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益生产之现场管理十大工具

合集下载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1、价值流分析(VSM)精益生产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核心,关于价值有两个层面:①客户需要支付的价值,②客户愿意多付的价值(增值)。

精益生产的价值更趋向于第②个层面。

价值流分析就是通过价值的2个层面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要素进行界定,首先去除浪费(客户不支付的),进而缩减客户不愿意多付的要素,从而实现设备和员工有效时间的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2、标准化作业(SOP)标准化是生产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最有效管理工具。

生产流程经过价值流分析后,根据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形成文本化标准,标准不仅是产品质量判定的依据,也是培养员工规范操作的依据。

这些标准包括现场目视化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

精益生产要求的是“一切都要标准化”。

3、5S与目视化管理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是现场目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员工素养提升的有效工具。

5S成功的关键是标准化,通过细化的现场标准和明晰的责任,让员工首先做到维持现场的整洁,同时暴露从而解决现场和设备的问题,进而逐渐养成规范规矩的职业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全员设备保全(TPM)全员设备保全(TPM)是准时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目的是通过全员的参与实现设备过程控制和预防。

TPM的推行首先要具备设备的相关标准,如日常维护标准、部件更换标准等,随之就是员工对标准的把握和执行。

TPM推行的目的是事前预防和发现问题,通过细致到位的全面维护确保设备的“零故障”,为均衡生产和准时化生产提供保障。

5、精益质量管理(LQM)精益质量管理(LQM)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流程型产品,在制品质量不合格和返工会直接导致价值流的停滞和过程积压,因此更需要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标准,每个工序都是成品,坚决消除前工序的质量问题后工序弥补的意识。

6、TOC技术与均衡化生产均衡化生产是准时化生产(JIT)的前提,也是消除过程积压和价值流停滞的有效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是精益生产方法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精益生产是一套关于如何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

第一个工具是价值流图。

价值流图是将产品的生产流程可视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的整个流程,从而找出生产中的浪费和瓶颈,并进行优化。

第二个工具是流程平衡。

流程平衡是通过平衡工作站之间的工作量,达到生产过程中的最佳效益。

通过优化工作站之间的工作分配,可以有效地降低等待时间,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第三个工具是一体化生产系统。

一体化生产系统是通过整合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实现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

通过一体化生产系统,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整合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个工具是短交付时间。

短交付时间是指将产品从订单到交付的时间尽量缩短。

通过缩短交付时间,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库存和浪费。

第五个工具是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指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六个工具是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是指企业具备快速调整生产线的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柔性生产,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

第七个工具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企业不断地寻找改进的机会,并采取行动来实现持续的改变。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持竞争优势。

第八个工具是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指利用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提高生产效率。

第九个工具是视觉管理。

视觉管理是指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传达信息和管理生产过程。

通过视觉管理,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减少错误和浪费。

第十个工具是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生产的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和实施步骤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和实施步骤

一、何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二、精益生产的四个特点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精益生产对企业的一个重要性,当然精益生产管理企业也是一样的,精益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会让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企业的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想实行精益管理,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明白精益生产的一个特点,那么精益生产管理有什么特点呢?1、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

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2、强调人的作用,发挥人的潜力精益生产方式把工作任务和责任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直接为产品增值的工人身上。

而且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内的工人协作承担.为此,要求工人精通多种工作,减少不直接增值的工人,并加大工人对生产的自主权.当生产线发生故障,工人有权自主决定停机,查找原因,做出决策。

小组协同工作使工人工作的范围扩大,激发了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精益生产的推行.3、零浪费目标库存是"祸根”: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精益生产是一种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浪费的管理方法。

它包含了许多工具和技术,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产能和优化流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工具。

1.5S法则:5S法则是一种用于组织工作环境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自律五个步骤。

通过实施5S法则,组织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浪费和失误,并提高生产效率。

2.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改善生产流程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价值和非价值活动,并定位瓶颈和浪费。

通过分析价值流图,组织可以找到改进的机会,并优化流程以提高产出和客户满意度。

3.流程映射:流程映射是一种用于图形化表示和分析流程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理解整个流程的各个步骤和关键决策点。

通过流程映射,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流程,并找出改进的机会。

4.持续改善: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从小改进开始,通过反复模拟和实验,逐步提高流程和产品的质量。

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保持开放和灵活,不断追求更高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5.单点故障:单点故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整个流程中断或崩溃的单一关键节点。

通过识别和消除单点故障,组织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降低因故障引起的停产和成本。

6.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生产流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确保设备和工艺的稳定性,组织可以减少因工艺变异而导致的浪费和不良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7.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指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在不降低质量和效率的情况下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

