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抗清名将毛文龙:大连抗敌8年最终被袁崇焕所杀
历史趣谈晚明重臣袁崇焕错杀毛文龙竟招致杀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明重臣袁崇焕错杀毛文龙竟招致杀祸?
导语:袁崇焕晚明重臣,他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被凌迟处死,但其实他本可避开这一杀生之祸的,只因他错杀一人,导致杀祸最终降临。
那么,袁崇焕错杀
袁崇焕晚明重臣,他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被凌迟处死,但其实他本可避开这一杀生之祸的,只因他错杀一人,导致杀祸最终降临。
那么,袁崇焕错杀的这个人是谁呢?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城,而宁远城仅有守兵一万,结果努尔哈赤大败这是其纵横沙场数十年第一次惨败,史称宁远大捷。
这次战役的领导者正是袁崇焕。
宁远胜利后,袁崇焕在明廷的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崇祯帝任命袁为兵部尚书并掌握辽东的军政大权,赐袁尚方宝剑。
由此可见对袁崇焕的信任,但没过多久袁崇焕就辜负了崇祯帝的信任,在此先留一个悬念。
在引出主角之前先介绍三个人分别是:怀顺王耿忠明、智顺王尚可喜、恭顺王孔有德,这就是清初的三顺王。
后来这三位都改了称号分别为靖南王、平南王、定南王,没错再加一个平西王吴三桂,这就构成了赫赫有名的“三藩”。
而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天下未定却先册封异族人为王可见这三人对于清廷的重要性。
而此三人本是明朝将领,之所以降金于一个人的被杀有直接关系,他就是毛文龙。
耿忠明、尚可喜、孔有德本是毛文龙帐下大将,毛死后半年因不满明廷的统治而归降后金。
而杀毛文龙的正是袁崇焕。
毛文龙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在对后金的作战中取得胜利,比如:镇江大捷、两次牛毛寨大捷、丁卯大捷、萨尔浒大捷、收复金州、旅顺等等,如果以上的只是一时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开辟军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毛文龙之死的历史疑团 督师袁崇焕是否有权处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毛文龙之死的历史疑团督师袁崇焕是否有权处置?
导语:关于袁崇焕有没有权利杀毛文龙这一点的讨论,首先应该引入《大明会典》的一段史料来分析:“一总兵镇守官。
受朝廷委任、以防
奸御侮。
凡调
关于袁崇焕有没有权利杀毛文龙这一点的讨论,首先应该引入《大
明会典》的一段史料来分析:
“一总兵镇守官。
受朝廷委任、以防奸御侮。
凡调度军马、区画边务、风宪官皆无得干预。
其相见相待之礼、尤须谦敬。
如总兵镇守官有犯
违法重事。
须用体覆明白、指陈实迹、具奏请旨。
不许擅自辱慢。
其
军职有犯。
具奏请旨、已有定例。
风宪官巡历去处、亦须以礼待之。
并不得轻易淩辱”
这段会典很明确的指出,风宪官对于“总兵镇守官”的处置是必须请
旨的,即便是总兵镇守官犯有重事,都必须先具奏请旨,不得擅自处置,连辱慢都不行,必须以礼待之。
这是对“风宪官”的规定,那袁崇焕的官职又是不是也必须依照对“风
宪官”的规定行事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解析袁崇焕的官衔。
袁崇焕的职衔全称是: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登莱、天津
等处军务”
这个头衔中有三个职衔称谓:
一是“兵部尚书”;
二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三是“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这个头衔很复杂,其中包含了“本官”、“虚衔”、“派遣”三个内容。
“虚衔”是一种荣职,也是用来确定待遇的;
生活常识分享。
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

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袁崇焕作为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深受人们的敬仰。
但是,在袁崇焕的政治生涯后期,却做出了很多的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杀害毛文龙。
