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的现代变奏 朱海明

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的现代变奏朱海明摘要:本文尝试对筱原一男住宅设计中的元素进行分析,通过解析“无用的空间”、“正面性”、“平面分割”、突出的结构和无装饰的器物等筱原先生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特征及其传统来源,希望能理解日本建筑传统现代化的筱原路径,为中国建筑传统的现代传承提供镜鉴。
关键词:筱原一男;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正文:位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其现代建筑在经过了多代建筑师的传承之后,似乎已经被公认为获得了一种“日本性格”。
日本的当代建筑尽管有丰富的变化,其中却是有一种日本的气质贯穿其间。
这种气质并非是外来的,而是自发的,和我们对日本整个国家的观感有深刻的一致性。
这种建筑日本性,可以追溯到以筱原一男为代表的日本建筑师的先驱探索。
一、筱原一男和上世纪中叶的日本建筑筱原一男(1925-2006)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在东京工业大学就读、任教并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筱原一男1967年完成博士论文《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的研究》,而他对日本传统的建筑实验则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二战之后的再建设高峰,主流的建筑思想是关注建筑的工业化、现代化,推崇柯布发起的现代主义。
筱原先生身处于这样的时代,却选择“向后看”,将传统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这在当时无疑是一股逆流。
但如今回看,数十年过去,这股逆流却赢得了日本建筑界普遍的肯定和尊重。
二、日本传统住居1要理解筱原一男的设计实践与日本传统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日本传统住居的基本情况。
日本传统住居主要有竖穴式住居、平地式住居、寝殿式住居等多种形式。
日本竖穴式住居出现在绳文、弥生、古坟时代,当时人类走出原来居住的洞穴,在平地上建造住处。
为了获得与洞穴相类似的居住环境,人类在平地上挖出圆形的洞穴,在其上搭建木棚来遮风挡雨。
这就是最开始的日本竖穴式住居。
在日本的飞鸟、奈良时期,日本贵族受中国文化影响,建造了寝殿式的宅邸。
寝殿式的建筑规模较大,建筑规整,柱网呈方格网状,已经类似于中国的官式建筑。
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尊重传统文化并且不断地将其继承和发扬。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本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和融合。
本文就探讨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些传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其中,日本的茶道文化、武士文化、花道文化、和服文化等,都是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出了日本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茶道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在日本被视为一种“和敬清寂”的文化精神。
在茶道文化中,茶道师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和来宾共同欣赏茶或食品,整个过程强调礼仪和仪式感。
茶道文化的精神不仅在于茶道师特殊烹制的茶,更在于和来宾之间建立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
茶道文化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武士文化在日本的历史中相当重要,它代表了侠义精神和武士道的传统。
在日本的古代,武士文化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
武士文化强调忠诚、勇气、信仰和尊重等核心价值观,带有高度的荣誉感和道德约束。
花道文化是日本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鲜花和植物来表达自然和美的观念。
花道文化通常通过摆放鲜花来美化环境,使之更和谐、更舒适,这种精致的艺术品味在日本身处自然环境的人士中是非常普遍的。
和服文化源于日本古代,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服装文化。
和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和服的身影。
在和服文化中,和服被视为一种非常精致和高雅的艺术品。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虽然日本传统文化是古老而神圣的,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给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观点、维度和可能性,则为未来日本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从日本现代设计中读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日本现代设计中读传统文化的传承作者:李珺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6期摘要:“传统是精神而博大的,它是一个雪球,要你不断努力向前推进,始能愈滚愈大;保守派的错误,在于他是一个冰块,而手手相传的结果,它便愈来愈小了。
”日本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忠实追随者,从最初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照搬、套用,到后来的借鉴、吸收,无不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强烈影响。
二战过后即对国外“拿来主义”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建筑师开始更多的考虑现代主义的本土化转向,他们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是其恰到好处地融合于自身的地域文化,继而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意义及生命力的建筑的强大功力。
从整体看日本的传统形式依然十分彰显。
本文通过从彰显到含隐为导向,看日本是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
关键词:建筑;传统;现代;设计文化一、日本的传统设计文化日本的传统设计是基本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
日本本土的建筑形式是神社本殿建筑,一般分为大社造、神明造、住吉造三种样式。
到了奈良时期,日本便有系统地复制起中国唐朝文化。
由于皇室贵族对佛教的热切崇拜,数量庞大的佛寺建筑在京城建立起来。
这些佛寺都建在京城或附近平地,格局都遵循中国佛寺伽蓝七堂布局,日本称为都市伽蓝。
中日两国这两个年代相近的佛寺建筑的建筑手法与风格几乎相同,由此可看出奈良时期佛寺建筑,具有成熟的唐代风格,古朴庄严,雍容大度,气势磅礡。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特点。
一是国土资源。
日本传统建筑最独特明显的特征在于选择“木头”做为原材料。
也正因为日本是一个树木资源丰富的国家,使得日本人对其有着很强烈的感受性,在其中找到了创造的灵感和力量,也逐渐形成了生态自然的观念。
二是气候环境与地质资源。
由于日本是岛国,受太平洋季风和洋流的影响气候变化十分复杂,也给日本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
也许正如此,日本建筑选择用木头作为原材料,或许是由于木头韧性强,抗震方面定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的建筑遗迹至今仍为人所贵。
虽然现代建筑变化多端,但在日本仍有着许多人继承并传承日本传统建筑的技巧和艺术。
这些传统建筑为日本文化与艺术增添了份厚重的底蕴。
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日本传统建筑历史追溯至公元前710年的飞鸟时代,始建于日本各地的神社和寺庙。
与传统建筑相伴的是一些独特的建筑文化,如瓦屋顶和用草屋上覆盖着厚厚的稻草屋面的较简单的建筑方式。
在日本的四季变化中,这种建筑方式也因应了不同的季节变化:夏季的房屋的屋顶可以打开,冬季的房屋则可以保持温暖。
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在于,这是一种为日本人民创造出的建筑美学和创作理念。
