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一)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农业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象5、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7、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0、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1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12、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1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S ”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15、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6、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7、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8、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19、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这个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的总量。

20、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农业概论》必修课复习资料 151208

《农业概论》必修课复习资料 151208

《农业概论》必修课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资源——泛指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3.农业资源——即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4.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

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5.广义的水资源——地球水圈中各个环节不同形态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6.狭义的水资源一是指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淡水(河川、湖泊)和地下淡水的动态径流水量。

7.生物资源——包括森林、灌丛、草场等所构成的植被、水生生物系统和野生动物资源。

8.自然资源利用——人类直接或间接摄取任何自然因素,用于生存、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式和实践。

9.自然资源保护——根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动态平衡规律,维持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整个自然综合体之间的生态关系。

10.生态系统——是生物群体和环境系统两者构成的一个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结构实体。

11.生态系统的负荷力——即生态系统对一切外来作用因素压力产生的反应的调节适应能力。

12.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明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韵综台农业生产体系。

13.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

14.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15.生物多样性——即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的八个部门: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和政策。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

4.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农产品的特殊性。

5.我国农业现状: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像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存在的问题有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

农民的纯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

6.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途径:开源和节流。

7.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9.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5.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江西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工程学重要理论总结

江西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工程学重要理论总结

江西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工程学重要理论总结江西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工程学重要理论总结农业工程学是农学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田建设等方面。

在江西省考研农学专业的复习中,农业工程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将对江西省考研农业工程学重要理论进行总结。

一、农业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农业工程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工程技术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农业工程学主要承担农田水利、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等技术工程问题的研究。

2.工程经济阶段:从70年代开始,农业工程学注重经济效益的研究,提出了“农业工程经济学”的概念。

3.工程生态阶段:从80年代开始,农业工程学将生态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农业工程生态学”的概念,强调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农业工程学的重要理论1.农田水利理论农田水利是农业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农田水利理论包括水文学、水利工程学、灌溉学等方面的内容。

(1)水文学:研究水的产生、流动和变化规律,包括水文观测、水文分析、水文预报等。

(2)水利工程学:研究各类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包括水闸、堤坝、渠道等。

(3)灌溉学:研究植物的灌溉需水和灌溉技术,包括灌溉制度、灌溉设施等。

2.农业机械理论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理论包括农业机械基础理论和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两个方面。

(1)农业机械基础理论:研究农业机械的力学、液压、传动等原理,包括农业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2)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研究农业机械的选型、使用和维护等技术,包括农机配套、操作技能等。

3.农田建设理论农田建设是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农田建设理论包括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壤保持与改良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工程概论

公选课之【农业工程概论】问答题: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技术性、创新性、效率性和持续性。

效率与持续是目标,技术与创新是手段,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生产和农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农业科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用机械装备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发展农机事业, 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把大工业成果、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非农产业发展,也使现代生物技术由于有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支持而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现代化发展。

二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

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比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要早20-30年,农业现代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发展阶段。

二、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到社会大系统各个领域的协调与配合。

农业工程概论资料

农业工程概论资料
第五章ຫໍສະໝຸດ 水和水蒸气的性质基本知识点
1.应掌握有关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 例如:汽化、凝结、饱和状态、饱和蒸气、 饱和液体、饱和温度、饱和压力、三相点、 临界点、汽化潜热等。 2.了解蒸气定压发生过程及其在和图上的 一点、二线、三区和五态。 3.了解蒸气图表的结构,并掌握其应用。 4.掌握蒸气热力过程的热量和功量的计算。
水蒸气的定温过程
实际设备中很少见
p
C
T 远离饱和
线,接近
Tc
于理想气 体
T
v
水蒸气的定温过程
可逆过程: W=q- Δu
q Tds Ts Δu=h2-h1-(p2v2-p1v1)
T wt q h
h 理想气体 12’
1
2
2
1
2’
s
s
水蒸气的定容过程
实际设备中不常见
p
w pdv 0
h2' =504.7kJ /kg, h2'' =2706.9kJ /kg
在冷却过程中,工质的容积、质量不变, 故冷却前干饱和蒸汽的比容等于冷却后湿
蒸汽的比容即:v1" v x2
或 v1 (1 x2 )v2' x2v2''
由于
v1
x
2v
'' 2
x2

v1" v2"
0.5763
6、等干度线 x 在x=0, x=1之间,从C点出发的等分线
焓熵图
h
C
T
x s
§5-5 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热力过程: p s T v
任务: 确定初终态参数,
计算过程中的功和热 在p-v、T-s、h-s图上表示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l、物科的临界速度:是指物料在垂直气流中处在悬浮状态叶,该气流的流速。

