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薯蓣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

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

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摘要: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药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减薯蓣丸治疗组。

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収紧法诱导血管性痴呆模型,治疗组对大鼠灌胃给予加减薯蓣丸。

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的形态学变化,通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海马中BDNF的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减薯蓣丸治疗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记忆能力,且海马区形态学结构更接近正常。

加减薯蓣丸治疗组的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预示着加减薯蓣丸能够减轻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

此外,该组大鼠海马中BDNF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具有一定的重构干预效果。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提高BDNF表达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加减薯蓣丸;海马神经;氧化应激;BDNF引言: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血管疾病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海马神经是大脑皮层功能中枢之一,负责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海马神经常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目前,药物治疗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并不理想,中药作为一种长期积累的传统药物资源,其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潜力。

其中,加减薯蓣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据传统中医理论具有益气补脑、安神定志的功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新型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古方新解』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古方新解』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

『古方新解』薯蓣丸剂量和用法对疗效的影响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系仲景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而设的专方。

该方由二十一味中药组成,看似庞杂,但组方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药物用量比例明晰,配伍精当,主辅分明,其中薯蓣和炙甘草的总量约占全方的三分之一,辅助用药极为轻灵,只及薯蓣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虚损性疾病及虚弱体质调理,疗效显著。

笔者近日随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老师出诊,亲眼目睹了薯蓣丸的神奇疗效,并深刻体会到,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容忽视。

现分享二则跟师医案以进一步阐释。

【病案1】郭某某,女,1953年11月生,2014年10月17日初诊。

患者诉眩晕反复发作数月,伴乏力,腰酸腿软,视物昏花,心悸,自汗,晨起恶心,近期发作频繁来诊,饮食正常,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血压正常。

舌边尖红,有齿痕,苔白,脉沉。

辨其病机属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而致眩晕,顾植山处方薯蓣丸改汤剂,去白蔹加黄芪、远志、附子,方药如下:怀山药30克,炙甘草28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熟地15克,赤芍药8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北柴胡6克,防风8克,光杏仁6克,桔梗6克,大豆黄卷10克,焦神曲10克,麦冬15克,阿胶(烊化)8克,淡干姜3克,黄芪15克,炙远志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川芎8克,大红枣2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4年10月31日):述服上方后眩晕、恶心、心悸、汗出等症全消,乏力腰酸症状明显减轻,大便转为日行一次,但仍未成形,给予原方剂量稍作调整,继服14剂。

【按】从该患的处方可以看出,顾植山基本按照仲景原方的比例配方,尤其重视其中两味主药的用量,怀山药一般用30克,炙甘草常用25~28克,才能取得如此快捷疗效。

临床应用薯蓣丸时,怀山药30克为常用量,当无顾忌,炙甘草用量则常被忽略,从而影响该方的疗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薯蓣丸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薯蓣丸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薯蓣丸【方药】薯蓣三十分(22.5克) 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各7.5克) 甘草二十八(21克) 人参七分(5.25克) 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各4.5克) 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各3.75克) 阿胶七分(5.25克) 干姜三分(2.25克) 白敛二分(1.5克) 防风六分(4.5克) 大枣百枚为膏(33枚)【用法】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现代用法:诸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一日二次,空腹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

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原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六)【解说】本方主治虚劳兼有风气之证。

虚劳之证,人之气血阴阳皆亏,抵抗能力低下,容易招致虚邪贼风侵袭,内外俱病。

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当此之时,其治必以扶正祛邪为法,而重点在于扶正,兼祛贼风邪气。

切勿单纯祛风,一味祛邪,否则,邪非但难去,且徒伤正气,使病深莫解。

扶助正气,既要补阳气,又要养阴血,然人之气血,来源于“后天之本”脾胃,故扶正之中,当以调补脾胃为先。

本方主用薯蓣专理脾胃,大补虚赢;以四君、豆卷、姜、曲益气调中;四物、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桂、防风祛风散邪;杏、桔、白蔹通宣肺气。

