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家谱古代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关于说家风话家训十家谱明家史的文字

关于说家风话家训十家谱明家史的文字家风家训家史优秀的征文篇1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我们家的家风便是诚信二字。
诚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诚实做人。
而信就是要守信,说到做到。
还记得发生在我六岁时的一件小事。
那天,上完培训班天已经黑了,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说饿了,刚好路边有一个老爷爷推着三轮车在叫卖卤鸡蛋。
妈妈给了我五元钱自己去买,我买回后把找的钱递给妈妈,妈妈也没看就一把装进裤兜。
到了车站,妈妈掏出零钱准备打车,才发现口袋里的零钱是九元钱。
老爷爷肯定把五元当成十元,找了九元钱。
妈妈把情况告诉我,然后问我: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肯定应该把多找的钱还给老爷爷。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要不明天再还?你看,我们都走了这么久。
妈妈觉得天太晚,征求我的意见。
我非常坚定地说:不,我们马上去还。
其实这时候天已经漆黑,还刮着呼呼的北风,但我们还是大手牵小手往回走。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那五元钱退给了老爷爷。
老爷爷感动地摸着我的头:真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开心地笑了。
虽然我的脸被被寒风刮得生疼,小手也冻得通红,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家风家训家史优秀的征文篇2家是成长的港湾,修复残破的帆船;家是海上的避风所,保护雏鸟躲避暴雨的拍打;家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使迷失的我重新找到方向。
而家风,则是港湾的基石,是避难所的屏障,是星月的光辉。
父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铭记心头。
那时我刚刚升入小学读一年级,懵懵懂懂的我步入全新的环境。
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脸,我于是把自己武装的无懈可击。
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便自己是友善的也是好意的。
记得有一次,当下特别流行玩摩尔庄园的小游戏,我自然也不例外,并且我对那个打工挣金币的环节特别感兴趣。
所以整日里和同学谈的说的全是这些,可是好像大家都不太感兴趣,但是我不死心还是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讲述其中的种种,终于招来了同学的反感。
家谱凡例范文

家谱凡例范文
以下是一个家谱凡例的范文:
家训先后流长数百年,为感恩祖先,传承家风,特编家谱以明根源,凡我家族之衍裔,将记功过之端详,永留世间,俾后世子孙可继往开来,扩展家族的繁荣。
家谱编制,首先感谢列位家族血脉,忠孝之道不可忘记,行家规以守家乡,秉忠厚以传家道,附八字,排祖宗辈分之详刻,后稍为阐述各个家族成员之主要事绩,旨在让后人更好了解家族成员的品德和贡献。
家谱编写有关字体样式选取一、行、二行之写法:
1. 编订字体,使用标准楷书,龙飞凤舞之式样,左边以古金文二行凸出,请用小四号字书写祖宗辈分、字名、号及所于历表。
2. 同宗者书,用正楷,统一大八号字体。
分别记载,先辈姓名,字,号,姓别,标明生年、卒年,籍贯,教育背景,学位或头衔,行业、事迹等。
八字注释:以粗二号字书五格次第排列,五格之间需空过左边留空间。
将名辈之「字」「号」「字辈所号」(如无号识可以
省掉)并点出;邓将祖先得名辈谱字辈内顺序辈次节录于下,
别以点连接之,以利区分字辈出身者统一辈图,凡已故先祖
之配(含正妻、庶妻或侧室)以及在他解散或灭亡之前所生之子
女都必须提及。
如失娶也必须提及,并注明早亡、藐视或离
异之情况,并注明再嫁。
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样例5)

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样例5)第一篇: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访江川前卫邓氏后人现在,江川前卫上街村的邓氏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大姓。
由于种种原因,旧时的邓氏家谱已部分失传。
但出于发扬和传承家风、家训的考虑,邓氏族人邓树东等,于2007年开始修家谱,历时3年完成。
说起这件事,当地人邓鹄章对于修家谱总是津津乐道:“我虽没有参与修家谱,但对此事也知道一些。
在修家谱时,江川只要有邓家坟地的地方都被他们跑遍了,足迹遍及路居等地。
同时,他们还向族人寻找‘祖公单’,经汇总整理和考证后编入家谱。
2011年,我们拿到了修好后的家谱。
”因种种原因,记者并没有见到修缮后的邓氏家谱。
而关于邓氏的来历和他们的家风家训,邓鹄章这样向记者描述:“我们邓家的老祖是从南京跟随傅友德、沐英等平滇而来。
平滇后,族人最先落籍在玉溪北城梅园村,后迁居到江川县李忠村。
后来,慢慢地邓氏族群渐渐昌盛起来,便有了很多分支,其足迹遍及江城、前卫等地。
而前卫这一支的老祖叫邓效禹,是清朝年间由李忠村迁到前卫的。
邓效禹到前卫后与陈氏结婚,育有7子。
在他们当中,有的以耕种起家,有的以读书起家。
其后,邓效禹便和这7个儿子立了家训,教育后代做有德行和孝顺长辈的人。
”记者翻阅经整理后的邓氏家训发现,邓氏家训中除了有“家训十法”,还有“家训十戒”、“家训十二则”等,涵盖了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
于是,记者一个好奇的想法开始浮现,那就是——在众多的家训条例中,哪一条最重要呢?邓鹄章认为,应该是“孝”字当先。
而“孝”字在其“家训十二则”中是这样说的:“父母生育,德重恩深;孝思不匮,百行可钦;以孝传家,家道永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沿着上街村狭长的街道,记者来到了一户人家,女主人付绣兰是邓家的儿媳,其家中挂有邓家家训,在十多年照顾奶奶的经历使她成了老人眼中的孝顺孩子。
付绣兰的奶奶已有89岁高龄,见到记者到来,老人“噌”地从草墩上站起来。
家谱中的家规

