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龚自珍在文学和政治上都颇有成就,多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对祖国江河的关爱和对清政府的大胆批判,除了诗歌,在古文上也颇有研究。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二、赏析:《己亥杂诗》共315首。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古诗阅读练习:已亥杂诗

古诗阅读练习:已亥杂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白日斜”点明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此时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不禁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

B.“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中,诗人以“落红”自比,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为全诗主题升华做铺垫。

C.“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势力抗争的宣誓,表明他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D.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1.答案:A
解析:首句用“浩荡”写诗人的离别愁绪之深重,“白日斜”与“离愁”是哀景哀情。

A 项“诗人不禁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赏析有误。

己亥杂诗》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己亥杂诗》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己亥杂诗》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己亥杂诗》赏析题及答案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人离开京城后,表现出离别的愁绪和豪迈洒脱的气
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

2、诗人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
注和担忧,表现出自然融入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___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与德高望重的___类似。

二、选择题:
1、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三、赏析简答题:
1、诗中的“落红”实际上是指诗人自己,表达了他辞官归隐后的自我消沉和不甘,但又表现出他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为后人带来更多机会和希望的情怀。

2、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表现出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和豪放洒脱的气概。

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离别别绪、豪放洒脱、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以及为后人铺路等方面的情感。

4、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寄寓了“落花生泥”的深意,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于自己的期许,即在自己的离去中,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

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

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训练】: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2、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3、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 分)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 分)。

5、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 字左右)8、.落红在这里比喻()(1 分)9、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0、"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1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13、"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14、"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15、"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16、"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17、"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习题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习题  含答案

《己亥杂诗》习题
1.《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思想家、文学家。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凤凰台上凤凰游”中的“凤凰”象征什么?“凤去台空”说明了什么?
6.你怎样理解“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的含义?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深意?
参考答案 1.龚自珍璱人定庵清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是作者龚自珍辞官返乡的愁苦!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4.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 5.“凤凰”指王朝的兴盛;“凤去台空”指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6.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7.暗寓皇帝被奸佞之臣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因而心情十分沉痛。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 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  习题(含答案)

己亥杂诗习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落红”在这里比喻4、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5、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己亥杂诗习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
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以落花为喻,自然的融入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选择题:
1、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别离之苦。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解析】D.《己亥杂诗》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归园田居》不相同。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C.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诗人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B.后人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比喻老一代甘愿为下一代牺牲自己的决心。

C.这首诗将抒情和写景有机结合,表现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

D.这首绝句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解析】C,这首诗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

三、赏析简答题:
1、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4、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6、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这两句话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示例:我最敬佩周恩来总理,他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就是周总理奉献精神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