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四

合集下载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四章谨【原文】朝①起早②,夜③眠④迟。

老⑤易⑥至⑦,惜⑧此⑨时⑩。

【注释】①朝:本义指早晨,又有朝霞、朝夕等词义,这里表示早上。

②早:有本来、幸亏、早年等释义,此处指时间早。

③夜:多指天黑、夜色等义,这里指晚上。

④眠:本义指闭上眼睛假寐,后泛指睡觉,这里指入睡。

⑤老:原指年岁大,后引申为陈旧的、经常、程度深等词义,此处指年老。

⑥易:这里用作形容词,表示容易。

⑦至:原指到了至高地,有至此、至高等释义,这里指到达。

⑧惜:本义指哀痛,后引申为惋惜、吝惜等词义,此处指珍惜。

⑨此:常作代词使用,表示这里,此处指这个。

⑩时:时间、时光。

【翻译】早上要早早起床,晚上应迟点入睡,我们很快就会步入老年阶段,所以要珍惜现在的时光。

【解释】古人对生活习惯,尤其是作息习惯向来有着严格的要求,《弟子规》中也是如此,它警示世人时光易逝难倒回。

我们要珍惜年少的时光去努力学习,珍惜每天的时间去发奋读书,不要等到老了再去空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遗憾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遗憾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里抓紧学习。

在记忆力最好、生命最有活力的那几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及作息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百年来,关于珍惜时光的话题一直都被人们热议,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唯有努力充实自我,才不算浪费生命。

现代人的想法如此,古代人所思亦然。

据《晋书》记载,祖逖性格豪迈、为人侠义,常救济贫苦人家,所以很受人们敬重。

他与好朋友刘琨一起在司州任职,因为志向相同,两人便住在一起,相互砥砺。

当时两人眼看着胡人南侵,家国残破,心里都非常悲愤,便立志要报效国家。

有一回,祖逖在半夜时听到鸡啼声,虽然天还没亮,但他惊觉时间相当宝贵,应该好好把握,就叫醒睡在一旁刘琨说:“听到鸡叫声了吗?我们得赶快起床,抓紧时间练武吧!”于是两人无惧夜里的凉意,到院子里舞剑锻炼身体。

弟子规第四章

弟子规第四章

弟子规第四章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翻译:早上要早早起床,晚上应迟点入睡,我们很快就会步入老年阶段,所以要珍惜现在的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翻译:早上起来一定要洗漱,并且要清洗口腔。

大便小便完回来后,要立即洗干净双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翻译: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纽结一定要系好。

袜子和鞋子都要绑紧,穿得贴实、合适。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翻译: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不能随意安置,因为那样会致使衣帽变得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翻译:衣服重在整洁,而不是注重华贵。

它首先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地位,然后要适合家庭经济状况。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翻译:关于吃喝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食量也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超过应有的准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翻译: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人在喝酒过度后,烂醉如泥的情态最是丑陋。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翻译:走路时步履要淡定从容,站立时要立得笔直端正,作揖时要深深鞠躬,拜奉时要恭敬顺从。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翻译:不要踩在门槛上,走路不要摇摆,不要张开两腿坐着,坐的时候不要抖腿。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翻译:要慢慢地掀开门帘,尽量不要弄出声响,宽松而留有余地地转弯,不要触碰到门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翻译:拿着空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皿那样慎重小心。

进入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一样庄重有礼。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翻译:办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的情况下大多容易出错,也不要害怕,别有畏难情绪,更不要疏忽,精神上麻痹大意。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翻译:声色犬马的喧闹玩乐场所,千万不要靠近、进入。

歪门邪道、阴私邪僻的事情,千万不要打听、探询。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翻译:快要进入大门的时候,要问有没有人在;快要到厅堂的时候,说话声音要高扬以示提醒。

弟子规第四章谨

弟子规第四章谨

弟子规第四章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人的一生,倏忽间就从幼儿变成了老者,我们应珍惜此时此刻的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一方面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另一方面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对于吃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年少时不可饮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毕露,颜面尽失。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时步伐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端正直立。

作揖行礼时应把身子躬下去,叩头跪拜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

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意闲逛。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情不要怕困难,不要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绝对不可以接近。

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不要好奇,不要追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屋内是否有人,不要冒失闯入。

