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福建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0届琼州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琼州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①,到内地支盐行销。
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
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及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仍踊跃捐资捐物。
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接物,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
如婺源②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
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
徽州商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
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徽商义举捐赠。
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
他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
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
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
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黄道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黄道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A.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B.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C.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D.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三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几年,并同时改变年号。
B.“书”“疏”在这里都是指奏章,奏章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擢”与“拔”“超擢”相同,都是提拔的意思,用于官职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D.“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刚有济世之志。
时天下大乱,他认为东阳是出精兵之地,建议许都训练一支军队待用,许都允诺。
B.何刚颇有谋略。
他认为拯救人民和国家,治兵最为重要,应训练精兵,部署在河南各郡县,敌寇就可平定。
C.何刚勇猛果敢。
都城沦陷后,临危受命,率领自己招募的两千士卒疾驰返回南京,进行救援。
D.何刚忠烈节义。
与史可法意气相投,愿死不背弃;后帮助史可法据守扬州城,城池被攻破后,投井而死。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
译文:(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译文:【答案】10.D11.C12.C13.(1)陛下如果选拔强壮英勇敏捷的人才,命人训练他们,学成之后给予优厚的俸禄,把兵权交给他们,必定能够建立奇功。
黄道周文言文翻译

原文:黄道周,字幼玄,福建莆田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生,崇祯元年卒。
幼孤,依母氏,励志力学。
年十七,举于乡,遂入太学。
崇祯初,以贡士入京,试于礼部,擢为庶吉士。
后迁礼部主事,累官至礼部侍郎。
值崇祯末,国事日蹙,忧心如焚。
乃上疏极言时弊,屡被贬谪,遂弃官归里。
归里后,闭户读书,教授生徒,虽贫贱,不废学业。
后复起用,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陷北京,道周与南京守将史可法共谋恢复,事泄,被执。
不屈,遂被杀。
临刑,犹谈笑自若,辞色惨烈,观者无不泪下。
道周一生,刚直不阿,忠诚正直,以节义著称。
所著《易象正》、《孝经衍义》等书,皆传世之作。
翻译:黄道周,字幼玄,福建莆田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卒于崇祯元年。
自幼丧父,依母亲抚养,立志勤学。
十七岁时,在乡试中脱颖而出,遂进入国子监学习。
崇祯初年,以贡士身份进入京城,参加礼部的考试,被提拔为庶吉士。
后来升迁至礼部主事,连续晋升官职,最终担任礼部侍郎。
正值崇祯末年,国家局势日益紧张,忧心忡忡。
于是上疏直言时弊,屡次被贬谪,最终辞去官职返回故乡。
回到家乡后,闭门读书,教授学生,尽管生活贫贱,也没有放弃学业。
后来又被起用,连续晋升官职,最终担任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黄道周与南京守将史可法共同商议恢复明朝,事情泄露后,被俘。
他坚贞不屈,最终被杀害。
在临刑之际,仍然谈笑自如,辞色凄厉,观看者无不泪下。
黄道周一生刚直不阿,忠诚正直,以节义著称。
他所著《易象正》、《孝经衍义》等书,均为流传后世的佳作。
文言冲刺

王登字景宋,是德安人。
小时候读书,喜爱古代兵法,慷慨激昂有远大抱负,不经营产业。
出任制置使孟珙的幕府,过了很久,代理巴东县知县。
到制置司献俘虏,王登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不肯拜,小吏说:“不拜则不敢报进。
”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离去。
淳佑四年,王登考中进士,调任兴山县主簿。
第二年,制置使李曾伯治理襄阳,王登正行某官,因积累功绩提升,不久因遭母丧去职。
等到吴渊为制置使,边情很紧急,他就想起弟弟吴潜很推许王登的才略,就准备书信聘礼叫他来。
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吴渊慨叹道:“事情急了,怎么办?”王登说:“马上叫各位将领来共同商议。
”大家到了,欢跳着说:“王景宋在这里。
”吴渊说:“你们想从西门出去,王景宋想跟城共存,怎么样?”大家说:“遵命!”王登说:“打仗就怕不统一,王登是书生,只不过凭靠着车前横木观阵,请从五位大帅中选一人指挥调度。
”吴渊说:“请监丞出马,正是说的这个。
”立即写下银牌道:“监丞代替我亲自前往,官兵效命不效命,赏罚完毕具体报告。
”王登到了沙市,宰牛斟酒,得七千人,他发誓说:“王登同各位将领从道义上讲如同骨肉兄弟,今天的事情,王登不效命,各位将领杀了王登来献给主帅;各位将领有一个不效命的,王登有制置使令牌在,我不敢徇私。
”众人两腿战栗地听命,终于在沮河立了奇功。
赵葵为制置使,见到王登握手说:“王景宋一身是胆,可惜相见太晚。
”使之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
马光祖为制置使,征召王登充任参谋官,又升迁为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
王登威名一天天扩大。
有余思忠和徐制几对马光祖进谗言道:“京湖地区只知道有王景宋,不知道有马制置,用不了多久就要调换位置了。
”马光祖因此起疑,派王登出去屯守郢州,后因干办钟蜚英调解保护,他们恢复了友情跟当初一样。
开庆元年,王登带兵援助四川,约定日子联合作战,夜半,王登料理军中事务,忽然昏倒,五脏出血。
幕僚唐舜申赶到,王登还瞪着眼睛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
干往见清江刘清之。
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
”因命受业朱熹。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
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
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
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
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
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
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
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
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
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
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
”不受而去。
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
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
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
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庠序”,指学校。
福建省九地市2018届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_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4)而或.不达于事()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1.(1)甘美(2)勉励(3)教(教的意思)(4)有时(有的)2.A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1)教学相长(也)君子学必好问(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闽文化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也称“白字仔戏”、“潮音戏”,流行于诏安、云霄、东山、平和、漳州、南靖及龙岩等地。