通过实施柔性制造,组织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库存和满足客户需求。

8.精细化:精细化是指组织对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控制。

通过精细化,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和生产线的性能,并找到改进的机会,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9.标准化: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常用的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常用的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常用的精益生产十大工具1、大野耐一圈大野耐一是丰田生产模式的重要缔造者,是现代现场改善方式方法和关键指导思想的提出者。

其提出的大野耐一圈尤为著名,在国内时常被人提起。

那么什么是大野耐一圈呢?在国内外的资料上,最常见到的解释是:“为培养管理人员的观察力,大野耐一会在工厂的地上画一个圈圈,要求他们站在中间,用心观察生产活动,设法找出其中隐藏的浪费,这个圈圈又称为“大野圈”。

追其根本,大野耐一圈不过是一个手段,是让现场管理者学习专注和凝视的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体现了大野耐一的智慧,把复杂的说教变得如此简单,确实令人佩服。

2、帕累托图190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用他的80/20法则为我们简化了世界,或称为帕累托原则。

通常采用帕累托图来表达组织和优先从最高到最低的数据。

3、鱼骨图(石川图)石川图(又称鱼骨图或因果图)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于1960年代引入,石川馨是川崎钢铁公司质量过程管理的先驱者,从而成为现代管理奠基人之一。

用以识别造成特定事件或情况的原因。

石川图属于QC的七大工具之一,其中包括直方图,帕雷托图,检查表,控制图,流程图和散点图。

这是一种相当灵活的工具。

即可以采用4M(人,材料,设备,方法)或6M(加上环境和测量方法)为制造或生产型流程的进行根原因分析,又可用4P(价格,促销,地点,产品)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改善。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识别出问题的根原因,下一步准备实施相应的措施。

所以你需要一个行动计划。

4、甘特图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

其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

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L.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亨利甘特曾是管理咨询顾问,在1910期间以其项目管理工具甘特图而闻名于世。

任何使用微软项目管理软件或使用这个经典项目管理工具的人需要感谢甘特先生。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精益生产管理中,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用于帮助企业实现这些目标。

以下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

1. 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展示产品或服务在整个价值流中的流动,包括所有的价值和非价值活动。

通过使用价值流图,企业可以识别出浪费和瓶颈,并制定改进计划。

2. 5S:5S是一个用于组织和维护工作场所的系统。

它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标准化和维持的步骤。

通过实施5S,企业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

3. 高效供应链管理:高效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

它包括减少库存、改善交付时间和优化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4. 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用于确定需要多少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工具。

通过正确计划物料需求,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问题。

5. 单点作业:单点作业是一种通过减少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的传送时间来减少生产周期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重新布局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工作站来实现。

6. 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一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的生产方式。

它包括灵活的工作组织、多功能的设备和高度培训的员工。

7.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通过不断寻找和消除浪费、改进工艺和提高质量来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实施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和员工参与来实现。

8. 产能平衡:产能平衡是一种通过平衡生产线上的工作负荷来避免瓶颈和过度生产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节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优化工艺来实现。

9. 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合作是一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其共同努力改进质量、交付和成本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共同制定目标和进行持续改进活动来实现。

10. 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是一系列用于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等。

精益生产培训之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培训之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快速换模的目标 1.减少换模时间 2.提高换模作业的可重复性,确保生产合格产品之前,换 模作业在几分钟之内完成。 3.促使使用者减少生产批量和降低库存水平而不影响正常 的生产作业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换模时间:上一个产品的最后一个合格品到下一个产品的第一
个合格品之间的时间。 换模时间=内部换模时间+外部换模时间
4个步骤(快速换模)
2. 内部时间转移到外部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4个步骤(快速换模)
3. 缩短内部时间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4个步骤(快速换模)
4. 改善外部时间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6步曲(外部换模) 1:观察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6步曲(外部换模) 2:记录
A生产
停机时间
B生产
切换时间
外部切换
内部切换
内部换模时间:机器停止当前作业到生产下一个合格产品的时间。期间,机器没 有产生附加值。
外部换模时间:作业人员在线外做换模准备的时间,期间机器仍在正常工作,产
生附加值。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4个步骤(快速换模)
1. 区分内外部时间
精益生产工具之九---快速换模
精益生产工具之六---现场改善 什么是现场?
现场:在制造型 企业里,现场是 生产产品或提供 服务的地方。
精益生产工具之六---现场改善
5 要管好 个方面:
Safety 安全
Morale 士气
现场 改善
Quality 质量
Delivery 交期
Cost 成本
精益生产工具之六---现场改善

