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升华和凝华经典练习题有答案升华和凝华练习题⼀、选择题。

1.⽇光灯⽤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这是灯丝中的钨( C )A. 汽化⽽成B. 先升华后凝华⽽成C. 升华⽽成D. 先汽化后液化⽽成2.毕节,⼭青⽔秀,⽓候宜⼈,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

下图所⽰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霜和雾四种天⽓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

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蒸⽓遇冷发⽣了BA.液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柜⾥防⾍⽤的樟脑⽚,过⼀段时间就会变⼩,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5.⾃然界中的云、⾬、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的物态发⽣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6.如图所⽰,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7.冬天结了冰的⾐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其中发⽣的物态变化是C 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9.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霜(如图所⽰)时,这预⽰着冬季即将来临。

固态的霜是空⽓中的⽔蒸⽓经下列哪⼀物态变化形成的A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10.如图所⽰的各种⾃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DA.云B.⾬C.霜D.雾A.“飘渺的雾”是⽓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A.⼭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1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12.下列⾃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 .江⾯弥漫的⼤雾D .湖⾯上结了⼀层厚厚的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A .熔化升华汽化B .凝华升华熔化C .汽化液化凝固D .凝华液化凝固14.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15.“千⾥冰封、万⾥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CA .汽化和液化B .汽化和升华C .凝固和凝华D .凝固和熔化 1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 A .北⽅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放在⾐柜⾥的樟脑丸,⼀段时间后会变⼩,是升华现象C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初春的早晨,出现⼤雾是⽔蒸⽓汽化形成的B .秋天的早晨,地⾯⼩草上出现的⽩霜是⽔蒸⽓升华形成的C .北⽅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蒸⽓凝华形成的D .寒冷的冬天,⼈们在外⾯说话时,嘴⾥呼出的“⽩⽓”是⽔蒸⽓遇冷凝华形成的 1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C A .暮春,⼩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A .⼤⾬B .冰雹C .霜冻D .雾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C .深秋的早晨⼤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B.盛夏,⼈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霜⽣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物晾⼲,为升华现象1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电风扇对着⼈扇风,⼈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中呼出的“⽩⽓”是⽔汽化的⽔蒸⽓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温低于⽔银凝固点的地⽅不能使⽤⽔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中上岸的⼈会感到冷,这是⽔蒸发吸热的缘故21.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2.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3.热现象在⼀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上会出现⽩⾊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4.图中发⽣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形成浓雾D.北⽅冬天出现美丽的“雾凇”25.如图所⽰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深秋,枝头挂满⽩霜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26.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的物态变化进⾏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 .夏天.刚从冰柜⾥拿出的冰镇矿泉⽔的瓶壁 “流汗”——液化C .秋天的夜晚,⼩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 .冬天,⼈⼝⾥呼出“⽩⽓”——汽化27.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了BA .蒸发现象B .升华现象C .凝华现象D .凝固现象28.由于⼈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不断出现,12年4⽉,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却出现“四⽉飞雪”的奇观。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练习题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练习题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A. 升华B. 凝华C. 熔化D. 沸腾2. 下列哪个物质的升华可以用于空调制冷?A. 矿泉水B. 蓄电池C. 干冰D. 酒精3. 冬天,玻璃窗户上会出现水滴,这是因为:A. 玻璃窗户升华了B. 玻璃窗户凝华了C. 玻璃窗户融化了D. 玻璃窗户沸腾了4. 结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是:A. 随机排列B. 紧密排列C. 无序排列D. 间隔排列5. 下列哪个现象与凝华有关?A. 湖水蒸发B. 汽水瓶外壁结露C. 湖面沸腾D. 湖面冻结二、填空题1. 升华是指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升华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 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的水分子会接触到玻璃窗户上的冷空气,形成水滴。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凝华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早晨,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 一片干冰质量为100克,完全升华后可以得到多少升二氧化碳气体?(假设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体积为1.97升/克)2. 一块冰完全凝华后可以得到多少克水?(提示:水的密度为1g/cm^3)3. 一瓶250毫升的汽水放在室外,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汽水瓶外壁结露了。

若汽水中含有10g的二氧化碳,结露在汽水瓶外壁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四、应用题某天气预报显示夜间将出现严寒,温度将降到零下十度,你家的水管冻裂的风险较高。

