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

箱体类零件是连接、支承、包容件,一般为部件的外壳,如各种变速器箱体或齿轮泵泵体等。主要起到支承和包容其它零件的作用。

基本构成:零件结构较为复杂。

材料:一般为铸件。

加工:其加工位置较多。

1.常见结构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按其不同的作用常分为下列四个部分:

(1)支承部分

该部分结构形状比较复杂,下部通常做成带有加强筋的空腔:壁上设有支装轴承用的轴承孔。下图为齿轮减速器的箱体零件图。其支承部分为厚度6mm的空腔,上部左右两个圆孔Φ62和Φ47 为支承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轴承的轴承孔。

(2)润滑部分

为了使运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箱体类零件常设有储油池、注油孔、排油孔、油标孔以及各种油槽。如图的箱体空腔下部作为储油池之用,Φ14小孔安装油面指示器,M10为排油孔,箱体顶面设计有集油槽。

(3)安装部分

为使箱体设计成一封闭结构和使润滑油不致泄漏,常在箱体零件上装上顶盖、侧盖以及轴承盖。因此在连接处要加工出连接配合孔,螺钉孔及安装平面,如下图上的6—Φ9为连接箱盖的螺栓通孔。在每一轴承孔的外侧面设计了凹槽用于固定轴承盖,当然也可设计四个螺孔作为固定轴承盖之用。又如油面指示器的小螺纹孔3-M3等。另外箱体类零件必须固定在其它部件上,因此一般有安装底面和连接孔

以便安装固定,如图箱体的底面为安装底面,4—Φ9的通孔作为与其它部件连接固定之用。

4)加强部分 (

箱体受力较薄弱的部分常用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箱体的轴承孔除安装轴承外还要安装轴承盖,因此对于较长的轴承孔,可在轴承孔外部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图有四块加强筋。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可将箱体底板下部作成空腔。为使空腔具有足够的强度,可在中间部分设置加强筋。

2.常用视图

箱体类零件的视图一般采用三个以上基本视图,广泛应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断面图、展开剖视图以及局部视图

等。

(1)主视图

箱体类零件一般以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这是由于箱体类零件所属的装配图通常是按工作位置来绘制的,且槽体类零件加工位置较多。由于内腔较外形复杂,因此在主视图上采用剖视,以表达内部结构。

(2)左视图(俯视图或右视图)

设计中往往需要利用左视图(俯视图或右视图)来配合主视图表达箱体的内外形状,采用多少视图要根据箱体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例如为了表示箱体零件的底部形状,需要绘出仰视图,为了表示零件左右方向的形状可选择左视图或右视图。

(3)剖视图

为了表示箱体类零件的内部形状要有足够数量的剖视图。根据其结构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全剖视、半剖视或局部剖视。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减少视图,可采用局部剖

视,这样在同一视图上,一方面表示了箱体零件的外部形状,同时也表达了内部的结构,如上图的主视图采用了局部剖视图,左视图采用了全剖视。 (4)断面图为了表示箱体零件内部结构中某一截面的形状,有时也采用断面图来表达。

(5)展开剖视图

箱体上的轴孔不在一直线上时,为了清楚地表示各孔的形状,可将各孔沿削切位置摊干在一平面上,井向某一投影面投影,得到展开剖视图。如下图的齿轮变速箱的俯视图为展开剖视图。

(6)局部视图及局部剖视图

为了表示箱体类零件某部分的结构形状,将该部分向某一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为局部视图,将该部分剖切后向某一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为局部剖视图。

3.尺寸标注的特点

在标注箱体类零什尺寸时,确定各部位的定位尺寸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装配质量的好坏,为此首先要选择好基准面,一般以安装表面、主要孔的轴线和主要端

面作为基准。在箱体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各选择一个主要基准。当各部位的定位尺寸确定后,其定形尺寸才能确定。

以上图减速箱体为例,分析尺寸标注的特点。

减速箱图箱体的底面是它的安装表面,以它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注出箱体总高80?0.1,这个尺寸与精入轴和输出轴的中心高有关,放油孔和油面指示孔也以底面为尺寸基准。

