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鸟。

在树高5~9米处挂直径约20厘米、长50厘米的空心木或竹简作引木,引诱啄木鸟定居。

在成虫出现高峰期,用1059乳剂10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2500倍液喷树冠毒杀成虫。

幼虫时期,用50%杀螟松乳剂200倍液,40%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树干,杀死初幼龄虫;用上述农药或久效磷、辛硫磷100倍液,注入虫孔,或用磷化锌毒签插虫孔等,均可杀死大龄幼虫。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张海霞(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云南 文山 663003)摘要:仔猪黄白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较常见于仔猪哺乳期,属于严重的肠道传染疾病。

母猪管理不当、仔猪胃肠道发育不完全以及环境等因素均属于致病因素。

仔猪出生1~30日龄极易发生仔猪黄白痢疾病,出现剧烈腹泻症状,影响了仔猪的正常生长。

对此,养殖人员应充分做好仔猪的综合护理工作,并定期消毒,有效杜绝病源。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病因;防治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3日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每小时数次,粪便呈黄色糊状,含有凝乳小块。

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衰弱,终因脱水、衰竭死亡。

仔猪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哺乳仔猪。

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蛋黄绿色或灰白色,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并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

病猪拱背,行动迟缓,喜卧于垫草,被毛粗乱无光,食欲减少,后期常继发肺炎而死亡。

由于仔猪刚出生时机体各系统还有待完善、饲养不当及母猪管理差等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加重了仔猪黄白痢的发病概率,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一是仔猪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刚出生的仔猪胃酸分泌量较少,无法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肠道内大量有害细菌繁殖,刺激其发生炎症。

同时,饲喂不及时、母乳营养单一等也会诱发仔猪发生黄白痢;二是母猪管理不善,母猪体内存在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且这些细菌会存在其皮肤、乳头以及饲料中,仔猪接触后很容易发生感染。

诱发仔猪黄白痢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诱发仔猪黄白痢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资源育繁|畜业技术空诱发仔猪黄白痢的原因与防控措施李拴平1李永健2岳彦贵1(1,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744200;2,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兽药饲草料服务中心744200)摘要:仔猪黄白痢是养殖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此病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

大肠杆菌是动物体内的常在菌,分布范围很广,直到20世纪中叶才分离到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菌体。

养猪场每年都有死亡仔猪,其中50%都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有关系。

仔猪黄痢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80%,有的猪场甚至高达100%。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感染率高达80%。

这两种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场带来极大的损失,且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仔猪黄白痢的感染率有明显上升,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病因;防控措施1病原与发病特征引起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主要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仔猪黄白痢发病率高,而且常常会岀现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得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抗原成分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到目前为止发现有K抗原103种,0抗原170多种,H抗原60多种,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复杂性给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

仔猪黄痢主要由0抗原的病原菌引起,以1耀7日龄的仔猪比较易感,多发生于规模化养猪场,发病没有季节性,初产母猪所产仔的发病率高,不同窝之间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随着仔猪的生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

发病后典型的症状就是腹泻,排出黄色稀便。

引起仔猪白痢的病原菌血清型没有规律,常和腹泻病毒混作者简介:李拴平(1980.7-),男,甘肃省庄浪县人,大学本科,兽医师,合感染,以10耀13日龄的仔猪多发,发病有季节性,以寒冷潮湿的季节感染率较高,发病后典型的症状为排岀浆糊状、灰白色、带有腥臭的稀粪。

