.自来水厂宜建在河流上游,水质好,污染少,且可自流输水30.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同属亚欧大陆;但属印度洋板块3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和红海形成的原因: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32.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33.日本火山地震多发原因的两种表述方式: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34.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35.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36.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出生率—死亡率37.只要增长率>0,总量就在增长,哪怕增长率升降起伏,只表示增长的速度快慢原(气候高寒、空气稀薄);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过分湿热)纽特人属黄色人种434445.各宗教的典型建筑物的辨认: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佛塔及庙宇46.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或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原因分析:该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和水源充足49.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黄色表示沙尘暴50.常用的天气符号(七上P 68)5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52.地形雨形成原因的一般表述方式: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53.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和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的东北山麓(海陆及地形因素)54.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白昼时间=12小时)55.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差异越小(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56.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57.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获得光热变化的综合考察(七上P 80图)58.北半球昼半年(3.22—9.22)以赤道为界线,北昼大于南昼,且越往北昼越长59.太阳照射下早、中、晚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早长→中短→晚长60.正午时分物体影子以太阳直射点为界线,以北的物体影子朝北,以南的物体影子朝南;北回归线以北的物体正午影子终年朝北,南回归线以南的物体正午影子终年朝南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63.“天涯海角隆冬暖(纬度),青藏高原盛夏寒(地形)”、“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纬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海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地形)”、“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地形)”、海南岛夏季旅游旺季(海陆)、海南岛冬季旅游旺季(纬度、海陆)的原因分析64.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相对高度=(山麓较高温度—山顶较低温度)÷0.6×1006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66.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动植物:斑马、长颈鹿、角马、狮子、猎豹、鬣狗、肺鱼等;稀树草原67.学会用“以温定带”和“以水定型”的方法来判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图71.一辆汽车由许多国家合作生产这一现象反映什么?国际合作的重要性72.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和东盟的标志 ﹡﹡﹡﹡﹡﹡﹡﹡﹡﹡﹡﹡﹡﹡七﹡﹡年﹡﹡级﹡﹡下﹡﹡册﹡﹡﹡﹡﹡﹡﹡﹡﹡﹡﹡﹡﹡﹡1.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即“东大西小,东早西晚”。
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种类:(P7)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4(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2)常用图例符号(P10)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三、地球仪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N 大 180° W E 180°0° S 赤道大 0°大90°S 大4、重要的经纬线:(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低中高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中考复习:湘教版重点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5 23 4567123(7三、 1N本初子午线N 大180°W E 180°0°S 赤道大0°大90°S 大、重要的经纬线:(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山)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二、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三、学看地形图1、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2、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3、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4、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4、重要的经纬线:(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5(65675、四、1234567一、二、三、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2020年整理).pdf

一、 海陆分布大势: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
2、 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
3、 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
球面积 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几人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 2、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 3、 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
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4、 颜色与地形:黄色——陆地,蓝色——水域,绿色——
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
——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
5、 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
凸
6、 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 洋 二、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和假说内容(P33) 三、 板块构造学说:(P35)1、内容:3 点 2、六大板块名称与
分布 3、解释了大陆漂移 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 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纬以南为南纬 向 北 逐 渐 增
大
经 本 初 子 0°与 180°
本初子午线以 从本初子午
度 午线为
东为东经以西 线向东向西
0°
为西经
逐渐增大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 1/1000 的比例尺 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 图的内容 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 查询;社会实践等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 特征、成因、联系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 笔记本、照相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提纲9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岀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岀第一本地理专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 )(学习基础)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种类:(P7)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 )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 )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2、比例尺:(1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 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 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4) 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一浑天说一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一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一球体一两极稍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 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 (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三、地球仪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纬线与经线(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一一方向一一图例一一比例尺一一图的内容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 :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4、重要的经纬线:(1 )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 °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20 °和东经16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北纬23.5 °与南纬23.5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6)北纬66.5 °与南纬66.5 ° :北极圈与南极圈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 °30 °0 ° ――90 °低中高《地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 ° 向西到东经160 °为西半球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 °,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大势: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岀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几人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2、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3、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一乌拉尔河一里海一大高加索山一黑海一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4、绘制海陆轮廓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海拔与相对高度:两者的概念与计算2、五种地形的比较3、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二、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三、学看地形图1、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鸟瞰图一平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2、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3、五种地形类型的表示图4、颜色与地形:黄色一一陆地,蓝色一一水域,绿色一一平原,大面积黄色或棕色一一高原,长条形黄色或棕色——山脉,众多小块黄色——丘陵5、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6、坡陡处等高线密集,坡缓处等高线稀疏7、如何利用等高线爬山第四节海陆变迁一、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一一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陆地一一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二、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和假说内容(P33 )三、板块构造学说:(P35)1、内容:3点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3、解释了大陆漂移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一地中海火山地震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1、总数:65亿2、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
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岀生率一死亡率(%)――计算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1、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2、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3、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四、世界的人口问题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1 )、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种污染和灾害(2 )、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2、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3、对策与出路: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城市人口比重(P43)5、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人种的概念与种类(P45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三大人种的比较和分布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总数:2000种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二、世界的宗教第五节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城市和乡村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4、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各个阶段的外表景观的变化(P52图)5、容易形成聚落的地方:河流的交汇处、入海口;沿河沿湖;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平原和山麓地带6、民居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53)7、湿热地区一一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人住上层寒冷地区一一墙厚窗小、双层玻璃炎热干旱地区一一屋顶平(平顶屋)、窗小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文化遗产的类型:2、保护措施:(P54第二段)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二、天气符号:P58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四、天气预报:报气温和降水;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一天气形势图一城市天气预报图五、天气与气候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概念与单位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C南半球等温线平直;D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2)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最热月)(P62、P63)(3)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3、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日均温(除以4),月均温(除以月天数),年均温的计算(除以12)三、降水1、降水的条件:三方面: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2、 降水的类型及区别: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3、 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4、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5、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撒哈 拉沙漠6、 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1 )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 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2) 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 状图 (3) 分析方法:A 看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及其气温值和年温差B 看降水逐月分布情况、季节分配情况、总降水 量情况(4)特殊值:热带:全年 T >20度(16度) 亚热带:最冷月T>0度温带:最冷月T<0度最热月T>16度寒带:最热月<5度多雨:月 R>100MM适中:月 R=50MM 左右少雨:月RV30MM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 ------ 气温由低纬 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二、地球的运动2、 公转示意图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 P69)3、 四季的变化3、地球上的五带(1)名称 (2)分界线 (3)太阳直射情况(4 )极昼极夜现象(5)获的光热情况 二、海陆分布三、 地形地势1、 屏障作用:阴坡气温低湿度大,阳坡气温高湿度小2、 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 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 100米约降 低0。
6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四、 人类活动1、 影响局部气候:缓和与恶化2、 导致气候反常: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旱涝灾害4、 城市热岛效应:城区和郊区气温和降水不同五、 洋流影响:暖流经过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地区降温降湿。
六、 地球变暖的结果: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加剧,干旱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 划分标准:各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而形成的气候特征。
二、 热带气候类型 三、 亚热带气 四、 温带气候类型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2%的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却相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
3、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