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师生冲突类型
中小学师生冲突案例(02)

中小学师生冲突案例
[案例二]某中学一位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位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过来!
学生:(不快地)干吗?
班主任:(责问)你上哪儿去?
学生:(不耐烦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主任:(生气地)你请假了吗?
学生:(抵触、不满地)没见到您。
班主任:(恼怒地)你瞧你这态度,还倒有理了。
学生:(委屈地)我怎么了?
简评:显然,这位班主任生硬地批评引起了学生的抵触和不满。
在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冲突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倘若这位班主任不采用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责问方式,而是从关心的角度,以委婉的语气了解学生此时回家的原因,然后教育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冲突也许就不会发生。
出自:《论中小学师生冲突》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析中小学的师生冲突

论 师 生 冲 突 的 概 念 时 .很 多 人 把 师 生 冲 突 视 为 一 种 社 会 互动过 程 。 这种 角度 出发 , 认 为 , 生 冲突 是发 生在 师 从 我 师 生 之 间 的 一 种 使 双 方 都 会 产 生 紧 张 情 绪 的 .并 对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产 生 干 扰 的 ,表 现 为 相 互 对 立 或 对 抗 的 社 会 互 动
取 公 开 或 隐 蔽 的 力 图 阻 止 对 方 达 到 目标 的 互 动 。”2 讨 | 在
中 小 学 往 往 容 易 发 生 师 生 冲 突 。 其 次 分 析 产 生 师 生 冲 突 的 原 因 . 对 冲 突进 行 分 类 : 出 师 生 冲 突 既 有 干 扰 教 育 并 指 教 学 、 影 响 师 生 身 心 健 康 等 负 面 功 能 . 又 有 促 进 师 生 成 长、促 进规 章 制 度 的确 立和 师 生 关 系的 重新 定 位 等积 极
( ) 有 良 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六 具
办 公 室 的 工作 , 论 是 文稿 起 草 、 息 调 研 、 查 催 无 信 督 办 等 政务 工 作 , 是档 案 管理 、 书处 理 、 议 安 排 、 要 还 文 会 机
保 密 、 勤 服 务 等 事 务 工 作 . 是 围 绕 “ 务 ” 一 中 心 运 后 都 服 这
■匪
浅 析 中 小 学 的 师 生 冲 突
张 娟
( 北 孝 感学 院 教 育 与心 理学 院 , 北 孝 感 湖 湖
摘 要 :本 文 首 先 对 师 生 冲 突 的 概 念 进 行 梳 理 , 出 指
420 ) 3 0 0
校园冲突管理与调解方案

校园冲突管理与调解方案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校园冲突管理与调解体系。
以下是具体的方案内容:一、校园冲突的定义与分类校园冲突是指在学校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或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在思想观念、资源利益、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和对立。
1. 学生之间的冲突:如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冲突、学业竞争冲突等。
2. 师生之间的冲突:如教育观念冲突、教学方式冲突等。
3. 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冲突:如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冲突、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等。
二、校园冲突的影响1.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甚至可能导致校园暴力事件。
2. 对教师的影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降低教学质量。
3. 对学校的影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损害学校的声誉。
三、校园冲突管理原则1. 及时介入:发现冲突应及时介入,避免冲突升级。
2. 公正公平:处理冲突时要做到公正公平,保护各方权益。
3. 教育引导:以教育引导为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尊重意识。
4. 预防为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冲突预防意识。
四、校园冲突调解流程1. 发现冲突:各方应及时发现并报告冲突事件。
2. 初步判断:学校相关部门对冲突进行初步判断,确定冲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 介入调解:学校相关部门根据冲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调解措施。
4. 调解结果:调解结果需公正公平,各方应接受并执行。
5. 跟踪回访:对调解结果进行跟踪回访,确保冲突不再发生。
五、校园冲突预防措施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尊重意识。
2. 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理解。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引导学生。
4.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公平分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冲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师生反目案例