在长度方向选取箱体的右端面作为尺寸基准,注出顶面安装孔在长度方向的定位尺寸27,底面安装孔在长度方向的定位尺寸25和23,右轴承孔到端面的距离65,两轴承孔之间的距离70?0.08。

在宽度方向选取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注出总宽104 ,轴承端盖安装槽之间的定位尺寸96 ,空腔宽40。

确定好各部位的定位尺寸后,然后逐个注上定形尺寸。

3.1 零件表达的总体原则

零件在产品或部件中的功能不同,其结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时必须选用一组视图来清楚地表达其整

体形状和局部构造、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通过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尺寸标注确定零件的大小。正确表达一个零件,一般需遵循下列原则:

1. 结构功能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要表达好一个零件,首先必须了解此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结构上可分成哪些主要及次要部分?如何和其他机件配合或联系?如何加工和装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零件的结构表达清楚。

2.实形性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工程图样的度量性好,而立体感差,这条原则正是度量性好的根本基础。例如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配合表达,或者旋转视图的表达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3.合理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

这是主视图选择的两大原则,即涉及零件的放置位置和零件的投射方向。合理位置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将主要平面放置为投影面平行面,主要轴线放置为投影面垂直线,因此会产生投影的积聚性,这正是实形性原则所要求的:另一方面由于零件的工艺性和功能性,必须考虑零件的加上位置和工作位置。形状特征原则要求主视图尽可能多地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

4.确定性原则

这是其它视图选择的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它视图用于表达主视图没有表达的结构,所有视图丧达的合成结果应该准确无误地表达相应零件,无二义性。

5.合理性原则

表达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正误、优劣之分。这又是—个多目标约束问题,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主要涉及内,外形状表达问题,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问题,虚线使用问题等。

6.简明性原则

简单明了是视图表达追求的目标。能用N个视图表达的零件,一般不应该用

N+1个;已经表达清楚的某部分结构,没有必要在几个视图上反复表达;内部结构显然应该采用适当的剖视图或断面图来表达。

7.连续封闭原则

。每一个视图单位,无论是基本视图及其各种剖视,局部视图、斜视图,还是移出断面、重合断面、局部放大图,其外边界必然是连续封闭的线框。波浪线是粗实线的一种特殊形态。

视图内部轮廓线一般也是连续封闭的,有两个特例:其一,视图以半剖视表示时,轮廓线可能终止于点划线:

其二,出现两类相切之一的情况时,乾廓线突然消失。

掌握了这一原则,对于螺纹表达的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即轮廓线外再存在其它图线例如细实线是不可能的,借此原则可以深刻理解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内螺纹大径以细实线表示(细实线或约3/4圈细实线圆),符合本原则,否则,将成为挂线;又如,剖面线只可能起止于轮廓线,半剖时单边可能起止于点划线,剖面线不可能起止于细实线、虚线。

8.视图尺寸协调原则

零件图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如果说视图是第一位的,那么尺寸应该是第二位的,并且必须考虑尺寸标注的问题,同时考虑技术要求中文字和符号问题。否则零件视图表达方案是不可能确切的(尺寸分布在图样上要清蜥,位置要明显,在表达零件时,必须注意是否有适当和明显的位置用于标注尺寸,以便于零件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在图纸上充分表达出来。有时为了简便,采用旁注法可以省略一个视图,但也有时为了尺寸明显,需多画一个视图。

总之,视图表达方案选择是已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3.2 主视图选择原则——合理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

1.合理位置原则

一个复杂的壳体或箱体类零件,通常为六面体,对这类零件有可能选六个不同方向为主视图的方向;而每一个方向选定的主视图相当于六面体的一个面,它又可以有四个方位,因此就有24种选择主视图的可能性;而每一个方位又可采用不同剖视作为主视图,这样主视图的选择就更多了,更让人无所适从。因此,对壳体类零件选主视图时,应先确定上、下方位,通常可按工作位置(即该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上、下位置),这样,就只剩下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即四个自由度)可供进一步选择。若零件工作位置是倾斜的,为便于绘图,应按较小转角转正放置。