可谓寓攻于补,寓散于收,不寒不热,不攻不泻,不湿不燥之平剂,临证于调理脾胃,气血两补,内外并治中,俱有佳效,且可以常服。

【运用】一、风气虚劳李西园医案:唐氏女,16岁。

于辛酉冬12月,赴邻村饮筵,由于饮食失节,归途复感受风寒,遂发生身疼咳嗽疾,复兼发热下痢。

初未加注意,延至次年壬戌春2月,病势增剧。

咳嗽喘息,形销骨立,少食而复腹痛下利,午后潮热,面色苍白,行动需人扶持,否则便要倾跌,已造极中之候。

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

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

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
加减解语丹治疗中风不语
①白附子、石菖蒲、运志各12g,天麻、羌活、胆南星、木香各10g,全蝎 6g。

加减:血瘀加桃仁、红花各10g;痰涎雍盛加半夏、陈皮、朱茹各 10g;阴虚阳亢加枸杞子 10g,生地黄 15g,生石决明 30g。

②白附子l O g,石菖蒲15g,远志15g,天麻15g,全蝎6g,羌活15g,胆南星6g,木香l O g,甘草l O g。

随症加减: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热痰;兼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者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者,加犬花粉、天门冬养阴润燥;肢体偏枯不用者加黄芪、当归、山萸肉补肾益精。

临床上,失语一症多见于中风后风痰阻于络道,气血不畅,瘀阻经脉所致,治宜祛风化痰通络。

本方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有搜风化痰,行瘀通络之功。

原方载主治“风入心脾,言语蹇涩.舌强不伸,涎唾溢盛,神内郁塞,心包闭滞,暴不能言”。

以白附子,胆南星熄风化痰;石菖蒲引药入心,盖
言为心声,此药直达清窍,引诸药直达病所;远志祛痰安神开窍;羌活妙在入督脉而疏肝气,通百脉,前人谓之能“治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歪斜”;全蝎搜内外之风且止痉;木香调气行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化痰通络之效。

临床随症加减,辨证论治,只要药症相符,不失为一治疗中风不语之有效良方。

解语丹方加减
天麻 10g,全蝎 6g,白附子 10g,胆南星 15g,石菖蒲 15g,郁金 15g,茯苓 18g,葛根 30g ,赤芍 15g,川芎 15g,水蛭 6g,竹沥水 10 ~20ml( 冲服 ) 。

便秘者加大黄、瓜蒌;肢体麻木者加姜黄、桑枝、鸡血藤收起。

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

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

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轻度认知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治疗,将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失智症。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对于延缓和预防认知障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薯蓣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近年来在治疗认知障碍领域备受关注。

薯蓣丸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甾体皂苷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薯蓣丸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功能的损害,并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因此,进一步探究加减薯蓣丸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和相关剂量效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评估加减薯蓣丸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剂量对其疗效的影响。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选取6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65岁至80岁之间。

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加减薯蓣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

每组20人,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治疗。

研究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其中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追踪任务测试(TMT)等。

在干预结束后,通过统计方法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剂量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加减薯蓣丸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与安慰剂组相比,加减薯蓣丸组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

在剂量效应方面,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并不显著。

此外,在干预过程中,加减薯蓣丸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加减薯蓣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干预中展现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适当剂量的加减薯蓣丸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联合针灸在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失语7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其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药联合针灸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中总有效率达94.28%,观察组达71.42%,故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好。

在统计学中存在P<0.05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而言,实施中药联合针灸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中药;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疗效[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Methods: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8%,the observationgroup was 71.42%,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urative effect is good. There isP<0.05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the study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t is wort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curative effect失语症为在脑中风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在临床上表现为运动性、感觉性等失语,严重影响着患者在生活方面的质量。

神仙解语丹加减联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1例临床疗效观察

神仙解语丹加减联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1例临床疗效观察
o f a p h a s i a a f t e r s t r o k e .M e t h o d s :T o t a l 1 0 2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p h a s i a a f t e r s t r o k e we r e i n c l u d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 r a n d o m n u mb e r t a b l e
me t h o d a n d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 w i t h 5 l c se a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B o t h t w o g r o u p s a d o p t e d S h u E r S h i l i n e( S c h u e l 1 )s t i m u l u s
照组( P< 0 . 0 1 ) ; 治 疗后 2组 惠 者 C S S评 分 均 显 著低 于 治 疗 前 ( P< 0 . 0 1 ) , 且观 察组 C S S评 分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1 ) 。 结
论: 神仙解语丹加减联合舌三针 治疗中风后 失语症患者 , 具有较好 的临床效果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能, 治疗前后各 1次。结果 : 观 察组失语 症临床总有效 率 为 9 6 . 0 8 %, 高 于对照组的 8 2 . 3 5 %( =4 . 9 9 3 , P<0 . 0 5 ) ; 治疗
后 2组 患者 C R R C A E检 查表 各因子评 分均显著增 高( P< 0 . 0 1 ) ; 治疗后观 察组 C R R C A E检 查表各因子评 分均明显 高于对