那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袁崇焕为何杀毛文龙毛文龙是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大将,不论是在战场上浴血杀敌,还是在幕后出谋划策,毛文龙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那么,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呢?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说法有很多,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这两个:一是袁崇焕因为官场内部的斗争,将毛文龙作为牺牲品,族毛文龙杀害;二是袁崇焕发现毛文龙具有通敌卖国之嫌,一怒之下将毛文龙杀了。
对于这两个说法,很多人都是偏向于第一个说法。
袁崇焕在政治生涯前期,一直都是两袖清风,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但是,在其政治生涯后期,袁崇焕由于官场内部的争斗,以及战事吃紧,被逼无奈,与官场上的官员组成集团,而毛文龙就是袁崇焕所在集团的对立面。
在皇太极上位之后,袁崇焕所率领的军队接连遭受重创。
袁崇焕当初在崇祯皇帝前面许下的承诺,已经没有办法实现。
而此时,朝堂内部有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使得袁崇焕所在的集团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袁崇焕一面迫于崇祯皇帝的质疑,一面还要与清军交战,面对毛文龙不断地唱反调,袁崇焕一怒之下,将毛文龙杀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袁崇焕受到了朝中诸多大臣的弹劾,被判通敌卖国,最终身死。
袁崇焕是忠臣吗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死的时候,给袁崇焕定了九条罪名,分别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这九条罪名当中,有些是真的,有些事政敌强加的,有些是敌军挑拨离间而来的。
“托付不效”这一条罪名主要是讲袁崇焕本身为兵部尚书以及蓟辽督师,他所负责的地区就是北京城以及东北辽东等地区的安全,抵御清军的进犯。
但是袁崇焕却将自己的将士分配到了其他的地方,导致本应管辖的地区受到了威胁。
“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这四条罪名则是指袁崇焕在皇太极入关之时没有进行阻拦,并且也没有上报到朝堂之中,居心为何,不得而知。
并没有被误杀的袁崇焕 误杀说源于乾隆的谎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并没有被误杀的袁崇焕误杀说源于乾隆的谎言导语:崇祯皇帝没有错杀袁崇焕:实际上袁崇焕有异心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有可能和满人有勾结,疑点如下:1。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崇祯皇帝没有错杀袁崇焕:实际上袁崇焕有异心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有可能和满人有勾结,疑点如下:1。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
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
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
2。
袁崇焕经营辽东若干年,打造了战斗力不弱的关宁铁骑,同时也不停地索要饷银,耗费无穷钱财,拥有火炮、火枪等武器无数,却不能对经济能力极低的后金予以致命打击,在皇帝看来肯定匪夷所思。
客观地说,完全存在这个可能,袁崇焕在挖皇帝的墙脚,为自己积蓄威望和实力,准备称帝。
朱元璋在发家以前也是拥戴刘福通为皇帝,最后搞掉韩林儿才成大业,袁崇焕和崇祯都明白这些历史。
3。
后金绕道围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只带领5千骑兵救援京师,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场胜仗,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存在阴谋的可能,也就是后金军队主动撤退。
因为后金6万骑兵曾打败数十万明军若干次,战斗力不可能这么弱。
况且当时北京城下大战,崇祯不可能不登上城楼观战,可能他当时看出来这是一次后金的诈败。
4。
在百姓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来看,以明当时的实力,步步为营,完全铲除后金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将领忠心。
后金的战斗力比当年元军差多了,当年王保保的几十万大军都给明军消灭了,说明只要将领忠心,人心齐,少数精兵是不敌数倍普通兵的。