师生反目案例
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然而,有时候也会出现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师生反目的情况。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师生反目的案例,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之道。
案例一,小明与语文老师的矛盾。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与语文老师之间出现了矛盾。
原因是小明在一次作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但语文老师却认为他的作文存在抄袭嫌疑,因此拒绝给予表扬和奖励。
小明对此感到委屈,认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于是与语文老师产生了矛盾。
案例二,高中生小玲与班主任的矛盾。
小玲是一名高中生,她与班主任之间发生了矛盾。
原因是小玲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因为迟到被批评,她觉得班主任对她的批评过于苛刻,认为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产生了对班主任的不满和抵触。
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源于沟通不畅、理解不到位、情绪失控等原因。
对于师生反目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师生双方要保持冷静,理性沟通,找准问题的根源。
其次,双方要尊重彼此,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寻求共识,化解矛盾。
最后,学校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引导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师生反目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但只要双方能够理性沟通,尊重彼此,寻求共识,相信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希望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珍惜这份师生情,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浅谈师生冲突1

浅谈师生冲突彭州市军乐职业中学胡华[摘要]本文试从师生冲突产生原因、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性质、类型对师生冲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化解师生冲突的办法。
[关键词]冲突,师生冲突,课上冲突,课下冲突,学生观冲突与和谐、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社会个体间、群体间相互交往和互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师生冲突与师生合作也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近年来师生冲突越演越烈,学生因此而退学,离家出走,自杀,发生暴力冲突触犯刑法。
有鉴于此,本文就试从师生冲突产生原因义、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性质、类型以及怎样处理师生冲突等方面,对师生冲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以期丰富有关问题的研究。
一、师生冲突的产生外在原因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
有的潜伏着,有的爆发出来。
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
仔细分析师生冲突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客观上讲,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
家庭成员尤其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独生子女倾注过度的关爱。
他们爱孩子但不知道怎样去爱。
结果往往是溺爱,导致了我国“小皇帝”、“小太阳”的大量涌现,以及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
在生活中独生子女们的受挫能力差,在与家长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家长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过度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们缺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冲突的经验。
所以一旦与老师发生冲突学生就容易采用过激行为。
比如,退学,离家出走,自杀,与老师发生暴力冲突,同时,由于人们的婚姻观念日趋开放。
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成了学校的“对手”。
师生关系因此也更趋复杂化。
处理不好这种关系,也将导致师生冲突乃至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产生。
中学打架分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打架事件在中学校园中并非罕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深入分析中学打架现象,本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中学打架事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某市100所中学的打架事件记录,时间跨度为2019年至2021年。
共收集到打架事件1000起,涉及学生1500人。
其中,男生800人,女生700人;初中生600人,高中生900人。
三、打架事件类型及原因分析1. 打架事件类型(1)肢体冲突:学生之间因矛盾激化,采用推搡、打斗等方式解决问题。
(2)言语侮辱:学生之间因误会或矛盾,互相辱骂、讽刺。
(3)群体斗殴:学生组成团伙,相互支持,对抗其他学生或教师。
2. 打架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因素导致学生心理问题,进而引发打架事件。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善、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校园欺凌现象等导致学生矛盾激化。
(3)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暴力、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情节等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4)学生自身因素:青春期心理波动、自私、冲动、缺乏沟通能力等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矛盾。
四、打架事件对学生及学校的影响1. 对学生的影响(1)身心健康受损:打架事件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2)学业受影响:打架事件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学习。
(3)人际关系恶化:打架事件会破坏学生之间的友谊,影响人际关系。
2. 对学校的影响(1)扰乱教学秩序:打架事件会干扰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影响教学质量。
(2)损害学校声誉:打架事件会损害学校形象,降低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3)增加管理成本:学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打架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五、预防和处理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中学师生冲突类型

