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时序电路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描述_国防科大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开发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开发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之一。
集成电路由数百万甚至数亿个晶体管、电容、电阻、电感等元器件组成,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计算、存储、通信、图像处理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开发。
一. 集成电路的主要特点集成电路是由大量微小器件组成的复杂电路,具有几个主要特点:1. 高度集成化:集成电路的元器件非常小,独立器件的外围电路可以通过光刻技术制造在单个硅片上,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集成度。
2. 数字和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可以同时实现数字和模拟电路,例如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高速运算:由于集成电路非常快,可以在毫秒级内完成大量运算。
4. 低功耗:相对于离散器件,集成电路相当节能。
5. 可重复性:在生产过程中,集成电路的电气特性可以重现到极小的误差范围内。
二.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确定电路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以及成本预算等。
2. 总体设计:制定电路结构,包括选定芯片结构、电路拓扑、主要器件和工作方式等。
3. 电路设计:对具体电路进行设计,包括选取和优化器件参数、仿真和调整电路结构等。
4. 物理设计:设计芯片的物理布局,确定哪些电路需要放到芯片的哪个位置,并进行布线。
5. 验证: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并进行仿真模拟。
6. 生产:进行工艺制造设计,制造最终产品。
三. 集成电路的开发方法主要的集成电路开发方式包括标准细分方法、顶层设计方法、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等。
例如,标准细分方法将电路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标准接口,可以方便地替换或升级。
顶层设计方法则首先以系统为出发点,从系统性能和功能需求出发设计上层模块,然后逐层设计下层模块并进行关键技术测试。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则更侧重于整合软件和硬件,使其互相之间协作并优化系统性能。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完全解析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学制四年)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一、专业简介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是国家教育部2003年最新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旺盛。
本专业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芯片设计工程人才为目标,为计算机、通信、家电和其它电子信息领域培养既具有系统知识又具有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知识,同时具有现代集成电路设计理念的新型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范围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基本理论、现代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能够满足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及相关行业工作需求,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当前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范围:本专业学生将具有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外语能力;2、充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在文、史、哲、法、社会和政经等领域有一定的修养;3、模拟、数字电路基本原理与设计的硬件应用能力;4、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与设计应用能力;5、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及软硬件应用能力;6、微电子及半导体器件基本理论知识;7、集成电路基本理论与原理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8、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EDA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
三、就业方向集成电路以及电子整机设计及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继续深造攻读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课组、电子线路课组、计算机课组、微电子课组、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和版图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VLSI测试技术、数字系统组成原理和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VLSI信号处理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是实现半导体集成化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一、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是制造芯片的关键。
集成电路设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物理学、电路原理、计算机软件的高科技产业。
集成电路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包括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自动化设计等等。
同时,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也早已深刻影响了整个电子电路领域。
在现代芯片设计中,数字电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字电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芯片的密度和性能,可以使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
近年来,数字电路的设计技术不断更新,包括了各种电路综合、设计验证和调试等等方面的软件工具。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地完成电路设计,同时更加准确地评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模拟电路的设计和研发较为复杂,主要涉及到完整的电路设计流程,包括了电路分析、电路建模、电路仿真和电路测试。
随着电路设计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设计人员也在逐步摸索出适用于自己工作的模拟电路设计工艺流程和方法。
自动化设计技术成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种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对大量电路设计进行自动化集成处理,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排头兵,主要包括晶圆加工、光刻成像和膜沉积等多个环节。
其中,晶圆加工即芯片切割,是制造芯片过程中最核心的步骤。
晶片加工先后经历了研磨、薄化和蚀刻等阶段,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形成了有机的技术流程。
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制造工艺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工艺需要多次重复制作、切割等环节。
近年来,介于工艺可能的微弱误差,模式设计采用了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芯片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光刻技术也是制造芯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微型化芯片和迷你化物件对光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集成电路CAD

集成电路CAD1. 概述集成电路(Circuit of Integration,简称IC)是指将多个电子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电路系统。
而集成电路CAD(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对集成电路进行设计和制造的过程。
本文将从CAD的背景、CAD的分类和应用以及CAD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集成电路CAD进行详细介绍。
