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本实验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15篇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15篇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15篇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1这一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安排,以用心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为学校的理科课程的教育、教学尽责尽力。

本学期实验室完成了课程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开设率为100%,出色地完成了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

同时,开展的学生实验效果好,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颇多。

无实验事故发生。

其次,我们努力工作,用心地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

努力做好自己的实验室工作。

在这中间,努力挖掘实验室的资源和潜力,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学生每人都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潜力。

这样一来,它不仅仅丰富了学生个人的实验的资料,也强化了学生动手活动的时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带给了机会和创造了条件。

同时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的肯定和一致好评。

实验室在完成学科工作的同时,他们也用心理解各自学科的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带给了有益的场所。

本学期已经理解兴趣小组活动10次,学科活动12次。

探究性实验4次,完成兴趣实验12个。

第三、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帐册完备,手续齐全。

在实验室的工作中,我们实验室的已经构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到已经到位,帐册资料也已经全部登记造册,为广大师生的实验开展带给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务必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

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

对于承购的实验用品,做到先打购物申请和计划,再进行采购,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立刻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入专项管理程序。

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四、做到学生实验与学生潜力培养相结合。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的实验知识点1. 弹力实验:弹簧的特性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质量块,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观察质量块的位移和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

2. 摩擦力实验: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在倾斜平面上放置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比较重力和滑动摩擦力或静止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摩擦系数的关系。

3. 浮力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物体浸没的条件和浮力的原理。

二、光的实验知识点1. 光线的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点光源发射光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定律。

2. 运用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反射仪或反射板,照射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分析,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验中将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方向,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三、电的实验知识点1. 电池组成实验:电池的极性通过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确定电池的极性并区分正负极。

2. 串、并联电路实验:电流的分布利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3. 电阻的测量实验:电阻的大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四、声的实验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的传播路径利用声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例如声音的直线传播、反射和衍射等。

2. 音叉的共振实验:共振现象利用音叉和共鸣管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共鸣管的长度,观察共振现象,了解音叉的共振频率和共鸣管的共振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范文汇总6篇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范文汇总6篇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范文汇总6篇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篇1一、思想方面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爱岗敬业。

努力工作。

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

服从领导,团结同志。

每天早来晚走。

主动承担教研组内的服务性工作。

身受学校领导、同志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欢迎。

二、教学方面1、做到了精心备课。

一个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总结计划。

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

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

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2、做到了认真上课上好课是干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学期我非常重视上课这项工作。

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以自己的行为扼制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

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上满40分钟课”的要求。

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

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努力做到课开始,趣以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

课堂上我注重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

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学生的天资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利用。

同时,让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得以培养和锻炼。

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部分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上小先生的作用。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水平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积极参加物理科研工作本学期我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地区的说课比赛,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取的了较好的成绩。

对于我个人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回顾起来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去回味。

有成功让我高兴的地方,也有失败让我痛心的地方。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1.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是一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具体步骤包括:连接实物,注意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量程,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算出三次Rx的值并求出平均值,最后整理器材。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并保护电路(限流)。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因此电阻偏小。

如果出现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2.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伏安法也可以用来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

根据公式P=UI^2,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实物时,电源的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3.电热实验电热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具体实验中,采用煤油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因为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同时也是绝缘体。

计算公式为Q=I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以推导出Q=Ut=Ut/R=W=Pt。

在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为Q=IRt。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7、总结: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而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支路可以选择流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6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6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就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总结,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实验器材和物料,清楚实验步骤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彻底的准备,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和指导学生。

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与监督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操作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步骤。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和危险。

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三、实验后的总结和讨论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

可以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分析实验结果和规律,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通过实验总结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展示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五、实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分享和交流。

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交流和探讨彼此的心得和体会。

通过实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总结(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教研计划,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本学期物理实验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二、实验教研目标1.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物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4. 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施利用率。

三、实验教研措施1.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研究本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实验设备,制定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条件的实验教学内容。

同时,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2.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通过以下方法优化实验教学方法:(1)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2)注重实验步骤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1)组织教师参加实验培训,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2)开展实验公开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理论水平。

4. 完善实验设备(1)根据实验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实验器材。

(2)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

四、实验教研成果1. 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通过实验教研活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水平。

2. 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公开课等活动,提高了实验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一.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

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2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三. 电热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

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四.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五.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六.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

H cmHg(H-h)cmHg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七.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八.机械效率的测量:①原理: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九.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十.影响电阻大小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十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电路图:十二.测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测固体的密度说明: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测液体密度:⑴原理:ρ=m/V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质量工具天平浮在水面:工具(量筒、水、细线)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沉入水中:形状不规则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体积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十三.测量长度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例子:☆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十四.凸透镜成像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f ) ②烛焰在焦点上(u=f)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