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3.(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的早晨花草上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露的形成是熔化现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雪的形成是凝固现

10.(2012?贵阳)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B...

12.(2011?天津)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

13.(2011?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14.(2011?合川区)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16.(2010?肇庆)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

17.(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

18.(2010?桂林)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

19.(2010?广西)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

20

.(2010?广安)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二.填空题(共7小题) 21.(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_________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 热.

22.(2012?沈阳)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

_________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_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23.(2012?广州)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_经过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4.(2011?山西)2011年1月8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25.(2010?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_________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6.(2010?河池)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________;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_____;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_.

27.(2009?柳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 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后凝华的结果.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9.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它具有的化学性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________时要_________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0.(2012?南平)2012年春晚舞台上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凝((固态液态 气态固放热)熔 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

升华凝华测试题 箭口初中柳吉臻 1.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2.选择题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汽 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 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3)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江面上形成雾 C.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 (5)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 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 (7)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 A. 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 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 (8)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冬天霜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3.判断题 (1)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 (2)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 (3)固态碘的蒸气是升华形成的. ( ) (4)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 (5)雾是在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在浮尘上而形成的. ( )

升华和凝华课后习题

1.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 (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__________; (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__________; (3)春秋夜晚出现的“露”是__________; (4)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__. 2.日光灯用久了玻璃管的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然后降温在灯管上__________的缘故. 3.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尽管室外的气温始终在0℃以下,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变干,这是由于冰__________的缘故.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现象. 4.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这是卫生球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5.该选哪一项 (1)冬天的早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上附着一层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 A.升华而形成的B.凝华而形成的 C.液化后凝固形成的D.汽化而形成的 (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CO2)的升华() A.吸热来获得高温 B.放热来获得低温 C.吸热来获得低温 D.放热来获得高温 (3)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4)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 B.露和雾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D.雨是云层中小水珠聚集成较大水滴或小冰晶熔化成水滴,这些水滴从高空落下形成的 (5)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6)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7)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8)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上的钨() A.凝固了 B.升华了 C.凝华了 D.先升华后凝华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开发区中学王积金 【学习目标】 1.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习检测】 1.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2. 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3.升华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__. 4.固体空气清新剂用久了会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态、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相互转化的现象.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则叫做凝华:例如,冰冻的衣服,冬天拿到户外过一段时间变干了,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在冬天的早晨常看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 例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冰. [分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A [变式演练]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探究二:对于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是如何的? 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步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容器中并没有液体出现,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一吸热过程.接着我们停止对容器加热,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的碘蒸汽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烧瓶壁上,相应地放出热量,即碘的凝华过程为放热过程. 例2: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洒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变式演练]2.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探究三:自然现象中有哪些常见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实,雾、露、云、霜、雪、雹是水的几种物态.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都是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化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而形成的.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是空气中的水珠遇冷凝固而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落在地上形成冰雹. 例3:古书《千字文》曾记载“露结为霜”.你认为对吗? [分析]霜并不是由露结成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凝化而形成的.冬天的夜晚,地表面物体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物体的表面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而露是液态,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如果再凝固就会变成固体的冰球而不是霜. [答案]不对 [变式演练]3.严冬之夜玻璃窗上的玻璃表面会结上一层冰花,它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这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综合创新】 例1: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树林中升起的白雾.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察,应熟记六种雾态变化的

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word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例1】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固态碘直接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会直接变成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练习 1.(2019?东营中考)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 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解析: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例2】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9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收。 练习 2.(2019?青岛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解析: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D符合题意,选D。 3. 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 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态。 解析: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升华脱水法的原理就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答案:吸收,气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例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以时代为基础 ①哲学源于时代是对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通过对旧思想、旧制度、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通过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③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分析思考:生态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它立足于当代人类对经济与环境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反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驾齐驱。生态经济学呼吁人类发展生态经济,追求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前提的生态经济效率,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 二、正确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特征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人运动)。 (2)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2.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其产生来看:它有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是对人类哲学思维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2)从内容来看:做到了两个有机统一。 (3)从使命来看:哲学的使命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4)从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本质特征。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核心内容。 (2)它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 (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升华与凝华》解答专项练习30题ok

升华与凝华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____现象.灯泡泡发黑则是由于钨气体遇冷时_________的结果. 2.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放热和物态的变化.仿照水和水蒸气间物态变化的箭头,如图所示,标注水和冰之间物态变化的箭头. 3.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他们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东经77度21分,海拔4093m.科考队员发现,这里的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湿度比北京还大,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 5.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 6.大雪过后,小李在户外观雪时发现两个现象:(1)雪景中非常静谧,他试着唱歌,声音也不像平时那么响;(2)阳光照射不到的积雪,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见了,而地面却是干爽的.请帮助小李分析这两个现象. 7.(1)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请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句俗语; (2)请解释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升华与凝华解答题--- 1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升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补充: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补充: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 (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 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 的.故错误;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判断发生什么物态变化要看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解答:解: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 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数量比较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给统一教学带来了难度。而且,学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学习方法还很稚嫩,特别是观察能力还很不足。尽管生活中有一些例子,但是对于物理现象积累的不多;尽管对物理有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实验有兴趣,但是只是停留在热闹上。对于这种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本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 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得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碘升华仪、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 七、教学过程

