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翻译难点十年试题归纳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膃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莀1【督】①从目,叔声。

察看督促,监督。

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督催赶行。

趱:加快);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

②率领,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囚督印度卒约百人。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莈2【毒】①憎恨,怨恨,痛恨。

予毒之乎?(恶、疾、病)②危害,毒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袈3【独】①岂,难道。

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②只,仅。

非独贤者有是心。

③偏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有此义。

)袄4【笃】①重,沉重。

则刘病日笃。

②深厚,忠纯。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③坚定。

明辨之,笃行之。

莂5【堵】①墙。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2006四川卷,“堵”的意思是“墙”,“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境地。

)蒆6【杜】①堵,堵塞。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芇②制止,断绝。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蚄7【遁】逃跑,逃离。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②隐蔽,隐藏。

遁隐。

腿8【顿】①叩,磕。

顿首。

②踏,跺。

顿足。

衿③抖动,整顿。

顿网探渊。

(整顿好鱼网,到深水中去捕鱼。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借用成语的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 的词义,有时会让我们有种“柳暗花 明”的感觉。
成语对应法
•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 接近
• •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制裁
第五组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 所受。 2、 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出。
籴dí :买米。粜tiào: 卖米。
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 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 买粮食。
2、有牧人御众之才 (2006 年天津卷)
牧:统治,治理。
第二组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2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赠送财物,贿赂)
《荆轲刺秦王》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句: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往下吊)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 犭、鸟、虫”等 ——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总之,本义关本字,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注释:①唱歌
薛潭学讴①
声:歌声 响:声响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考查学生的主观译释能力,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要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从文言文翻译句子赋分来看,一般是10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翻译题得分普遍较低,平均分甚至到不了一半,属于难点题型。

从考生答题来看,文言文翻翻译失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缺乏关键实词意识“关键词语”就是指对文段或文句的意思有直接影响的词语。

1.古今异义,以今释古。

☆☆☆☆☆例:(2010上海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错误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正确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警示:关键词“讽”,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是“讽刺”义,古代是“委婉劝谏”、“暗示”等义,结合语境,此处为“暗示”。

2.词类活用,不能明辨。

☆☆☆☆例:(2010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错误译文: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都很安定。

正确译文: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到来感到安心。

警示:关键词“安”,意动用法,感到安心。

而学生漏译了“之”,没有看出是意动。

3.通假现象,暗藏玄机。

☆☆☆☆例:(2010全国卷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错误译文: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用没了之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正确译文: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警示:关键词“没”,通假字,通“殁”,死亡。

而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为“没有”。

二.缺乏特殊句式意识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判断句,要正确翻译这些句子就必须让这些句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1.倒装句式,该调不调。

☆☆☆☆☆例:(2010年浙江卷)吾为德请,财何为也?错误译文:我为德行而请命,为什么拿钱财?正确译文: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警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为”是动词,“干”“做”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

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不辨古今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

这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如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0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这是道德层面的;但鄙在古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这是认识层面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所以,A项就犯了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

二、不知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而仍按原字去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如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该句中的内是纳的通假字,意思是使进入,意译为投入,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C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通假字,未能按所通之字纳去解释,而仍按内的字面义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三、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三)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三)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三)76【迨】①及,到,等到。

例1、迨诸父异爨。

例2、然卒迨于祸。

(然而终于遭到了祸殃。

柳宗元《三戒》)②乘,趁着。

请迨其未必陈而击之。

(未必陈,没有完全摆好阵势。

)77【殆】①危险。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②几乎,差不多。

例1、且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例2、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③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

例1、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例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2009广东卷,(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78【贷】①宽恕,宽容,饶恕。

例1、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明史海瑞转》徐阶被免去宰相回乡居住,(海瑞照样)查问他家,毫不宽免或一点也不宽容。

)②推御。

责无旁贷。

③借,借出。

例1、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

④借,借入。

例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河监侯。

例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010全国卷Ⅱ卷,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采分点: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79【逮】①到,等到。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2006上海卷,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②赶上,达到。

例1、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2004全国Ⅱ卷,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例2、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周盘龙看上去非常瘦弱,也不善言谈,可是在和敌人战斗时却勇敢果断,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

)③追上,赶上。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2006北京卷,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

令车驾追到晏于家中,也没赶上他。

)④趁,趁着。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左转》分,指分楚国的土地。

)【绐】欺骗,哄骗。

例1、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Y【雅】①平素,向来。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交往,交情。

无一日之雅。

③高尚,不俗,美好。

雅望。

④正,正确的。

察纳雅言。

⑤很,甚。

雅善鼓琴。

【淹】滞留,迟疑。

例1、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例2、吾子久淹于敝邑。

【延】①引进,迎接。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

②请,邀请,召请。

例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2009安徽卷,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例2、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007江西卷,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說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

”)例3、.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2011全国大纲卷,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

