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平台总体性能

合集下载

深水浮式平台的类型

深水浮式平台的类型

深水浮式平台的类型深海有着强大的油气资源储备。

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型采油平台技术促进着深海采油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技术概括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张力腿式平台(TLP),单筒式平台(SPAR),半潜式平台(SEMI)和浮(船)式生产平台(FPSO)。

在每一大类中,又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概念。

下面就不同型式的平台使用和特点分别做介绍。

图1:深水平台类型一、深海张力腿平台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图2:张力腿平台的发展自1954年美国的提出采用倾斜系泊方式的索群固定的海洋平台方案以来,张力腿平台(TLP)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1984年第一座实用化TLP——Hutton平台在北海建成之后,TLP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深海采油领域的两大主力军之一(另一种当前广泛使用的深海采油平台是Spar,将在后面部分中进行详细介绍)。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TLP平台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在生产区域方面,TLP的应用已经从北海和墨西哥湾扩展到了西非沿海;在平台种类方面,TLP已经在原有的传统类型TLP基础上,发展出了Mini-TLP、ETLP等多种新概念张力腿平台,加之不断地采用最新地科学技术,TLP平台在降低成本,提高适应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地道路上取得了长足地进步。

下面将简要介绍张力腿平台的总体结构,然后对1990年之后TLP平台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论述。

1、张力腿平台总体结构简介张力腿平台(TensionLegplatform,简称TLP)是一种典型的顺应式平台,通过数条张力腿与海底相连。

张力腿平台的张力筋腱中具有很大的预张力,这种预张力是由平台本体的剩余浮力提供的。

在这种以预张力形式出现的剩余浮力作用下,张力腿时刻处于受预拉的绷紧状态,从而使得平台本体在平面外的运动(横摇、纵摇、垂荡)近于刚性,而平面内的运动(横荡、纵荡、首摇)则显示出柔性,环境载荷可以通过平面内运动的惯性力而不是结构内力来平衡。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台措施探讨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台措施探讨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台措施探讨李阳;张威;谢彬【摘要】中国南海台风频发,给海洋油气资源安全高效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近海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未来海洋石油开发将逐渐聚焦深水区。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南海深远海重要的钻井装备。

因中国南海台风强度大且其产生经常出人预料,在某些平台无法紧急撤台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避台或减小台风对平台造成的损失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某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避台原则及防台措施,并讨论了调整平台艏向对减小平台整体受力的影响。

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和时域耦合分析方法计算平台在不同吃水下的总体性能,分析对平台系泊张力及运动性能的影响,探讨通过改变平台吃水而降低系泊系统的受载,从而避免系泊系统破坏的可行性,最终得到可指导平台操作的结论。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9页(P396-404)【关键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台风;系泊系统;防台【作者】李阳;张威;谢彬【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51台风①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其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

2004—2005年,墨西哥湾先后经历了3次罕见的4级以上飓风②:Ivan,Katrina和Rita,造成了大量的海洋平台、管线等生产设施的损坏,历时6个月90%的油田才恢复到灾前的生产水平,给墨西哥湾的海洋石油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南海属于台风频发的海域,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8年间,影响南海地区的12~13级台风③和热带气旋不少于30个。

近年来频发的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已给海上油气的开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复杂多变,常常超出人们之前的认识。

南海台风突发性强,强度较大,路径变化多端,而我国对于南海的海洋环境监测和认识还有待加强。

确保海上生产设施安全高效的作业和海上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型深水干树半潜平台选型及总体性能分析研究