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药治疗

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药治疗

提高 , 但 观察 组患 者改 善更 加 明显 ,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 张峰 锵 符合 纳 入标 准 的 9 0例患 者 随机分 为 三组 , 基 础 组采 用 基础 治 疗方 法, 观察 组 1 在基 础 治疗 基础 上 加用 一 般针 灸疗 法 , 选 穴为 : 哑门、 廉泉、 通里 、 丰隆, 而 观察 组 2 在 常规 治疗 基 础 上 加用 通 督 调 神针 刺法, 选穴 : 百会 、 风府 透 哑 门 、 上廉 泉 , 辅穴 : 风池 、 列缺 、 金津 、 玉 1 中药 治疗 1 . 1 凉血 通 瘀 法 : 有 学 者认 为H : 瘀 热 阻 窍 为 急性 脑 卒 中 的 主要 病 液 、 照海 , 配穴 随证 加 减 。治疗 1 2 次后, 三组 患者均 有效 , 但 观察组 与 观察 组 2 及 基 础组 相 比有显 著差 异 。 症, 而“ 瘀” 和“ 热” 是 主要 病 理现 象 , 瘀热阻窍, 久 之 血气 蒸腾 于上 , 1 最终 导致 生风 化 火成 痰 。 应 以凉 血通 瘀为 治疗 大法 。 将8 0 例 脑 出 3 针药 联 合治 疗 血急 性期 瘀热 阻 窍证 患者平 均 随机分 为对 照 组 、 观 察组 。观察 组在 郭新 侠[ - 锵 中风 失语 患者 6 0 例 随机平 均分 为两 组 。 观察 组 、 对 对 照组 基础 上 加用 凉血 通瘀 中药 ,其 中风病 症 状积 分 改善 优 于对 照 组均 采用 常规 治疗 , 观察 组加 用解 语丹 结合 头针 。 对 照组 只加 用 照组 ,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安 全性好 , 副 作用 小 。 解语 丹 , 结果 显示 : 观 察组 的语 言评测 分 值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治 1 . 2 补 益 气血 法 : 以补 气 化瘀 开 窍法 研制 的 回神 颗粒 在 中风 后 失语 疗 总有 效率 优 于对照 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学 意 义 ( P < 0 . 0 5 ) 。应 用 自拟 的 治疗 中有 较好 的疗 效 。 其 方 由人参 、 五 味子 、 石菖 蒲 、 鹿 角 等多 味 复 语 汤 治 疗 中风后 失语 , 自身 前 后 对 照 , 结 果 显 示 总 有 效 率 为 中药组 成 , 具有 补 益五 脏之 精 气 , 兼 以化瘀 祛痰 、 开 窍通 络 的 效果 , 8 8 . 0 9 %。将脑卒 中失语患者 1 0 0 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 对照组予 为 治疗 中风 后失 语经 验方 。其具 有较 好 的脑 神经 细胞保 护作 用 , 能 常 规治 疗 , 观察 组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加 用 中药联合 针 灸治疗 。中药 够 下调 缺血 神经 细胞 分泌 的兴 奋性 氨基 酸 , 提 高模 型 大 鼠 B c l 一 2表 汤 剂 为 自拟补 肾化痰 解语 方 : 熟地黄 3 0 g 、 川 牛膝 1 5 g 、 山药 1 0 g 、 石 0 g 、 山茱萸 肉 1 0 g 、 郁金 l O g 。针灸 取 穴 : 百会 、 四神 聪 、 金津 、 达, 抑制 B a x 表达 , 起 到脑保 护作 用 。将 中风 后失语 患 者分 为对 照 菖 蒲 1 组 及 观察 组 , 对照 组采 用 常规 疗法 , 观 察组 患 者在 对 照组 基础 上 加 玉 液 、 照海 、 廉泉。 两组 共 治疗 3 0 d 。 观察 组 总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对 照 用 回神颗 粒治 疗 , 其 言语表 达 流利 性 、 复述 、 命名、 书写 等 方 面 的功 组 ( P < O . 0 5 ) 。 能, 1 4 d 后 改善情况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差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4 特殊疗 法 而 且在 随后 的长 时 间 ( 6 个月) 随访 中均优 于对 照组 , 效 果显 著 。 中 医 自古 就有 五脏 学说 , 而 五声 为其 所 属部 分 , 有学者认为 : 1 - 3 泻下 法 : 阳明下 法是 中医治 疗 中风 病 的重要 治 法 之一 。中风 病 声 音 同样 对 于 中风后 失语 具 有较 好 疗效 , 微 调音 乐 就是 其 中之 一 。 急 性 期往 往 由于 风 、 火、 痰、 瘀 内结 , 气 机 升 降失 常 , 痰 热互 结 , 消 灼 将 5 5例脑 卒 中运 动 性 失语 气 虚 血瘀 证 患 者 随 机分 为 观 察 组和 对 1 次/ d , 津液 , 出现便 秘症 状 [ 司 。应 用 三承 气 汤为 主方 加减 治疗 急 性 脑 出血 照组 ㈣。观察组 采用 常 规治疗 和 护理并 配合 聆 听徵 调音 乐 , 腑 气 不通 症 , 结果 观察 组 不但 血肿 吸收较 对 照组 速度 快 , 而 且其 神 3 0 m i r d 次, 5 次, w, 连续 1 2 w 。对照 组只接 受 常规治 疗 和护理 。