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发展方向
东莞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

东莞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一、当前东莞的发展现状1.制造业升级转型不断推进,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3.人才资源优化整合,国家级、省级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孵化平台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以上现状得出东莞已经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规划和管理、人才引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城中村改造仍需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亟须解决。
二、东莞发展前景展望1.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东莞应积极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为引擎,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同时,加快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高端技术和优质项目,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2. 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东莞应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 人才引进和创新能力,培育产业新动能“创新引领发展”已成为东莞发展的核心理念。
东莞应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优质项目,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三、工作计划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2)加快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引进高端科技企业和项目;(3)加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业态。
2. 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环境(1)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3)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东莞发展优势与产业发展

LOGO
4、城市环境加上服务 比较优良,因此吸引了很多客商 和旅游者来东莞消费。玉兰大剧 院、7个高尔夫球场等文体设施, 为他们营造了舒适、优美的生活 服务环境。
5、东莞的人文环境也很有优势和竟争力。
务实、低调是东莞人一个很 重要的特点。全国所以各地 很多人都愿意和东莞人打交 道、做生意。另一方面即使 东莞有五百多万外来打工人 员,但社会关系融洽和谐, 这都是人文环境好的体现。 对内、对外兼容,良好的人 文环境和投资环境让东莞的 未来充满竞争力。
逐步把中心城区打造成最具 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 业辐射力的现代产业核心区。 着重发展为金融、文化创意、 教育、商贸、信息、高新技 术产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 强化其综合服务和高端产业 发展的核心地位。
三条产业发展带
1、松山湖——生态园 2、“虎门、长安、厚街”建设成为区域性商 贸流通中心、专业性会展中心、商务和休闲 旅游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全市高端生产服 务发展的重点地区。 3、“常平、樟木头、塘厦”成为珠三角的区 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商务和休闲旅游中心、 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
6、东莞的特色工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东莞现拥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印染厂, 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女 装名镇”的称号;虎门一年一度的 时装节,和大连的时装节齐名,成 为“北有大连、南有虎门”的中国 服装的南派代表。此外,东莞还被 称为“东方家具之都”“中国毛织 名镇”。东莞未来的发展,离不了 这些特色工业的支持,专业镇的发 虎门服装 展就是其解析。
• (1)松山湖——未来工业设计中心、产业 孵化和动漫产业基地 • (2)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服装 时尚创意平台 • (3)桥头中欧创意产业园——镇街建设创 意园区设想浮出水面
东莞进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是 “中心提升、东西推进、西北拓展”。打造 五大功能区就是以中心城区为主,形成三条 重要发展地带:松山湖-生态园;虎门、长安、 厚街;常平、樟木头、塘厦。而在这“一核 三带”的地理位置上,形成五大功能区。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背景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
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
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
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
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
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东莞市工业分布特征

东莞市工业分布特征东莞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从东莞市工业的分布特征入手,探讨其形成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东莞市工业的发展历程东莞市工业的兴起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东莞市率先引进外资与引入现代工业生产理念,开创了东莞工业的先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莞市的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电子、纺织、制衣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 东莞市工业分布主要特征2.1 区域分布东莞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东城区、南城区、长安镇、虎门镇等地区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这些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便利,而且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2 产业结构东莞市的工业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塑胶制品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还涵盖了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
这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提升东莞市的产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2.3 企业规模东莞市的工业企业规模呈现出“以小见多”的特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