新型深水干树半潜平台选型及总体性能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干树半潜平台;主尺度选型;稳性;垂荡控制;整体运动性能;系泊设计
0 引 言
半潜 式 平 台作 为 典型 的深水浮 式平 台之一 , 已有 4 0多年 的发 展历程 ,其在全球 的总数量 仅次 于 F P S O,而且 已经 从最初 的第一代 发 展到 了现在 的第 六代 ,最大 作业水 深可达 3 6 5 8 m,最 大钻探 深度 可达 1 5 2 4 0 m。世 界深 水半 潜式 平 台主 要工 作海域 有 :墨西 哥湾 、巴西 、北海 、西非 、澳 大利亚 等地 ;
海 油气 商业 开采 提 供新 的参 考 。图 1 为新 型 深水干 树 半潜平 台。
图1 新型深水干树半潜平 台
1 新 型 干 树 半 潜 平 台创 新 点
普通 半潜 式 平 台虽有 很 多显 著优 点 ,但 也有 明显 不足 ,即 :垂 向运动往 往 比较大 ,这是造 成干 采 油树 系 统不 能在 普通 半潜 式平 台上 应用 的原 因之一 。因此 ,减 小平 台的垂 向运 动是 半潜 式平 台设计 中
新 型 深 水 干树 半潜 平 台选型 及 总 体 性 能
分 析研 究
罗 勇,高 巍 ,申 辉 ,齐 晓亮 ,朱为全,张益公 ,王铭 飞
( 北京高泰深海技术有限公 司,北 京 1 0 0 0 l 1 )
摘 要 论文提 出一种新型 的干树半潜浮 式生产平 台概念 。其创新 点是把平 台的立柱 和甲板分 开,从 而使平 台
此 维修 方便 ,易于 管理 ,还 省去 了将 海底 采油 树 回接 到平 台上 体 的设备硬 件 费用 。
目前 ,深水广 为使 用 的、采用干 树 形式 的深水 浮式 平台主 要有 T L P 、S P AR。在 水深 超过 1 5 0 0 m 后 ,由于 T L P平 台筋腱 的造 价急 剧上 升而 导致整 体造价 不经 济 ;S p a r平 台 由于整体 型深 较长 ,船体 ( h u l 1 )部 分安 装 时必须采 取横 向拖 航 、扶 正等步 骤 ,上部 组块 的安 装则 必须在 海 上吊装 ( 或 者浮托 安 装 ),整个 平 台的安装 周 期较长 ,且存 在一 定风 险 l 】  ̄ 2 J 。 综 合考 虑 以上因 素 ,现采 用新 型深水干 式井技术 的半潜 式 生产平 台不仅 具有 干树 井 口的优 点 , 而

海洋石油——精选推荐

海洋石油——精选推荐

海洋⽯油海洋⽯油钻井技术⼀、名词解释1、预钻井:先⽤⾃升式或半潜式平台通过海底基盘进⾏预先的钻井。

2、平台回接:将预钻井的海底井⼝与导管架平台上进⾏连接,称之为回接。

3、井⼝平台:常规井⼝平台上安装⼀定数量的采油树,井液经采油树采出后,通过胆经计量系统计量,⽤海底管线输送到中⼼处理平台或其他⽣产处理设备上进⾏处理。

4、单点系泊系统:⼀种在海上将船舶与其系泊,并通过它来对船舶完成⽯油输运和装卸作业的终端。

5、局部破损稳定性:平台受到局部破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性。

6、酸性⽓体:天然⽓中经常含油⼀定数量的H2S和CO2等酸性组分,其遇⽔后呈酸性。

7、分离质量:指分离器出⼝处标准⽴⽅⽶⽓体所带液量多少。

8、分离程度:指分离器在分离的温度,压⼒下,从其出液⼝中拍出的液体所携带的液离⽓体体积之⽐。

9、脱⽔:油⽓分离器的基本原理是破坏乳化液油⽔界⾯膜的稳定性,使其破裂促进⽔颗粒,凝聚成⼤⽔滴,使⽔从原油中沉降下来。

⼆、填空题1、海洋平台的分类依据功能、移动性与海底是否有接触。

2、移动式平台分类:1)底撑式;①坐底式②⾃升式2)浮动式①半潜式②浮船式3、半潜式平台的组成分类:1)按移动⽅式:⾃航式、⾮⾃航式2)定位式;锚泊定位、动⼒定位、组合定位。

