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5.08.12•【文号】水总局科[2005]3号•【施行日期】2005.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水总局科[2005]3号2005年8月12日)各有关勘测设计单位: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征地、移民、环评和水保等工作和完善立项报批程序的通知》(水规计[2005]199号)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管理工作及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质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针对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评估与审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水利工程各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见附件),现予以发布。
请各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篇章编制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附件:水利工程各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质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征地、移民、环评和水保等工作和完善立项报批程序的通知》(水规计[2005]199号)的规定,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正在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国标,报批稿)和正在编制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针对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评估与审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现就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中水土保持篇章编制工作中的技术要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的基本规定1.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应根据工程性质、任务、规模、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等编制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表1-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措施布设课件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 和破坏。它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 损害。
生态环境安全。
0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
工程措施布设
01
02
03
护坡工程
主要用于坡面防护,可采 用干砌石、浆砌石、混凝 土等材料进行护坡。
土地整治工程
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 ,包括土地平整、表土覆 盖等措施。
截排水工程
截断水流,防止坡面水土 流失,可采用截水沟、排 水沟等措施。
生物措施布设
植被恢复
通过实地调查、监测、统计 等方式获取数据,对防治措 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访 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防治措 施的满意度等定性评估数据 。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 实施进度和防治措施的特点 ,设定合理的评估周期,一 般以季度、半年或一年为周 期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治措施 进行优化或调整,提高防治 效果。同时,将评估结果作 为项目验收和后期管理的重 要依据。
在施工场地及周边地区进 行植被恢复,可采用当地 适生植物进行种植。
绿化隔离带
在施工场地与周边地区之 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可采 用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 种植。
生态补偿
对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进 行生态补偿,可采用种树 、种草等措施。
临时措施布设
临时防护设施
在施工期间设置临时防护设施,如临时排水沟、 挡土墙等。
05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

【关键字】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篇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水土保持方案1本篇主要编制内容应在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XX)及《关于印发的通知》(水保监[XX]8号)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同时补充雨水控制与利用等相关内容,主要包括:(1)“总则”章节:补充施工期及工程建成后雨水控制与利用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目的意义。
总结章节后附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章节:补充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中涉及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相关内容介绍及分析评价;依据新水土保持法第28条,对项目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综合利用分析评价;补充主体工程设计中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分析,尤其进行降水蓄渗工程分析、施工场区排水去向、沉沙设施有效性分析。
(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章节:分区应考虑不同施工阶段及建成后雨水汇流及分区排水因素。
(4)“水土流失预测”章节:补充施工场区内由于含有泥沙的雨水未经有效沉沙直接外排而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及其危害分析;结合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的水文计算说明由于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径流增量预测及危害。
(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章节:补充“硬化地面透水率”、“绿地下凹率”、“调蓄模数”、“人行道硬化地面透水率”、“透水性边沟率”等外容;补充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包括不同阶段的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
(6)“水土保持监测”章节:补充施工期的施工场区外排泥沙情况监测。