家谱中的家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规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规矩,是对家族成员言行的规范和指导,也是对家族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规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家族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是家庭秩序的基石,更是家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
而在家族的家谱中,则会详细记录下这些家规,以便后人继承、遵守和传承。
家规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孝道教育、职责分工、财产继承、婚姻嫁娶、礼仪风俗等等。
最为重要的要属孝道教育和行为规范。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奉为家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在家谱中,会详细记录下家族对孝道的看重和教育方式,以及对家族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家规规定子孙应该敬老爱幼,不得对长辈发脾气或失礼,要时刻牢记身为家族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在家规中也会有关于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比如不得随意出入妓院、赌场等地方,不得从事不正当的生意活动,不得酗酒赌博等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持家族的清白和廉洁,提倡正直、善良、诚实的品德,提醒家族成员时刻铭记家族的荣誉和声誉。
家规也会包含家族的财产管理和继承规定。
家谱中会详细记录下家族的家产来源和财富分配方式,以及继承顺序和分配比例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家族的财产安全和继承秩序,避免家族因为财产纠纷而发生矛盾和分裂。
家规也会包含家族的婚姻嫁娶规定。
家谱中会详细记录下家族对于婚姻的态度和标准,规定子孙的结婚对象和方法,以及对于婚姻生活的要求和期望。
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家族的尊严和统一,确保家族后代的婚姻幸福和和睦。
家规还会包含一系列的礼仪风俗和习俗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强调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规定家族每年举办一次盛大的祭祖大典,规定家族成员在特定节日需要进行的祭祖活动等等。
这些规定旨在让后人铭记祖先的功德和恩德,促进家族的凝聚和团结。
家谱中的家规是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家族成员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我的家谱家训征文400字以上

我的家谱家训征文400字以上家谱,是家族历代先贤的家族记录和世系谱系。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来源、世系、成员及相关的家训和家规。
家训是家族传统的一部分,是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家训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对后人的教诲和引导。
它既是家族的传统,也是一种精神财富,是家族的魂魄所在。
我家的家训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我记事以来,家训就一直贯穿着我家的教育。
我耳濡目染下,对家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家的家谱是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我们家族的世系和传承。
祖上的事迹、家族的传统,都在这本书里面得到了详细的记录。
我在家谱中看到了曾祖父英俊的面庞,也看到了曾祖母勤劳的身影。
他们的一生,都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而这些印记,也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
“拾人牙慧,反哺祖德”是我们家族的家训之一。
这句话传达了我们家族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后人的教导。
我们家族的祖先教诲我们,要珍惜他人的智慧,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同时,我们也要把祖先的德行传承下去,让后人能够受益。
“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家族最重要的家训之一。
家和的氛围,是我们家族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我们希望家人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家族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勤俭持家”是我们家族的另一个家训。
勤劳的精神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我们希望所有的家人都能够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时间,勤勤恳恳地劳作。
同时,我们也要节俭生活,不浪费资源。
这样,我们的家族才能够更加富裕和繁荣。
家谱家训,是我们家族的文化传承。
它凝聚了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
在这些家训的熏陶下,我们每一个家族成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会更加珍惜家庭的和睦,更加努力地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以我们祖先为榜样,不断发展前进。
对于我们家来说,家谱家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股正能量,让我们明晰了人生目标,坚定了前行方向。
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一直传承着家族的宝贵遗产,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家训作用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1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家风家训家规怎么写(精选25篇)

家风家训家规怎么写(精选25篇)什么是家风、家规、家训一、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
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孝,恭,善,勤,俭。
二、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三、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风家训家规怎么写(精选25篇)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怎么写(精选25篇),一起来看看吧!家风家训家规怎么写1家风,是潜移默化的。
具体的从小事做起,乘车让座给老弱病残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教育的能时时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让座还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
作为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为人诚恳,做事要认真,不能贪图享受,不能与人过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经常告诫他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关爱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人需要帮助时,要挺身而出,做敢当的人。
遇见长辈要有礼貌,应该主动打招呼。
做错事的时侯,要勇于承认,不能撒谎。
如果家长知道孩子“知错不改时”,也应该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等到无法收场时后悔莫及,让他们从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总之,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我们要世代相传,引导给予孩子好的传统教育,不要过度的宠育孩子。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在放着家风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和家规。
我是根据新闻上的专题,来写这篇作文的。
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家里的风气,风气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也有班风,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家谱古代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曹教授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
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
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
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
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
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二、历史上家谱的内容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
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
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
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
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
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1、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
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2、谱例、谱论和目录。
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3、恩纶录。
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
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4、传记。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着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5、族规、家训。
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
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6、典制。
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
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7、墓图、墓志。
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
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8、派语。
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
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9、捐款、领谱名目。
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
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
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
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10、世系图。
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
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
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
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
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11、世系表。
湖南多称齿录。
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
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三、现当代家谱内容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一般来说,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只是这些家谱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是最全的,他的后人中相当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这完全得益于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
除此之外的家谱,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错,再往前的就不一定有说服力了。
作为一个完整的家谱,在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
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
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
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图片、画像、碑记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
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
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
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
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
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我曾看过几本家谱,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
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