4、固定式钻井平台的分类:桩基式平台、重⼒式平台、张⼒腿平台、绷绳塔式平台。

5、⾃升式平台的作业内容:降、拔、拖、压、升。

6、⾃升式平台可能出现的问题:摇摆、下沉、横向漂移。

7、坐底式平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滑移、掏空、和倾斜。

8、⽔下井⼝装置的核⼼部分是防喷器。

9、浮式坐底平台三种直线运动:进退、横漂、升沉;三种绕合运动:纵摇、平摇、横摇。

10、海洋浮式钻井专⽤设备包括:海洋浮式钻井⽔下设备和⽔⾯专⽤设备;包括;钻柱运动补偿器与紧张器系统。

11、钻井船的定位⽅式:重⼒定位、锚泊定位。

托运⽅式:湿拖与⼲拖。

12、⾃升式平台的升降装置的分类:液压、⽓压、齿轮齿条;形状:圆柱形、衡架形。

浮式FLNG多功能平台

浮式FLNG多功能平台
▪ 液化装置的尺寸和内部构件的几何形状、 尺寸等均应合理设计。如卧式液化装置,应 尽可能地增加其直径和减小长度尺寸。从内 部构件来看,应增设堰板,但其数量及几何 形状(如采用弯月形等),则应通过优化设计, 合理确定。一般应使液化装置能经受600横摇 和300纵摇。中国石油大学研制的专利28626 号“一种减少容器内部液面晃动的阻晃装 置,”就是从优化设计理论出发,通过反复 实验,得出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成果。
SPB型LNG储罐
独立球型(MOSS型) LNG储罐
薄膜型(GTT型) LNG储罐
二、FLNG的结构组成 3、 FLNG单点系泊系统
▪ 采用转塔系泊方式,它是将FLNG通过 一定的连接方式,固定于海上的系泊点 上,使之可随风、浪和流的作用,进行 3600全方位的自由旋转。单点系泊系统 由转塔、液体传输系统、旋转系统及界 面连接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转塔不 仅是FLNG的系泊点,而且也是立管和 脐带系统经海底到达船体的通道。通常分
▪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石油天然气 资源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49%左右。据美 国地质调查局和《油气杂志》公布.世界石 油资源总量约为4041亿吨.其中海洋约为 1900亿吨。液化天然气在全球已实现6.9 %的年增长速率,而气体燃料和其它形式的 能源则分别仅为3.1%和1.8%。
一、天然气的资源概况 2、从我国南海来看
▪ 旁靠方式:它是将LNG运输船与FLNG船 采用并排方式排列,两船通过系泊缆和防碰 垫等连接在一起,两船之间的距离由防碰垫 的尺寸来决定。
尾输方式的结构组成
旁靠方式的结构组成
二、FLNG的结构组成 5、FLNG的总体佈置
二、FLNG的结构组成 6、FLNG的工艺流程
▪ (1)气井采气 ▪ (2)转塔进气 ▪ (3)冷凝抽提 ▪ (4)气体处理 ▪ (5)进行液化 ▪ (6)舱内储存 ▪ (7)卸载外输

全浮体漂浮系统设计方案 01

全浮体漂浮系统设计方案 01

全柔性漂浮系统设计方案1.浮体系统先进性描述1.1浮体技术信息漂浮系统基本要求为:水面漂浮部分采用漂浮式支架柔性连接,漂浮系统处于极端情况下,单个主浮体、副浮体能满足相应的承重要求,同时正常负重(指单个浮体承担组件重量约32.3kg左右)情况下,组件下边缘距离水面高度不低于200mm,要求主浮体安装组件后与过道浮体吃水位置相同。

浮体形式应为主浮体安装一块组件,过道浮体(副浮体)将主浮体连接在一起,浮体与浮体之间不应采用钢性连接形式。

主浮体和过道浮体(副)浮体两款产品,材质都为 HDPE,他们独立对应的产品功能为:主浮体为组件提供浮力,每块组件对应一个主浮体;副浮体与主浮体通过浮体同材质的材料连接,组成完整方阵,更为重要的是应为后期电站的日常运维提供过道。

主浮体与过道浮体(副浮体)独立形式存在,相应完成各自的功能。

主浮体与副浮体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浮体产品四周的抱耳,采用 HDPE 材质的螺栓与螺母,配合完成的铰链连接,即柔性连接。

浮体耳板连接件采用 HDPE 材质,与浮筒主体材质相同;光伏组件连接件采用铝合金材质。

组件排布为单排布置,即每隔一排光伏组件应有一条人行通道,即一排组件一排走道浮体交替布置方式,走道浮体应保证运维人员安全行走。

浮体还应考虑收边浮体、通讯柜、电缆桥架等电气设备的安装,光伏阵列的设计应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投标单位应提供集电线路路径图。