(7)其他章节补充相应内容。
2当水土保持方案为报告表时,本篇内容可为报告表(见下表)。
注:用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可用附件表述。
篇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第一部分注意事项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第二部分方案编写(一)方案封面的要求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实现以下目标:
1.有效遏制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2.逐步减少已流失土地数量;
3.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
2.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3.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土保持基础设施;
4.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产业;
5.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防治措施体系根据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各自地形地貌、地质、土质等特点进行防治,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以水土流失预测分区为基础,划分为一般路基段、高填路堤段、深挖路堑段、桥涵工程、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临建区、施工临时道路区,并将外购材料采购区、拆迁安置区纳入防治体系,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在渣场、料场建立防护拦挡工程,使施工出现的弃渣、开挖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施工中形成的新生面(如路基、路堑边坡等) 采取截水(洪)沟、护坡和修筑挡渣墙(坎),保护边坡和坡脚稳定,同时使水土流失在“线”上有效控制,减少地表径流冲刷,使泥、土、石“难出沟、不下河、不入库”;同时对施工迹地进行土地整治——即进行土地的平整、改造、修复、种植水保林草或复耕,形成“面”的防治。
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达到保护地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综合开发治理的转变。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详见附图8.3-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项目区水上流失防治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以全面的观点来进行,做到先全局,后局部,先重点,后一般,不重不漏,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其总的指导思想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点、线、面上水土流失防治相辅,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土地整治和林草措施涵水保土,实现水上流失彻底防治。
本项目的水上流失防治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其中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区和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将最严重,为重点防治区域。
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冶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根据现场踏勘,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种路段的水保防护措施:(1)依山傍田段:①充分考虑山体边坡稳定,采取边坡防护措施;②山坡及路基排水;③施工过程采取临时措施减少水流、泥沙冲刷农田。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13.12.18•【字号】•【施行日期】201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区水务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办法(试行)》(京政办函[2013]86号),做好涉水行政审批事项试点工作,规范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审查、申报、审批的管理,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水务局法制处反馈。
特此通知。
北京市水务局2013年12月18日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一、总体说明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办法(试行)》(京政办函[2013]86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报告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3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1项许可,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
2014年6月底以前,《办法》先在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五区试点。
为更好地指导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编制指南。
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包括水资源论证(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依据《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编报审批管理规定(试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形式分为报告书和报告表。
三部分内容的编制形式均为报告表时,则编制水影响评价报告表,其它情况编制报告书。
在报告书中,如三部分内容的编制形式有符合报告表的,相应内容可以简化为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的水资源论证(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洪水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应符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等的要求。
[2019]7号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
![[2019]7号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cda05084afe04a1b171de7e.png)
横正矿字[2019] 6号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榆林市横山区水土保持监督站: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横山县城东直距约18.5Km 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管辖,属私企煤矿(以下简称:正和煤矿)。
