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word

合集下载

第4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点+练习+中考连接)

第4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点+练习+中考连接)

教师姓名张祖坤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第章第节阶段□观察期第()周□维护期教师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课程名称课时计划第()课时共()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化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二、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三、小结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六种变化例题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例题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例题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例题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例题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例题6.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露B.雾C.雹D.雪例题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例题8、用久了的电灯泡中的钨丝变细和灯泡壁上变黑的原因是()A.钨丝熔化了B.钨丝蒸发了C.钨丝液化了D.钨丝升华和凝华了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后记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原因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接受□部分接受□不能接受,原因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不积极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数量% 已完成部分的质量分(5分制)存在的问题配合需求:家长学管师备注提交时间教研组长审批教研主任审批注:此表用作每次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常见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人没有熔化但逐渐变小等。

干冰升华碘升华雪人变小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常见现象: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

霜雾凇窗户冰花物态变化现象辨析1.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3)湿衣服晾干了;(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5)铁块化成了铁水;(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7)用蜡水浇铸模型;(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2.《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需要放热D.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需要吸热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式。

以下列出了几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熔化吸热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放热e、水蒸气以干冰为凝结中心成雨f、小冰晶下落熔化吸热a eA.→→→a c d f B.→C.→→→→→a d fa b c d e f D.→→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113.7C,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填“甲”800C,碘的熔点为︒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6、液态的水,可以为固态的冰,也可以为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可以为液态的雾、雨、露,也可以为固态的冰晶、雪、霜;而固态的冰、雪、霜可以为液态的水,也可以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雨、露、霜、雪是这种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
17、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农业中采用喷灌技术,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和,同普通的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的目的。
18、黑色物体善于吸收热,可以叫雪山献水。我国西北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它周围的土地却因为缺水干旱而荒芜。后来,人们想出了办法,派出开发利用雪山的工作队,带上大量的碳黑,撒落在整个祁连山上。由于乌黑的碳黑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使得冰融雪化,祁连山终于献出了滚滚雪水,灌溉周围良田。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凝华
1、凝华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三、自然现象中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及物态变化名称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

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3.4《升华和凝华》
1、有关水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水可以塑造自然美景 B、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C、水是各种动、植物的生命之本 D、水是各种污染的天然消化场所
2、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C.冰已不存在,全部熔化成水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 完成短文中的填空;
(2)根据短文中的说明,总结形成不同形状的冰花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3.4升华和凝华-【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3.4升华和凝华-【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考点梳理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特点:升华吸热。

(3)常见升华现象:A.冰冻的衣服变干、卫生球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用干冰制冷保鲜食物、碘遇热变为紫色碘蒸气等等。

B.炒菜时,不能在热锅中先放碘盐,就是为了防止碘的升华。

2.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雪、霜、雾凇、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等。

3.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效果:(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雾状小水珠。

4.用干冰制造人工降雨:(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熔化为雨。

▲敲桌子:(1)水蒸气在高于0℃的环境遇冷会液化。

(2)水蒸气在低于0℃的环境遇冷会凝华。

5.如图:碘实验(1)微微加热,现象:瓶内出现紫色气体。

(2)停止加热,现象:紫色气体消失,瓶内出现碘颗粒。

(3)实验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4)类似现象:使用时间长的灯泡会发黑。

二、物态变化▲敲桌子:“362”3:物质的三种状态:6:六大物态变化:2:两种现象(吸热和放热):▲▲电冰箱制冷原因:(1)液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内发生汽化,吸走冰箱内的热量。

(2)气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外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变为液态。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1.云、雨: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就形成雨。

2.露、雾: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温度较低的树叶等,液化成小水珠在空气中成为雾,或附着在树叶上成为露。

3.霜、雪、雾凇、冰花:凝华。

(1)冬天,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2)高空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4.屋檐下的冰凌、冰柱:凝固。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三章《物态变化》(学生版)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要点梳理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__________热量。

2.凝华(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_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时要_________热量。

解读:常见的升华现象:碘加热升华、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寒冷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雪和霜的形成、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冷冻食品上白色“粉末”的形成等。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地面上的水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升入空中,遇冷后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者__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云。

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雾、霜。

降水的一部分__________后发生汽化和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另一部分重新回到大海、湖泊、河流等,完成循环过程。

二、重点解读一、升华与凝华1.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 ℃以下气温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霜、雾凇、雪、“冰花”等。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题1】齐齐哈尔的四季分明,下列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是()A.B.C.D.二、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这三种物态任意两种都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六种物态变化。

每种物态变化都对应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这六种物态变化可以结合下图来帮助记忆。

在该图中,我们将固态、液态、气态看做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的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从外界吸热;反之,由高到低的过程,包括凝固、液化和凝华都要向外界放热。

【例题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三、探究碘升华和凝华现象【例题3】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例题1】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答案】C【解析】A选项中是由于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例题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

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例1】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固态碘直接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会直接变成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

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练习1.(2018•东营中考)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析: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例2】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收。

练习2.(2018•青岛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解析: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D符合题意,选D。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1.知道升华、凝华的概念,会判断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升华还是凝华;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去解释雾、露、霜等自然水现象的成因;3.能运用不同的器材设计并进行升华、凝华的实验。

1.升华(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如:冬季北方晾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大雪后堆起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甚至消失了;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物质开始是固态,发生变化时并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2)升华吸热: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需要吸热。

探究:如下图所示,认真观察碘的升华实验可以发现,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的过程中,固态碘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碘吸热升华了,停止加热,碘停止升华,这说明升华吸热。

【例1-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汽化D.升华解析:“固体清新剂”的商品,能有效的清新空气,是因为它在常温下很容易由固态升华为气态而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

答案:D【例1-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解析: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吸热,使周围凉快了,这是汽化吸热;加冰块后,冰块熔化吸热,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干冰升华过程吸收大量的热,来储藏食物,防止食物变质;游泳上岸后,身上沾有水,水蒸发从人体吸热。

综上所述,只有C是利用升华吸热的。

答案:C2.凝华(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的形成;冰箱内的霜;初冬,草叶、房瓦上的霜等。

(2)凝华放热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放热。

如上面试验,继续对烧瓶中的碘加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烧瓶后,将烧瓶放入冷水中,碘蒸气遇冷将释放热量,又变为固态的碘,这表明凝华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例1】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固态碘直接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会直接变成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

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练习
1.(2019•东营中考)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
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析: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例2】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9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收。

练习
2.(2019•青岛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解析: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D符合题意,选D。

3. 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

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
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态。

解析: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所以升华脱水法的原理就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答案:吸收,气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例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B.霜是由露水凝华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C.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
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
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的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

所以“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

故ABC错误,D正确,选D。

练习
4.冬天,有时会出现一些现象,以下属于凝华的是()
A.霜
B.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C.水面上冰
D.树枝上出现雾凇
解析: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A错误;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错误;水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C正确;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错误,选C。

4.水的三态变化
【例4】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m至5000m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解析:(1)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液化。

5.(2019•德阳中考)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6.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

给图空白括弧内的横线仿例子填空,完整说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解析: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物质由固态的冰变成
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左中:升华,吸热;中上:液化,放热;右下:熔化,吸热。

7.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解析:(1)由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种液化现象;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一种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一种熔化现象。

(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

(3)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这一过程吸热;(4)可以从一水多用或者是尽量防止水的无谓的损耗这两个角度来考虑如何节约用水。

如用洗衣水冲厕所。

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升华;吸收;(4)用洗衣水冲厕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