2诱发因素仔猪黄白痢是发生于不同日龄仔猪的传染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致病 菌随同粪便 一起 被排 出体外 . 污 染 母 猪 的 乳 头 .体 表 和 产 床 等 哺 乳 仔
收 稿 日期 :0 1 0 — 8 2 1- 3 0
猪 应 尽 早 吃上 初 乳 .使 仔 猪 获 得 初 乳
中抗 体 .仔 猪 出 生 2 n 剪 牙 . 0 mi 内 断 尾 . 大 霉 素 滴 人 口腔 . 生 后 2 3 d 庆 出 ~ 补 铁 . 证 仔 猪 饮 水 充 足 , 净 卫 生 . 保 干 5 日龄 诱 食 . 早 锻炼 胃肠 功 能 。 及 出生 仔 猪 应 加 强 保 温 措 施 出 生 前 3d 温 箱 保
季 多 发 . 窝仔 猪 发 病 率 非 常 高 . 在 同 常 9 %以上 . 亡 率 也 很 高 . 时 甚 至 整 0 死 有 窝 死 亡 . 过 猪 一 般 成 为僵 猪 耐 仔 猪 白痢 临 床 表 现 下 痢 .排 出 有 腥 臭 味 的 乳 白色 .灰 白色 粥样 粪 便 或 糊 状 粪 便 为 特 征 .病 猪 表 现 畏 寒 、 拱 背 、 动缓慢 、 行 脱水 、 肤 粗 糙 无 光 泽 , 皮 食 欲 减 少 .饮 欲 增 加 .0 3 1 ~ 0日龄仔 猪 多 发 . 程 短 的2 3 d 长 的 l 左 右 . 病 ~ . 周
而 具 有 一 定 的 抵 抗 力 12 仔 猪 因素 -

440 ) 0 3 1
文章 编 号 :0 8 0 1(0 0 — 0 3 0 10 — 442 1)5 0 8— 2 1
饮 水 卫 生 差 及 转 群 等 应 激 因素 均 可 诱 发 或 加 重 仔 猪 黄 白痢 。
2 预 防措施
禁 .肛 门和 阴 门呈 红 色 为 特 征 . 周 龄 1 以 内的 猪 多 发 . ~ 1 3日龄最 为 常 见 夏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和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和综合防治
碳 酸 氢 钠 2 。 . g 5
4 10 6 4 0 河 南 省 太 康 县 畜 牧 局 齐 永 超
色水 样 稀 粪 , 内含 凝 乳 块 ,迅 速 死 亡 ,病程 稍 长 ,病 猪精 神 沉 郁 ,迅 速 消瘦 ,严 重 脱 水 ,死 亡 。肛 门呈 红 色 ,体温 无 变 化 。病 理 变 化 :解 剖 可 见 尸体 严 重 脱 水 ,皮下 水 肿 ,胃 内充 满母 乳 ,肠 道膨 胀 , 内有 黄色 液 态 内容 物和 气 体 ,肠 黏膜 呈
43 加 强 仔 猪 初 生 期 的 护 理 工作 。 对 仔 猪 做 好 防 寒 保 温 工 -
仔猪 黄 白痢 主 要 表现 为水 样 稀 粪 ,黄 色 或 黄 白色 , 内含
凝 乳 小 片和 小 气 泡 。 病猪 口渴 ,吃 乳减 少 ,脱 水 、 消瘦 、 昏 迷 、衰竭 。粪 便 污 染 尾根 、会 阴 和 后 肢等 处 ,并 与被 毛 粘 连
急性卡他性炎,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出血 点,肝、肾有坏
死 灶 。实 验 室 检 查 光 镜 下 可 见 黏 膜 上 皮 脱 落 , 固 有 膜 水
肿,胃腺上皮细胞坏死 脱落 ,肠 黏膜 上皮脱落,绒毛袒露,