面积约3.297km2。
井田内仅3号煤层可采,层位稳定,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标高从1013至980m倾角小于1°,煤层平均厚度1.7m。
矿井保有储量5.91Mt,可采储量3.94Mt,建设规模为0.6Mt/a,服务年限5.1年。
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二类一型);井下水正常涌水量为5m3/h,主水泵房集中排水;井下水和生活污水分别集中处理、基本复用,生活污水处理后不外排。
我矿现施工状况:矿建工程已经施工完毕,进入安装阶段。
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的安装工程已安装完毕且投入使用,主斜井的安装工程已安装完毕,地面安装工程已部分安装完毕,井下管道已有部分安装完毕;地面土建工程已完成95%。
矿井开工建设以来,始终把矿井建设和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管理和投入施工。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一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明确施工方、监理方和建设方三方质量责任;三是派专人对水土保持的相应工程的施工进行监督检查(除正常的监督检查外,对隐蔽工程要盯守监督,阴雨天要对截水沟、排水沟、新栽植被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特制定本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1.1水土流失防治基本要求(1)建设生产类项目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坚持“预防优先,先拦后弃”的原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对防治责任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并使各类土地的土壤流失强度下降到该标准规定的流失强度;(3)对项目建设区内未扰动的、超过土壤容许流失量的地域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并使其土壤流失强度符合该标准规定;(4)在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状况、环境变化、防治效果等进行监测、监控,以保证水土流失防治达到该标准规定的要求。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第一目标,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
项目区属甘肃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水土保持方案总体防治目标应执行二级防治标准。
因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因此,本项目只需结合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调整防治目标(当地的平均降水量为337.3mm,在400~600mm的基准范围之外),设计水平年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调整值、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标准见表8—1。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的总体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应遵循如下原则:(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合理布设各项措施。
(3)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
(4)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依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项目所经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应重点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有效避免因场地平整、铁塔基础开挖、浇筑、线路架线等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在施工中开挖量相对较小、经调配开挖量均可合理利用,无弃渣,但需对塔基基础开挖产生的临时堆土进行临时防护、对不同防治区的塔基施工扰动面、牵张场及临时施工便道提出防治的具体要求。
本水保方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图8—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见图LQZ-03。
本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图8—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见图LJZ—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
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
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立足于对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细化的防治措施,使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措施既要满足本分区的功能需要,又要从总体上符合大石峡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宏观要求。
工程坝址区及库区为高山峡谷区,其他施工场区为低山丘陵及河谷阶地。
项目所在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沙,植被稀疏简单,覆盖度低,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
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并存,侵蚀动力主要为暴雨、洪水和大风。
施工开挖裸露面、碾压扰动区、填筑区、堆弃区为主要侵蚀对象。
水土保持方案主要针对不同侵蚀对象的侵蚀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临河型弃渣场以拦挡防冲等防水蚀措施为主,其他弃渣场坡脚采取适当拦护措施,确保弃渣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危害。
料场开采迹地、弃渣场顶部、临时施工迹地等平缓区,以覆盖砾石等防风蚀措施为主,保护和利用表土,发挥土壤种子库的潜能,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结合区域植被景观,辅助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恢复原有土地的利用功能。
业主营地结合风蚀防治,周边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厂区内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并配套灌溉设施。
永久交通道路两侧设排水沟,营造道路防护林;临时道路重点做好施工期养护措施,严格控制车辆随意穿行,施工结束后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
主体工程区,结合实际需要适当进行边坡生态防护绿化,改善局地环境。