2、应力松弛:指物料忽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水蒸气分压与于燥介质的水蒸气分压到达相等的状态,此时,两者水分互换到达动态平衡,物料所含的水分即为平衡水分。

4、物科的真实密度:物料的质量与实际体积比,是物料内部成分、密度和水分等的函数。

5、休止角:是衡量散粒物料摩擦特性和散落性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小圆孔从一定高度持续自流散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的科堆母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砉谷机:重要用于稻谷脱壳,使稻谷成为糙米。

它与辗米机配套使用适于农村、城镇中小型粮食加工厂使用。

7、品室co2施肥:通过施用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片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菜叶、根菜、果菜及以其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8、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百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的构造,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9、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的灌水管道,滴头安顿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透土壤。

10、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合适深度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的管道,埋屎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的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11、尺寸减小:是对物料施加一定的外力,破坏其分子之间的联结力,是物科的尺寸变小,巳到达人们规定的尺寸。

12、温室效应:用透明覆盖材料做外围护结短歧辐射透入,是室内地面升温,并制止绝大部分地面长歧热辐射透出构的建筑,可让绝大部分的大阳室内,起到一种保热升温的作用。

这种可以让绝大部分短歧辐射进入而制止绝大部分长歧辐射透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称为“温室效应”。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大概就这么多了,仅供参考)一、概念1、农业物料:动植物产品、加工成品、半成品以及与农业作业有关的土壤、肥料、农药等。

2、土壤下塑限:开始表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

3、生理干旱:含盐水的浓度大,植物吸水难甚至“反渗”而凋萎。

4、温室效应:让绝大部分短波射入,而阻止绝大部分长波射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

5、叶面积指数:作物全部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6、换气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换气量。

7、生理辐射: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的辐射。

8、光照强度:到达或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流明)。

9、光合强度:单位面积叶面积单位时间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

10、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降至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预订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填空1、农业物料的流变特性是研究物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流动,以及载荷作用的时效。

2、应力松弛指物料突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

4、作物的变温管理指生育阶段的变温管理和昼夜间的变温管理。

5、按室内的环境温度将温室分为高温温室、中温温室、低温温室、冷室。

6、光合作用的两个生化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7、根据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植物。

8、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因素遗产因素和环境因素。

9、土壤分为四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三、简答1、农业物料破坏的原因①机械力:挤压、切断、碰撞、颠簸等②其他应力:热应力(烘干与冷却)、乙醇促使苹果边熟腐烂、湿应力(水分过大产生裂口)③物料自身的生化作用:呼吸代谢作用,在温度、湿度较高条件下,导致生命缩短而坏死。

2、粘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麦克斯韦尔模型、开尔文模型、其他模型(广义麦克斯韦尔模型、广义开尔文模型、伯格斯模型、宾汉模型)3、农业物料的具体热特性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4、农业物料热特性的应用设计烘干和冷却工艺参数和规范、品质特性5、农业物料热特性在加热烘干中的应用①供热和升温与比热有关②物料层的厚度和加热均匀度与导热系数有关③热特性跟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等6、农业物料的可见光特性反射特性、光透射特性、延迟光特性7、磁化水灌溉的作用用磁化水灌溉,可以增强根系的吸水性、有利于叶茎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物料的临界速度:是指物料在垂直气流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该气流的流速。

2、应力松弛:指物料突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水蒸气分压与干燥介质的水蒸气分压达到相等的状态,此时,两者水分交换达到动态平衡,物料所含的水分即为平衡水分。

4、物料的真实密度:物料的质量与实际体积比,是物料内部成分、密度和水分等的函数。

5、休止角:是衡量散粒物料摩擦特性和散落性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小圆孔从一定高度连续自流散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的料堆母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砻谷机:主要用于稻谷脱壳,使稻谷成为糙米。

它与碾米机配套使用适于农村、城镇中小型粮食加工厂使用。

7、温室co2施肥:通过施用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片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菜叶、根菜、果菜及以其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8、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雨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的结构,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9、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的灌水管道,滴头安置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入土壤。

10、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适当深度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的管道,埋深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的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11、尺寸减小:是对物料施加一定的外力,破坏其分子之间的联结力,是物料的尺寸变小,已达到人们要求的尺寸。