光伏组件采用漂浮支架安装的方式,支架采取倾角12 度方案。

1.2适用项目的主要浮体设计参数满足项目建设需求技术规格为:浮体平均壁厚≥3mm,最低值≥2mm,密度>0.94 g/cm3。

1.2.1主浮体主浮体为安装组件用浮体,图1.2.1-1为浮体的三维图。

基座浮体具有以下特征:连接部位搭接设计、表面有凹槽、中间开孔起到加肋作用,进一步提高浮体的刚度与强度,确保电池板的安全;等高设计使得自重均一且能提供均衡浮力,增强了浮体在水中的稳定性。

一种新型深水浮式平台——深水不倒翁平台的自主研发

一种新型深水浮式平台——深水不倒翁平台的自主研发
了一 种 可 采 用 干 式 采 油 树 的新 型 深 水 浮 式 平 台 — — 深 水 不 倒 翁 平 台 ( e p trtmbe l fr , D e wae u lrpa o m 简 t 称 D ) 该 平 台 已 经 获 得 国 家 发 明 专 利 授 权 ( 明 TP , 发
合 式 等 多种 采 油方式 , 望成为 深水 油气 田开发 中一种 重要 的 、 有优 势 的深水 浮式 平 台型式 。 有 具
关 键 词 浮 式 平 台 南 海 深 水 不 倒 翁 平 台 概 念 设 计 总 体 性 能
中 国南 海 具 有 丰 富 的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资 源 , 油 石
( )调 节 压 载 , 平 台 到 达设 计 吃 水 。当 永 久 6 使 连 接完 成后 , 出封 闭在 中央 舱 室 内 以及 上 部 浮 箱 排 的压载 水 , 向下 部 浮箱 中注 入 海 水 和高 密 度 的 固 并 体 压载 , 使平 台达 到作业 吃水 。 ( )永久定位 、 7 安装立 管。增 大系泊缆预 张力 , 达 到永久定位要求 ; 安装立管 , 作业前调试 , 准备作业 。
表 4 D P平 台 系泊 缆 参 数 T
性 高 和立柱 吃水 随平 台吃水 变化 曲线 , 图 2所 示 。 如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整个 安装 过程 初稳 性高 皆为 正值 , 满足安 装稳 性要 求 。




. 1 暄
2 4 海 上 安 装 .


第 2 4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中 国海 上 油 气
CH I NA FFSH OR E I A ND AS O O L G
Vo124 No. . 4 Aug. 01 2 2

海洋平台-30题答案

海洋平台-30题答案

海洋平台-30题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红字的为待完善或不确定的1.海洋平台按运动方式分为哪几类列举各类型平台的代表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平台活动式平台着底式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漂浮式平台(半潜式平台、钻井船)。

半固定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Spar):张力腿式平台( TLP):2.海洋平台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优缺点固定式平台优点:整体稳定性好,刚度较大,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小,抗风暴的能力强缺点:机动性能差, 较难移位重复使用活动式平台优点:机动性能好缺点:整体稳定性较差,对地基及环境条件有要求半固定式平台优点:适应水深大,优势明显缺点:较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3.设计半潜式平台的关键技术有哪些总体设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钻井系统集成与钻井设备技术、平台定位技术、结构强度与疲劳寿命分析技术、平台制造技术等。

(深水半潜式)4.设计SPAR平台的关键技术有哪些目前对Spar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动力响应、系泊系统、疲劳分析、垂荡板和侧板的设计研究以及平台主体与系泊系统、平台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耦合分析,同时,浮力罐与支架间的碰撞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5.海洋平台的设计载荷分为哪三类各类载荷的定义使用荷载:平台安装后,在整个使用期间,平台受到的除环境荷载以外的各种荷载。

环境荷载:由海洋的风、波浪、海流、海冰和地震等水文和气象要素在海洋平台上引起的荷载。

施工荷载:平台在施工期间所受到的荷载,是发生在建造、装船、运输、下水、安装等阶段的暂时性荷载。

6.在导管架平台建造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措施有哪些吊装力:平台预制和安装过程中对平台组件的起吊力。