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主体工程区初拟在坝肩开挖边坡坡脚栽植爬山虎、刺山柑等藤本植物进行生态绿化。
(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临时堆料场采用防风抑尘网苫盖,防止风蚀。
临山一侧设临时排水沟,防止暴雨冲刷。
施工结束后拆除临建设施,清理场地,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
(3)弃渣场区弃渣场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渣场临河一侧先修挡渣墙,挡渣墙坡脚外侧设钢筋笼护脚,弃渣按稳定边坡分层堆放,逐层压实,渣顶及马道设截排水沟,坡面设置浆砌石网格防护护坡,为防止风蚀在渣顶进行砾石覆盖撒播盐节木、木地肤,渣坡马道栽种刺山柑。
(4)料场区料场开采前,在其周边设临时截水沟,取料结束后坑凹回填,平整场地,撒播草籽,尽可能恢复植被。
(5)交通道路区交通道路区施工期设临时排水沟,道路两侧营造道路防护林。
施工结束后,清理场地,栽植乔、灌、草恢复植被。
(6)移民安置区对移民安置区,充分结合安置区规划建设尽可能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道路改建和边防设施复建尽量减少占地、破坏植被和弃土弃渣,根据安置区规划方案,安置区道路及周边恢复植被。
(7)水库淹没影响区库区周边营造乔灌木库岸防护林,固岸护滩,涵养水源。
大石峡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见附图14,水土保持措施一览表见表8.3-1,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见图8.3-1。
表8.3-1 水土保持措施一览表图8.3-1 大石峡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8.4 工程措施典型设计8.4.1 设计标准按照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及各防治分区措施体系,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主要进行挡渣墙、截排水沟、土地整治等措施的设计。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地方有关规定,结合工程防护对象的规模特性等因素分别确定不同措施的设计标准。
(1)挡渣墙防洪标准大石峡水电站地处高山峡谷地貌,工程总弃渣量为1507.11万m3(松方),施工规划布设了5个弃渣场,其中4个为临河型弃渣场。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的规定,挡渣墙防洪标准必须同时满足防洪和拦渣的双重要求,挡渣墙的防洪标准与堤防工程相同,可按照堤防工程的规定执行。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江、河、湖、海及蓄滞洪区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后损失的大小以及江河流域规划或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分析确定。
由于开发河段现无防洪规划,因此挡渣墙的防洪标准主要参考《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结合弃渣场所在河段的防护对象重要性综合确定。
最终确定各弃渣场的防洪标准,见表8.4-1。
表8.4-1 弃渣场防洪标准(2)弃渣边坡及挡渣墙稳定安全系数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规定,弃渣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挡渣墙抗滑安全系数、抗倾覆安全系数应满足表8.4-2的标准要求。
表8.4-2 边坡及挡渣墙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值(3)截排水沟设计标准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的规定,截排水沟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1h 降雨量设计,即45.4mm/h 。
8.4.2 主体工程区(1)截排水设计施工前,在厂房后边坡上开挖线上方布置截排水沟,拦截坡面降水汇流,沿两侧排出厂区,防止冲刷侵蚀。
截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坡比1∶1,底宽0.4m ,深0.5m ,比降不小于2%。
采用M7.5浆砌石砌筑,衬砌厚度0.3m 。
排水沟总长290m 。
(2)截水沟过流量复核 1)清水洪峰流量Q B :F 0.278Q B ki =式中:Q B ——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 3/s ;k ——径流系数;取0.7; i ——降雨强度,取45.4mm/h ; F ——坡面汇水面积,km 2。
2)排水沟过水断面计算公式为:式中:A 2——排水沟断面面积,m 2; Q ——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 3/s ;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m ;i ——排水沟比降,平均取0.02。
Ri C QA =23)R 值的计算:χ/A R 2=式中:R ——水力半径,m ; A 2——截水沟断面面积,m 2;χ——截水沟断面湿周,m 。
4)C 值的计算:6/11R nC =式中:n ——糙率0.02截水沟过流量计算结果见表8.4-3。
表8.4-3 厂房后边坡截水沟过流量计算表经计算,厂房后边坡所设截排水沟断面尺寸满足坡面排水需要。
(3)工程量根据截排水沟典型设计的单位工程量推算的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表8.4-4。
表8.4-4 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8.4.3 弃渣场区8.4.3.1 1#弃渣场(1)渣场简况位于左岸厂房下游约700m处的野西瓜沟沟口,长约350m,宽约250m。
为一级阶地、河漫滩和沟口洪积扇地貌,地形相对较平缓,地面高程1474~14渣顶高程1520.00m,最大堆高40m。
弃渣来源为右岸坝基开挖、引水洞进口部分土石方开挖弃料。
(2)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堆渣前在坡脚处设M7.5浆砌石挡渣墙,顶宽1.0m,外坡比1:0.3,背坡直立,防护总高度5.0m,基础埋深1.5m, 防护总长度575m。
每隔10m设一宽2cm的纵向伸缩沉陷缝,距地面不小于20cm处设一排排水孔,孔径100mm,间距3m。
弃渣边坡为1∶1.75。
挡墙以上至789.70m之间堆渣坡面采用M7.5浆砌石护坡,浆砌石厚度为0.30m。
为防止渣体内渗流集水影响渣场稳定安全,在浆砌石坡面上预留排水孔,孔径10cm,孔距为3m,排距为2m,梅花形布置。
789.70m以上坡面采用混凝土网格防护,网格边长为2m,网格断面为0.3m×0.3m。
渣顶内侧与坡面交界处设截水沟,向两侧排导。
截水沟断面为梯形,坡比为1∶0.5,底宽0.6m,深0.5m,底坡不小于2%,M7.5浆砌石砌筑,衬砌厚度0.3m。
截排水沟长520m。
弃渣堆置前对表层砾石进行清理,并另行集中堆放作为铺压覆盖材料,弃渣完成后对渣体顶面进行土地平整,并对渣顶进行砾石覆盖。
根据砾石覆盖对土壤水蚀、风蚀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表明,砾石置于表土之上的表土产沙量总低于砾石嵌入表土的产沙量。
因此砾石覆盖时将砾石置于表层之上,粒径5cm~10cm,覆盖度在80%左右,厚度10cm,具体施工方法:在弃渣场土地平整施工后,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在渣顶铺上砾石层并适当镇压,并辅以人工修正使其形成稳定的地表“砾幂”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弃渣场土地平整方式为采用74kw推土机推平地表,弃渣场土地平整的总面积估算为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