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风带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二)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二)导学案

2011-2012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聂振学 杨晓 刘宝经 审核:聂振学 审批: 使用时间: 2011.10.1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1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二) NO.10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提高分析气候成因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快乐;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A 层全做,★C 层选做,★★B 层选做。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重难点】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2. 气候类型分布图 Ⅰ.教材助读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结合课本P37页图2.13和图2.14在图中标出:亚速尔高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冰岛低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并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结合课本39页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右图,结合课本P39图2.16,标出下列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

①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 ④ ⑤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 ⑦ ⑧盛行西风带 Ⅱ.预习自测: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A .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B .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C .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 .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2.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台风的影响B .反气旋的影响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3.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② ④4.下列四种气候类型中,完全属于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下形成的是( )A.① ④B.② ③C.① ③D.② ④★5、读下面的 “气候类型图”和“风向分布模式图”,回答问题。

2022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风带和气压带》导学案

2022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风带和气压带》导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2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典型的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3.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学习过程】活动一:熟悉全球大气环流和三圈环流1. 大气环流:指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情境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在太阳辐射作用下:〔1〕赤道近地面形成气压,极地近地面形成气压。

〔2〕在此条件下,地球的大气环流呈现的是环流形式。

〔如上图〕 【思考讨论】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三圈环流的形成自己绘图,完成三圈环流活动二:熟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个气压带和个风带。

【小试牛刀】试在以下图画出“三圈环流和每个风带的风向〞,并填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在赤道附近,形成气压带。

①因素:0 °30 °N60 °N90 °N30 °S 60 °S 90 °S在地区,形成气压带。

②因素:副热带地区形成气压带和副极地地区形成气压带。

活动三: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比照“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图〞和“气压带与风带移动示意图〞,思考:【归纳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与的移动一致。

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结合地图册p26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与分布3.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升温和降温速度都较;而陆地比热容,升温和降温速度都较。

同一高度,温度高那么气压相对较;温度低那么气压相对较〔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1月和7月分别形成不同的上下压中心。

读图完成下表: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大致仍呈带状,试分析原因?4.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导学案

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导学案

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学习重、难点(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学习过程:一、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由于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

海陆冬、夏季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结合课本P36“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并回答活动问题。

二、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3、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海洋气压中心陆地气压中心7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4、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和有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冬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三、季风环流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第二章 第2讲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第二章 第2讲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轮复习课《气压带和风带》学案【考纲要求】(1)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

(3)学会应用大气环流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见三维设计37页典型例析例1题)2.气压带的分布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深度探究Ⅰ】1、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关系典型例题1:(2013年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8分)典型例题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3年浙江卷)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原因。

2、雾的形成条件典型例题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3、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思考:(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或不利影响?(2)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需首先解决什么问题?该区适合哪些农业类型发展?(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足?(4)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见三维设计38页典型例析例2题)2、季风环流(201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 读下面两幅图(图1为2013年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图2为澳大利亚大陆图),回答(1)~(2)题。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6.气压带风带2导学案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6.气压带风带2导学案

名师高效资料名师高效资料【拓展提升】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距海远近C .洋流性质D .海拔高度右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 .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 .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 .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4.推测该气压带是( )A .副极地低气压带B .赤道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少雨B .冬季寒冷干燥C .全年高温多雨D .有明显的干湿季 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6—7。

6.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B. ②为高空南风C. 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D. ④为东南信风 7.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绿草茵 B .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C .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D .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 【自助餐】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 .暖湿B .冷湿C .热干D .冷干 2.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 .海陆轮廓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转偏向力 3.该季节印度半岛多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干旱 C .寒潮 D .台风 4.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难点】全球气候分布【学习方法】通过成因分析法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链接】1、回顾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气压带分布成因特点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附近热低压湿热2、回顾风带的形成原因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干冷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东南风干燥3、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6月22日——12月22日: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最北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到最南位置12月22日——6月22日:。

【导学过程】学习课本39页的内容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A级)2、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B级)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3、思考:单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气候类型?单一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对气候的影响又是什么气候类型?(C级)学习课本39—40页活动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A级)⑴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那些气候类型分布?⑵以北半球为例,有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2、比较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B级)⑴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到高纬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⑵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部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C 级)⑴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⑵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学习反思】【作业布置】1、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的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下列有关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②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③西风带控制地区一定降水多④信风如果来自海洋则降水较多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小结归纳】【当堂检测】【拓展延伸】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气候特征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干旱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气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22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课时

高一地理必修22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课时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北半球冬季、夏季气压中心【学习目标】·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季和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季风环流的成因、性质及其分布【自主学习】北半球...冬季、夏季气压中心 1.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阅读课本P 36)①北半球海陆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差异大 ②根据前面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完成P36 “活动”内容2.气压中心的分布(阅读课本P 37)季节 被切断的气压带 气压中心亚欧大陆太平洋冬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压 压 夏季压压【合作探究】季风环流结合上面有关知识,完成教材P38“活动”,理解季风的形成 1.东亚季风气候最为典型,原因是什么?比较项目 东 亚南亚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风 向 冷暖性质 干湿性质 形成原因3.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必须填写:2016级 班 组 姓名【习题演练】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A.1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高仅停留在海洋上B.7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停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2.我国东部季风形成的成因是()A.地球运动的影响B.地形的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⑵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⑶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气候以为主要特征。

⑷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班级姓名组别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理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由于,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于海洋。

因此,冬季大陆形成压,海洋形成压;夏季大陆形成压,海洋形成压。

夏季,北半球的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气压名称)最突出;冬季,北半球的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气压名称)最强烈。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原因是。

2.亚洲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⑴季风的概念:
⑵在下图中注出亚欧大陆的气压名称,并说出东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⑶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合作探究】:先讨论自学中不会的问题,后重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思考并完成课本36页、38页活动题。

(写到课本上)
2.南亚冬、夏季风的盛行风向以及成因。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2.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
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3.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⑴该图表示的月份是(1、7)月。

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⑵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⑶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⑷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跟踪练习】
1.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时,最可能是(1、7)月份。

⑵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⑶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是。

⑷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
以为主要特征。

⑸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