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雷暴的种类及活动.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 雷暴.ppt

第五章 雷暴.ppt
• 在雷暴的生存周期中,哪一阶段的特征是 云中充满下降气流
A. 积云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消散阶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Exercise 2 • 飞行中如何判断雷暴移动的方向?
A. 实测风的风向 B. 云砧伸展方向的相反方向 C. 云砧伸展的方向
形的) cloud from at the lower leading edge of the cloud – At the top
• cirriform clouds • anvil shape(砧状): an indicator of upper-level winds and
poin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torm’s moveme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Thunderstorm Development (single cell)
Cumulus Stage
(积云阶段)
Mature Stage
(成熟阶段)
Dissipating Stage
(消散阶段)
reaching the ground, and lightning often causes forest fires.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Thunderstorm Development (single cell)
Cumulus Stage
(积云阶段)
Mature Stage

防雷知识普及ppt

防雷知识普及ppt

室外防雷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寻找低洼处躲避
在室外时,应尽量找低洼 处躲避,如山脚下、坡道 下方等。
避免高处停留
不应在山顶、高楼等高处 停留,避免靠近旗杆、铁 塔等高大建筑物。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在室外时,应避免使用金 属物品,如雨伞、钓竿等 。
04
雷电预警和应急处理
雷电预警信息的获取和识别
气象预报和预警
05
雷电防护的常见误区
安装防雷装置可以完全避免雷电危害
01
总结词:错误认知
02
03
详细描述:虽然安装了防雷装 置,但雷电具有随机性和不可 预测性,装置本身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无法完全避免雷电 危害。
总结词:正确认知
04
详细描述:防雷装置只是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雷电对建筑物及 设备的损害,不能完全避免雷 电危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建筑物和设备应定期进行防雷设施的检测 和维护,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
06
防雷知识问答
关于雷电的基本知识问答
雷电是什么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包括闪电和雷鸣两 部分,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电火花和强烈的电磁辐射。
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在雷电放电过程中,强大的 电流会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导致空气急剧膨胀,形成巨大的冲击波,从而对 建筑物、设备等造成破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闪电分类
根据放电原理,闪电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 三种类型。
雷电的危害和影响
人员伤亡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热效应可导致人员伤亡,甚至危及生命。
财产损失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高温可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PPT课件

雷电灾害防御知识PPT课件
第14页/共55页
现状
(五)防雷市场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雷电防护市场需求的扩大,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企业 和防雷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约1600家企业持 有防雷工程专业资质,此外,还有数百家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 的企业;全社会从事防雷技术工作的人员有数万人,其中,有近3 万人取得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 感应雷电灾害(静电感应破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磁感应破坏)
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高电压、大电
流 (或通过电源、通信线路传输到目标物
内),使目标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甚至人员受
损害。
第6页/共55页
一、我国的雷电灾害
(五)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 90%以上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 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国务院令第412号)
第23页/共55页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三、二十四条)
第24页/共55页
三、防雷法规与文件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职能配置内设 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国办发[1998]137号) 明确气象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 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 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 局部天气工作。
6、《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2006年7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气象局呈送的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醒各地、 有关部门(包括电力、通讯)加强防雷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7月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要 求:做好预测预报、落实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做好应急 处置、广泛组织宣传等。

航空气象学 5.2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

航空气象学 5.2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
C:晚上层状云上部辐射降温. 3;什么类型的雷暴最有可能发生陆龙卷 A;热雷暴的成熟阶段
B;在暖锋前面形成的雷暴 C;与冷锋或飑线相联系的稳定性雷暴.
4:根据冰雹的形成条件,分析并判定下列那些情况 是正确的
A;强烈雷暴含有大量冰雹普通雷暴含有少量雷暴.
B;在具有强上升气流和大水滴的雷暴中常出现大 冰雹.
间、陆地、海上都能出现,日变化较小, 移动速度快
冷锋雷暴与高空槽
(2)静止锋雷暴
• 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 • 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
特点:
• 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 • 雷暴云常隐藏在深厚的层状
云系中,常有明显的日变化 • 日变化:多产生在后半夜,
白天减弱或消散
静止锋雷暴
(三)暖锋雷暴
3.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
• 空气暖湿不稳定时, 槽线和切变线附近强 的辐合产生大范围强 烈上升运动,形成雷 暴
4.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 雷暴常发生在副热带高 压脊线以北的西南气流 中,副高在西进或东退 时,出现较多
二、雷暴活动 的特征
(一)雷暴的移动与传播
• 一般雷暴,随风飘移;强雷暴主 要是自身传播
雷暴的传播
雷暴的移动规律
• 一般雷暴的移动方向与对流层 中平均风的风向一致;强烈雷 暴偏向于对流层中层风之右方 移动;天气系统雷暴的移动方 向与天气系统一致
雷暴移动的特点
• “东闪日头,西闪雨” • • “雷暴不过河”
(二)雷暴的季节变化
•雷暴出现最多的季 节是夏季,春、秋 季次之
练习
1:谚语雷暴不过河通常指的是下述何种雷暴 A;热雷暴 B;地形雷暴 C;冷锋雷暴 2:静止锋雷暴常常是晚上加强,其原因是 A;晚上冷空气活跃 B:晚上近地面层气温降低.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身体伤害
雷电可引起皮肤烧伤、骨 折等身体伤害。
对建筑的危害
结构损坏
雷电的高热和强电流可导致建筑 材料熔化或烧焦,造成结构损坏