况且辽东士兵和后金打了那么多年仗,战斗力肯定不会弱。
从资料上看,当年明军士兵的野蛮程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袁崇焕致命的两大失误 最终导致大明的灭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崇焕致命的两大失误最终导致大明的灭亡导语:袁崇焕是个已经争议了几百年的人物,宁远,锦州两战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实力。
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女真遭到了当头一棒。
虽然他是遭受崇祯猜忌,甚袁崇焕是个已经争议了几百年的人物,宁远,锦州两战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实力。
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女真遭到了当头一棒。
虽然他是遭受崇祯猜忌,甚至是卷入党争,一代英雄最终惨遭千刀万剐的酷刑。
虽然袁崇焕的光辉战绩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其却犯了两个致命的缺点。
导致后期明朝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渐渐落入下风,从而最终失败。
其一,就是斩杀了毛文龙。
毛文龙的部队说实在的可以讲就是一支游击队。
驻扎在辽东和朝鲜的交界处,鸭绿江口的皮岛。
毛文龙是在辽东失陷之后,逐步退到皮岛上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直规模不小的武装。
毛文龙在天启年间就开始越混越壮,一开始还是和后金军打了不少仗,取得了镇江大捷(并非江苏镇江,在辽宁丹东),这可是明朝在与后金开战以来算是第一场成规模的小胜。
后来后进军开始反扑,毛文龙依旧依靠朝鲜语辽东的复杂的地势,逐步和后金周旋,给后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毛文龙在皮岛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投靠他的辽东汉人自然越来越多,甚至充当内应。
毛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拥有武装,甚至能与朝鲜,日本贸易的武装集团。
但是名义上还是打着明朝的旗号,但明朝貌似对那一块也是鞭长莫及。
袁崇焕一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斩杀毛文龙,过程很干脆,但是后果很严重。
一是没崇祯默许,杀毛文龙是擅自行动,最恐怖的是,后金貌似可以开始放心的对朝鲜开刀了,因为毛大人被干掉了。
果不其生活常识分享。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竟使毛的儿子感激涕零,却为大明朝疏忽一祸害

书生报国的袁崇焕,成功斩杀了能征惯战的毛文龙。
然而,袁崇焕不想解散毛文龙这支部队,毕竟是这支部队的存在和对后金军的有效牵制,成就了他在宁远大战、宁锦大战中,击溃后金政权前后两任一号首长,而获得大明王朝最高领导人的简任崇隆。
袁崇焕以蓟辽督师兼兵部尚书的名义,发号施令,将原属毛文龙的二万八千人,分为四协,任用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光祚为首领。
袁崇焕善待毛文龙的儿子,继续重用他这个副将,意思很明确,他只是代行皇帝旨意,杀了骄纵枉法的毛文龙。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封建帝制时代君为臣纲的铁血定律。
袁崇焕善待毛承祚,就是安抚毛旧部。
毛承祚也会因为朝廷只杀一人,不祸及一门,而感激朝廷的皇恩浩荡。
袁崇焕剧照但是,他也要防患毛承祚的为父复仇,拥兵割据。
于是,他在安排四协负责人时,将毛承祚排名第一,却安排位列其次的陈继盛代替总兵。
这是袁崇焕的用心良苦。
但是,此事并未平息。
继任总兵陈继盛,是毛的副将,也是毛的亲信,资历老,威望高,还上疏为毛大帅鸣冤。
即便袁崇焕承诺,会请旨将其扶正。
但是,老陈鸣冤,就是对袁崇焕执行的旨意不服。
他并没有因为代行军权,而对袁大帅没有怀疑。
这算是新形式合作。
袁崇焕却忽视了铁岭矿工出身的参将孔有德。
孔有德称,他不足以同陈共事,于是率部出走,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
袁崇焕不改双岛建制的想法,被孔有德的不满打破了。
他虽是大字不识的赳赳武夫,但“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东江遗事·定南王传》),深得毛文龙的喜欢。
毛文龙收他为养孙,还赐名永诗。
袁崇焕杀毛,对于孔有德而言,算是一笔血仇。
毛文龙生前,小孔是人人敬畏的孙公子,如今老毛不在,袁崇焕给小孔换了新主人,自然不会被买账。
小孔认为毛无罪,横受屠戮,非常痛心。
老袁不露声色地扳倒了供其乘凉的大树。
