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程颢《春日偶成》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三百首】春日偶成赏析_程颢的诗

【古诗三百首】春日偶成赏析_程颢的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当人们不了解内心的其他部分时,他们将被称为休闲学习型青少年。
注解明道称赞他对休闲和满足感的兴趣。
据说春天的云和烟是清亮的,风是清亮的。
接近中午时,天气很和谐。
走在花柳之间,俯瞰山川,我为眼前的风景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我担心人们不会知道我什么时候还年轻。
它叫“我在业余时间闲逛”。
o宋程颢,字伯淳,洛阳人。
谥明道先生,,从祀孔子庙庭。
① 薄云:薄云,指晴朗的天气。
中午: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③ 当人们:一个是“其他人”。
于欣:我的心。
余:作为“给予”,我。
④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翻译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欣赏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
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春日偶成》解析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编辑本段译释注解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③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④将谓:就要说。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人们还以为我像孩子一样,贪玩呢!本文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译诗: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诗题意思:在春天郊游心情愉悦时随手写成的诗。
编辑本段浅评《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诗题一作《偶成》,作于公元1058—1062年春,程颢陕西鄠县主簿时。
任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编辑本段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程颢《偶成》原文及赏析

程颢《偶成》原文及赏析偶成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卷二《春日偶成》已介绍,诗人是著名的理学家,此诗中所提到的“道”也就是“理”、“天理”。
他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而且是先于天下万物而存在的,所以说是唯心主义的。
《偶成》是《秋日偶成二首》其一,是一首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哲理诗。
颔联强调“静观”两字,三句写万事万物只要认真观察,潜心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或“理”。
据说理学家能静观天道的流行于万物中,一般人当然不会这样去做。
四句是说至于“四时佳兴”,如对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怀有美好的兴致,在这方面,理学家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佳兴”,美好的兴致。
颈联高度概括了理学家的哲学思想。
五句是说在天地万物之外还有个主宰一切的“道”,换句话说就是天地万物都要受到“道”的支配。
六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同样的道理,风云变化表面上千奇百怪,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仍然在“道”的掌控之中。
尾联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明“道”与“理”。
程颢所谓的“道”与“理”其实就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七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大体上分为富贵与贫贱两个阶层,如果做到了“富贵不淫贫贱乐”,那么封建社会的秩序就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权也就巩固了。
末句用赞美的语言鼓励男儿努力做到这一点。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富贵的人很难做到不淫,而贫贱的人也难以快乐,所以才会出现社会矛盾,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理学家很聪明,他们写诗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所以都写得通俗易懂。
即使运用典故,也毫无痕迹,丝毫不影响阅读。
如尾联暗用了《孟子·滕文公下》以及《论语·雍也》中的话,前者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后者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日偶成程颢_程颢《春日偶成》诗词鉴赏

春日偶成程颢_程颢《春日偶成》诗词鉴赏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洛阳(今属河南)人。
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反对王安石新政。
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倡导“传心”说。
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程颢《春日偶成》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春日偶成宋代: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程颢《春日偶成》诗词鉴赏

程颢《春日偶成》诗词鉴赏春日偶成宋代: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但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不过然地传达出来的。
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但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这样,这两句诗即使描写的仅仅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春日偶成赏析

春日偶成赏析春日偶成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
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
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
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春日偶成赏析

春日偶成赏析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春日偶成这首古诗,我为您整理了春日偶成赏析,盼望对您学习这首诗有所关心1【原文】: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作者】: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开封,又徙河南(今河南洛阳)。
嘉祐二年(1057)进士。
熙宁初,以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因与王安石不合,谪镇宁军判官。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
与弟程颐同受学于周敦颐,并称二程。
后人合编有《二程全书》。
《宋史》有传。
【译文】: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
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闲逛,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快,还以为我在偷闲学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少年。
【评论】:清·王相:此明道先生自咏其闲居得意之趣。
言春日云烟淡荡,风日轻清,时当近午,天气融和,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正喜眼前风景,会心自乐,恐时人不识,谓余偷闲学少年之游荡。
(《千家诗评注》)今·倪其心、许逸民:这风光景物,给人以安静、暖和、生动、拘束的感受,显示出作者精神上的满意和满意,一无他求,只需这样信步漫行,就布满乐趣。
后二句用否定方式来说明自己的乐趣,划清一条界限,留下一个问题。
这界限是时人的乐趣和作者的乐趣之间的区分。
程颢有句名言:‘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爱护出来。
’(《上蔡语录》)这诗所谓‘余心乐’,便是他自家爱护出‘天理’的一种乐趣。
(《宋人绝句选》第78页)【鉴赏】:此诗以时人不识作反衬,强调自己别有乐趣。
这三、四两句说理而涉趣,颇能启人要寻绎诗人乐趣之所在,好像寄兴在前两句的写景之中。
然则,景亦寻常的春日风光,何所别于偷闲少年游荡之乐?但作者自称别有余心乐,留下一个疑问,让读者寻思。
诗味隽永,亦富理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颢《春日偶成》原文、译文、赏析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解
此明道先生自咏其闲居自得之趣。
言春日云烟淡荡,风日轻清,时当近午,天气融和。
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正喜眼前风景,会心自乐,恐时人不识,谓余偷闲学少年之游荡也。
宋程颢,字伯淳,洛阳人。
谥明道先生,,从祀孔子庙庭。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③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④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