请给出以下措施,以避免水管冻裂的情况发生。

1. 保持水龙头轻微滴水,不让水管中的水结冰。

2. 使用加热器等设备,提升管道周围的温度。

3. 在暖气片或水管上加保温材料,减少热量的传导。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 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物态变化错误的是()A.冬天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属于凝固现象B.冬天的早晨野外草地上有一层雪白的霜属于凝华现象C.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D.衣柜里面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属于升华现象2.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A.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B.冬天雾凇的形成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融化3. 下列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A.浓雾的散去B.雾凇的形成C.雪人的消失D.樟脑球的变小4.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C,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5.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6.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7.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8. 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9. 电冰箱是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冻室的内壁上常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液化产生的B.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C.电冰箱电动压缩机和冷藏室内照明灯泡的连接方式是并联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水分蒸发产生的水蒸气10.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11.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12. 下列对自然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13.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升华、液化B.升华、熔化C.凝华、熔化D.凝华、液化14. 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B.露C.霜D.冰15. 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16. 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7.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玻璃的内壁会发黑是因为()A.钨丝升华,灯丝变细B.钨升华后,在玻璃壁上凝华C.钨丝蒸发,在玻璃壁上凝华D.钨的蒸气在玻璃壁上凝固产生18. 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单选题1.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2.下面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中正确的是()A. 熔化、液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

B. 汽化、凝固、凝华都要放出热量。

C. 霜、露、雪都是凝华现象。

D. 白炽灯内壁上的黑色粉末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升华、凝华、熔化B. 升华、凝固、熔化C. 升华、熔化、凝华D. 凝华、液化、升华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 “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6.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D. 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液化,形成了降雨。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原卷版)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10 10 0 0 0 2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把樟脑丸放入衣柜中,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为()A.汽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升华,放热2.重庆的夏天炎热全国闻名,重庆的冬天也很特别,是温暖与寒冷并存的宝地。

数九寒冬的季节,地面和房顶同样会出现“霜”。

霜的形成是()A.空气中水蒸气放热液化的过程B.空气中小水珠吸热凝固的过程C.空气中水蒸气放热凝华的过程D.空气中水蒸气吸热升华的过程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发生了()A.熔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6.小明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后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树叶上的露水C.秋天大雾弥漫 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8.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B.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C.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D.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9.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汽化成白雾B.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C.水银比酒精更易凝固,这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酒精的高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这是利用冰熔化吸热10.用久了的白炽电灯泡内壁上微微变黑,这是()A.灯丝(钨丝)升华形成的 B.灯丝汽化形成的C.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pdf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pdf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PDF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哪一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升华现象?A. 冰B. 硫磺C. 铜粉D. 铅粉A.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B. 升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C. 升华过程中,物质体积不变D. 升华过程中,物质密度不变3. 下列物质中,哪一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凝华现象?A. 水蒸气B. 氧气C. 氮气D. 氢气A. 凝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B. 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C. 凛华过程中,物质体积增大D. 凝华过程中,物质密度减小二、填空题1. 升华是物质从______态直接转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2. 凝华是物质从______态直接转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3.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会______热量;在凝华过程中,物质会______热量。

4. 常见的升华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

5. 常见的凝华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 升华过程中,物质分子间的距离会增大。

()2. 凝华过程中,物质分子间的距离会减小。

()3. 升华和凝华都是物质相变的一种形式。

()4. 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

()5.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升华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请简要解释凝华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的热量变化有何不同?4.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升华现象。

5.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凝华现象。

五、计算题1. 如果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克,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540焦耳的热量,求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克?2. 某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出了200焦耳的热量,若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00克/摩尔,求该物质凝华过程中的摩尔热。

六、应用题1. 冬天,北方室外的冰冻衣物会逐渐变干,这是由于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

2. 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室内的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3. 在实验室中,如何利用升华现象来提纯碘?4. 在食品保存中,如何利用凝华现象来防止食品变质?七、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干冰升华过程中吸热的现象。

升华与凝华习题及答案

升华与凝华习题及答案

升华与凝华一、选择题1.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哪个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3.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房间内出现冰花,其形成原因是( )A.水在玻璃窗上结冰而成 B.空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固态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先液化成水,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冰4.下列物态变化都需要吸热的是 ( )A.升华、汽化、凝华 B.凝固、液化、升华C.熔化、汽化、升华 D.凝固、凝华、液化5.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因此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用大量冰块融化来降温 B.用喷水方法加快蒸发来降温C.用大功率电风扇来吹散热降温 D.用干冰升华来降温7.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①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②干冰吸热熔化;③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⑥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 )A.①③ B.①④⑥ C.②③ D.⑤二、填空题8.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的升华的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说明升华时要______热量,由此可以推断出凝华时要______热量.9冰棍表面的“白粉”、冰箱中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热量.10在舞台上为了云雾效果,经常喷洒干冰粉末.这是利用干冰______时______热,使空气中的______放热而______成______.11人工降雨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固体干冰,使用干冰的目的是通过它的______而______热量,达到使云层急剧降温的目的.三、简答题l2.如果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13.用久了的灯泡的内壁会变黑,这是为什么?14.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糕.小林发觉硬邦邦的冰糕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糕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糕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请用物态变化原理解释上面三种现象.四、综合题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变成______,而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变成______,而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2.分析下列物态变化,并请完成填空:(1)冰棍化了是______现象;(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3)夏天,湿衣服很快被晾干是______现象:(4)早晨看见的雾是______现象;(5)几个月后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是______现象;(6)在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的雾凇是______现象.3.图4-3-1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1.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升华是_______ (填“吸”或“放”)热过程。