12、温室效应:用透明覆盖材料做外围护结短波辐射透入,是室内地面升温,并阻止绝大部分地面长波热辐射透出构的建筑,可让绝大部分的太阳室内,起到一个保热升温的作用。

这种能够让绝大部分短波辐射进入而阻止绝大部分长波辐射透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称为“温室效应”。

13、农用动力装置:为农业工作机械提供动力的机械。

包括拖拉机、固定式内燃机、电动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风力机及其他农用动力装置。

14、离心分离:一般用于两种液相的分离或液体的澄清,料作旋转运动时受到离心力作用把液体中的固相分离出去。

15、灌水效率:达到田间的灌水量与取水水源的水量之比称为输水效率。

16、生物质能源:秸秆、薪柴、人畜粪便等及其沼气、气化、裂解产出物等能源均以生物质为原料,称为生物质能源。

17、精密播种:严格控制行距、株距、每穴粒数和播深的播种方法。

18、分别收获法:这种收获方法是先由人工或收割机将谷物割倒,并成条地铺放在田里,然后用人工分把捆束,运回场上再用脱粒机进行脱粒和清洗,或在田间进行脱粒。

19、半喂人式收割机:半喂人式收割机亦叫整秆式收割机,其特点是脱粒时只有穗部进入脱粒机构,根部由夹持链夹住连续输送过去,因此脱粒后禾秆能保持整齐完整。

20、比热: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根据其温度变化来衡量的,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量,它与相同质量纯水在相同条件下热容量之比称作为该物质的比热。

21、土壤承压强度:土壤承压强度表示支持车辆等载荷不使其下陷的支承能力。

22、碾米机:碾米机主要用于加工稻米成为白米,也可将糙米加工成白米。

23、农用作业机组:为完成某一项作业(或某几项作业)由动力机械、工作机械(农机具、农业机械或工作部件)及联接构件组成的机组。

24、可再生能源: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

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二、机械化农业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基本类型农业生产中既有大量得移动作业,也有许多的固定作业,农业机械通常由动力机械和工作机械两部分共同组成作业机组。

移动作业包括:耕地、播种或栽植、中耕、耙地、镇平、平地、施肥、喷药、收割、田间运输、饲料运输及农村运输等。

固定作业为:脱粒、清选、干燥、饲料加工、灌溉、排水等。

移动作业得工作机械可以由拖拉机牵引,或直接悬挂在拖拉机得后部、前部或中部,也可以将工作机械和动力机械组成一体形成自走式农业机械,如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割草机、自走式马铃薯收割机等。

固定作业的工作机械与动力机械之间可以通过传动轴、齿轮、皮带轮等传递动力,或将动力机械和工作机械组成一体形成专用机组,如水泵机组,饲料粉碎机等。

三、农业灌溉有以下几种方法1、地表灌溉:水从上壤表面流过或在土壤表面侵淹,借重力及毛管力渗入土壤。

又分为畦灌、沟灌、淹灌、漫灌。

(1)畦灌:灌前用田埂将农田分隔成若干小畦后,水流从小畦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在流动过程中水分借重力渗入土壤。

(2)沟灌:灌前在作物行间挖灌水沟,水引入后,水在流动过程中借土壤中的毛细管作用润湿沟壁两侧土壤,停止放水后,沟中存水继续润湿土壤。

(3)淹灌:灌前用田埂将农田分隔成若干格田,水引入后在地面保持一定水层厚度,适合于水稻田。

(4)漫灌:是一种最粗糙的灌水方法,水浪费大、灌水不均匀。

灌前农田不需要挖沟或筑沟,水流过地面时借重力渗入土壤。

2、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雨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的结构,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3、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的灌水管道,滴头安置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入土壤。

4、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适当深度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的管道,埋深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的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一般必须具有以下条件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1、有较发达的工业基础、能够提供廉价优质的农业机械产品;2、国民经济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提供农业机械化需要的资金;3、具有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农业外转移的条件;4、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能源资源;5、适合于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已经解决;6、农村交通发达、教育普及,有较完善的电力及水力基础设施;7、适合于机械化的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已形成。

五、应用电能的有点1、便于转换:电能容易由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成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利用。

2、便于输送:电能可以远距离(几千公里)和大功率(几百万千瓦)输送。

并且设备简单,输送效率高。

3、便于控制:使用电能后,利用电气控制,可以使各种生产过程或设备达到高度的自动化。

六、为种植业服务的农业机械包括土壤耕作机械(用于耕翻和整理土地)、播种及栽植机械(用于育秧、播种、插秧)、施用化学品的机械、收割机械(作物脱粒、收获)、灌溉及排水机械等。