明中叶前形成于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和福建南部的潮语方言区。
A. 竹马戏B. 潮剧C. 大腔戏D. 闽南四平戏【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2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泉州B. 漳州C. 福安D. 福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题(已答). 泉州拓庆寺沙门静、筠二师于南唐中主保大十年(952年)合撰的()二十卷,为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史。
A. <高僧传>B. <释门正统>C. <宋高僧传>D. <祖堂集>【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已答).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 高甲戏B. 歌仔戏C. 梨园戏D. 竹马戏【参考答案】B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罗从彦B. 真德秀C. 朱熹D. 黄道周【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已答). 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 李贽B. 谢肇淛C. 曹学佺D. 赵弼【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题(已答). 近代重要诗派同光派闽派诗人领袖(),其浩繁的《石遗室诗话》力主三元说,对中国近代旧诗坛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A. 陈宝琛B. 林文C. 陈衍D. 林直【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已答). 福州在给长辈祝寿时,于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即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
福建省九地市2018届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4)而或.不达于事()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1.(1)甘美(2)勉励(3)教(教的意思)(4)有时(有的)2.A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1)教学相长(也)君子学必好问(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道周,福建人》阅读答案及翻译《黄道周,福建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
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
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
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
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
“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
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
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
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
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
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
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
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
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
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
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
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
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
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参考答案:
4.C“与”,赞同。
5.A③为崇祯帝所为;④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
有③④的不能选。
6.B(“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7.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
即使杀了一个钱
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
伤害治国的本质。
(殚、徒、隳、各1分,“无益于边计”状语后置1分,句子大意1分)
⑵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
人民的器具。
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
(“所以”、“绳”“图”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
第二年,辽督袁崇焕
杀了毛文龙。
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
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
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
皇帝震怒,就于
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
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
钱龙锡主使。
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
黄道周听
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
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
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
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
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
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
即使杀了一个
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
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
察险要厉害之处。
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
是我的最大的希望。
”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
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崇祯九年,升为右中允。
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
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
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
加信任他。
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
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
龌龊小人,怎么能
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
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
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
是在服丧之时起用。
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
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
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
皇上最终
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
皇上平时了
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
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
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
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
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