2. CAD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
在集成电路领域,CA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CAD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的建模、仿真和验证,减少了实际物理实验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
3. CAD的分类和应用3.1 电路级CAD在集成电路CAD中,最基础的是电路级CAD。
它主要用于电路的建模和仿真,根据设计人员的需求进行电路拓扑结构和电路元件的选择和布局。
通过电路级CAD,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仿真分析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从而指导后续的制造和调试工作。
3.2 物理级CAD物理级CAD在集成电路CAD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主要用于IC设计的版图布局和电路布线。
通过物理级CAD,设计人员可以对集成电路的布线进行优化,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物理级CAD也可以进行光罩的设计和制作,用于制造工艺的控制。
3.3 系统级CAD此外,在集成电路CAD中还存在着系统级CAD的应用。
系统级CAD主要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包括电路、器件和模块等。
通过系统级CAD,设计人员可以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优化系统的设计和布局。
系统级CAD的应用在复杂的集成电路系统中尤为重要。
4. CAD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CAD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几个集成电路CAD发展的趋势:4.1 三维设计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密集和复杂化,传统的二维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80年代中期至今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年代中期至今) 年代中期至今 和国外一样,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 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M6800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 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 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 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1992年国防科大研究成功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 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总体上达到80年代 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从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采用主流的微处理机芯片研制高性能并行计 算机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于1993年研 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1995年,国家智能机中心 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 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 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 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 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 先进水平。 国家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于1997至1999年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 群结构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 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 2000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3000亿次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2004年上半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1万亿次的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详解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详解集成电路设计(英语: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根据当前集成电路的集成规模,亦可称之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VLSI design),是指以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目标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通常是以“模块”作为设计的单位的。
例如,对于多位全加器来说,其次级模块是一位的加法器,而加法器又是由下一级的与门、非门模块构成,与、非门最终可以分解为更低抽象级的CMOS 器件。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
集成电路设计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一般先要进行软硬件划分,将设计基本分为两部分:芯片硬件设计和软件协同设计。
芯片硬件设计包括:1.功能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产品的应用场合,设定一些诸如功能、操作速度、接口规格、环境温度及消耗功率等规格,以做为将来电路设计时的依据。
更可进一步规划软件模块及硬件模块该如何划分,哪些功能该整合于SOC 内,哪些功能可以设计在电路板上。
2.设计描述和行为级验证功能设计完成后,可以依据功能将SOC 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决定实现这些功能将要使用的IP 核。
此阶段间接影响了SOC 内部的架构及各模块间互动的讯号,及未来产品的可靠性。
决定模块之后,可以用VHDL 或Verilog 等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各模块的设计。
接着,利用VHDL 或Verilog 的电路仿真器,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functionsimulation,或行为验证 behavioral simulation)。
注意,这种功能仿真没有考虑电路实际的延迟,也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果。
3.逻辑综合确定设计描述正确后,可以使用逻辑综合工具(synthesizer)进行综合。
综合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逻辑器件库(logic cell library),作为合成逻辑电路时的参考依据。
硬件语言设计描述文件的编写风格是决定综合工具执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综合工具支持的HDL 语法均是有限的,一些过于抽象的语法只适于作为系统评估时的仿真模型,而不能被综合工具接受。
集成电路技术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技术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日新月异。
集成电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在现代计算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技术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以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集成电路技术的基本概念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指将若干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器件集成到一个晶片上,经过封装后组成一种具有特定电学性能的电子器件。
它是电子技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航空、军事、医疗等领域。
集成电路技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它涉及微电子、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
根据集成电路器件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三类:1. Bipolar工艺Bipolar工艺是一种使用BJT作为主要器件来构的集成电路技术。
BJT即双极性晶体管,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速、高增益、噪音低。
在计算机、通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MOS工艺MOS工艺是一种使用MOSFET作为主要器件来构造集成电路的技术。