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四章谨【原文】晨①必盥②,兼③漱④口。

便溺⑤回⑥,辄⑦净⑧手。

【注释】①晨:指早上,这里指清早起床。

②盥:本义指清洗手部,后引申为洗涤、洗浴,此处表示洗漱。

③兼:原指合并,有加倍、兼顾等释义,这里指同时。

④漱:本义指清洗口腔,后引申为洗漱、涤漱,此处指漱口。

⑤溺:原指沉没进水里,后引申为过度沉迷,这里指排泄小便。

⑥回:本义指回转,后引申为返回、包围、调转等释义,这里表示回来。

⑦辄:原指车板外翻的地方,多用作文言虚词,表示立即、总是,此处表示就。

⑧净:本义指护城河的名称,后引申为清洁、干净、纯净等释义,这里表示洗净。

【翻译】早上起来一定要洗漱,并且要清洗口腔。

大便小便完回来后,要立即洗干净双手。

【解释】《弟子规》督促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上洗脸漱口,入厕后及时洗手。

这种类似如今幼儿教育的内容,古人将其放在训蒙的课程中是十分合适的。

事实上,虽然古代的卫生医疗条件不如现代发达,但古人的卫生习惯是很好的,而且他们的清洁方法有很多,分类繁杂且讲究,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随意。

他们虽然没有香皂、洗发露等卫浴用品,但善于从植物中发现能用的清洁物。

实际上,现代不少清洁产品都是从古代史料典籍中记载的配方得来的灵感制成的,如《本草纲目》等书籍就是很多企业研究实验的目标。

【解读】讲究卫生,从自身清洁做起古人是十分讲究卫生的,并且对打理自己个人卫生也很有一套,单是洗澡这一项就有不少门道。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全社会性的沐浴习俗已经形成,《礼仪·聘礼》中就记载了“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汉时,已形成了至少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

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一天的假,也被称为“休沐”,让官员有空好好清洗。

到了唐代,才改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称为“休浣”。

民间习俗中,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为上澣、中澣、下澣,澣即浣的异体字,本意是洗濯,大概因为十天一浣的缘故,浣又有了一种计时的意义,一浣为十天,所以唐代制度十天一休沐有休浣之名。

弟子规第四课

弟子规第四课



老师讲解 在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常常会看见青少年或喝醉酒的人,只是互看 对方不顺眼,或男女朋友间为了争风吃醋,竟然各自吆喝朋友打起群 架的事件。追究原因,不过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手脚, 身体受伤不说,甚至留下了前科纪录。 在案例中这些打人的青 少年却声称自己没有出手打人,仅仅是在旁边加油而已。依照我国刑 法第两百八十三条:「聚众斗殴致人于死或致重伤者,在场助势而非 出于正当防卫之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实施伤害者,仍依伤 害各条之规定处断。」 因此,虽然在一旁没有下手实施任何伤害 的行为,但是仍然有可能


对白 阿福:「我捡到一块钱吔!刚好可以用来打电话。」 阿福:「真幸运,我捡到十块钱,可以买我的自动铅笔。」 十年后,阿福在路上捡到一个袋子:「哇!里面竟然有十万元,这个过年可以买 电视机、电冰箱还有摩托车了」 失主:「这不是我掉的钱吗?怎么会在你哪里呢?」 阿福:「这个是我捡到的钱所以是我的」 失主:「这明明是我的钱,你跟我去警察局评评理」 阿福:「不要啊!」 (3)检讨 剧中的阿福做错了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不可因为是小东西就不还给别 人。」 老师提醒:「平常就要养成好习惯遇到事情时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物虽小 勿私藏
翻译: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苟私藏 亲心伤
苟:假如。 亲:父母。 翻译:如果私藏东西,父母会伤心生气。
本课译文
不要因为事情小而不禀告父母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那就不合乎子女之道。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如果私藏了,被父母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
第四课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物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事情虽然小,不要擅自去做。

弟子规第四章

弟子规第四章

弟子规第四章弟子规是古代中国的经典儿童启蒙读物,它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

以下是第四章的相关参考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第四章:为人处世篇一、天父母滋养之恩“父慈母爱,谦恭感激。

”这是弟子规的开篇,强调了孩子们应该怀着感激之心对待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们无私地给予关怀和爱护,孩子们要懂得珍惜和回报。

二、兄则友,弟则恭这一节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爱。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友爱,相互帮助。

兄长应该以友谊的心态对待弟妹,而弟妹则应该以尊敬和恭敬的态度对待兄长。

这样的相互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三、先友后敌这一节告诉孩子们在与人相处时应该以友善和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结交新朋友时,要先以友善的心态对待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或者与自己产生了矛盾的人,也要以平和、和善的态度对待,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四、辨是非,听讲话这一节强调了孩子们要具备明辨是非和听从权威的能力。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对错,不被不良影响左右。