3 0・
4 综合 防治
41 搞 好 环 境 卫 生 和 保 温 工 作 。搞 好 环 境 卫 生 工 作 显 然 可 .
以减少 大 肠 杆 菌 对 仔猪 感 染 。低 温应 激 可 以降 低仔 猪 对 大肠
杆 菌 的抵 抗 力 , 因此 ,做 好 保温 工作 ,可 以降低 大 肠 杆 菌 的 感染。
作 ,仔 猪 出 生后 要 多 吃初 乳 ,同 时 要保 持 母 猪 乳 头卫 生 ,防 止 感染 ,可 有 效 增 强仔 猪 体 质 , 提 高其 抗 病 能 力 。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适 应环 境 能力 差 , 要特 别 注 意 防寒 保 暖 。产 房 和 仔 猪 的保 温是 提 高仔 猪 成活 率 、 预 防黄 白痢发 生
的关键措 施 。 产 房温度 应保 持在 1 8 ~ 2 0 ℃: 仔 猪保
肠分 泌大 量黏 液 , 造 成仔 猪发生 高渗 性脱 水 。心 、
肝、 肾有 变性 , 重者有 出血点或 凝 固性 坏 死 。
必 须 加 强 母 猪 的 饲 养 管理 。母 猪 应 饲 喂 全 价 日
因素 影 响 , 如遇 气 候 突然 变 冷 , 而仔 猪 保 暖不 及 时, 极 易 导致 仔 猪黄 白痢 的发生 。断奶 仔 猪 如管 理不善 , 仔猪转栏后 , 由于环 境 、 温度改变 , 仔 猪 还 未 适应 ; 猪 舍 环境 差 , 长 期不 清 理 和消 毒 ; 猪 舍 饮 水卫 生 差 、 阴暗 潮 湿 和转 群 等应 激 因素 , 均 可
时亦会 造成 仔猪 下痢 。
3 . 1 . 2 加强 初生 仔猪 护理
为严 重 , 肠 黏膜 充 血 、 水肿 , 甚 至脱 落 ; 肠 壁变 薄 , 松驰 , 充气 ; 肠 内容物 呈黄 色 , 有 时混 有 血液 。空
初生 仔 猪皮 下脂 肪 薄 , 被 毛稀 疏 , 体温调节、
仔 猪 黄痢 的潜 伏期 短 .出生 后 1 2 h即可 发 病。 初见 1 ~ 2头 不 明病 因死 亡 , 随后 见 其 他 仔 猪 排 出黄色 稀粪 , 稀 薄 如水 样 , 有腥 臭 味 ; 有 的 内含 凝 乳 小块 。随后 拉稀 愈 加严 重 , 数 分钟 即拉 1 次 水 样 粪便 。仔 猪 停食 或 减食 , 部 分 仔 猪 吸奶后 呕 吐 。病猪 迅 速 消瘦 、 精 神沉 郁 、 眼 睛 凹陷 , 被 毛 粗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

周 龄 以 内 的 仔 猪 .尤 以 1 3 ~ 日龄 最 多 见 , 病 急 , 亡 率 高 , 常 给 养 殖 户 发 死 常 造 成极 大 的经 济 损 失 笔 者从 事兽 医 诊 疗工 作 多 年 .临 床 曾诊 治 过 多 例 仔 猪 黄 白痢 病 . 为有 效 地 防控 该 病 。 文 本

8 . 猪场 兽 医 0
L E TC | S O KAN O L RY|D s RYN 27 v D P u T N U T o 3

仔猪黄白 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
夏云砖1 黄 崇贵 2
稀 等 病 态现 象 出现 . 以免 影 响 初 乳 数 量 及 质 量 而造 成 初 生 仔猪 下 痢
53 药 物保 健 预 防 . 母 猪 预 产期 前 1 0d 免 疫 大 肠 53 . 杆 菌基 因工 程 苗 .可 有 效 预 防该 病 的 发 送 。母 猪 产 仔 前 2d 产 后 2 内 各 . 4 h 肌 注 1 无 故 长 效或 长 效 抗 菌 剂 或 在 针
病 仔 猪皮 肤 发 干 、 缩 , 皱 口腔 黏膜
病 力 。 分 娩 后 头3d 天 清 扫 产 房2 在 每 ~ 3 , 持 清 洁干 燥 。 于 初 生 仔 猪 。 次 保 对 因
中 图分 类 号 :8 8 8 文 献标 识 码 : ¥5 . 2 B 仔 猪 黄 痢 是 由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引 起 仔 猪 的一 种 高 度 致 死 性 传 染 病 . 以
疗 . 能 获 得 较 好效 果 均 541 仔 猪 黄 痢 .. 5 .. 土 霉 素 1g 红 糖 适 量 ,溶 于 . 11 4 加 6 L 中 .每次 3mL1d2 喂 服 或 0m 水 . 次 每 头 每 次O102g 服 3d . . 连 ~ 。 5 .I 呋 喃 唑 酮 ( 特 灵 ) 千 克 体 .1 4 2 痢 每 重 5 0m , 天服 2 1 g 每 次 5 .. 海 达 注 射 液 ( 效 成 份 恩 诺 .1 4 3 有 沙 星 ) , 合 维 生素 B 射 液 1m . 2mL复 注 L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1 ~ 0m 混 合 腹 腔 0 2 L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111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吴帮富(中江县玉兴镇畜牧兽医站,四川中江 618100)摘 要: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总称。