精益生产培训之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培训之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培训之十大工具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它注重消除浪费和提高价值创造。

在精益生产中,有许多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施和维持这种管理方法。

以下是十大精益生产工具:1.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图是一种用来分析和可视化生产过程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消除那些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5S: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五个日语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3. 标准作业指导书(Standard Work Instructions):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一种详细描述每个工作任务的文档,它可以帮助员工理解和执行工作流程,减少错误和浪费。

4. KAIZEN:KAIZEN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它鼓励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寻求和提出改进建议,以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质量。

5. 一次性设备和工具(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SMED):SMED是一种用来减少设备换模时间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灵活性和生产批次的效率。

6. 拉动生产(Just-in-Time):拉动生产是一种按需生产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和生产浪费,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7.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FMEA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评估潜在故障模式和其影响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

8. 委托管理(Gemba Walk):委托管理是一种通过实地走访生产现场来了解问题和挑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管理层与现场员工保持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

9. 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的四个步骤,它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绩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4年,提出自动化,发明了防错装置。 · 如何达到防错?
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
· 自动化三原则:
1、异常立即停止; 2、快速响应解决问题(8D) 3、人机工作分离(提高安全、质量、效率;人不做机器的看守奴)。
第八个工具:看板
订单/预测
主控生产计划
库存
材料清单
产能
原材料需求计划
生产计划
· 起源及定义:
· 为了达到OEE性能最佳85%,自主维护的七个层次:
(1)初始清扫—操作者意识到清扫即点检(点检分三级:一级为操作工
每天的维护;二级为操作工每天的保养;三级为设备维修工定期的点检; (2)脏乱的因果对策分析(鱼骨图—石川图); (3)制定清扫和润滑的标准; (4)整体点检; (5)自主点检—一线员工自己点检; (6)标准化(纪律); (7)彻底实现TPM.
改善、交货、安全;
3、目视控制(视觉63%,听觉30%,嗅觉5%,触觉1.5%, 味觉0.5%)。
可视化管理量级:
A:B+如果异常,快速处置方式一目了然。 (处理方法、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B:C+正常和异常一目了然;(正常情况的标准)
C:周期性实时信息。
第三个工具——问题解决
· 三现主义:
现场、现物、现实(数据)
(10)供应商参与研发活动。
谢谢指导!
精益屋
质量
质量
最优 看 板 ' 零 ' 库 存
交期
目标:零缺陷 工具:防错
自 动 化 防 错 零 缺 陷
目标:'零库存'(最优库存) 工具:看板 快速切换 制约管理
标准化作业 + 改善
5
+ 可视化管理 + 问题解决 +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
第一个工具—5S 第六个工具—改善 第七个工具—防错
第二个工具—可视化管理
3、全面推行(6-12个月)
(1)修正实施计划; (2)在上下游关联工序实施; (3)实施扩展的一物流和线化生产; (4)实施自动化; (5)实现生产平顺化; (6)实施拉动式生产(看板);
(7)与ERP、MRPII系统结合;(推拉结合)
(8)实施精益供应链、价值链; (9)实施同步工程(研发阶段);
第五个工具—标准化作业
· 定义:
标准化作业即最好、最安全、最容易的工作方法;
· 标准化作业的三要素:
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手顺)、标准在制品(手持量);
· 标准化作业的推行步骤:
定义、部署、进展、收益;