结果 显示 : 观察 组理 解 、 复述 、 听 说 等较 试 验前 均 有显 著 提 高 ( P < 0 . 0 5 ) , 经 功 能( 失语 ) 恢 复较 快 。 中风后患 者证 候多变 , 有研 究者 【 哒 解语 丹加 减治疗 言语 不利 、 优于 对照 组 。 气 虚血瘀 的 中风失语 , 选 地黄饮 子加减 治疗失语 属 肾虚 的 中风 失语 , 丰 富环境 是包 含相 互 的社交 、 学 习及 活动等 方 面的事 务 。许 多 运 用天麻 钩藤饮 加减治 疗主症 为语言謇 涩属肝 阳上亢 , 效果甚佳 。 研究 均显 示其 对脑 损 伤后失 语有 显著 的治 疗效 果【 ) 。 将 脑卒 中后 2 针 灸治 疗 失语 患者 1 3 0 例, 随机 平均 分为 两组 , 常规 观察 组 : 进 行言 语康 复训 2 . 1 舌 针治 疗 : 舌针 不 仅可 刺激 与舌 有 联 系 的经 络 , 起 到 疏通 经 气 、 练, 1 次/ d , 4 0 mi n /  ̄, 5 次, W 。 疗程 为 1 个 月 。丰富环境 组 : 在常 规 言 调整气血、 开 窍醒 脑 的 作用 , 而且 有 利 于 濡养 舌 体 , 增 强 舌 的功 能 语康 复训 练 的基础 上 , 进行 丰 富环境 干 预 : 1 次/ d , 4 0 m i n / 次, 5 次/ w 。 活动 , 加速 语 言功 能康 复【 l l 】 o 单 一应 用舌 针虽 然疗 效 明确 , 但 未必 能 疗 程为 1 个 月 。组织 5 例 患者 进 行相 互交 流 , 要 求 患者 进 行购 物 、 达 到 最大 疗效 , 现代 医者 多应 用联 合治 疗方 法 。贺 阿利 等旧应用 舌 取信 件 、 上课 等 有语 言 表达 参与 的活动 。治 疗 1 个 月后 , 丰富 环境 针联合 S c h u e l l 刺激 疗法 联合 治疗 中风致运 动. 陛失语 ,将 患者 随机 组效 果显 著 高于 常规 观察 组 。 分 为 两组 , 每组 3 0 例, 对 照组 单一应 用 S c h u e l l 刺 激疗 法 , 而观察 组 5 小 结 联 合 应用 舌针 治疗 , 2 0 d即 1 疗 程后 ,观察 组 总有效 率 是优 于对 照 中风 的中 医病 机总 属本 虚 标实 , 风、 火、 痰、 湿、 气、 血 为致 病 之 组 的, 由此 可见 , 舌 针治疗 中风失 语可 明确 改善 患者语 言 能力 。 标 。目前 , 治 疗 中风后 失语 症西 医疗 效较 差 , 中医药 治疗 方法 多样 , 2 . 2 体针 : 体针 治疗 中风后 失语 , 在 整体 辨 证 的基 础 上多 随证 加 减 , 疗 效较 好 , 但 仍 存在 评 价 体 系各 异 , 效果差别较大, 虽呈 现 百 花 齐 并 且 多联 合多 种疗 法综 合治 理 , 方 可达 到 较好 的疗 效 。丁 璩琳 旧 将 放 的局 面 , 但 仍缺 乏统 一 的标 准 。中医药 治疗 中风 后失语 应从 规 范 患者 分 为对 照组 及 观察 组 , 对照 组 予 以脑组 织功 能 恢复 、 营养 神经 化方 面 人手 , 找 出可靠 的 临床途 径 。 细胞 等常 规治 疗方 案 。观察 组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联 合针 灸治 疗 , 选 参 考文 献 ’ 穴为: 风府 、 金津 、 哑门 、 通里 、 天柱、 百会 、 通里 、 廉泉 、 玉液 、 太渊 、 【 1 ] B e r t h i e r ML . P o s t s t r o k e a p h a s i a : E p i d e mi o l o g y , p a t h o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Shuyu Pill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aphasia after stroke. Methods: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which were all given basic therapies. Besides this,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Modified Shuyu Pill,acupuncture and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erely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4 weeks.All kinds of safety indices, ABC scale,CADL scale,NIHSS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ABC scale,CADL scale,NIHSS scale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safety indices of both groups appeared no abnormal. Conclusion:Modified Shuyu Pill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ha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on aphasia after stroke. 【Key words】 Stroke;Aphasia;Modified Shuyu Pill;Acupuncture