MOSFET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它的主要特点是低功耗、噪声低、可靠性高。
在现代计算机、通讯、控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BiCMOS工艺BiCMOS工艺是一种同时采用Bipolar和MOS两种器件构造混合集成电路的技术。
它的主要特点是既有高速、高精度的Bipolar器件,又有低功耗的MOS器件。
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混合信号电路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集成电路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1. 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处理各种数据。
在现代计算机中,CPU的制造过程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CPU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强大。
2. 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包括RAM、ROM、Cache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存储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
在现代计算机中,存储器采用了高密度、高速度的集成电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的存储速度,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eda三个阶段cmos asic

eda三个阶段cmos asic
EDA技术伴随着计算机。
集成电路。
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制作方面MOS工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逻辑技术及其器件已经问世,计算机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已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进行IC版图编辑和H@I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
2、计算机辅助工程阶段,简称CAE.80年代为CAE阶段,此时的EDA工具可以完成原理图输入。
逻辑综合。
逻辑仿真。
电路分析。
自动布局布线。
尽管EDA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从设计输入到设计输出的各个软件工具都是互相独立的,互不兼容,影响设计环节的衔接。
而且软件界面千差万别,学习使用困难。
3、电子设计自动化简称EDA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辅助工程。
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在电子技术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电子技术在通信。
计算机及家电产品生产中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全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这时的EDA工具不仅具有电子设计的能力,而且能够提供独立于工艺和厂家的系统设计能力,具有高级抽象的设计构思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常见时序电路
移位器 计数器
27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7
例3 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建模
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原理图如下:
28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8
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的两种描述
…… ……
并发执行产 生4组寄存器
√
……
只对变量d寄存 只产生一组寄存器╳
……
29
29
国防科技大学位
20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0
同步复位
always的敏感表中只有时钟沿信号:
always@(posedge clk); always@(negedge clk);
可以设计出100%的同步时序电路,有利于时序 分析,其综合结果的频率往往较高; 有利于基于周期机制的仿真器进行仿真 可有效避免因复位电路毛刺造成的亚稳态和错误 ,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 但使用同步复位常会增加逻辑资源。 同步复位仅在时钟的有效沿生效, 复位信号长度大于时钟周期才能保证可靠复位。
37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7
奇数分频
例8:对源时钟做3分频,要求3分频时钟占空 比为50% ..\verilog_example\clk_3div.v ..\verilog_example\clk_3div_tb.v
38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8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建模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 ——是一种时序移位寄存器,利用组合反馈逻辑生成 相应的伪随机二进制数列。 在数字电路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典型应用如计数器 、伪随机数产生器、数据压缩、数据加解密、数据 完整性检查等。相同的功能使用LFSR实现,面积和 速度上都有明显优势。 —— n位LFSR是由n个触发器构成的寄存器链和某些节 点反馈回路组成。反馈回路逻辑选择XOR或XNOR, 可互换。选择合适的反馈节点,一般可实现长度 <=2n-1的伪随机序列。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5
如何描述时序逻辑电路?
定义存储单元
VerilogHDL通过定义寄存器变量为存储单元建模,对于 该寄存器变量赋值只能使用过程赋值(always)语句。
考虑存储单元的复位方式、置位条件 时钟控制方式
always语句的事件控制列表中posedge(正沿)或negedge (负沿)、电平触发
41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8位LFSR一对多原理图
对于一对多结构,如果hi=1,则第i+1级 的输入由xn和第i级输出xi异或形成,否则 第i+1级的输入为xi
42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2
n位多对一的LFSR
43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3
8位LFSR多对1原理图
对于多对一结构,第0级的输入由xn和hi=1的 节点的输出xi异或形成,而第i+1级的输入为xi
……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
or posedge Set)//带异步复位、异步置位的寄存器 if (~Reset) Q <= 1’b0; else if (Set) Q <= 1’b1; else Q <= D;
17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7
慎用Latch
FlipFlop(边沿)
data
clk
tsu
th
9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9
两种基本存储单元的描述
10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0
Latch的时序
gate d q
11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1
D_Flip-flop的时序
clk d q
12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2
带复位端latch的描述
…… always @(En or D or Reset) if (~Reset) {Q, Q_bar} = 2’b01; 注意:组合逻 else if ( En ) {Q,Q_bar} = { D, ~D};辑通路描述 中,若分支描 …… 述结构中的描 述不满时,易 出现不必要的 D Q Latch,导致综 Latch Q_Bar 合结果错 En 误!!! Reset
33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3
例5 带使能端的同步置位递减计数器
module counter4(clk,load,enable,d,q); input clk,enable,load; input[3:0] d; output[3:0] q; reg[3:0] q; always@(posedge clk) if(!load|(~|q)) q<=d; else if(enable) q<=q-1; endmodule
将所有“=”换成“<=”即 可
y1,y2取值不稳 定,造成前后模 拟不一致
25
25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例2 将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分开描述
…… reg [16:0] A, B , C, E; reg [17:0] F; always @(posedge clk ) begin C = A + B; if ( C = = 16’hFF ) E = A – B; else E= C; F = E *2; end ……. 只对F产生寄存 …… reg [16:0] A, B , C, E; reg [17:0] F; always (A or B) 组合、时序逻 begin 辑分开描述 C = A + B; if ( C = = 16’hFF ) E = A – B; else E= C; end always @(posedge clk) F = E <<1; …….