电气火灾风险
雷电可能导致建筑内的电线短路, 引发电气火灾。
设备损坏
雷电的强电磁脉冲可能损坏建筑内 的电子设备。
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直接损坏
雷电的高电压和强电流可 直接摧毁电子设备。
增强公众的防雷意识
防雷设施的重要性
让公众了解防雷设施的作用和必要性,如避雷针 、避雷带、避雷网等。
防雷注意事项
告知公众在雷电天气时应避免的行为和注意事项 ,如不接触金属物体、不使用电器等。
紧急处理措施
让公众了解在遭遇雷电灾害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切断电源、拨打紧急电话等。
宣传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媒体宣传
电磁脉冲干扰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可干 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导致数据丢失或设备故障 。
间接影响
雷电可能导致电网电压波 动,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 运行。
对其他设施的危害
交通运输设施
雷电可能导致交通设施如飞机、 铁路、公路等发生故障或事故。
通信设施
雷电可干扰或破坏通信设施,导 致通讯中断。
水利设施
雷电可能导致水库、水坝等水利 设施受损,影响防洪和灌溉功能
雷电灾害影响
雷电灾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以对建筑物、电子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损害。直击雷和侧击雷可以引 起火灾、爆炸和人员伤亡;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可以导致电子设备损坏、通讯中断和数据丢失等 。
雷电灾害的分布和频率
雷电灾害分布
全球范围内,雷电灾害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 方地区雷电活动频繁,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第一章 雷暴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 雷暴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
26
(一)超级单体“风暴
1.定义及特征: ① 含义:具有单一的特大的垂直环流的巨大的 ② 强风暴云,是所有对流风暴云中最壮观和最 ③ 强烈的一类风暴云 ② 水平尺度:20-40km,垂直尺度:18km ③ 生命史:几个小时,移动路径可达数百公里 ④ 环流:具有强大的非对称的有组织的垂直环
流,前部有上升气流,后部有下沉气流
.
27
.
28
2 结构特征
风暴云顶
垂直气流分两部分:斜升气流,下击暴流 无(或弱)回波区(穹窿)在风暴云的右 前方形成一个只有小云滴而没有(或很少 有)大水滴的地区,有时也可能是无云的 空穴。在雷达的RHI照片上便呈现为一个 无(或弱)回波区,它从风暴云右翼伸展 到风暴云内并存在云中向上突入一段距离, 一般称其为“穹窿”。上风侧是云墙,强 回波区下风侧是前伸悬体回波。
.
40
4.天气现象:大风、冰雹、龙卷。飑线 过境时,风向突变、风速急增、气压骤升、 气温剧降同时伴有雷暴、暴雨。
飑线发生之前多属晴好天气,气温较 高,风力微弱,风向很乱或多偏南风,空 气湿度较大,天气闷热,具备雷雨条件。
.
41
我国飑线的地理分布:飑线多发生在长江 流域以北地区,其中内蒙、河北、山西、 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沿海等地每年 均有发生。
飑线常出现在气团内部或冷锋前,破坏 性很大,1982年2月28日至3月1日广西壮 族自治区发生的一次飑线,大风风速达 10.8-24.0m/s,并伴有大暴雨和冰雹,在 20个县造成影响,致使一客轮翻船沉没, 147人丧生,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
.
42
五、强雷暴天气的成因
天气:大风(飑)、冰雹、龙卷 ㈠ 飑: 1.含义:伴随强风暴云来临,气压涌升,