最新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点整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意:哲学并非都是时代的精华(课本第16页) 【例1】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2】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3】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要体现。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例4】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黑,这是灯丝中的钨( C ) A. 汽化而成 B.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 升华而成 D.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2.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下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 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 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 水蒸气遇冷发生了B A .液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4.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凝华 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 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 6.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 7.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 A .蒸发 B .熔化 C .升华 D .液化 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云 B .雨 C .霜 D .雾 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A .山间的“云海” B .树枝上的“雾凇” C .花草上的“露珠” D .房檐下的“冰凌”

A .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 .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9.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 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 的A A .凝华 B .升华 C .液化 D .汽化 10.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D 1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 1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 .江面弥漫的大雾 D .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 A .熔化 升华 汽化 B .凝华 升华 熔化 C .汽化 液化 凝固 D .凝华 液化 凝固 14.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大雨 B .冰雹 C .霜冻 D .雾 A .春天里冰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升 华和凝 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 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 樟脑蒸气 ,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 升华 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 升 华 吸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 升华 现象,要 吸收 (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 干冰升华 获得 低温 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 着、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二、物态变化 1.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有 、 、 、 、 和 。其中放热的形式有 、 、 。 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图2所示。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有答案

4.4升华和凝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黑,这是灯丝中的钨() A. 汽化而成 B.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 升华而成 D.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液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 汽化、熔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A. 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C.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4.下列现象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A. 夏天开空调觉得凉快 B. 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天热时向水泥地面洒水降温 5.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分别属于()。 A.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B. 气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C.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D. 液化、凝华、升华、融化、气化、固化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7.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凝华 D.升华 二、填空题 8.在空格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现象.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0.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空气时,又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干冰吸收大量的热,使罐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罐壁放热形成霜;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 一层小水珠。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是。 4.4升华和凝华测试题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使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与难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温故互查】 物质有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和,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_____和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设问导读】 1.将少量的碘放在加盖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试管内的空间弥漫着_ _;停止加热,观察到试管内空间的____ ____。 2.实验中碘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 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 3.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2.初冬季节,路边的小草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来源于空气中()A.水蒸气的凝华 B.水蒸气的液化 C.小冰晶的熔化 D.小水滴的凝固 3.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的原因是() A.衣服是保暖内衣,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B.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C.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图2 D.衣服上的冰放出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4.以下自然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用久后的白炽灯玻璃壁发黑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C.严冬铁丝网上出现针状霜花 D.初夏树叶上粘满露珠

3.4升华和凝华 练习1

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 1.去年5月25日,我市等地进行了一次人工增雨,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干冰”,使用干冰的目的是通过它的____ ___从周围吸热而达到使云层急剧降温的效果,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冰变冷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会成小水珠,落在地面上形成雨. 2.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3.在北方的冬天里,背阴处(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的积雪会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 A.汽化B.蒸发C.升华D.先熔化后蒸发 4.下列现象,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卫生球日久变小或消失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5.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A.深秋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B.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C.夏天花叶上的露珠D.冬天早晨的霜 二、能力训练 6.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故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①.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②干冰吸热熔化 ③.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⑥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①③B.①④⑥C.②③D.③ 7.寒冷的冬天早上,屋顶瓦片上霜的形成是现象,要热. 8.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这一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有升华现象的是( ) A.夏天,撕开冰糕纸,冰糕冒“白气” B.舞台演出时,喷撒干冰后冒出一团“白气” C.冬天,人呼出“白气” D.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全部是放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B.凝固、液化、凝华 C.熔化、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升华 三、应用与创新 11.用棉布单层包紧一粒卫生球,用火柴对棉布球点火,观察到的现象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棉布球着火,开始棉布会烧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低于火柴的温度 B.棉布球未烧着,开始棉布未烧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高于火柴的温度 C.棉布球着火,但开始棉布并未烧破,因为卫生球受热升华,放出的萘气可燃D.棉布球着火,开始棉布会烧破,其中包着的萘也同时燃烧 12.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

新人教版八年上学期物理《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散到冷空气中,靠干冰的_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环境__________,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导致降雨。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石需要__________热。 3、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俗称的“冻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量。 4、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5、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 6、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__________的缘故。 7、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冰晶组成。 8、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散“白雾”,它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形成的。 二、选择题 10、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往往会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外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由() 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的 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的 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的 D、冰箱外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1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不是凝华现象的是() A.窗花 B.冰棱 C、雾凇 D、雪花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请熄灭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4、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例题1】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是由于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 【例题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液化。 【解析】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例题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变;凝华. 【解析】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 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例题5】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