装船力:直接吊装&滑移装船,强度&稳性校核。

运输力:驳船装运&浮运,支撑力&拖航力。

下水力和扶正力:导管架平台安装。

安装期地基反力:地基的支撑力。

7.在海洋平台服役的过程中使有载荷有哪些同下8.试分析活动载荷和固定载荷有哪些固定荷载:作用在平台上的不变荷载,当水位一定时荷载为一定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知 g a /
所以速度势为:
g a ch[k(z h)] cos(t kx) chkh
根据自由面动力学条件:
F(0) a
可以获得有限水深情况下的色散关系:
gkthkh 2
在水深h趋于无穷大时,
chk(z h) ekz
chkh
thkh 1
有限水深速度势和色散关系与无限水深情况一致。
e k z0
a
cos kx0
x(0)
z(t)
e k z0
a
sin(t
k x0
)
e k z0
a
sin
k x0
z(0)
将流体质点轨迹表示成:
x(t) x0 (t)
z(t) z0 (t) 可以推算出x(t=0),z(t=0)表达如下
x(0)
x0
e k z0
a
cos kx0
z(0)
z0
e k z0
a
sin
k x0
水质点的迁移量
a
aekz0 cos(t kx0 )
b
(t)
e k z0
a
sin(t
kx0 )
水质点运动轨迹方程为 任意时刻水质点的位置
x x0 2
a2
z z0 2
b2
1
x x0 y y0
在深水情况下,a=b= aekz ,水质点运动轨迹为为一个圆,在 水面处轨迹半径为波浪振幅,随着质点距水面深度增大,轨迹圆 的半径以指数函数形式迅速减小。
浮式平台总体性能 第二章 海洋环境
1、规则波特征 2、波浪的统计描述 3、风 4、海流 5、海冰 6、 内波
1 规则波特征 1.1 波浪运动非线性定解问题
波浪理论按不同要素划分原则可分为:线性的、非线 性的,有旋的、无旋的、规则的、不规则的、单向的或多 向的、浅水的或深水的等。
我们主要关注与海洋石油平台结构密切相关的模型: 一般远离海岸,局部水深不变,与波长相比,水深相对较 大。
➢ 基本假定
• 流体是均质和不可压缩的; • 流体是无粘性的理想流体; • 水流运动是无旋的; • 海底水平、不透水; • 流体上的质量力仅为重力; • 波浪属于平面运动,即在xz平面内作二维运动。
➢ 控制方程
势波的水质点的水平分速u和垂直分速w可由速度势函数导出
V ui wk
V
i
k
x z
u
x
w
z
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方程 u w 0 x z
势波运动的控制方程
2 2
x2 z2 0
u w
x
z
或记作 2 0
➢ 定解条件
①) 在海底表面,水质点垂直速度应为零,即
w zh 0
0,
z
z= -h
②) 在波面z=η处,应满足两个边界条件. 动力边界条件:由假设自由水面压力为常数并令p=0,根据伯
kz ekz
Kz—为压力响应系数或压力灵敏度系数,它是z的函数, 随着质点位置深度增大而迅速减小。
值正波比面于以波下面水瞬质时点波动面水位压移力ηPd(水x,头t)高,度当幅自值由为面H波2 K面z ,位其移数 高于静水面时,动力压力为正( Pd >0),反之亦然。
沿x轴正向传播的正弦长峰波的波面升高, 压力,速度和加速度
a3
dw(x, dt
z,t)
w t
2
aekz
sin(t
kx)
➢ 水动压力 微幅波场中任一点的波浪压力可由线性化的伯努利方程求得。
线性化
pz
gz
t
1 2
x
2
z
2
pz
gz
t
p gz g aekz sin(t kx) g(kz z)
静水压力部分 动水压力部分
kz
(压力响应系数)
说明深水波的水质点以( x0 ,z0 )为中心作圆周运动,其圆
周半径为aekz0 ,并随水深增加呈指数减小 。在 z0 时, aekz0 ae2 a ,运动半径仅为波幅的1/535,几乎无波动;
535
在半径z0为 波幅/ 2的时1,/2即3,半波个动波幅长度的很水小深,处这,种ae情kz0 况a在e工 程2a3 上,可运认动
努利方程有,
t
z
1 2
x
2
z
2
z
g
0
非线性项
自由水面运动学边界条件为
0, z
t x x z
③) 波场上、下两断面边界条件
(x, z,t) (x ct, z)
非线性 项
➢ 波动定解问题
2 0
z
0, z
