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近10年试题总结,学霸必备!(上)
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总结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献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翻译文言文时,实词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实词是构成文言文基本语义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表达、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实词的翻译难点尤为突出。
以下就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进行总结: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实词翻译中的一个常见难点。
同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如“走”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行走”,如“走马观花”,又可表示“逃跑”,如“走为上计”。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其实际意义。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实词,在古代与现代语境中,其意义发生了变化。
如“父母”一词,在古代语境中,既可指父亲,又可指母亲;而在现代语境中,则专指父亲和母亲。
翻译时,需注意古今异义现象,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词类活用文言文中的实词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这种活用现象使得实词在翻译时难以把握。
如“剑”字,在文言文中可作名词,表示“剑”,也可作动词,表示“挥剑”。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实际词性。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的存在使得实词翻译增加了难度。
如“莫”字,在文言文中可通假为“暮”,表示“晚上”。
翻译时,需辨别通假字,避免误解。
五、特殊用法文言文中的实词存在一些特殊用法,如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这些特殊用法使得实词翻译更加复杂。
如“悲”字,在文言文中可表示“以……为悲”,如“悲秋”。
翻译时,需了解特殊用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六、隐含意义文言文中的实词往往蕴含丰富的隐含意义,如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
这些隐含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的“山重水复”既可指自然景观,又可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
翻译时,需挖掘隐含意义,使译文更具有感染力。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七)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七)1【顾】理睬。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011四川卷,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采分点: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2【管】钥匙。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乖】背离。
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2011辽宁卷,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
)4【归】①出嫁。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2010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②通“馈”,赠送。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5【规】①谋求。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2009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6【贵】①重视,崇尚。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仲长统,人名)过干(高干,人名),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2007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
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
)7【耗】①消息,音信。
长天苍苍,信耗莫通。
8【曷】疑问代词,何,什么,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9【盍】①何。
②兼词,何不。
例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例2、盍趣降? (2010宁夏海南卷)例3、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2006广东卷,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10【恨】①遗憾。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例2、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
【优质文档】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1【督】①从目,叔声。
察看督促,监督。
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 (督催赶行。
趱:加快);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
②率领,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囚督印度卒约百人。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2【毒】①憎恨,怨恨,痛恨。
予毒之乎?(恶、疾、病)②危害,毒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独】①岂,难道。
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②只,仅。
非独贤者有是心。
③偏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有此义。
)4【笃】①重,沉重。
则刘病日笃。
②深厚,忠纯。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③坚定。
明辨之,笃行之。
5【堵】①墙。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2006四川卷,“堵”的意思是“墙”,“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境地。
)6【杜】①堵,堵塞。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②制止,断绝。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7【遁】逃跑,逃离。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②隐蔽,隐藏。
遁隐。
8【顿】①叩,磕。
顿首。
②踏,跺。
顿足。
③抖动,整顿。
顿网探渊。
(整顿好鱼网,到深水中去捕鱼。
)④倒下。
顿仆坐上。
(仆,倒下。
)⑤困顿,疲敝。
⑥停留,屯驻,驻守。
例1、就善水草顿舍。
(《史记·李将军列传》)例2、周盘龙……随太祖顿新亭。
(跟随太祖驻守新亭。
)住宿”。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⑦由“停顿”引申为“停宿的地方,兴。
(《明史海瑞转》)⑧坏,废坏。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裁】①通“才”,刚刚,方才。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②只,仅仅。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
(2004全国Ⅱ卷,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部分开周济亲族。
)练习: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
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上千。
)【操】①拿着,握在手里。
操吴戈兮被犀甲。
②掌握,控制。
操生杀之柄。
③琴曲名。
如,“秦王操”。
【曹】①群,类。
哀鸣独叫求其曹。
(杜甫《曲江》)②辈,相当于“们”。
例1、尔曹身与名俱灭。
例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2010全国Ⅱ卷,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采分点: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③分科办事的官署。
例1、犹不失下曹从事。
例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策】①鞭子。
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
③竹杖,拐杖。
夸父弃其策。
策扶老以流憩。
④成编的竹简,同“册”。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册封或免官的文书。
晋侯受策以出。
【侪】①类,等,辈。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②一起,共同。
长幼侪居。
【觇】①看,观看。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蜿然尚在。
②窥探,侦查。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超】①跃上,跳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②破格提拔。
超擢四品卿。
【彻】①通,通达,贯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头彻尾②尽,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Y【雅】①平素,向来。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交往,交情。
无一日之雅。
③高尚,不俗,美好。
雅望。
④正,正确的。
察纳雅言。
⑤很,甚。
雅善鼓琴。
【淹】滞留,迟疑。
例1、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例2、吾子久淹于敝邑。
【延】①引进,迎接。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
②请,邀请,召请。
例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2009安徽卷,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例2、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007江西卷,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說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
”)例3、.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2011全国大纲卷,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
)③延长,伸长,延续。
例1、延颈。
伸长脖子。
例2、延誉,传扬名声。
例3、延及孝文王。
【奄】①覆盖,完全。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②突然,忽然。
狼奄至。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③昏暗。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①吃饱。
②满足。
贪得无厌。
【晏】①天晴,明朗。
于是天清日晏。
②晚,迟。
例1、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例2、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
((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
)晏驾(帝王死的委婉说法)③平静。
河清海晏。
高中语文:近十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高中语文:近十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下列文言实词高考多次重复考查,需重点掌握,以便在文言文翻译中准确落实。