22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2
异步复位、同步释放复位方式
// reset release circuit
reg reset_reg; always @ (posedge clk) rst_reg <= rst;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_reg) if (!rst_) begin …… end else
39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9
LFSR的分类
内异或结构(One-to-Many) 外异或结构( Many-to-One)
40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0
n位一对多的LFSR
hi=0表示触发器Di直接接收Di-1 的输出
LSFR的位长n和二 进制特征向量Taps (hn-1, hn-2,…,h1)
41
34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4
例6 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时钟输入,每来10个时钟有效沿输出一个脉冲。 ..\verilog_example\sync_counter_10.v ..\counter_10_wave.bmp
35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5
时钟分频器
偶数分频
只需实现一个时钟同步计数器,然后在相应的bit位抽 头即可
……
23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3
可综合时序逻辑编码要点
在描述组合逻辑的always块中使用阻塞赋值“=” ,则往往综合成组合逻辑电路; 在描述时序逻辑的always块中使用非阻塞赋值 “<=”,则综合成时序逻辑电路; 尽量将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分开描述 在同一always块中建立时序和组合逻辑电路时 ,用非阻塞赋值。
15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5
同步复位、置位D触发器
always @(posedge clk)//带同步复位、同 //步置位的寄存器 if (~Reset) Q <= 1’b0; else if (Set) Q <= 1’b1; else Q <= D;
16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6
异步复位、置位D触发器
4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同步时序电路 所有存储单元状态变化都由同一时钟信号控制,比 较容易满足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要求。 同步时序电路可以很好地避免毛刺 有利于器件移植 有利于静态时序分析(STA)和验证 异步时序电路 不存在全局时钟,各触发器翻转的时间不定,设计 复杂性增加,数据传输效率较低 电路的核心由组合逻辑实现,比如异步FIFO/RAM的 读写信号 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毛刺,影响电路可靠性、稳 定性 同步设计原则 同步时序电路可以获得比异步时序电路更高的工作 5 可靠性和工作速度。
分类:
同步计数器 异步计数器
32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2
同步计数器的实现方法
最简单、直观的通用方式:用“+”或“-”常数1 算术操作;最终硬件由加法计数器或减法计数 器、寄存器实现; 使用LFSR。同样的功能,使用LFSR能得到速度 快、面积小很多的硬件实现。特别对大计数量 、位宽长的计数器而言。
同步时序设计中要慎用latch,尽量使用触发 器。 通过综合工具的综合报告可发现无意生成的 latch
18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8
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的描述对比
19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19
时序逻辑电路的复位操作
复位电路的重要性
仿真时使电路进入预知的初始状态 使真实电路状态进入初始态,可保证电路从错误状 态中恢复、可靠工作。
用阻塞赋值实现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
Clk In
a
b
c
d
30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30
基本的移位寄存器
例4 实现一个8位带加载、复位和左、右移位 功能的移位寄存器。 ..\verilog_example\shift_re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