· 部署的具体方法为:
(1)观察;
(2)标准选择—安全和人机工程关系、质量、效率; (3)书面文件(40%的文字,60%的图片); (4)培训;(5)审核—完善标准及重新培训;
(5)应用快速切换,设置和调整;
(6)应用自主保全;(TPM) (7)应用可视化控制;(人:标准化作业;设备:TPM,制约管理;
物料:看板。)
(8)应用防错;(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 (9)分析结果;(一定要有指标——指标SMART设定的五原则:具体的; 可量化的;可达成的;结果导向的;有时间限度的。)
第三个工具—问题解决
第八个工具—看板
第四个工具—全员生产维护
第九个工具—快速切换
第五个工具—标准化作业
第十个工具—制约管理(TOC)
第一个工具——5S
5S
· 整理 · 整顿 · 素养 · 清洁
· 清扫
第二个工具——可视化管理
要素:
1、5S; 2、信息展示:质量、士气(出勤率、员工合理化建议条数)、
· 问题解决的工具:
P-D-C-A戴明循环
· 三不原则:
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 例:安全三不。
· 8D(纪律DISCIPLINE)解决问题的步骤:
D1:认识问题(检查表)和建立团队; D2:有无相类似风险的产品和工艺过程; D3:临时对策(24小时内)遏制症状和趋势图; D4:根本原因分析(鱼骨图和pareto)——为什么流出? D5:根本原因分析(鱼骨图和pareto)——为什么制造? D6:永久对策(10个工作日)——选择纠正措施。
(1)实施评价;
(2)定义目的、目标、指标和时间节点;
(3)建立精益推行团队; (4)制定方针和主推行计划; (5)在公司里宣贯精益方针(意识教育和正式启动)。
2、试点(3-6个月)
(2)应用5S;
(1)试点区域选择;(最难、最脏、最乱) (3)标准化作业和缓冲库存位置确定;(在制品位置应在瓶颈环节前) (4)“一”物流和线化生产;
· 看板实现两个“实时控制”:
帐实一致,生产计划。
· 看板是由订单引起,将订单分类:
A:HR,重复周期性订单(按看板生产,可以做库存) B:LR,重复非周期性订单(按订单生产,不做库存) C:陌生订单
第九个工具——快速切换
· 由新乡重夫提出的“单分钟换模。”
· 换线改善流程步骤:
1、区分外部和内部换线; 2、内部换线外部化;
· 精益生产的机理是:
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老板第三;
第六个工具—改善
· 定义:
改善是KAIZEN;Kai=改变;Zen=好、更好;
· 改善的基本理念:
前提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进行小规模的持续的增值的改变,以 产生积极影响;
· 改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改善的基础是标准化作业,终点也是标准化作业。
D7:验证永久对策。
D8:关闭(40-60天)——经验教训和再发防止。
第四个工具——全员生产维护 (TPM)
· 定义:
萌芽于1969年,1971年命名,由日本电装和JIPE全面协力展开所 谓的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保养全过程。
· 指标:
综合设备效率(OEE)=设备利用率×人工效率×产品合格率。 (1)设备利用率=实际开机时间/应开机时间; (2)人工效率=标准节拍/实际节拍;人工效率在日本指效能; (3)产品合格率=合格品/总产量;
精 益 生 产 之
现场管理10大工具
基 础 篇
1896年,丰田佐吉发明第一台半自动织布机。
1924年,丰田喜一郎发明第一台全自动织布机。
1937年,JIT(just in time)“准时化”观念的正式提出。
1973年,丰田英二、大野耐一完成丰田体系。
1984年,丰田入主美国汽车行业,当年扭亏为盈。
改善基础:节拍时间,作业顺序。
· 改善的过程:
P-计划(找到浪费、收集数据、确定预计结果(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 改善优先性:
人——方法——物料——机器。 当我们选择改善机会时,我们以成本和是否容易达到来决定优先性。
第七个工具:防错
+
执行
八种浪费
1、过量生产(对在制品的控制); 2、库存(原材料、在制品、成品); 3、运输(无价值的转运); 4、等待(人等机器、机器等人、人等人、不均衡);
5、动作(换模具、换工装的工作时间、不标准动作对时间的浪费);
6、不必要的过程(如进货检验等不增值的行为); 7、次品(返工、返修、报废) 。 8.管理的浪费。
第十个工具——制约管理 (TOC)
· 1984年,以色列人高德拉特提出制约管理理念——缓冲库
存应该存在于何处,及缓冲库存存在的好处。 · 管理瓶颈(解决)
· 开源节流中“开源”更为重要。
· 缓冲库存的设定应存在于瓶颈设备工序与上一工序之间。 · 没有逐级汇报,就没有快速反应。
精益之旅
1、计划(1-6个月)
1990年, Lean Production的正式提出。
Lean这个词来源于食品行业,原意为精瘦肉,精实的,没有浪费的意思。
1996年 ,中文“精益生产”的正式提出。
精益生产之父是大野耐一。
增 值 VS 非增值
MUDA——浪费
消除3M
MURA——不稳定
MURI——不按标准化作业
精益生产的精髓
5S
3、缩短内部换线的时间;
4、改善外部换线,缩短换线总时间; 5、(改善后)内部、外部换线作业标准化,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内部换线。引申入5S管理。
· 指标:
(T内改善前-T内改善后) 1、内部切换时间降低率= ———————————— T内改善后
新产品节拍 2、切换效率= ———————— 内部切换时间
看板起源于“仓储式超市”——大野耐一。 意思是:最优库存控制
· 生产计划的原理:
1、出货计划引起库存变化; 2、库存的轻重缓急决定了生产计划。
· 两个概念:
1、POINT OF USE使用点(客户或下工序处) 2、BIN SYSTEM双箱制(供应商或上工序处)
· 看板=信号 · 看板的类型:
取货看板(WK、出库) 生产指令看板(PIK、入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