01 属(10年11考)[课本回扣](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高考链接](1)(2016·上海市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属:撰写(2)(2014·山东省卷)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属:交付(3)(2014·福建省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张祖传》)属:交付(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自幼好学,善属文(《旧唐书·于休烈传》)属:撰写(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属:撰写(6)(2012·全国新课标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宋史·萧燧传》)属:托付(7)(2010·江西省卷)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属:连接(8)(2010·福建省卷)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属:撰写(9)(2009·江苏省卷)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属:托付(10)(2008·重庆市卷)公曰:“以属狱。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完整版)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

(完整版)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早读材料16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例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近10年试题总结,学霸必备!(上)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
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B【拔】①攻取,攻下。
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
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2011湖南卷,)③提拔。
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罢】①停止,结束。
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例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
罢市。
③遣散。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
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
)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⑤免除。
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
(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
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⑥撤去,撤除。
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
例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例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贾谊《论积贮疏》)例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⑧无能,与“贤”相对。
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白】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
例1、唯见江心秋月白。
例2、雄鸡一唱天下白。
②清楚,明了。
罪白者伏其诛。
③显著。
威功白著。
④禀告,告诉,陈述。
例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例2、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
(《西门豹治邺》)例3、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005江西卷,(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徙,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例4、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2007四川卷,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败】①毁坏,颓坏。
例1、涉河,侯车败。
(《左传·僖公十五年》渡黄河,晋侯的车子坏了。
)例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训俭示康》)例3、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蒲松龄《促织》)②毁弃,背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拜】①授官,授予官职,任命担任。
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败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②接受官职,担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③敬辞,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颁】①通“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分赐,分赏。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版】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2004辽宁卷,)【傍】靠近,临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例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例2、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毁谤,中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
刺,指责,斥责。
以刺世事。
)【保】①抚养,养育。
夫腹肌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妻子。
(同“字”。
)②安抚,安定。
例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例2、以宽徭役,保士民。
(《盐铁论》)③依靠,依仗。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006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其余略【暴】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显露。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引申为“公开地”,子悟曰:“噫!是盗矣。
”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
”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
)③突然。
例1、澭水暴益。
例2、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2007全国Ⅱ卷,安重荣从军卒开始发迹,突然达到富贵。
)例3、子何绝我之暴也?(2008福建卷,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④猛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⑤欺负,欺凌;侵害。
例1、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上海卷,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例2、并皆暴犯百姓。
⑥徒手搏击。
近城有虎暴(祸害,祸患)……不敢暴虎。
成语:暴虎冯河【报】①答复,回信,回应。
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蔺列传》)例2、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2010全国卷)②批复,批示,批准。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2011模拟卷,《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引申为“应允,同意”。
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2011新课标卷,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③告诉,告知。
例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例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2007湖北卷,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④断案,判决罪人。
例1、报而罪之。
(判决而治他罪。
《韩非子·五蠹》)引申为对一般事物的判定、判决。
例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⑤酬劳。
其余义项略【陂】①山坡,斜坡。
例1、陂南陂北鸦阵寒,舍西舍东枫叶赤。
(陆游《思故山》)例2、牛羊已归去,残照满山陂。
(宋张耒《岁暮书事》)②水边,水岸。
莽莽苍波兼宿雾,纷纷白鷺落山陂。
(宋陈与义《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③池塘,水泽。
例1、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例2、凄风披田原,横污溢山陂。
(唐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④倾斜,不平。
【北】①败退,败逃。
例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例2、佯北勿从。
(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
)②败逃的人。
追亡逐北。
【悖】①糊涂。
先生老悖乎?②谬误,荒谬。
例1、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例2、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③违背,抵触。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其余义项略【被】①遭受,蒙受。
例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例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例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2009湖北卷,料想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②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
(《柳毅》)③通“披”,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④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⑤加于,加在……之上。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p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幸,承蒙。
齿发,谦称自己的身子。
承蒙您加惠于我,(我)怎么敢辜负(先生的)恩德?)【本】①推究,考察。
例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 例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2009湖南卷,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②依照,根据。
【比】①并列,并排,紧挨着。
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
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
)例3、纳比笼中。
例4、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Ⅱ卷,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