·34·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年 1 月第 22 卷第 1 期 JETCM. Jan. 2013,Vol. 22,No.1
·研究报告·
加减薯蓣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 观察*
谭子虎 1 刘 煜 2 李 妮 3 (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3.湖北省武汉 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1-0034-02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 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口服加减薯蓣丸、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时 间为 4 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 ABC 量表、CADL 量表、NIHSS 量表的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ABC 评分、CADL 评分、NIHSS 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加减薯 蓣丸结合针刺可有效治疗中风失语症。 【关键词】 中风 失语症 加减薯蓣丸 针刺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 诊 断 要 点 》 [1], 符 合 缺 血 性 及 出 血 性 脑 卒 中 诊 断 标 准 的 患 者 ;(2)采 用 《汉 语 失 语 症 检 查 法 》[2](ABC),确 诊 为 运动性失语症;(3) 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 7~10 d 内来 求诊;(4)病程 6 个月以内,年龄 30~75 岁;(5)小学以 上 文 化 程 度 ; (6) 神 志 清 楚 , 病 情 基 本 稳 定 , 定 向 力 、 判
表 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组别
n
治疗组 25 对照组 22
性别 男女 14 11 12 10
年龄36.30±23.14 64.10±7.16 31.60±19.86
1.3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 进 行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基 础 治疗,包括减轻脑细胞水肿,改善脑部循环和代谢,以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odified Shuyu Pill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Aphasia after Stroke TAN Zi-hu,LIU Yu,LI Ni. TCM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Hubei,Wuhan 430061,China
*基 金 项 目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D20091604)
断 力 基 本 完 整 , 无 明 显 记 忆 障 碍 和 智 力 障 碍 ; (7) 母 语 为汉语普通话。 排除标准:(1)声带疾病患者和聋哑患 者;(2)因脑干以及附近支配语言肌肉系统的神经纤维 束或核受损或病变所引起的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者; (3) 有 视 力 和 听 力 障 碍 者 ; (4) 有 精 神 障 碍 的 患 者 ; (5) 对本研究用药过敏,害怕针刺、严重晕针者。 1.2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来源于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 住院 部的患者 47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5 例 与 对 照 组 22 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
脑血管疾病与心脏病、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的三 大致死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 点,其后遗症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口眼歪斜、肢体活动 受限、吞咽困难等。 其中,中风后失语是一种获得性的 语言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对词汇的利用减少,对语法 的运用能力下降等。 中风后失语致使患者的语言功能 下降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交流能力和工作能 力等。 本研究通过传统方剂与针刺治疗结合对中风失 语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