它是仔猪在泌乳期间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感染,是由湿热腹泻,内热和毒素堆积引起的,这些并发症会导致仔猪因为极度虚弱而造成死亡。

仔猪黄痢在乳仔猪出生后1周内(尤其是1~3d)很常见。

仔猪的白痢主要发生在仔猪从一星期大到断奶前后。

猪黄色和白色痢疾的发生与环境卫生、温度和湿度、饲料管理和母猪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

黄痢主要是初生三天内仔猪发病最严重,死亡率最高,是影响养猪业经济利益的主要疾病之一。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综合防治0 引言仔猪黄白痢是在仔猪中常见的急性肠道感染,病原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细菌。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仔猪中的白痢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的病,一般冬季和春季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持续降雨和温度快速变化的地区。

仔猪的白痢特征是窝发,通常发生在10~30d 的仔猪中,死亡率约为5%。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低,但是对仔猪的后续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

与高死亡率的疾病相比,黄白痢对农户的经济损失同样严重,因此要更加注意预防和治疗。

1 仔猪黄白痢致病原因 1.1 早发性大肠杆菌早发性大肠杆菌也称为早期发作的大肠杆菌。

早期感染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感染源是母猪,而受感染母猪和新生仔猪紧密接触后,仔猪更容易被感染,而被感染母猪的粪便中含有大肠杆菌。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导致大面积的农场感染,会影响仔猪的饮用水,饲料和其他方面,并最终导致大量新生仔猪受到感染。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目标是在生病的第一至第三天出生的仔猪,其症状明显且起病迅速,导致大量仔猪死亡。

1.2 迟发性大肠杆菌迟发性大肠杆菌也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目标是哺乳仔猪,主要感染仔猪的消化道。

迟发性大肠杆菌的病因包括繁殖条件差,繁殖管理差和气候条件不稳定。

但是,与早发性大肠杆菌相比,晚发性大肠杆菌的死亡率降低了,但它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并明显减慢了仔猪的生长速度。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食 入 病 原 菌 , I 感 染 。这 是 弓 发 其所 生 仔 猪 也 易 发 生 仔猪 黄 白痢 。 弓起 I
结 有 弥 漫 性 小 出血 点 。 2仔 猪 白痢 : 床 特 征 为 仔 猪 . 临
仔 猪 黄 白痢 的主 要 原 因 。
2 仔 猪 本 身 的 生 理 特 点 : 生 . 初
机 能 不 完 善 , 受 外 界 环 境 因素 影 死 亡 率高 达 3 %。 易 0 响 , 气 候 突 变 、 雨 潮 湿 、 乳 质 如 阴 母
于 垫 草 中 , 终 因极 度 衰 弱 而死 。 最 剖
2 仔 猪 白 痢 : 又 称 迟 发 性 大 解 变 化 为 外 表 苍 白消 瘦 , 水 严 重 , . 其 脱
▲听 老 公 讲 城里 的故 事

寅峰


猪 皮下脂肪厚 , 汗腺不发达 , 不善于通过皮肤散
热, 体热 散发较 慢 , 怕 热的动 物 。 是 其最 适温 度随 体重 和 年 龄 增 加 而 下 降 ,初 生 仔 猪 的 适 宜 温度 为 2 ~ 7 2 ℃ ,断奶 仔 猪 为 2 — 2 ,生 长 育 肥 猪 为 1 . 9 1 5- 2  ̄ , 仔和 哺乳 母猪 为 1 — 1 ℃。 5C 产 6 8 当环 境 温度超 过 最 适温 度 范围 , 的产 热 大于 散 热 , 果过 多 的产 热 猪 如 蓄 积在 体 内不 能 散 出 , 易使 体 温 居高 不 下 , 致猪 则 导
效 措施 进 行 科 学 防 治 。 1加 强 饲 养 管理 : 真 搞 好 环 . 认 境 卫生 , 舍饲 养密 度 不 宜 过 高 , 猪 注
意 保 暖通 风 。采 用 “ 自繁 自养 ” “ 、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仔猪黄白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农村厩舍环境、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导致此病常发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笔者重点对瓦窑镇的瓦窑、繁荣、下河湾三个村(社区)的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防治措施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全称。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哺乳期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