)③延长,伸长,延续。

例1、延颈。

伸长脖子。

例2、延誉,传扬名声。

例3、延及孝文王。

【奄】①覆盖,完全。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②突然,忽然。

狼奄至。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③昏暗。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①吃饱。

②满足。

贪得无厌。

【晏】①天晴,明朗。

于是天清日晏。

②晚,迟。

例1、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例2、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

((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

)晏驾(帝王死的委婉说法)③平静。

河清海晏。

重难点11 文言文翻译-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1  文言文翻译-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1 文言文翻译试题1.翻译的总原则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

(字字翻译)“达”,要求通顺。

(特殊句式、省略等)“雅”,要求优美。

2.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留、删、补、调、换、增、固定词语。

留:①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朝代、年号、帝号、谥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爵位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②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语法结构,不随意变换词序句序。

删: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有些倒装结构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补: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省略主语(尤其是暗换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翻译时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

调:调指句式的调整,尤其是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换:换,即替换,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词语基本上按照“换”的原则进行翻译,这些词语是文言文翻译时做主要得分点。

增:可以理解为组词,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固定词语:古汉语的一些固定词语要有相应的翻译。

如:“所以”“是故”“无以”等。

新高考沿用了两道翻译的考查方式,每道题4分,共8分。

基本上把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变换等方面的知识点考查到。

一、【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文言文阅读李善长,字百室。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礼之。

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祖起于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

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

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

”太祖称善。

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实词翻译难点十年试题归纳一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

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B6【拔】①攻取,攻下。

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

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2011湖南卷,)③提拔。

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7【罢】①停止,结束。

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例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

罢市。

③遣散。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

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

)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⑤免除。

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

(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

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⑥撤去,撤除。

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

例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例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贾谊《论积贮疏》)例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⑧无能,与“贤”相对。

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8【白】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

例1、唯见江心秋月白。

例2、雄鸡一唱天下白。

②清楚,明了。

白罪者伏其诛。

③显著。

威功白著。

④禀告,告诉,陈述。

例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例2、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

(《西门豹治邺》)例3、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005江西卷,(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徙,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例4、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2007四川卷,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9【败】①毁坏,颓坏。

例1、涉河,侯车败。

(《左传·僖公十五年》渡黄河,晋侯的车子坏了。

)例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训俭示康》)例3、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蒲松龄《促织》)②毁弃,背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10【拜】①授官,授予官职,任命担任。

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②接受官职,担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③敬辞,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11【颁】①通“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分赐,分赏。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12【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2004辽宁卷,)13【傍】靠近,临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例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例2、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毁谤,中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

刺,指责,斥责。

以刺世事。

)15【保】①抚养,养育。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妻子。

(同“字”。

)②安抚,安定。

例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例2、以宽徭役,保士民。

(《盐铁论》)③依靠,依仗。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006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其余略16【暴】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显露。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引申为“公开地”,子悟曰:“噫!是盗矣。

”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

”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

)③突然。

例1、澭水暴益。

例2、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2007全国Ⅱ卷,安重荣从军卒开始发迹,突然达到富贵。

)例3、子何绝我之暴也?(2008福建卷,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④猛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⑤欺负,欺凌;侵害。

例1、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上海卷,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例2、并皆暴犯百姓。

⑥徒手搏击。

近城有虎暴(祸害,祸患)……不敢暴虎。

成语:暴虎冯河17【报】①答复,回信,回应。

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蔺列传》)例2、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2010全国卷)②批复,批示,批准。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2011模拟卷,《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引申为“应允,同意”。

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2011新课标卷,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③告诉,告知。

例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例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2007湖北卷,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④断案,判决罪人。

例1、报而罪之。

(判决而治他罪。

《韩非子·五蠹》)引申为对一般事物的判定、判决。

例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⑤酬劳。

其余义项略18【陂】①山坡,斜坡。

例1、陂南陂北鸦阵寒,舍西舍东枫叶赤。

(陆游《思故山》)例2、牛羊已归去,残照满山陂。

(宋张耒《岁暮书事》)②水边,水岸。

莽莽苍波兼宿雾,纷纷白鷺落山陂。

(宋陈与义《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③池塘,水泽。

例1、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例2、凄风披田原,横污溢山陂。

(唐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④倾斜,不平。

19【北】①败退,败逃。

例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例2、佯北勿从。

(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

)②败逃的人。

追亡逐北。

20【悖】①糊涂。

先生老悖乎?②谬误,荒谬。

例1、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例2、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③违背,抵触。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其余义项略21【被】①遭受,蒙受。

例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例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例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2009湖北卷,料想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②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

(《柳毅》)③通“披”,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④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⑤加于,加在……之上。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p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幸,承蒙。

齿发,谦称自己的身子。

承蒙您加惠于我,(我)怎么敢辜负(先生的)恩德?)22【本】①推究,考察。

例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 例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2009湖南卷,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②依照,根据。

23【比】①并列,并排,紧挨着。

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

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

)例3、纳比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