中学师生冲突类型1.引言因为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单方面的“绝对服从”作为学生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习惯于对学生实行严格控制和压制,把学生当成被动和机械的受体。
面对现在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紧跟教学的进度,亦要有效管理学生的秩序,因为师生双方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知识、权力的悬殊,以及生活目标、价值观、情感态度、资源占有多寡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形成“对立、分歧、相互干扰”,从而产生师生冲突。
本文研究普通中学师生冲突现象,丰富师生冲突的理论研究,同时从学校生活实际出发,为中学师生处理师生冲突提供了指导和协助。
2.师生冲突的类型及其分析2.1师生冲突类型作者对师生关系满意度倾向调查中发现某中学在对“你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的”选项回答中,学生卷中回答很满意的占15.42%,比较满意的占66.25%,不满意的占18.33%。
教师回答很满意的占19.70%,比较满意的占68.18%,不满意的占12.12%。
由此可见,师生对本校师生关系的理解趋向一致,都感受到中等水准的满意水准。
从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学师生冲突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教师处理学生违纪导致的师生冲突调查中发现,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是中学师生冲突的一种常见形式。
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的回答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选择因为“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
我们认为,师生对该问题回答不同并不矛盾,因为一个教师面对的可能是一两百个学生,而一个学生接触的仅为有限的几位教师。
(2)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导致的师生冲突调查中发现,高达55.42%的学生以前因为老师处理问题不公平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
说明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极易导致师生冲突。
但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比例明显低于学生,说明师生对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要么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公平,要么是因为学生过于敏感,其实这完全符合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的。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摘要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关键词中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
1问题提出传统的师生关系被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外在条件,或是师生关系被定位在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上。
而随着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深化,师生关系不应被简单地视为某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应是一种多层面的关系体系[1]。
从根本上讲,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相互的态度、认知和情感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性质和程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结构、多类型的稳定的人际关系体系。
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师生关系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学关系等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2],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三侧面三层面的三棱柱体”式的师生交往模型,认为师生交往包括个性层面、角色层面和群体层面,它们受目标、态度和规范三个因子的影响[3]。
从研究对象来看,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结构和类型等特点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幼儿和小学生的。
Pianta关于幼儿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可以综合为两种类型:积极型和困难型[4]。
Pianta与Steinberg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结构具有三个维度:冲突性、亲密性和过度依赖性,不同年级、种族和经济地位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都表现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5,6]。
王耘研究指出,小学3~6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具有三个维度: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并且师生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冷漠型、冲突型和亲密型[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师生冲突类型
1.引言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思想
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单方面的“绝对服从”作为学生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控制和压制,把学生当成被动和机械的受体。
面对现在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紧跟教学的进度,亦要有效管理学生的秩序,由于师生双方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知识、权力的悬殊,以及生活目标、价值观、情感态度、资源占有多寡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形成“对立、分歧、相互干扰”,从而产生师生冲突。
本文研究普通中学师生冲突现象,丰富师生冲突的理论研究,同时从学校生活实际出发,为中学师生处理师生冲突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师生冲突的类型及其分析
师生冲突类型
笔者对师生关系满意度倾向调查中发
现某中学在对“你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
满意的”选项回答中,学生卷中回答很满意的占%,比较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
教师回答很满意的占%,比较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
由此可见,师生对本校师生关系的认识趋向一致,都感受到中等程度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学师生冲突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导致的师生冲突
调查中发现,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是中学师生冲突的一种常见
形式。
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的回答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选择因为“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
致的师生冲突”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
我们认为,师生对该问题回答不同并不矛盾,因为一个教师面对的可能是一两百个学生,而一个学生接触的仅为有限的几位教师。
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导致的师生冲突
调查中发现,高达%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处理问题不公平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
说明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极易导致师生
冲突。
但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的比例明显低于学生,说明师生对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的认识有较大差异,要么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公平,要么是因为学生过于敏感,其实这完全符合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的。
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
高达5909%的老师曾经因为处理学生考试作弊、撒谎等不诚信行为与学生发生冲突,说明在现在的中学生中考试作弊、撒谎等不诚信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必须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但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与教师的回答同样有较大的
差异,比例仅为%,同样也可以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师生价值观的对立导致的师生冲突
因为上网、剪了新潮的发型、或佩戴首饰等师生价值观众的对立导致的师生冲突
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学生以及%的老师曾经与老师或学生发生过一两次师生冲突。
师生之间价值观的明显差异是师生冲
突的心理因素和潜在因素,教师是以社会代
言人和国家代表的身份从事教学的。
他要维护和传授社会所认可的普遍规范和国家的
意向而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好恶随意传授
个人价值观。
教师的污辱性言词导致的师生冲突
老师批评人时的污辱性言词也极易导
致师生冲突,%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批评人时的污辱性言词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另有%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批评人时的污
辱性言词与老师发生过许多次冲突。
老师对该项的回答与学生有明显的差异,仅有%的老师回答发生了一两次,回答“发生过许多次”没有。
师生回答的不同说明,要么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使用污辱性语言不承认,要么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污辱性语言。
教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导致的师生
冲突
有关教师体罚学生引发师生冲突的调
查显示,%的教师选择了“从未有过”,%的教师选择了“发生过一两次”。
而在学生的调查中,选择“从未有过”的学生为%选择“发生过一两次”的学生占%,另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