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合集下载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推荐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推荐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材推荐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启发他们的智慧和塑造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重视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儿童的国学经典教材,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

2. 《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李毅编写的一本启蒙教材,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章节进行教育,如《爱国篇》、《友爱篇》等,让孩子们明白爱国、友爱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章节进行教育,如《格物致知》、《反省修身》等,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背诵和解释,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培养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介绍百姓姓氏的书籍,它是幼儿了解姓氏文化、了解自己姓氏来历的重要工具。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常见姓氏进行介绍,让孩子们了解姓氏的含义和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家庭意识和身份认同感。

5. 《论语》选录《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简短的篇章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端正价值观的能力。

6. 《唐诗三百首》选录《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选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唐诗作品。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朗诵简单的诗歌,让孩子们欣赏诗歌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7. 结语以上是一些适合幼儿园儿童的国学经典教材推荐。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进行教育。

通过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第13课金钱观(一) (38)第14课金钱观(二) (41)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第一课以史为鉴【经典吟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人们都夸是好办法。

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

”?说完就飞上了天。

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

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国学第五册《论语》

国学第五册《论语》

“ 事”,侍奉。“几”,轻微,和顺委婉。“劳”, 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 。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态度仍然要恭敬,不要冒犯 他们。子女即使忧虑发愁,也不抱怨。
2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里仁第四》
32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鲁国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生的儿子公子裯为国君。穆叔 不愿意,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 长的。年纪差不多就选择贤能的,贤能又差不多就占卜,这 是古代的常规。死去的子野并不是嫡子,何必非要立他母亲 的妹妹的儿子?而且这个人,居丧却不哀痛,父母死了反而 有喜悦的脸色,这叫做不孝。不孝的人,很少不捣乱的。假 如立了他,必然造成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结果立了 他。等到安葬襄公,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脏得好像旧 丧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脾气,君子因此 知道他不能善终。
本文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 、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 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这一方面显示了“孝” 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 念。
第一则因为孟懿子之父孟僖子曾留下遗命让他向孔子 学礼。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9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一、孝敬 01 孝为根本
1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01 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第一》1.2

第五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五册国学经典诵读

叠词
• • • •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笑呵呵 乐陶陶喜滋滋 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绿油油 黑糊糊 白花花
党是太阳,我是花
• 党是太阳,我是花。 • 是你给了我们温暖的阳光;是你给了我们和煦的 春风;是你给了我们奋飞的翅膀! • 党是太阳,我是花。我要把芬芳的花香带给你; 我要把绚丽的彩虹留给你;我要把心中的歌儿献 给你! • 党是太阳,我是花。在党的阳光下,大地处处红 花绿柳;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祖国处处日新月异; 祖国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楫(jí )
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一 定是射箭比赛吧!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比赛,比 赛完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竞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孟子》)
诗词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 jù)能还。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lěi))《和端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唐】曹松《中秋对月》)
每周格言: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 在于春。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 读书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 击壤歌》
【释 义】: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凿井可以取水 饮用,耕田劳作获取食物;皇帝的力量大小与我有何关系。
5.馀[yú]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 滋味有猷(yóu),而此不倦。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 莫近於(yú)声也。(《琴赋》)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三年级国学第12课《坚贞刚毅》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12课《坚贞刚毅》教案

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二课《坚贞刚毅》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人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才能出众,而且要德行高尚,可以委以军国大任,独挡一面,能担当道义,有兼济苍生、有为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坚贞刚毅》。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慢速或中速)2.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

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

男女生分读。

(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反之再读)5.男生独立读一遍,女生评价。

6.女生独立读一遍,男生评价。

7.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至少 3 遍)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8.小组比赛读。

9.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鼓励性评价。

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五册第十二课《坚贞刚毅》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第2课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以为孝乎?”(《为政》)
第3课克己复礼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
第4课人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5课推己及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第6课不违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第7课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呼?”(《宪问》)
第8课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张》)
第9课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公冶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第10课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菲尔所及也!”(《公冶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