超震撼美丽而致命的雷击瞬间课件

超震撼美丽而致命的雷击瞬间课件
后果。
电磁脉冲干扰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可引起 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干扰,导 致设备运行异常或损坏。
电涌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瞬时电流可引起 电子设备电源线或信号线的过电压 ,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04
雷击的神秘现象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它呈现为一种明亮的发光球体, 直径通常在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存在时间仅为几秒。
当雷电发生时,地面上的物体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形成电场。同 时,雷电中的电流变化也将产生磁场。这些电磁场和电磁波会对周围环
境和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雷击产生的电磁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对通信、电力、航空等领域造 成影响。因此,在雷雨天气中,人们应该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并远离电 线和高大建筑物。
雷击与自然现象的关联
在公共场所遇到雷电天气时,应避免 使用室外天线、室外电话等设备。
雷击的色彩与光影
绚丽、多彩
雷击产生的光和色彩变化丰富多样,从明亮的闪电到深邃的雷鸣,再到瞬息万变的色彩变幻,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给人 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雷击的动感与力量
震撼、动感
雷击释放出的力量和动感让人惊叹,瞬间释放的能量和强烈的冲击力,仿佛是大自然的狂野和力量的 展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和动感。
03
雷击的致命瞬间
雷击对人类的危害
01
02
03
直接雷击
当人被雷电直接击中时, 可引起身体痉挛、心跳骤 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 导致死亡。
跨步电压
当雷电流流入地面时,会 在地面形成电位差,使人 两脚之间产生电压差,导 致身体不适或跌倒。
感应雷击
当雷电流通过导体或线路 时,可产生感应电压,对 附近的人或设备造成危害 。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雷电灾害与预防PPT
在高危区域建设避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带等,以引导雷电进入地下。
预测和监测
通过气象预报、雷电预警等手段,提前发现雷电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雷击教育和演练
加强防雷击教育,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防雷意识和能力。
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筑物防雷措施
建筑物应按照国家防雷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
设计和施工
等电位连接
防雷击电磁脉冲
定期检测和维护
建筑物内的金属导体、管道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以防止电位差产生雷击。
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应安装浪涌保护器等设备。
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个人防雷保护
03
个人防雷的基本原则
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拔掉所有电源插头和网线。
个人在室外防雷注意事项
迅速躲进低洼处或平地上,不要站在高处或大树下避雨。
若无法找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并双脚并拢站立,减少接触面积和电流传导。
避免使用手机、手提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引雷。
在雷雨天气中,应避免在水面或水边逗留,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雷电灾害的应急处理
04
雷电灾害应急处理的原则
向上级部门报告灾害情况,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组织专业人员对灾害现场进行勘查,了解灾害的具体情况。
根据灾害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力量实施救援。
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和处理,对受灾人员进行安抚和安置。
雷电灾害应急处理的程序
信息报告
救援实施
后期处理
现场勘查
防雷击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空旷地带停留,不宜在大树、电线杆、高压线下等高处停留,以防雷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雷暴的种类 及活动特征
优选
1
一、雷暴的种类
• 根据结构可以分为: 一般雷暴 强烈雷暴
• 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可以分为: 热雷暴 地形雷暴 天气系统雷暴
优选
2
(一)热雷暴
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
夏季 白天,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 晚上,热雷暴也可能在高空出现
冬季 热雷暴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 当冷的潮湿空气移动到暖海面 上时形成。
优选
6
(三)天气系统雷暴
• 1.锋面雷暴 • 2.冷涡雷暴 • 3.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 • 4.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优选
7
1.锋面雷暴 (1)冷锋雷暴
优选
8
冷锋雷暴
•冷空气强烈冲击暖湿不稳定空气而形成。 •冷锋强、锋面坡度大、移动快、暖空气不 稳定、湿度大时,有利优选于冷锋雷暴的形成 9
特点:
• 强度大,许多雷暴云沿锋线排列,组成 • 一条狭长雷暴带。冷锋雷暴在昼间、夜
间、陆地、海上都能出现,日变化较小, 移动速度快
优选
10
冷锋雷暴与高空槽
优选
11
(2)静止锋雷暴
• 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 • 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
优选
12
特点:
• 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
• 雷暴云常隐藏在深厚的层状 云系中,常有明显的日变化
优选
3
特征:
• 范围小、孤立分散、各个雷暴云间 通常有间隙,有明显的日变化:
大陆上: 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 入夜后逐渐消散
海洋湖泊:出现在夜间或黎明, 白天减弱和消散
优选
4
(二)地形雷暴
• 暖湿不稳定空 气在山脉迎风 坡被强迫抬升 而形成
优选
5
特征
• 常很快形成,雷暴云沿山脉走向成行 出现而不大移动,且面积较大;云中 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 冰雹;云底高指的西南涡
•西南涡东移时,辐合上 升运动加强,在西南涡 的东部和东南部偏南气 流中产生雷暴
优选
18
3.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
• 空气暖湿不稳定时, 槽线和切变线附近强 的
• 辐合产生大范围强烈 上升运动,形成雷暴
优选
19
4.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 雷暴常发生在副热带高 压脊线以北的西南气流 中,副高在西进或东退 时,出现较多
• 日变化:多产生在后半夜, 白天减弱或消散
优选
13
静止锋雷暴
优选
14
(三)暖锋雷暴
优选
15
特征:
• 不如冷锋雷暴强烈, • 与静止锋雷暴相似 • 但夜间出现更多些。
优选
16
2.冷涡雷暴
• 北方冷涡: • 出现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具有不稳
定的天气,出现时天气变化很突然,在 短时间内可从晴朗无云到雷声隆隆 • ..\待用\4.5 重要天气系统.ppt
优选
20
二、雷暴活动 的特征
优选
21
(一)雷暴的移动与传播
• 一般雷暴,随风飘移;强雷暴主 要是自身传播
优选
22
雷暴的传播
优选
23
雷暴的移动规律
• 一般雷暴的移动方向与对流层 中平均风的风向一致;强烈雷 暴偏向于对流层中层风之右方 移动;天气系统雷暴的移动方 向与天气系统一致
优选
24
雷暴移动的特点
• “东闪日头,西闪雨” • • “雷暴不过河”
优选
25
(二)雷暴的季节变化
•雷暴出现最多的季 节是夏季,春、秋 季次之
优选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