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千字文》《天地玄黄》教案doc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千字文》天地玄黄

《千字文》天地玄黄篇一:千字文教案天地玄黄《千字文》教案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嵩山小学廉红瑞一、教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教学目标1. 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启发法五、课前准备1. 录制配乐故事:《盘古开天地》。
2. 《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3. 古琴乐曲。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
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2. 初读正字音(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天地玄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学第三册《千字文》——《天地玄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背诵古诗导入过渡: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爱看书,课外知识相当的丰富,在古诗的积累方面更是不得了。
让我们一起来背背古诗吧!生自由开火车背古诗过渡:听了大家吟诵了这些如此美妙的古诗,我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板书:千字文)2、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千字文》吧!(课件)3、了解《千字文》的诞生。
(课件)过渡:听过关于千字文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地想领略一下这本书的魅力了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板书:天地玄黄)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感受古文的朗读方法。
2、自己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一)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
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国学教案千字文

四、释义
1、伏羲氏以龙来命名百官,以火命名百官的是炎帝(神农氏)。
2、少昊氏以鸟来取官名,三皇除了天皇、地皇之外就是人皇。
3、黄帝的时候,仓颉发明了文字,胡曹伯余夫妇发明了上衣与下裳。
4、有虞氏的舜、陶唐氏的尧都把君位与国家禅让给别人。
5、殷商的成汤、西周的武王姬发,讨伐罪恶的君主,以告慰百姓。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板书
设计
4、龙师火帝
裳、虞、殷、羌
教学
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图片有了感性的认识,为背诵课文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学生普遍懂得了课文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
内容
4盖此身发
教学时间
月日1课时
教学
目标
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鞠、罔、璧”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
内容
5资父事君
教学时间
月日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句的对偶与节奏感。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竭”“履”“凊”“馨”“澄”
等字音。
3.能初步懂得如何对待父母、忠于职守的行为规范。
教
学
过
程
十一、复习引入
5、背诵第4课。
2、引入课文。
谈话:平常,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的长辈?你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十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6、认读生字。
“竭”“履”“凊”“馨”“澄”跟读几遍。
十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4、跟着音频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千字文》,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韵文,由周兴嗣编撰,全文共有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十句,内容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学习《千字文》的前十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千字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千字文》的前十句。
难点:理解《千字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以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千字文》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千字文》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对《千字文》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千字文》前十句,并对每一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千字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千字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似幻恒沙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将《千字文》的前十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
作业答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广阔,宇宙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运行,星辰闪烁。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季节更迭,收获储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岁月如梦,人生短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千字文》前十句,让学生对《千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千字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内涵。
2.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文化背景的把握。
教学重点:第一章的背诵、翻译和内涵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古代天文、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b. 逐句解读:教师对第一章的句子进行逐句解读,解释关键词汇,分析句式结构。
c. 翻译:学生尝试翻译第一章,教师点评并给出标准翻译。
d.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实词虚词辨析等。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2. 黑板右侧:文言文阅读技巧、重点词汇、句式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结合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章的主题。
2. 答案:第一章主题为“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背诵、翻译的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千字文》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提高古文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与《千字文》相关的文化节目,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2. 新课内容学习中的逐句解读和翻译环节。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意,把握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含义,感悟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第一章字词解释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千字文》第一章,查阅资料,理解字词和句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讲解句子结构和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解释“宇宙洪荒”等句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章2. 内容:(1)天地玄黄(2)宇宙洪荒(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千字文》第一章,并背诵。
2. 答案:(1)天地玄黄:天是苍白的,地是黄色的。
(2)宇宙洪荒:宇宙广阔无垠,无边无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对生僻字词的记忆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中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三册《千字文》第一课《天地玄黄》教案
导入揭题
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三百千”吗?指名学生回答。
2、引出《千字文》师小结:“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今
天黄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国学经典读物《千字文》。
3、题解《千字文》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
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 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
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
《千字文》就这样诞生了,它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
4 字一句,句句经典。
里面包含了天文、地里、农业、气象、历史等内容,今天我们先来
领略第一单元《天地人间》中的《天地玄黄》吧!
4、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整体感知
1、师:说到“天地” ,同学们知道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师:通过这个动画片,同学们知道了天地的由来,正是因为盘古才有了天地,从此有了世界万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师: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听一听课文朗读,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文内容,播放课文朗读)
4、出示自学方法指导:①对照拼音读一读
②参考注释看一看
③自己尝试想一想师:同学们请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方法自学本课内容,稍后我们一起来玩闯关游戏吧!
闯关探究
1、闯关游戏一:我会认。
出示文中较难字词:
指名学生拼读,教师相继指导全班齐读。
2、闯关游戏二:我会猜。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及提示语来猜一猜是文中的哪一
句(1)
指名回答。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师范读,生跟读指
导朗读: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全班齐
读
2)
指名回答。
出示:[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师范
读,生跟读。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
指名回答。
出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师范读,生跟读。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4)
指名回答。
出示:[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师范读,生跟读。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5)
指名回答。
出示:[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师范读,生跟读。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闯关游戏三:我会读。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能够根据图片猜出句子,下面我们来进行闯关三,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全部通顺、流利的朗读出来,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课文内容
①、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继指导朗读。
②、同桌之间配合朗读,点名同学上台展示读
③、指导关键词句,分男女生赛读。
④、师生配合朗读:回声游戏读、开火车读。
⑤、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⑥、配乐全班齐读
4、闯关游戏四:我会填。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第三关,那么黄老师想加大难度,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想一想,谁能闯一闯第四关,来填一填这些空?
出示课文内容填空
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引导全班齐背。
(配乐诵读)教师小结
授课人:黄一霁授课地
深圳市莲城学校点:
授课时间:2019 年4 月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