思路解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物质可以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这种变化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答案: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_热。

思路解析:“樟脑丸变小了”,是固态樟脑丸变成气态樟脑散发到空气中了,是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3._________叫做凝固,凝固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液化,液化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凝华,凝华是_________热过程。

思路解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准确理解这三种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将它们与熔化、汽化、升华准确区分开来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_________;夏日炎炎,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___;冬天大雪纷飞_________。

答案:熔化汽化(蒸发)凝华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钨的熔点是3 410 ℃,那么在3 410 ℃时钨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思路解析:如果是固态钨温度达到3 410℃时不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仍处于固态;如果达到3 410℃时又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会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钨恰好熔化完毕后,就不再继续吸热,则此时的钨处于液态。

答案:D2.(2010江苏苏州模拟)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霜的形成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冰的形成思路解析:把题中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弄清楚,再对照物态变化中状态变化来确定答案。

答案:A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思路解析: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的升华现象,潮湿泥土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杯子外壁出现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屋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A4.(2010黑龙江模拟)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思路解析:白雪消融属熔化吸热过程,浓雾的形成属液化放热过程,冰凌的形成是凝固放热过程,雾凇的形成属凝华放热过程。

答案:A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思路解析:液态氮在常温下急剧沸腾,液体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答案:C6.下列措施同保护水资源无关的是()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C.用含碘食盐代替普通食盐D.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思路解析: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为了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是为了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对水造成污染;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利用处理过的水冲洗厕所,清洗地板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所以A、B、D选项均同保护水资源有关。

而食盐加碘是为了防止因缺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显然与保护水资源无关。

答案:C快乐时光去清华大学一中学生要去清华大学,不巧迷路了。

幸好遇见一位文质彬彬、抱着厚厚的几本书的教授。

“请问,我怎样才能到清华大学去?”教授思索了一会,语重心长道:“读书,只有不断地努力读书,你才可以去清华大学。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放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C.凝固、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升华思路解析:根据学过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知: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A 错。

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B错。

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C对。

凝固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D错。

答案:C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A.升华来获得高温B.凝华来获得高温C.凝华来获得低温D.升华来获得低温思路解析:固态物质升华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降低,故A错,D对。

物质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干冰已经是固态,不可能发生凝华,所以B和C错。

答案:D3.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B.吃冰棒的过程C.冬天瓦上出现的霜D.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思路解析:夏天,自来水管温度较低,管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上,好像管“出汗”了,是液化现象;吃冰棒时,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冬天瓦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雾,是晚上空气中较多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C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B.a、d、fC.b、cD.e思路解析: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后,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吸热而升华,云层温度随之迅速降低至零摄氏度以下,云层中的水蒸气突遇强冷便凝华成为小冰晶,小冰晶在空中下落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雨滴降落,这是人工降雨的全过程。

答案:B5.(2010山东威海模拟)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

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熔化和液化D.汽化和液化思路解析:樟脑球粉末是固态,给烧瓶微微加热后,樟脑球粉末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冷却后,樟脑球气体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的樟脑球粉末,附着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形成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是凝华现象。

答案:B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10 ℃的冰拿到10 ℃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凝固而造成的C.把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D.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汽”,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思路解析:对于A,在10℃的房间里,冰先吸热升温,因为冰是晶体,它的熔点是0℃,所以当冰的温度达到0℃并且继续吸热时,它才能熔化,故A错。

对于B,使用灯泡时,灯泡内部的温度可达2 000℃以上,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成钨蒸气,当停止使用灯泡,温度降低时,高温的钨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使得灯泡内壁发黑,故B错。

对于C,液体能继续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现在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停止沸腾,故C错。

冰棒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冰棒周围的空气中,就是所看到的“白气”,故D对。

答案:D7.(2010黑龙江模拟)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汽”,这是_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现象。

思路解析: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温度极低,游客嘴里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口周围的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白气”;冰雕作品周围并没有熔化成的液态的水,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说明冰雕作品直接由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

答案:液化升华8.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 (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现象,它要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思路解析:冬天室外的温度往往降到0 ℃以下,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这就是所看到的“冰花”。

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因此眼镜片的温度也较低,当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便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眼镜模糊不清。

答案:内凝华放热液化放热9.两块大小一样的鲜肉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天平平衡。

将其中的一块放入冷冻室内速冻后取出,再放到天平的托盘上,这时天平还能平衡吗?为什么?思路解析:速冻后的肉温度在0℃以下,取出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它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使得冻肉变重一些。

答案:①不能再平衡,放冻肉的那边下沉。

②冻肉的温度在0℃以下,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使得冻肉变重,故放冻肉的那边下沉。

10.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吗?思路解析: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晚上遇强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

晚上的温度需降到0℃以下,水蒸气才能凝华成小冰晶,若温度不是很低,水蒸气只能遇冷而液化成露,故霜前气温一定很低,所以感到很冷。

雪后,由于雪升华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故感到寒。

答案: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