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一)
防止电磁场辐射危害的措施及方法

响。
在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照射下,人体所受的 伤 害主 要是 中枢 神经 系统 功 能失调 。表 现有 神经 衰
弱 症候 群 ,如 头晕 、头痛 、乏 力 、记忆 力衰 退 、睡 眠 不好 ( 多梦 、失眠 )等 ;植 物神 经功 能 失调 ,如 多汗 、食欲 不振 、心悸等 症状 ;同时还 发现脱发 、伸
11 人体对高频电磁场 的生理反应 . 人 体在 高频 电磁 场作 用下 ,能吸 收一 定 的辐 射
能量 ,将 受 到不 同程度 的伤 害 。使 人体 内发 生生物 学 作 用 ,这 主 要 是 由于 电磁 场 能转 化 的热 量 引起 的 。如 果产 生 的热 量过 大 ,人 体一些 器 官 的功 能就
频 率 的 不 同 ,电磁 场 分 为 高 频 ( 高 频 和特 高频 ) 含
和低 频 电磁场 。从安全 的角度考 虑 ,高频 电磁 场 比
工频 电磁场具 有更 加重 要 的意义 。
电磁 场是 空 间存在 着 的 电场 和磁 场 ,可 以看作
是 一 种 特 殊 形 态 的物 质 。交 变 电磁 场 由互 相 联 系
电磁场 对人 体 的作用 有滞后 性 , 即人 在受 到伤
害后 经过一 段 时 间才 有症 状表现 出来 。伤 害 是逐渐
会 受 到 不 同程 度 的伤 害 。随 着 频 率 的 增 加 ,对 人
体 的 危 害 也 增 加 。 根 据 国 内外 调 查 研 究 情 况 表 明 ,高 频 、微波 辐射 对 生物 体 的作用 可分 为热作用 和非热作用 。当大强度辐射 时,高频 、微 波对 生物 体 产 生热 作用 是 当前 国际 公认 的 ( 非热作 用 尚待进 一 步研 究 ) 。
电磁辐射的概念、危害及防护技术(图文)

电磁辐射的概念、危害及防护技术(图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
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2.1近区场及特点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¹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2远区场及特点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高频电磁场对职业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高频电磁场对职业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我国的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其导线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
当交流电的频率经高频振荡电路提高到10kHz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电磁波。
频率从100kHz到300MHz的频段范围称高频电磁场。
其接触机会主要见于:1)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扎工艺、钢管焊接等,使用频率在300kHz?3MHz。
2)高频介质加热:塑料热合、高频胶合、木材与电木粉加热、粮食干燥与种子处理,纸张、布匹、皮革、棉纱及木材烘干,橡胶硫化等,使用频率在1?100MHz。
生物体组织接受一定强度的射频辐射,达到一定的时间,会使照射局部或全身的体温升高,此谓高频电磁场的热效应。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并不能测定出人体局部温度的上升,可工人却有一系列的主观诉述,也能见到客观体征,人们把这种不足以引起人体产热而致的健康影响,称为非热效应。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
通常,在强场源附近工作的人员,主诉有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脱发和肢体酸痛等。
女工常有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
我国《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规定,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8小时/天接触的容许限值,连续波为0. 05mW/cm2
(14V/m),脉冲波为0. 025mW/cm2 (10V/m)。
电磁辐射的控制与防护方法

电磁辐射的控制与防护方法电磁辐射是指在电磁场中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与电气工程的发展使得我们离不开电磁辐射,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担忧。
因此,控制和防护电磁辐射成为了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效应: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的DNA损伤,进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2. 热效应:高频电磁场能够使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头痛、头晕、疲劳等不适症状。
3. 生理效应: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失眠、焦虑、血压升高等问题。
二、电磁辐射的控制方法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电磁辐射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控制方法:1. 降低辐射源的功率:通过减小辐射源的功率,可以降低辐射的强度。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可以调整手机或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优化设备设计: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优化设备的设计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
例如,在电路板设计中,合理布局和屏蔽敏感元件可以降低辐射。
3. 使用屏蔽材料:屏蔽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辐射的材料。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使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的泄漏。
4. 建立远离辐射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雷达站等强电磁场区域。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除了控制电磁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设备:例如,佩戴电磁辐射防护服、手持电磁辐射防护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的认知,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源。
3. 定期检测和评估:对电磁辐射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普遍。
而高频电磁场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辐射,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此,本文将会就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高频电磁场通常产生于在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中,如手机、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和WIFI路由器等。
对于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人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接触高频电磁场时间长了,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2. 更高的患癌风险研究表明,当人体频繁接触高频电磁场的时候,患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高频电磁场会干扰人类体内的电子系统,从而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分裂。
3. 损害大脑发育孕妇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研究证明,经常性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高频电磁场源会使孕妇的胎儿处于一个更大的风险中,患有心衰、自闭症、ADHD等疾病的比例会增高。
4. 减少生育能力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还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较高剂量的微波辐射能够破坏精子形态、活力和DNA。
高频电磁场安全措施针对以上高频电磁场的危害,身为个体,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证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1. 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各种电子设备的辐射对人造成的危害相当大,而这种电子产品也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适量减少至少不必要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采取保护手段,如避开辐射源、移动设备使用距离等。
此外,最好使用无线网卡,而不是使用常规的网络线。
2. 使用防辐射护具在特殊环境下,比如在发射塔上或实验室中等,需要用一些专业的防辐射护具来保护身体的安全。
3. 空气净化器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会放出一些负离子,这些负离子会令人身体有不良的影响。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电磁场是指周围空间内存在电荷或电流的区域所携带的能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磁场已经渗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视机、电脑、手机、微波炉等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场。
虽然电磁场是不可见的,但是它确实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探讨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分为高频电磁波和低频电磁波。
高频电磁波主要包括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等,而低频电磁波则主要来自家用电器。
低频电磁波会干扰人体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运行,还会导致贫血、头痛等身体症状。
而高频电磁波则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视力、听力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还会引发癌症、产生遗传异常等严重问题。
二、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电磁场辐射下,人体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头痛、眼痛、失眠等。
由于电磁辐射会干扰人体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些症状大多与神经系统失调有关。
此外,大剂量的长期电磁辐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
除此之外,电磁辐射还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负面影响。
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胎盘和胎儿本身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在孕期长期暴露于较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此外,电磁辐射还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育问题和生育后的各种不适症状。
三、电磁场环境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防范方法。
1.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设备。
2.电子设备远离身体平时使用电子设备时,应尽量将其远离身体。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应离人体尽可能远的距离,这样能够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