下图中轴承架如果底板在下方水平放置,主视图即按此工作位置放置。

对壳体、箱体、泵体、支架、摇臂等锻、铸类零件因装配图主视图按工作位置安排,这些零件的主视图位置也按工作位置放置。则进行零件设计拆图时,也较方便。

但在车床上加工的轴、套类零件,为了让车工在加工时看图方便,一般将主视图轴线水平放置(在立式车床上加工时例外),即主要按加工位置考虑,如下图(a)所示,为了与大部分工序的位置一致,常使大端位于左边,这样主视图与工件在车床上的位置一致,便于零件图与工件的相互对应。

对于两端加工量差不多的轴、套类零件,若其在装配图中也是水平放置的,则左、右位置应当与装配图中相一致,以利于拆图。

综上所述,若轴套类和轮盘类零件其工作位置轴线垂直,如零件图又直接用于加工时,则主视图轴线应改为水平放置,即按加工位置考虑,以利于看图;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则按加工位置考虑。因为这些零件比较复杂,加工位置比较多,故只能按工作位置。

2.形状特征原则

如前所述,壳体类零件在确定上、下位置以后,尚有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可供选择作为主视图,则应该选择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此即形状特征原则。

一般锻、铸零件可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以轴承架为例,可分为工作部分(圆筒)、安装部分(底板),两者

之间的连接部分(连接板、加强肋)三大部分。这些部分相对位置最清楚的视图即反映该零件的形状特征,可

选为主视图。

图(a)轴承架主视图满足上述条件,而且工作部分两相交孔表达清楚,仅从主视图即可大致看出它是一

个什么零件,所以,适于作为主视图。左视图虽也符合工作位置原则,但工作部分空间层次较少表现,基本上

是一个平面图形。不甚适合作主视图。

图(b)主视图具有同样的优点,但左视图上加强肋与底板——上端面不可见,所以也不宜作主视图。所

以在选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合理位置(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形状特征、也要考虑其他视图的表达和图幅布

置。

按形状特征原则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能将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表达清楚。又以上图(a)所示支架为例,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耳片、底板、肋板、螺栓孔、安装孔。若按六个投射方向进行比较,不难看出,A方向比较多地反映支架的形状特征和用途,如图(b)所示。

而按其它方向投射所表达的内容就不如A向充分,也不符合形状特征原则,故不宜采用,如图(c)所示的投射方向即为这种情况。

对轴、套类零件,轴线水平放置以后可以绕轴线转动(均为加工位置),也有一个按形状特征选择主

视图的问题。

例如轴套,图(a)是正确的主视图,它清楚地反映了两孔正交的情况;而图(b)则小孔深度未表达,而

且前半部分有无小孔,也难以说明,所以不宜作主视图。

下图(a)主视图表达了左端长方形槽的实形,而图(b)主视图则没有表示槽的实形,不宜作为主视图。

下图(a)主视图清楚地表达了圆头平键键槽的实形,而图(b)主视图可误认为是长方形键槽,所以是不合适的。

由上可知,轴套类零件在主视图按轴线水平放置的同时,还应旋转到其形状特征最清楚的方位,作为主视图(在一组视图中,主视图起了枢纽和核心的作用,视图表达的可读性如何,与主视图的选择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按上述原则正确选定主视图。

3 其它视图的选择原则——确定性原则

一个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哪怕是最次要的局部结构,都必须明白无误地表达清楚,使读者只能作出唯一的解释,这就是确定性要求,这是检验视图方案正确与否的重要条件。

下图(b)之错误,就是因它没有表达清楚小孔是否贯通,前面剖走部分有孔或无孔是不确定的。

下图虽然主视图也难确定剖走部分是否有槽,但在左视图上已表明,所以是确定的。确定性的要求

是对一个视图方案而言,而不是只对一个视图而言。考虑零件的确定性的过程,也是决定除主视图以外,其他

视图取舍的过程。

一个部件是由若干零件组成的,而一个零件则又由一些实心的或空心的锥、柱、球、环、棱柱和棱锥等几何体所组成,或由少量几何体合成的简单组合体所组成。只要一个零件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已表达清楚了,则此零件也就表达清楚了,也就具有了确定性,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已经非常热悉的形体分析法。