h
0
z
t
z
1 2
x
2
z
2
z
u t
2 a
chk(z shkh
h)
cos(t
kx)
z方向加速度分量:
a3
dw(x, z,t) dt
w t
2 a
shk(z shkh
h)
sin(t
kx)
➢ 流场水动压力 微幅波场中任一点的波浪压力可由线性化的伯努利方程求得。
线性化
pz
gz
t
1 2
x
2
z
2
pz
gz
t
gz
微幅波假定: x x0 , z z0 处速度等于 x0, z0 处速度
t
t
x(t) x(0) 0 u(x0 , z0 ) dt 0 u(x0, z0) dt
t
t
z(t) z(0) 0 w(x0 , z0 ) dt 0 w(x0, z0) dt
将微幅波速度u,w带入以上两个积分式,可得流体质点轨 迹:
➢ 波浪运动速度,加速度
波以相速度传播,但流体质点却以低得多的速 度运动,其速度为(u,v,w),即:
u
x
aekz
sin(t
kx)
Hale Waihona Puke v 0 ywz
aekz
cos(t
kx)
按线性理论求得的波峰和波谷下速度 的水平分布(x轴与z轴的尺度不同)
注意到当水深为波长一半处时即 z / 2
有:
z t
z0
1
g t
z0
0
z
由线性动力学条件和平面行进波表达式,可知速度势 取如下形式:
(x, z,t) F(z) cos(t kx)
用线性动力学条件,可知: F (0) g a
再用线性运动学条件,可知:
F(0) a
用拉普拉斯方程决定入射波速度势表达式中的未知函数 F(z) k 2F (z) cos(t kx) Fcos(t kx) 0
为是波浪的影响下限。
练习3 规则波运动学
考虑在船模水池一端的造波机生成圆频率为 的长峰规则波。在
以下计算中可假定波的周期为2s,波幅为0.25m,水池长l00m。 (a)设水深无限,估算波浪由造波机行进到水池另一端需要多长时间? (b)设水面上有一个漂浮的软木塞且对波场无扰动,估算软木塞由造波机
➢ 流场速度和加速度
波以相速度传播,但流体质点却以低得多的速 度运动,其速度为(u,v,w),即:
u
x
a
chk(z shkh
h)
sin(t
kx)
v 0 y
w
z
a
shk(z shkh
h)
cos(t
kx)
入射波浪场中流体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x方向加速度分量:
a1
du(x, z,t) dt
按线性理论求得的波峰和波谷下的压力变化
➢ 水质点轨迹方程
静止时位于
x0, z0
处的水质点,在波动中以速度
dx , dz dt dt
运动着,在任一瞬间水质点的位置在 x x0 , z z0
ξ与ζ是水质点迁移量 (质点离开静止位置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微幅波假定: x x0 , z z0 处速度等于 x0, z0 处速度
1.0
/a
0.5
0.0
-1
0
1
2
3
4
5
6
7
-0.5
-1.0
波形传播一个波长距离时,波浪质点振荡一个周期:
cT c 2 2 k
c
k
1.2.1 无限水深线性波及特征
➢ 无限水深入射波速度势
用 表示相应的流体速度势。易知速度势与y无关
。先考虑水深为无穷深的情况, 的定解条件如下:
2 0
z0
移动至水池另一端需要多长时间? (c)水池中最大流体速度为多少? (d)考虑在波前过去一段时间后有一位于池旁的观测者,连续两个波峰通
过该观察者的时间间隔是多少?靠近造波机1.5m处的波面升高相对观察 者处的波面升高的相位为多少? (e)如果观察者以的速度走向或离开造波机时,(d)的结果如何? (f)如果水深为l0m或1m时,(c)、(d)和(e)的结果如何?
1.2 线性微幅波理论(一阶近似)
波动问题线性化 假设波动的振幅a远小于波长L或水深h, 首先由艾利1845年提出, 非线性项与线性项之比是小量,可略去,
微幅波理论。 艾利波理论。 线性波理论。
t
z
1 2
x
2
z
2
z
g 0
g 0, z 0
t
1 , z 0
x(t)
a
chk(z0 shkh
h)
cos(t
kx0 )
a
chk(z0 shkh
h)
coskx0
x(0)
z(t)
a
shk(z0 shkh
h)
s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