传统建筑由一系列独特的建筑元素和艺术特征组成,如:鬼瓦(特殊造型的瓦片)、护山壁(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的木材)、向拦(用于保持建筑结构的垂直梁柱)、彩色绘画和装饰等。
这些特色元素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俗,展示了人们的美学和宗教价值观。
此外,作为一个美学系统,传统建筑的构造也包含许多传统的绘画和雕刻技巧,体现了日本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制作技术,证明了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日本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种独特的、凝聚着日本传统建筑知识和技术精华的美学表现。
传统建筑体现了日本建筑的漫长历史,也代表了日本人优秀的设计和制造技能。
日本传统建筑的优美外观,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着很高的声望。
因此,传统建筑成为了日本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所、著名的寺庙和神社等都是典型的日本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的现状现代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导致了传统建筑的减少和消失。
快速都市化和环境破坏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传统建筑的保存和维护工作。
虽然有一些措施来保护这种建筑风格,包括许多相关机构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个人的房屋升值和利益等问题,传统建筑的保存与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挑战。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简介:张暄,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1-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现代日本研究班,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日关系与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工作。
平均1500人就拥有一座神社。
而且,日本战后社会发生了巨变,唯独神社建筑,与战前没有什么两样。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
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
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在都市,神社就是高楼大厦、立交道路、民宅民居中的一片绿荫。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这已成为神社的标志。
在日本地图上,往往就是画一个鸟居的形状来代表神社。
鸟居以外是凡人世俗,鸟居里面则是神圣境地。
进入神社庭院,人们会看到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
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是神祗的安奉处,对游客一般不开放。
本殿前面是相当宽敞的拜殿,是信奉者拜神和献祭的地方。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都要到神社去参拜祈福。
婴儿出生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平安顺利成长的仪式,三岁、五岁、七岁及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大人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参拜。
青年男女订婚、结婚也要到神社参拜或在神前举行婚礼,以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开车的人要到神社去求取行车安全的护身符。
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要到这里祈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
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东京市民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
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现代的设计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
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
一、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精神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精神支柱。
永井一正把日本设计家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第一、二代的设计家尽管各自风格相差很远,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永井一正用几何框架勾画出一种特定的画面空间气氛,又着重具象的装饰性图形的研究和应用;早川良雄则用水彩、色粉等材料以透明且柔和的手法绘制招贴形象。
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梦幻般的韵味,各种隐喻的图像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优郁和诗意;田中一光对平面设计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他对日本的字体和符号有着很深的研究,试图通过现代的方式将他们在招贴上重新加以诊释和表现,他强调设计的平面型和空间型,作品具有高度的秩序感和工整性,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面符号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有典型的国际风格;中村诚则主要以摄影的手法进行设计,在为资生堂化妆品公司设计的系列招贴中,他以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日本女性的美,选取最具日本风格的细节,以点带面,戏剧性地夸张处理,对肌肤、睫毛等细节的细枝表现,对画面朦胧气氛和色调的把握,使招贴画面充满着一种东方的审美意蕴。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然而,传统建筑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它代表了人们的历史、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首先,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这些风格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木结构和屋顶设计而闻名,这些设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师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以保护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其次,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启发作用。
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通过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师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设计细节和材料运用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例如,日本的传统建筑以其简洁、精致的设计而闻名,这种设计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师从日本的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建筑作品。