对不同作物、不同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及实行不同耕作制度和采用不同的耕种方法,往往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农业耕种机械。

八、农业机械的特点1、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为生物(植物与动物)和生物活动有关的环境和条件,如各种不同的土壤、土壤水分、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农业机械的适应性);2、农业机械的使用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紧迫性,而且每种农机具在一年中使用的时间也不长(工作的可靠性,抢住农时);3、农业机械工作的地区性;4、农业机械大多数是经常工作在露天和不同的田野环境。

(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和恶劣性);5、农业机械大多数是在行走中工作,而且还是在不同性质的田块上行走;6、农业机械与耕作制度、农业科学的关系相互相成。

九、旋耕机的一般构造与工作过程旋耕机一般由机架、传动系统、刀滚(包括刀轴和刀片)耕深调节机构、罩壳、平土拖板和悬挂机构等组成。

旋耕机工作时,刀片一方面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作回转运动,一方面随机组前进作等速直线运动。

刀片将土垡切下,向后方抛出,撞击到罩壳而细碎后落到地面由平土拖板拖平。

十、室内育秧常用的主要设备室内育秧常用的主要设备包括育秧盘、育秧播种机、育苗室、床土制作设备、混和机、绿化室、强化室以及辅助设备等。

十一、播种方法及特点1、撒播、无行距、株距,多用于播牧草、绿肥。

2、条播、有行距、无株距。

3、穴播(点播)、有行距、有株距。

4、精密播种、严格控制行距、株距、每穴粒数和播深。

5、铺膜播种、属于联合作用。

十二、施药机械的类型和特点1、喷雾机(器):使药液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喷头或喷枪,雾化成直径为150-300um的雾滴,喷洒到草坪上。

2、喷粉机(器):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使药粉形成直径为6-10um的粉粒,喷洒到草坪上。

3、弥雾机是低容量喷雾机:利用高速气流,将雾滴滴进一步雾化成直径为100-150um的细雾,并吹送到远处。

4、超低容量喷雾机: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将微量原药液甩出,雾化成直径为20-100um的雾滴喷出。

5、热烟雾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气流,使液态药剂蒸发和热裂成直径为5-50um极细小微粒的烟雾,然后被风机或喷气式发动机产生高速气流冲击扩散喷出。

6、静电喷雾:给喷洒出来的雾滴充上静电,使雾滴与植株之间产生电力,这种电力可以改善雾滴的沉降与粘附,并减少飘逸。

7、拌种剂:用于药剂拌种。

十三、联合收获机的一般构造及工艺流程联合收割机一般由拔禾(扶禾)装置、切割装置、输送装置、脱粒装置、清粮装置、动力行走部分、操纵装置、调节机构和辅助部件等组成。

联合收割机工作时拔禾轮首先把谷物扶住拔向割刀,让割刀把谷物割倒后,拔禾轮随即把谷物推倒到割台上,由输送机构输送给脱粒机构。

谷物进入脱粒机后,由于它受到滚筒高速的打击以及谷物在作螺旋运动的过程中不断与凹板筛碰撞的结果,使谷粒脱下,并即通过凹板筛孔。

由清粮筛和风扇进行清筛。

禾秆从出草口被滚筒钉齿抛掷出去,完成联合收获的全部过程。

十四、农业生产建筑的基本类型1、动物生产建筑,包括饲养鸡、猪、牛、羊、兔、鸭、皮毛兽等禽畜建筑,鱼、虾、鳖等养殖建筑。

根据不同的饲养工艺与气候条件,动物生产建筑一般分为开敞式、有窗式、密闭式几种。

2、植物栽培建筑,主要包括温室、大棚、中小拱棚、人工气候式、组培扩繁式、食用菌生产间、工厂化育苗室等。

它们通常采用玻璃、塑料、聚酯等透明覆盖材料,以透进较多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达到春提前、秋延后或周年均衡种植的目的。

3、农产品贮藏保险及其他库房建筑,包括:果蔬贮藏库、种子库、粮库、饲料库、青饲料贮藏库、畜禽水产品贮藏库、农业机具库等。

4、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包括:禽畜肉、皮、毛、羽毛、谷物、粮油、水产、乳品加工,种子、饲料、果蔬等加工所需的厂房建筑。

5、农机具维修建筑,生产用房根据规模和任务分别设修理、铸造、锻造、焊接、木工、机加工等车间,属小型工业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