无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母猪散养户,仔猪黄白痢都时有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影响仔猪育成率和仔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经常遇到此病的发生。

为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1.1 流行病学1.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的仔猪。

以1~3日龄内最为常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本病尤其以头生母猪发病率较高。

据调查,自然发病率平均为40~50%,高的达100%,死亡率高达70~80%。

1.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其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一般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为5~15%。

1.2 发病原因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日龄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2.1 母猪带菌。

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除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体,引起感染。

1.2.2 温度变化。

仔猪机体调节能力弱,容易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气候骤变时,发病率显著上升。

1.2.3 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发生。

1.2.4 母猪营养不均衡及饲喂方式的改变。

母猪饲料营养不平衡、自身疾病及饲喂方式的改变,造成母猪泌乳量和母乳蛋白质发生变化导致仔猪发生黄白痢。

1.2.5 缺乏微量元素。

仔猪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的缺乏,造成缺铁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1.2.6 母猪胎次。

通过调查,发现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母猪胎次也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反之则低。

1.2.7 教槽时间。

实践调查表明,教槽时间越晚,仔猪白痢发生的频率越高,教槽时间越早,仔猪白痢发生的频率越低。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1.3.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的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肛门松驰,排便次数多,呈喷射状,捕捉时肛门常流出黄色稀粪。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迅速脱水,很快消瘦,全身无力至衰竭而死亡。

剖解胃肠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微。

1.3.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的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现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浆糊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粪便较稀,带有气泡。

排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8~20次,严重时排便失禁或脱肛;有时伴有呕吐现象。

发病仔猪日渐消瘦,背腰拱起,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离群单独伏卧于垫草中。

一般病程2~7d,多达2~3周以上。

剖解多为外表苍白消瘦,脱水严重,肠壁菲薄失去弹性,口黏膜充血,肠内容物呈水性或泡沫状。

2 防治措施2.1 防治措施2.1.1 搞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15d、7d分别用2%的烧碱溶液对分娩室进行全面清洁彻底消毒,在母猪临产前1d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腹下、外阴部及全身,达到清洁和彻底杀灭病菌的目的,母猪产后随时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确保圈舍内不积脏水、粪便,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2.1.2 搞好防寒保暖工作。

待母猪及分娩舍的消毒液风干后,将母猪分娩舍通风的地方用塑料布或草席遮挡,调试好照明灯及仔猪保温灯,并将仔猪保温箱的温度调整至32℃左右,确保仔猪从母体内出生后温差变化不大,并且随着仔猪日龄的变化调整保温箱的温度,仔猪适宜温度: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4日龄25~28℃,15~30日龄22~25℃,1~3月龄22℃,稳定的温度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2.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确保母乳质量和饲喂方式稳定。

中医理论有云:“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说明幼畜发病与其母畜有很大关系,因而笔者向农户建议,妊娠母猪后期(怀孕85d至临产)和哺乳母猪的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不低于14%,一方面可促使胎儿发育健全,确保仔猪初生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以上,另一方面可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菅养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在母猪产前3~4d和产后1~6d给母猪喂服“仔姆康”类中草药,每次50g,每天2次,既对母猪产道有消炎保健作用又能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1.4 加强仔猪护理。

母猪分娩时要专人接产,确保仔猪在产后3h内吃到初乳,母猪每次喂奶时护理人员需把体重轻的体质差的仔猪固定到靠前的乳头,定位3∽5天,仔猪熟悉自己的位置,这样仔猪断奶时个体体重差异小,后期长势均匀。

2.1.5 及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

仔猪初生后1~3d在后腿内侧注射1~1.5ml/头牲血素,给仔猪补充添加微量元素,促进生长。

另外在圈舍一角放置红土,给仔猪和母猪自由拱食,这样也可让仔猪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1.6 免疫接种。