下面仍以轴承架图为例,用形体分析方法说明如何决定视图方案。

圆筒由一圆柱体和两相交孔组成,要求主视图及左视图表达(若注直径尺寸,则仅需主视图);下底板

由带两圆角(即1/4圆柱体)和4孔的平板(即柱体)所组成;俯视图反映实形是必需的,再加一主视图表达

其厚度即可;连接板行于侧面,左视图反映其梯形实形,表明两腰是直线而非曲线(曲线亦可),所以若无左

视图,则其形状不确定,必须有左视图,再有主视图表明厚度才是确定的;加强肋平行于正面,主视图反映实

形,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俯(或左)视图表明其厚度即可。

所以,此零件需主、俯、左三个视图。当然若只是局部构造需某一视图,也可仅作局部视图(或局部剖视)

表示。

由于不需俯视图重复表达圆筒,所以作A-A剖视,以免挡住小孔,并可更好地表示加强肋与连接板正交的情

况。

4 视图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原则

零件视图表达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即有正误、优劣之分,这是视图方案的合理性所要讨论的。零件的视

图选择是一个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在表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这时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才能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便于看图。

1.合理运用国家标准与尺寸手段

要表达方法得当,视图方案选择合理,必须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技术制图》、《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

同时要正确地将其运用于表达具体零件上。

如图所示套筒采用了半剖视图表达,从国家标准来看,其表达法本身是对的,但应用于简单同轴回转体是

不恰当的。因为半剖视使三同轴圆柱孔只能表达一半,尺寸线不能画出另一端的箭头,而外形简单又是不必表

达的,因此、凡同轴空心回转体,以作全削视图为好。

从圆柱与圆锥体来看,一般要以径向和轴向两个视图表示,但因已标注了各直径尺寸(如上图),就可省略轴向视图。又如下图所示壳体上的4个螺孔4-M6-7H如注明了深10,孔深12,见左视图,不必再以局部剖视表达螺孔和钻孔的深度。所以尺寸也是一种表达手段,选择视图方案时,也应考虑标注尺寸的因素。

2.处理好内、外形状的表达关系

在某一个视图上,为了清楚地表示零件的内部结构,常常采用剖视图;但剖开以后,又往往使外形变得不清晰,因而产生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种:

(1)如果零件的内、外形中一个复杂、一个简单,显然应以表达复杂形状为主。例如图所示支座的主视图,内部结构复杂外形筒单,因此采用了全剖视。

(2)如果零件的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上,它们的投影基本上又不重叠时,可以采用局部剖视的形式,将内、外形同时表示清楚。例如图汽车刹车分泵泵体的主视图。

(3)如果零件的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上,它们的投影又发生重叠,因而不能内外兼顾时,应该分清内外形的主次,将主要的表示在基本视图上,次要的表示在辅助视图上。

3.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问题

集中与分散是指把零件的各部分形状集中于少数几个视图来表达,还是分散在许多单独的视图上来表达。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是力求看图方便,使看图者易于想出零件的完整形状。具体做法是每个视图所表示的内容要有合理安排,不要勉

强求多,使图形繁杂混乱;也不要过多使用局部视图,使整体形状支离破碎。

为了表达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整体形状,常采用基本视图;若该部分是倾斜的,则可采用斜视图;如仅

表示局部结构,则常采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和断面图。

上图所示的端盖可有不同的视图方案。

如上图是视图方案之一

剖视图表示了内部各主要孔是主视图;若标注了各圆柱孔直径尺寸以后,左视图是可以省略的。为了表示上部螺孔半圆柱形端面,作了A向局部视图;为表达2个螺孔,作了B—B局部剖视;为表明4个沉孔,作了C—C局部剖视。

下图是端盖另一个较好的视图方案。

它把主视图转了180?,用了较习惯的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把上图下方的三个显得零碎的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合并于俯视图上;为了表明肋板的铸造圆角,增画了移出断面。显然此表达方案优于上图。

一般习惯于优先画出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但也不尽然,应根据零件结构由表达需要而定。如下图由于阀体主视图要和溢流阀装配图中的方向一致,不宜掉头。左视图是不必要的,而右视图是需要的,所以采用主、俯、右三个基本视图。B—B剖视也是右视图,因已有右视图用以表达右端各孔分布和右端面形状,并考虑B—B剖面上沉孔的对应,将B—B剖视图置于右视图下方,有利于看图。