浅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摘要】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频电磁场;辐射;危害;防护0 前言随着高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了解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理危害及其影响对于高频电磁场的危险性,考虑防止电磁场危害的安全措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介质的电偶极子产生射频振动,媒质的摩擦把动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在一定电磁场强度辐射下,对人体主要影响是神经衰弱症,多以头痛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最为严重,其次是头痛、四肢酸痛、脱发、多汗等症状。
此外,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心肌供血不足、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色素、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还可以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2 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伤害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辐射功率、电磁强度、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照射时间、人体状况、环境条件等,各影响因素之间还有一些联系。
2.1 电磁场强度人体受电磁场伤害的程度取决于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
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能量就越多,伤害就越重。
电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发射源辐射功率和发射源的距离。
发射源的辐射功率越大,电磁场强度就越高;与发射距离越近,电磁场强度就越高;反之,电磁场强度就越低。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按指数规律衰减很快。
2.2 电磁波频率和波形电磁场的频率也影响对人体伤害的程度。
人体内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和极化,形成了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电偶极子。
随着频率增加,人体内的电偶极子的激励程度加剧,对人体的伤害加重。
2.3 辐射的作用时间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有积累效应。
低强度电磁场辐射产生的不明显症状,一般经过4-7天可以消失;但是,如果恢复之前又受到辐射,可转变为明显的症状。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背景介绍高频电磁场是指频率高于100 kHz的电磁波。
在现代社会中,高频电磁场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比如手机、电视、微波炉等设备都会产生高频电磁场。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频电磁场中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理解高频电磁场的危害及其安全措施对于保护人员健康至关重要。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影响。
这些影响与暴露剂量、频率和时间有关。
以下是常见的影响:•热效应:高频电磁场产生能量,暴露在强烈电磁辐射下的人体会吸收这些能量,产生热效应,导致热病、热中亡等疾病。
•细胞损伤:高频电磁场辐射能够穿透人体,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
•影响人的大脑:高频电磁场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导致头痛、头晕、眼花、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影响生殖能力:高频电磁场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男性的精子数量、质量和活性与高频电磁场的剂量、频率等有关。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高频电磁场也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因为高频电磁场辐射会引起电流,这会导致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变化,进而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高频电磁场会影响鸟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的生态系统,引起逃离、损失生殖能力和免疫力等严重后果。
安全措施为了避免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曝光强度控制电磁场的强度是防止高频电磁辐射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使用电磁设备时,尽可能远离天线、发射器和其它电磁源。
另外,大型电磁设备应该在密闭的屏蔽房间中维护,且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距离。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可以减少人体吸收电磁辐射的剂量,比如穿戴防射线衣、佩戴电磁波防护眼镜等。
定期做检测通过定期检测电磁辐射强度,及时了解所暴露电磁辐射的强度,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家庭中及公共场所的电磁辐射强度也需要定期监测,确保人员的安全环境。
结论高频电磁场是现代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其对人体及环境产生的潜在风险不能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的危害与防护(一)
1.电磁场的产生
电磁场是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总称,是物理场的一种。
任何一种交流电路都会向其周围的空间辐射电磁能量,形成有电力与磁力作用的空间,在此空间区域内电场随时间变化引起磁场,磁场随时间变化又产生电场,二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
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具有质量、动量和能量。
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就是电磁波。
电磁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的过程称为电磁辐射。
任何电磁场的发生源周围均有两个作用场存在着,即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又称感应场)和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又称辐射场),离发生源一个波长以内的为近区场,一个波长以外的为远区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与电气装置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电磁辐射的危害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2.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
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其机理比较复杂,涉及多门学科,其中有些领域已被人们所认识,而有些只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索。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统计来看,电磁场可以对生物体的生殖机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肌体组织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适度的电磁场可以对生物体产生有益的生理效应,如一些理疗仪器可以用来给人治病,但过强的电磁场或长期暴露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中,又会对生物
体带来有害的效应。
(1)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1)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会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头疼、四肢酸疼、食欲不振、脱发、多汗等,部分人员还会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率不齐等症状,妇女中会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等症状;大强度长时间的微波照射还会影响男子睾丸精子的活动能力和引起眼睛晶体混浊,严重的会导致白内障。
2)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一般随频率的增高而递增。
频率较低的电磁场,其影响多数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人体脱离电磁场的影响后,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频率高的电磁场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器质性的损伤,如眼睛晶体混浊、皮肤灼伤等。
3)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随着人体在电磁场中暴露时间的增加和积累,症状会逐渐加重。
4)电磁场是无声、无光、无味的作用场,不达到很强的程度,人是感觉不到的。
所以这种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和重视。
(2)电磁场的环境和卫生标准
我国已颁布的与电磁场危害有关的环境和卫生标准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l75-88)、作业场所微波
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等。
具体指标限值详见上述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