孔有德感激干爷爷毛文龙的知遇之恩,铭感于心,就是后来成为清朝的藩王,只要谈及关于毛文龙的往事,便是满面戚容。
这是一段真感情!但是后话,在此不述。
毛文龙与袁崇焕究竟有什么恩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毛文龙与袁崇焕究竟有什么恩怨导语: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
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
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
当年9月又参加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
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
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担任兵部主事,推荐他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
当年9月又参加武举考试,名列第六名,此后先后担任安山百户、沈阳千总、守备、游击等职。
1621年5月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毛文龙前往辽东沿海一带“招致遗民,恢复疆土”。
毛文龙仅率领200人,乘坐4艘海船,携带500石米出发。
毛文龙一路上招集难民、安抚百姓,先后收复了鹿岛、长山岛、色利岛等十多个岛屿。
在朝鲜登陆后,又一举攻破了镇江城。
消息传来,明朝廷大喜,立即任命毛文龙为广宁都司、副总兵;而后金方面努尔哈赤派遣皇太极率军前往镇江弹压。
势单力孤的毛文龙败逃至朝鲜,此后驻扎在皮岛。
并以此为中心,招纳辽东难民,作为根据地,此后皮岛被升格为东江镇,毛文龙本人被任命为总兵官。
毛文龙为增强在辽东沿海的牵制力,向朝廷上书要求拨发饷银30万两、兵3万。
而兵部认为:“文龙灭奴则不足,牵制则有余”,只是象征性的拨发饷银5万两、兵3千。
朝廷依然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山海关-宁远一线,重山海,轻沿海。
开镇东江后,毛文龙频繁派兵袭扰后金沿海地区,取得了几次每次多则两三百人,少则几十人。
客观而言虽然每次战果不大,但却有效的牵制后金的注意力,开辟了对后金作战的第二战场,颇有古代游击战的风格。
毛文龙本人也先后被封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
毛文龙率军孤悬海外,难免日渐骄纵,肆意妄为,手下几乎全是他。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经过两人对话过程名句很多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经过两人对话过程名句很多崇祯皇帝处理了魏忠贤阉党以后,准备大干一场,彻底解决边患。
于是,重新启用袁崇焕。
在很短的时间内,袁崇焕官至兵部尚书兼督师蓟辽,并被赐予尚方宝剑,蓟辽和山东半岛等所有与后金对峙的地区都是袁崇焕的管辖范围。
但是不知怎么的,袁崇焕一上台就想杀皮岛总兵毛文龙。
袁崇焕曾对大学士钱龙锡说过这样的话:“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杀的方法是“入其军,斩其帅”。
崇祯二年四月,袁崇焕下令截断皮岛的补给和商船贸易,眼看皮岛要断粮,袁崇焕及时的给皮岛送去好多钱粮。
于是毛文龙亲自去宁远感谢袁崇焕。
袁崇焕告诉毛文龙,下个月我要去你的皮岛视察。
一月后,袁崇焕带人来到皮岛,毛文龙带人迎接。
晚上,毛文龙独自来到袁崇焕的军帐,两人开始了谈话。
袁崇焕说:“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还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龙说:“我也这么想,只是奴(后金)尚在。
”袁崇焕说:“会有人来替你的。
”毛:“此处谁能代得?”袁崇焕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说:“我此来劳军,你收下兵士每人赏银一两,布一匹,米一石,按人头发放。
”毛文龙说:“我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领赏。
”这段对话是袁崇焕给皇帝的奏章中写的,那时候毛文龙早已被杀。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对这次谈话的解释是:谈话开始,袁说西湖好,意思是,毛文龙你回老家吧,交出权力我可以不杀你。
毛文龙说后金尚在,任务重不能走。
袁说,可以找人替你。
毛说此处谁代得?意思是,都是我的人,谁能替代我?袁说,按人头发放赏赐。
意思是,把你的家底亮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老实交待。
毛说,3500人(实际4万多人),明天领赏。
意思是知道你要查我的家底,就是不告诉你!最后,没谈拢。