箱体类零件图加工工艺分析

零件图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124 吴瑞港38 一、零件图样分析 分析零件图样是工艺准备中的首要工作,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及加工结果。首先熟悉零件在产品中作用、位置、装配关系和工作条件,搞清各项技术要求对零件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和关键的技术要求,然后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

(1)零件结构分析如上图箱体类零件,以铣加工与钻、镗加工为主。因此,本习题可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该箱体零件由6个螺纹孔,俩个沉孔,俩个φ50的孔,100mm×80mm×10mm的型腔和120mm×70mm×70mm的型腔以及四块肋板组成。 (2)精度分析 a.尺寸精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主要有:中心距(200±0.02)mm,以及两个型腔的尺寸外形尺寸。对于尺寸精度要求,主要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对刀;正确选用刀具和正确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等措施来保证。 b.表面粗糙度孔的表面粗糙度和型腔内侧的表面为Ra1.6,其他为Ra3.2。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通过选用正确的粗、精加工路线,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等措施来保证。 (3)确定加工工艺 a.选用φ20mm精齿立铣刀(加长切削刃型)精加工120mm×70mm×70mm、用φ14mm和φ20mm的精齿铣刀精加工沉孔、用中心钻定位6个螺纹孔用φ4.2mm的钻头和φ5mm的丝锥加工六个螺纹孔。 b.面用φ16mm的精齿立铣刀精加工底面100mm×80mm×10mm 的型腔、用φ10mm的球头刀加工四型腔四周的圆弧倒角。 c.用精镗刀加工φ50mm的孔。 (4)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 在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分析后,还应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对所用毛坯进行工艺性分析,否则毛坯不适合数控加工,加工将很难进行,

最新零件图的内容、尺寸标注

教案首页 年月日第周

环节 活动 活动 讲 授 新 课 图8-6所示,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序在车床和磨床上完成,因此,零件主视图应选择其轴线水平放置,以便于看图加工。 对轴、套、轮、盘类等回转体零件,选择主视图时,一般应遵循这一原则。 图8-6 轴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 (二)其他视图选择 主视图确定后,其他视图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零件复杂程度和内外结构特点,综合考虑所需要的其他视图,使每一个视图有一个表达的重点。视图数量的多少与零件的复杂程度有关,选用时尽量采用较少的视图,使表达方案简洁、合理,便于看图和绘图。 2、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并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各视图。 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一)尺寸基准及其分类 1. 按尺寸基准几何形式分 (1) 点基准 是以球心、顶点等几何中心为尺寸基准; (2) 线基准 是以轴和孔的回转轴线为尺寸基准; (3) 面基准 是以主要加工面、端面、装配面、支承面、结构对称中心面等为尺寸基准。 2. 按尺寸基准性质分 (1) 设计基准: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机器中位置的基准,叫设计基准。 (2) 工艺基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为满足加工和测量要 求而确定的基准,叫做工艺基准。 3. 按尺寸基准重要性分 (1) 主要基准:确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 边讲授,边演示。 提问:确定零件图合理的表达方案,主要考虑哪两点? 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环节活动活动 讲授新课 (2)辅助基准:为方便加工和测量而附加的基准。 (二)标注尺寸的形式 根据图样上尺寸布置的情况,以轴类零件为例,尺寸标注的 形式有三种。 1、链式 如图8-9a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依次分段注写,无统 一基准。 图8-9 尺寸标注形式 2、坐标式 如图8-9b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以一边端面为基 准,分层注写。 3、综合式 如图8-9c所示,轴向尺寸的标注,采用链式和坐标 式两种方法标注。综合式标注尺寸是最常见的一种标注方法。 (三)零件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教师讲授零件尺寸标注的五点注意事项,交叉演示不要 注成封闭尺寸链、便于测量的尺寸注法。讲授和演示中引入正 误对比,加深印象。】 (四)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教师讲授教材P.177表8-1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交叉演示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教师讲授 零件尺寸 标注的五 点注意事 项,交叉演 示不要注 成封闭尺 寸链、便于 测量的尺 寸注法。 讲授和演 示中引入 正误对比, 加深印象。 学生认真 听,做好笔 记