这种规模分布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
3. 东莞市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3.1 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东莞市的工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多重挑战。
而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困难。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但东莞市的工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等,东莞市工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4.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东莞市工业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
同时,加强产业合作与国际交流,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助力东莞市工业实现更大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东莞市工业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路径紧密相连,其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与产业特点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定居在东莞的真实感受 -回复

定居在东莞的真实感受 -回复东莞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
近年来,该城市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一个经济活力强劲的城市,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主要中心之一。
在东莞,你可以看到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包括豪华的购物中心、高端的商务区和先进的交通网络等等。
这一切都是城市快速发展,不同行业的公司迁徙而来和本地企业的不断扩张的结果。
东莞是一个移民城市。
许多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在这里寻求更好的机会和生活条件而搬来,使得这座城市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点。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里相遇和融合,互相交流和学习,使得东莞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背景的城市。
这也是东莞的魅力之一,能够欣赏到各种不同地方文化的特色。
东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城市。
制造业是该城市的主要产业,许多工厂和公司需要大量的人力密集型的劳动力来保持高效生产和低成本。
许多工厂的工人都会选择在城市或周边地区找到临时住所,并在这里定居好几年,从而形成了许多撑起整个城市的“工人村”。
尽管这些社区相对简陋,但它们往往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社区,尤其是在特殊的年节和庆祝日时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和庆祝使得这里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东莞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
该城市的居住成本相对较低,物价也比较实惠,这使得人们在这里生活的质量高昂。
其独特的文化历史遗产和特色美食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我特别喜欢在东莞的夜市和小吃街上品尝各种美食,这里的一些特色美食不仅让人食指大动,而且还能够让你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除了教育和工业,东莞还是一个文艺活跃的城市。
有许多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体验和享受。
每年的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都会有庆祝活动,许多社区和商业区也会在节日期间布置特殊的灯光和装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东莞还建有艺术馆、博物馆和音乐厅等文艺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艺享受。
东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了一些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交通堵塞、垃圾处理等问题。
浅谈东莞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

浅谈东莞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过去几十年东莞市的发展历程和规划特征,解析现阶段东莞市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东莞市未来规划的统筹收储、工业提质、优化生态三个主要的方向。
1.过去的东莞东莞历史演变经历发源、兴盛、转折、崛起四大阶段。
农村萌芽阶段(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东莞外资工业率先在广泛的农村地区发展起来,乡村逐步向城镇化发展。
但总体呈现“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景象。
解放初期东莞工业类别以地方民族工业为主,包括炮竹、烟花、竹木器制品等手工作坊及街道工业。
早期工业都是从街道工业起家,绝大多数工厂混杂在居住区内,随着城市的发展,问题逐渐增多。
城镇跳跃阶段(199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东莞外向型工业实现飞跃,工业体系加速成形。
在基础设施和交通主干道建设的影响下,镇街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逐步兴起,东莞城市化呈现以镇为组团的分散布局。
城市起飞阶段(2000年至2011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莞工业化转型升级。
强化城市中心区成为东莞城市化重心。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出台和落地建设,使城市中心区逐步壮大,并呈现东进南拓的发展趋势。
组团统筹阶段(2012年至今):近年来,经济发展强化了镇街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城市联系,城镇组团化发展日趋明显。
2012年,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正式启动建设,组团式发展成果初显。
2014年,东莞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以经济区理念统筹推动组团式发展,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
从规划角度来看1978年前是一心两副的空间结构,一心指莞城城区,两副指石龙、太平, 1978-1990年表现出双轴南拓的特征,沿广深铁路、107国道,“人”字形发展。
1985年设县级市,往西向广州发展。
东莞近年产业发展趋势

东莞近年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东莞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之一,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伴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浪潮,东莞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重点分析东莞近年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东莞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面对国内外的挑战,东莞的制造业正面临升级和转型的压力。