此外,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和建筑技术方面通常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通过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传统建筑的环保特点,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常常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可再生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师开始采用木结构建筑,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然而,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建筑文化逐渐被忽视。
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以给现代化的建筑让路。
这种现象导致了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和传承困难。
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建筑领域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传承文化能够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创新则带来了技术突破和功能革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发展和影响现代建筑实践。
一、文化传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工程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化传承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精神内涵,塑造了城市和社区的身份认同。
例如,古罗马的斗兽场和中国的寺庙建筑,都是各自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代表着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设计师应该深入研究历史和地域文化,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这样可以不仅延续历史的积淀,也赋予建筑更多的内涵和人文关怀。
在设计上,可以借鉴古代建筑的比例、材料和装饰元素等,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形态。
二、创新在建筑中的价值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已成为现代建筑实践中的关键词。
创新设计可以带来更高的建筑性能和空间体验,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例如,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以及绿色建筑的推行等,都是创新的表现形式。
然而,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建筑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创新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风险。
最后,大规模的创新工程可能会受到法规和政策的限制,需要与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和沟通。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不是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文化传承为创新提供了基础和灵感。
历史建筑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为现代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元素和样式。
其次,创新设计也可以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解读,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当代的演绎和传达。
在实践中,建筑师需要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不过度改变和破坏现有的建筑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派:村野藤吾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 1955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楼 1963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代代木综合体育馆(1964)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生命日比谷大楼(1963)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生命日比谷大楼(细部)
03 Part “边缘派”的传承
3-1-1 日本第三代建筑大师
菊竹清训
谢谢
By张智敏老师组
前川国男
• 前川国男在柯布西耶工作室学习后,将 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建筑理念引入 日本,开创了日本的现代建筑之路。
• 造型上追求几何学的抽象美、机械美 学的均衡性,在技术材料上,采用最 新工业技术。
2-1 日本第一代建筑大师
日本文化会馆(1961)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主流派: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纪念馆 1955 代代木综合体育馆 1964
3-4-1 日本第七代建筑师
石上纯也
• 传自妹岛的极简 • 建筑与艺术的融合
3-4-2 石上纯也作品
石上纯也的桌子
3-4-2 石上纯也作品
石上纯也的桌子
3-4-2 石上纯也作品
神奈川的KAIT工坊
3-4-2 石上纯也作品
神奈川的KAIT工坊
04 Part Four 一点见解
日本建筑的传承性
3-3-2 建筑思想
不确定性
形式的不确定性
从写实性的“不确定性”向写意性的“不确定性” 通灵剔透的建筑空间,具有“禅”一样的纯净 从写实变为写意
功能的不确定性
源自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源自于对周遭生活和现实的深刻领悟。 对建筑的日常活动的分析,简洁并不简单 抓住人性的某一特定欲望或需求加以放大存在一种功能的同构性
村野 藤吾
菊竹 清训
伊东 丰雄
妹岛 和世
西泽 立卫
石上 纯也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
与工业化相适应 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性 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
后现代主义
采用装饰 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并不全盘否定过去的建筑,仍然去借鉴它
02 Part Two 第一代、第二代代表大师
2-1 日本第一代建筑大师
方法的不确定性
初期尽量避免概念,也尽量排除或不超前决定他们的目标和方法 不确定主题,随着各种可能性的深入,才慢慢地转入到主题中
3-3-2 SANAA作品
金泽21世纪美术馆(2004)
3-3-2 SANAA作品
金泽21世纪美术馆(2004)
3-3-2 SANAA作品
金泽21世纪美术馆(2004)
从材料和色彩上,日本建筑对于白色和木质材料特别钟爱,有历史的原因,日本这个民族一向 喜爱质朴纯净的事情。材料的美, 无装饰的美, 注重质朴清纯的趣味 , 所有结构材料都直接暴露在外 , 均不作修饰 , 直接表现木材的纹理质感 ,认为“结构材料本身就成为建筑装修的一部分”。
从建筑空间上,注重含蓄深邃的空间,通过空间挖掘,叠加充分寻找出空间的乐趣,使生活在 建筑的人们体验空间的乐趣所在 。
浅谈日本现代建筑发展史
——从1930s到现在
目录
Contents
族谱概述 第一代、第二代代表大师 “边缘派”的传承 一点见解
01 Part One 族谱概述
1-1 族谱概述
1-1 族谱概述
1-2 主流派
柯布 西耶
丹下 健三
前川 国男
丹下健三 的弟子们
丹下健三 的弟子们 的弟子们
1-3 边缘派
新陈代谢
变化
3-2-1 日本第四代建筑大师
伊东丰雄
• 不确定性
3-2-2 伊东丰雄作品
银色小屋(1984)
3-2-2 伊东丰雄作品
风之塔(1986)
3-2-2 伊东丰雄作品
仙台媒体中心(2000)
3-2-2 伊东丰雄作品
仙台媒体中心(2000)
3-3-1 日本第五、六代建筑师
西泽立卫
妹岛和世
• 新陈代谢主义小组的主要领军人物
• 在表面上虽然是利用高科技,但空间概 念与细部处理上都来自于中国与日本 的传统建筑与城市
3-1-2 新陈代谢
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桢文彦来自3-1-3 菊竹清训作品
Sky house(1958)
可自由变换的单位 室内与立面
厨房
厨房
厕所
小孩房
3-1-4 新陈代谢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