支架零件图设计

支架零件图设计 1.设计的目的 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工程意识。 (2)训练基本技能。 (3)培养质量意识。 (4)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说明书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图例清晰、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

第一章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1.基本任务: (1)绘制零件工件图一张;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5)收集和研究原始资料,为夹具结构设计做好技术准备。 (6)初步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选择最佳的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夹具精度和夹具总图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 (7)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8)编制夹具特殊使用维护、操作、制造方面的说明或技术要求。 2.设计要求: (1)应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 (2)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3)要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必须考虑生产安全、工业卫生等措施; (4)在立足本企业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5)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简洁、清晰; (6)工艺规程应满足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7)夹具设计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8)提高生产效率; (9)工艺性好; (10)使用性好; (11)经济性好。 3.方法和步骤: 3.1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支架零件图设计

1.设计的目的 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工程意识。 (2)训练基本技能。 (3)培养质量意识。 (4)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说明书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图例清晰、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

第一章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1.基本任务: (1)绘制零件工件图一张;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5)收集和研究原始资料,为夹具结构设计做好技术准备。 (6)初步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选择最佳的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夹具精度和夹具总图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 (7)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8)编制夹具特殊使用维护、操作、制造方面的说明或技术要求。 2.设计要求: (1)应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 (2)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3)要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必须考虑生产安全、工业卫生等措施; (4)在立足本企业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5)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简洁、清晰; (6)工艺规程应满足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7)夹具设计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8)提高生产效率; (9)工艺性好; (10)使用性好; (11)经济性好。 3.方法和步骤: 3.1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生产类型生产纲领(件/年) 大批生产小型零件(4KG)2800

车架设计手册汇总

车架设计手册汇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车架设计手册1,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客车底盘非承载式及半承载式车架的设计。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58-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1184-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焊缝质量分级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车架:汽车承载的基体,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或半承载式)车身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 纵梁:车架总成中主要承载元件,也是车架中最大的加工件,其形状应力求简单。纵梁沿全长方向多取平直且断面不变或少变,以简化工艺。有时也采取中间断面高、两边较低来保 证纵梁各断面应力接近 横梁:横梁将左右纵梁连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车架总成,保证车架有足够的扭转刚度,限制其变形和降低某些部位的应力。有的横梁还需作为发动机、散热器以及悬架系统的紧固 点。 4 设计准则 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车架总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量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寿命, 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设计输入为设计任务书及底盘总布置图; 设计输出为车架总成图及相关分总成及零件图。 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车架总成要负责控制校核如下内容: 1)协调发动机及其附件在车架纵梁上的安装孔及牛腿安装孔; 2)横梁位置与底盘分总成(油箱、电瓶)及车身结构(前、中、后门、侧围立柱)的匹配; 3)协调制动管路、暖风管路、电线束、油路等管线在车架中的分布及穿线管; 4)校核底盘各总成间的运动干涉,相关总成的装缷空间(如缓速器、传动轴)。 5 布置要求