对于本镇的母猪养殖户,笔者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灭活疫苗”在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进行预防注射,仔猪通过吮食母猪初乳,被动获得K88,K99抗体,以在短期内抵抗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通过多年的使用调查,无论是初生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较好。

(下转第66页)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杨富华(隆阳区瓦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001)75(3)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在商品化玻璃纸各格上加血清0.03ml,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用移液器吸头搅动抗原和血清使之充分混合,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对照血清,当阴阳性对照血清成立的情况下,受检血清在4min内观察结果(4)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受检血清的稀释:每份血清用4支凝集试管稀释成4个稀释度,按试剂操作说明稀释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及抗原对照,配制参照比浊管,37~40℃温箱24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

4 调查结果4.1 问卷调查从回收的调查表格分析结合兽医诊疗机构的病例记录分析,共回收有效问卷76份,怀疑羊传染性胸膜肺炎31起,羊快疫5起,羔羊痢疾25起,羊虱病15起,消化道寄生虫9起,另有多起因症状不典型原因不明。

分析可见流行于我市规模羊场的主要疫病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虱、螨病、消化道线虫和吸虫。

4.2 实验室检测2016~2018年,共检测进行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127份,合格的有2557份,合格率为81.8%;进行羊亚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2211份,合格的有1788份,合格率为80.9%;进行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监测4743份,合格的有4334份,合格率为91.4%;进行羊布鲁氏菌病筛选1747份,阳性份数为0。

送上级业务部门羊o-p液150份、鼻腔拭子350份,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

5 讨论(1)动物疫情发生趋势。

我市山羊养殖规模占比逐年提高,同时积极开展羊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规模羊场整体防控水平得到提升,2016年~2018年未再发生山羊重大动物疫病疫情。

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市部分规模羊场仍有发生且危害严重。

虽然该部分羊场已经按免疫程序接种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但是经过调查分析可能为该部分羊场使用的疫苗毒株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C87-1株,本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也有流行而没有保护力。

(2)动物疫情监测分析。

从2016年~2018年从我市调查情况来看,我市育肥羊场山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梭菌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羊免疫密度达到100%,羊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

通过定期投服广谱高效驱虫药,有效预防了消化道吸虫和线虫等寄生虫病暴发。

由于本市自繁自养规模羊场比例小,羊场主要生产方式为外购苗羊回来育肥。

长途运输、来源不一,输入性山羊疫病在我市任有可能发生。

要密切关注周边县市山羊疫情,引导养殖户去非疫区采购检疫合格的苗羊。

6 小结针对当前动物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态势,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大免疫力度。

对新补栏苗羊、漏免苗羊及时补针,并在免疫档案上进行详细记载,确保不留免疫空档,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2)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

对监测出阳性病畜的场(户)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疫情流行情况,追踪溯源,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

(3)严格无害化处理病死畜。

首先对阳性病畜实行隔离饲养,进行24h轮流监控,严禁病畜流入市场;其次是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严格消毒灭源,对发病牲畜圈舍、活动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对周围农户发放消毒药品开展自行消毒;对牲畜粪便用堆积、发酵方法处理;同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三是及时扑杀病畜,疫情一经确诊,立即按要求上报汇报,对病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4)做好布鲁氏病防控知识宣传。

为了增强养殖户的自我防护意识,我们要与卫生部门联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布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和组织养殖户培训班、板报、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安全责任。

参考文献[1] 蔡宝详.家畜传染病学(第4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张玉等主编.肉羊高效配套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 解慧梅.泰州地区羊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194-195.[4] 冯学会.羊的疾病预防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4,(2):60-61.2.1.7 适时教槽及补料过渡。

仔猪出生7d用专用的仔猪教槽料诱导其拱食、舔食饲料,教槽1周左右学会吃料,在教槽料剩余1/3左右即可逐步添加选定的乳猪料采用3:1、3:2、3:3的方法过渡,这样仔猪的胃肠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适应,在吃料和换料环节都不会发生不适而发生仔猪白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