同时,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权威和长辈的话语,不随意抗拒或怀疑。

五、虚心听教,明辨学问这一节强调了孩子们要具备虚心听教和明辨学问的能力。

人的学问是无止境的,不应该自满和骄傲。

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进取。

同时,要有鉴别能力,学会辨别真假,正误,不随意相信和接受盲目的观点。

六、诚恳待人,讲话真实这一节强调了孩子们要真诚地对待他人和讲话。

诚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要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人,不做虚伪的表面文章。

在言谈之间也要保持真实,不说假话或故意误导他人。

总结:弟子规第四章主要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它强调了亲情、友情、真诚和尊重的重要性,并着重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友善之心以及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孩子们将会成为善良、友好、有担当的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弟子规第4章信原文

弟子规第4章信原文

弟子规第4章信原文
《弟子规》第四章信的原文如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言而有信,不妄言、不轻诺、不传未经证实的消息等。

同时,也提到了在面对别人的优缺点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和提升来不断完善自己。

弟子规第四则

弟子规第四则

弟子规第四则弟子规概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培养儿童修养和行为准则的经典之一。

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教导儿童道德和礼仪,培养他们成为有德行和修养的人。

弟子规的第四则是其中的一条准则,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解读这个准则,从弟子规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

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弟子规最早出自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康熙字典》,后来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

它被视为国学经典之一,被广泛用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和修养。

弟子规的第四则是其中一条规矩,旨在教导儿童要尊敬父母,孝顺老人。

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尽孝敬他们、照顾他们,并遵守他们的教诲。

这条规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被广泛提倡和传承。

弟子规第四则的内容弟子规第四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孝顺父母:儿女应该虔诚尊敬父母,不随意和他们争吵,不对他们生气,要言听计从,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策。

2.父母慈爱:儿女应该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慈爱和付出,要心存感激,不忘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尽力做到让父母开心,减轻他们的负担。

3.孝道传承:儿女应该努力学习父母的好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点和美德。

同时,要向子孙后代传承这种孝道,使孝顺父母的品质代代相传。

4.敬老爱幼:不仅仅要尊敬父母,还要尊敬长辈和老人,关心照顾幼小的孩子。

要学会尊老爱幼,体现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弟子规第四则的意义弟子规第四则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让儿童从小就明白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的道理。

这对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培养品德:孝敬父母是一种儿童培养品德的基本要求。

通过尊敬父母,儿童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2.塑造人格:尊敬长辈和孝顺父母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格,包括恭敬、谦逊和善良等。

3.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并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4.社会责任:尊敬长辈和关心幼小孩子不仅表现了个人的美德,也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诵读心得演讲比赛之四
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下台来了,看到她的脸色也不是怎么好,在我身边悄悄坐下,看了几行书,看不进去,得趁这个机会好好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不管结果怎样,过程不是令人满意,首先是对待这次比赛的态度。

根本就把这没当一回事!
我让她自己说说是不是当事了,她沉默不语。

我来分析,我来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正是记忆的黄金期,背诵这么一篇稿子根本不是难事,何况你还是个聪明的孩子。

如果每天晚上认真背诵的话,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也不用临阵磨刀。

由此看来,就是晚上去了之后没背。


她说:“有时候背,有时候没背。

”什么有时候呀,那分明就是狡辩!一共两天时间,什么叫有时候,我心里恼火了。

“完全可以将稿子装到兜兜里,为什么偏要放在桌子上?这个举动就扣分了,从评委的面前走来走去,你觉得合适吗?”一连串的质问,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做任何事情态度最重要,我更注重过程!你觉得你肩上担负起了50名同学的期望吗?”她低下了头,沉默了。

当四班的成绩出来后,我告诉她第一名时,她的头抬了起来,眼睛放出来亮光。

“虽然是第一,这是侥幸,你的态度真的有问题。

”我再次警告她。

领完奖,我们回到教室,先对她祝贺,但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还是强调,张瑞瑞的过程不能令我满意,对待事情的敷衍让我生气!她可
以做得更好,可以是全校的最高分,但输在了态度上。

在更多时候我更注重过程,就像上次何文飞虽然得了三等奖,但我什么也没说,因为过程我看到了,看到了他的努力。

有些同学说给班级丢脸了,我笑笑,只是安慰同学们,用平常心对待比赛,重在参与!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发展!
险胜的第一名,我丝毫没有快感,觉得她如果在态度上、细节上注重一下的话肯定会更完美,同事说我是完美主义者,要求太高,但我觉得不是,我还是那就话:“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