个人感觉当年明月的解释有的地方不恰当,毛文龙根本不知道袁崇焕已经决定要杀死自己,所以回答并没有什么隐瞒,基本实话实说,除了手下士兵人数少说了。
毛文龙的意思应该是:和以前一样,你们不用管我,我自筹军费,自己统帅皮岛兵马,抵抗后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历史】抗清名将毛文龙:大连抗敌8年最终被袁崇焕所杀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内)称汗建国,国
号称“金”,史称“后金”。
此后,辽东形势日益严峻,萨尔浒战役后,努尔哈赤又于天
启元年(1621年)乘胜获取辽阳和沈阳,接着迅速占据包括金、复二卫在内的辽南地区。
行政区划
天启元年(1621年)以前,明朝仍占有辽河以东大部分地区。
辽沈战役后,明朝失去了辽河以东地区。
今大连地区成为后金政权的占领区。
明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将沈阳改为盛京。
经济发展
自从努尔哈赤率军开始征战辽东之日起,明军与后金军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大
连地区的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纷纷逃往山东和海岛,土地荒芜,市井萧条,农业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
交战双方
明军VS后金军
诱因:
旅顺、金州是战略要地,对明朝来说,守卫此地,关系到牵制后金;对后金来说,攻
占此地,可以解除大军进军辽西地区的后顾之忧。
因此,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夺拉锯战。
战况:
毛文龙先是在金州、旅顺等地打了胜仗,后又被后金军将地盘夺回,反反复复持续了
8年,各有胜负。
点评:
毛文龙占领的地方经常得而复失,胜少败多,但是对后金军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毛文龙被杀后,加快了毛文龙所部的分裂,自毁了明军的东江防线。
明末,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后,便大举进犯明朝所管辖的辽东地区,一时间,辽东地区
战火连天,土地荒芜,城邑废弃,兵民亡命他乡。
没想到,后金军在短时间内就将沈阳、
辽阳等重地攻陷,今大连地区也被后金军轻而易举拿下。
正当辽东局势急转直下之际,明
朝将领毛文龙率军反攻,在东江地区牵制后金军。
明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计杀毛文龙,此后,毛家军内讧不断,明军的东江防线终被打破。
□记者刘爽
后金征战辽东
万历四十四年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 (今辽宁新宾境内)建立政权,
国号称“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
自古以来,两国相争,师出无名者必会在战略上失掉先机。
努尔哈赤是个聪明人,他
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对诸王秘密宣布:“今年一定要征战辽东”,并以祭天誓师的方式提出了“七大恨”。
“七大恨”罗列了许多爱新觉罗家族及
女真部落所受的欺凌和压迫之事,将明朝斥之为不仁不义。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趁明神宗不理朝政,边备废弛,兵马羸弱的时机,亲自率领步骑
兵征讨明军。
很快后金军就占领了抚顺、攻破了抚安、鸦鹘关、清河等处。
第二年,明朝
大军与后金八旗军在辽东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萨尔浒战役,最终以明军大败而告终。
可以说,此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部署由进攻转入防御,辽东地区陷入数十年的争战中。
事实上,当时明军的武器装备比后金军强多了,有后金军没有的大炮、鸟铳等火器,
怎会败得一塌糊涂?因为作战中,明军指挥失误,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而后金军指挥得当,将士奋勇向前、骁勇善射,这是关键所在。
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辽东战局急剧恶化,后金军相继占领了沈阳、辽阳,辽河以东等地大小70多座城不战而降。
同年五月,后金兵又攻占辽南的海、盖、复、金四州卫,自此大连地区失陷了。
大连所在的辽南地区从此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兵荒马乱的时代。
为了躲避战乱,当地居民部分由海路逃至山东或金州卫所管辖的长山、广鹿等诸岛。
金州卫、复州卫人口锐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