近年来,东莞加大了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投入,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标准,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例如,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方面,东莞拥有完善的电子产业链,包括芯片、电子元件、电子产品等多个环节。
另一方面,东莞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创新和转型升级。
此外,东莞的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东莞的汽车制造业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以及零售销售等多个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东莞正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和供应商,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升级,东莞的服务业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东莞积极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
首先,东莞的商业零售业蓬勃发展。
东莞的商业零售业涵盖了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等多个细分领域,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
其次,东莞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东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在开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东莞的金融和物流业也在迅速发展。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东莞的金融和物流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制造业和贸易企业。
近年来,东莞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创新创业的热潮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积极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东莞的创新创业热潮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也为大量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东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东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之一,长期以来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出色的商业环境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东莞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
本文将分析东莞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东莞产业现状与挑战东莞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有着众多的制造企业和工厂。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东莞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东莞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工人们对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薪资期望也越来越高。
这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东莞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其次,环境污染也是东莞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长期以来,东莞的制造业以其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力度也日益加大,企业需要进行环保治理,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了一定压力。
再次,技术创新不足是东莞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东莞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随着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东莞的制造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东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面对以上挑战,东莞的产业需要转型升级,朝着高端制造和服务业方向发展。
1.高端制造高端制造是东莞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国内市场对高品质、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增加,东莞的制造业需要向高端产品升级。
这包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
在推动高端制造的过程中,东莞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此外,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2.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东莞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之一。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方面,东莞可以加强与数字技术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等的合作,引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 106 99 78 70 64 75 72 65 65 59 57 45 50 47 43 41 40 35 35 30 28 28 23 21
12,156 12,197 12,202 12,262 12,462 12,568 13,620 13,718 14,099 14,391 14,660 23,127 14,720 14,939 16,079
2010
2015
2020
214,703 178,288 外来人口(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14,925 173,981 2,782 2,607 220,067 164,454 户籍人口(人) 2,906 242,473 158,964 2,513 2,996 242,714 155,611 2,468 3,000 254,270 148,081 731,340 2,337 17,979 3,179 268,481 142,339 2,275 3,232 574,565 288,479 140,804 2,246 3,380 14,266 558,740 138,230 2,204 3,643 323,544 129,337 2,156 3,668 456,027 124,640 2,089 4,146 114,137 2,037 8,769 4,434 350,951 114,044 2,017 5,799 100,078 1,993 5,964 89,998 1,962 88,892 1,502 83,458 1,359 50,306 1,165 长虎厚东塘常清大寮莞大黄南石万高凤横樟石茶道石中沙麻桥企谢东望洪 安门街城厦平溪朗步城岭江城碣江步岗沥木龙山窖排堂田涌头石岗坑牛梅 山 头 墩 莞石长石高厚东万南虎东横谢常寮望道茶石樟大黄大中塘桥清凤企洪麻沙 城龙安碣步街城江城门坑沥岗平步牛窖山排木朗江岭堂厦头溪岗石梅涌田 墩 头 山
7,579 6,295 5,587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00
66 23 20 19 4
成交面积(万平米) 6,000 成交均价(元/平米) 4,000
2,000
57 17 16 17 21 12 22 4 24 20
2
2
11
10
5
0
3
2
4
3
5
4
2
4
0
0
南城塘厦虎门长安道滘东城凤岗石龙大岭常平大朗企石茶山莞城万江 黄 寮步厚街樟木沙田石碣东坑石排清溪中堂横沥麻涌谢岗桥头望牛 区 镇 镇 镇 镇 区 镇 镇 山镇 镇 镇 镇 镇 区 区 江 镇 镇 头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墩镇 镇
地级市直辖镇的政府
管理模式,极大刺激 了各个镇区的招商引 资力度 东莞取得了先发优 势,实现产业承接 与国内其他相比, 取得了比至1984 为第一阶段。 东莞适应国家 给予广东的特 殊政策和灵活 措施,东莞以 “三来一补” 为切入点着手 发展外向型经 济。与国内其 他城市相比, 取得了先发优 势。
255,342 330,355 567,036 594,293 632,327 532,905 499,613 421,045 335,349 549,259 7% 8% 8% 9% 9% 9% 10% 9% 9% 10% 17% 12% 14% 17% 19% 13% 18% 17% 70-90 18% 19% 25% 27% 90-125 25% 31% 26% 24% 28% 26% 31% 35% 14% 13% 125-144 15% 14% 17% 13% 15% 15% 13% 11% 13% 13% 12% 144-180 16% 12% 16% 11% 15% 15% 12% 28% 24% 23% 180以上 20% 20% 19% 16% 16% 14% 13% 70以下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100% 市场主流
Respect laws
【东莞市城市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东莞公司 2009年12月
目的与愿景
报告目的:梳理城市发展轨迹,从中找出城市发展方向,并结合自 身资源,合理布局东莞,通过长短期的配臵,以最合适的方式获取 最合适的土地
愿景:通过此次梳理,为以后项目发展提供找地依据,并跟随城市 发展步伐,发现市场机会,比对手提前做好准备
实现企业更大盈利 促进经济发展
改变就业方向
购买力加强
人口质量提高
住宅品质需求提升
市场容量扩大
市场容量扩大
东莞目前所处阶段:自2000年以来,东莞进入转型阶段,着重改善 原先靠“三来一补”发展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及效率
转型阶段 东莞模式
独特地区城镇分 权激励治理结构 有利区域地 缘优势 一定产业积累
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第三产业产值越靠前的镇区是目前楼市较活 跃的区域,而第三产业产值较高的基本为东莞主要强镇
1,129,242 08年各镇区第三产业产值(万元) 79 1,200,000 1,113,470 1,035,038 比重 1,000,000 62 59 717,055 817,393 56 51 774,187 665,702 49 47 49 800,000 48 46 567,607 46 45 45 43 402,843 42 332,807 41 41 38 40 39 39 210,384 39 39 35 35 536,046 36 600,000 377,720 33 32 32 30 440,370 242,004 223,292 26 379,430 335,988 233,481 158,981 107,536 400,000 218,761 199,895 292,582 14 233,139 217,264 198,432 144,573 101,358 61,474 200,000 122,122 89,731 0
注:部分镇区由于受供应量、供应产品类型的等因素影响,比较中个别镇区存在误差,但数据反映的是 整体现象
人口发展趋势:通过区位、交通、产业发展等优势,强镇的人口总 量增长相对较快,潜在市场需求较大,而未来整体人口变化趋势将 是人口总量降低,质量提高
1,000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436
147
900
497
149
566
151
645
153
654
154
655
156
655
159
656
162
656
166
675
168
726
171
727
175
800
289 1997
348 1998
415
492
501
499
496
494
490
507
556
553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经过1年多的产业调整,东莞减少了约200万外来人口,实际上东莞目前人口总量约1000万人(与统计年鉴相差较大),减 少的部分基本为未具备购房能力低素质人员
购买力强劲:在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各镇区形成一定的产业积 累,各镇财富不断提升,但受区位、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强弱 镇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开
08年各镇区生产总值(亿元)
机会
40% 30% 20% 1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Q3
威胁
目前东莞第三产业中的消费性服务及生产性服务发展仍不均衡的,随着东莞加工装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对第三产业 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局面逐步得到改善,同时对人口的结构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注:消费性服务:酒店、餐饮、房地产、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等; 生产性服务:技术研发、会计、法律、审计、信息、咨询、广告营销等
12,140 11,872 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704 11,588 11,484 11,185 10,973 10,821 10,792 10,616 10,382 9,926 9,598 8,895 8,739 8,452 8,112
0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295
208 200 192 172 147
2000年以来 为发展的第 1994年至2000 四阶段。东 起步阶段 为第三阶段。 莞进一步转 1984年至1994 大量国际企业 变经济增长 为第二阶段。 投资明显增多, 方式,促进 东莞继续大力 以IT产业为代 经济社会协 招商引资,加 表的现代制造 调发展,并 快发展外向型 业和高新技术 确立了以建 经济,结合农 产业快速发展。 设“现代制 村工业化和城 在这一时期, 造业名城” 乡一体化进程。 财政收入年均 为突破口, 这一时期,经 增长25%,6年 城市综合实 济总量跃上几 翻了3番。 力得到迅速 个台阶。 提升。
250 215 200 150 100 50 0 202 189 183 19 17% 17 144 17 15 16 16 161 15 145 14 144 13 120 111 12 12 10 9 101 98 96 90 24 22 19 22
增幅 20 16
14 16 16 15
25
25 20 15
报 告 总 纲
Respect laws 未来投资格局
片区定位和发展趋势
城市土地获取模式
整体市场需求、客户群、品类的变化趋势分析
东莞城市格局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发展趋势对投资格局的影响
重点片区选择
产业升级对未来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的影响:
产业升级
改善产业结构
提高素质及效率
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
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 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