箱体类零件的毕业设计论文概要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目数控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春燕 学号 0956133144 班级: 09数控631 专业:数控 指导教师:葛天林 2011 年 12 月 2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复杂形状的零件越来越多,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重 明显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产品研制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加工设备和 制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与复杂形状零件的高速高质量加工 要求。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它包括了三年所学的全部知识,在数控专业上具有代表性,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程 序的编制到程序的调试,零件的加工运用到了所学的AutoCAD、Solidworks、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零件的工艺分析、工艺路线等一系列的内容。这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了实际加工中,切实做到了理论与实 践的有机结合。 本论文主要讲的是注塑机固定模板——支撑块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编程,包括毛坯材料的选择,工艺路线的制定,基准的选择,加工设备的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的设定,还有程序的编制等。通过此次毕业设计,能够把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支撑块的加工有个了解。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编程 第1章引言 1.1数控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机床数控系统,即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系统是在传统的硬件数控(N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通过系统控制软件与硬件的配合,完成对进给坐标控制、主轴控制、刀具控制、辅助功能控制等。CNC 系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零件程序编辑、坐标系偏移、刀具补偿、插补运算、公英制变换、图形显示和固定循环等。使数控机床按照操作设计要求,加工出需要的零件。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设计] 4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 箱体类零件是连接、支承、包容件,一般为部件的外壳,如各种变速器箱体或齿轮泵泵体等。主要起到支承和包容其它零件的作用。 基本构成:零件结构较为复杂。 材料:一般为铸件。 加工:其加工位置较多。 1.常见结构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按其不同的作用常分为下列四个部分: (1)支承部分 该部分结构形状比较复杂,下部通常做成带有加强筋的空腔:壁上设有支装轴承用的轴承孔。下图为齿轮减速器的箱体零件图。其支承部分为厚度6mm的空腔,上部左右两个圆孔Φ62和Φ47 为支承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轴承的轴承孔。 (2)润滑部分 为了使运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箱体类零件常设有储油池、注油孔、排油孔、油标孔以及各种油槽。如图的箱体空腔下部作为储油池之用,Φ14小孔安装油面指示器,M10为排油孔,箱体顶面设计有集油槽。 (3)安装部分 为使箱体设计成一封闭结构和使润滑油不致泄漏,常在箱体零件上装上顶盖、侧盖以及轴承盖。因此在连接处要加工出连接配合孔,螺钉孔及安装平面,如下图上的6—Φ9为连接箱盖的螺栓通孔。在每一轴承孔的外侧面设计了凹槽用于固定轴承盖,当然也可设计四个螺孔作为固定轴承盖之用。又如油面指示器的小螺纹孔3-M3等。另外箱体类零件必须固定在其它部件上,因此一般有安装底面和连接孔

以便安装固定,如图箱体的底面为安装底面,4—Φ9的通孔作为与其它部件连接固定之用。 4)加强部分 ( 箱体受力较薄弱的部分常用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箱体的轴承孔除安装轴承外还要安装轴承盖,因此对于较长的轴承孔,可在轴承孔外部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图有四块加强筋。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可将箱体底板下部作成空腔。为使空腔具有足够的强度,可在中间部分设置加强筋。 2.常用视图 箱体类零件的视图一般采用三个以上基本视图,广泛应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断面图、展开剖视图以及局部视图 等。 (1)主视图 箱体类零件一般以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这是由于箱体类零件所属的装配图通常是按工作位置来绘制的,且槽体类零件加工位置较多。由于内腔较外形复杂,因此在主视图上采用剖视,以表达内部结构。

CAD支架零件图教案

【课题编号】 12 —项目四、任务四 【课题名称】 支架零件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复杂支架的结构特点。 2.分析绘制复杂支架的工艺过程。 3.熟悉应用AutoCAD 2009软件绘制与支架零件图的操作步骤。 二、能力目标 能用AutoCAD 2009软件绘制支架零件图。 三、素质目标 掌握绘制复杂支架零件的操作步骤,培养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作风。 四、教学要求 1.能够分析图样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指令,指定绘图工艺过程。 2.能够操作AutoCAD 2009软件,正确绘制支架零件图。 【难点分析】 支架零件图形结构分析 【分析学生】 读懂支架零件图形结构,是画好支架零件图形的前提,所以要先帮助学生读懂支架零件图形结构,才能画出零件图。

【教学思路设计】 分析图样——制定绘图工艺——边讲边示范——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教学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图样 如图4-91所示的支架零件。零件由三部分组成,左侧为支承轴转动的轴承孔,内孔直径为25mm,长55mm;右侧为固定自身的结构,为半圆柱形,圆柱半径为30mm,内孔半径为20mm;两侧有二个固定孔,直径为13mm;中间部分为连接肋板结构,成T型,宽30mm,高28mm,肋板厚6mm。 二、绘图工艺分析 1.先画好中心线和定位线。 2.绘空心圆柱体投影。 3.绘制圆筒剖切图形。 4.绘制空心半圆柱体。 5.绘制A向视图。 6.绘制连接肋板。 三、支架零件绘图操作步骤 1.启动AutoCAD 2009。设置绘图环境。 激活“极轴追踪”、“对象捕捉”、“对象捕捉追踪”——设增量角

第9章 箱体类零件的绘制

第9章箱体类零件的绘制 知识目标: z移动命令的使用。 z箱体类的绘制方式。 技能目标: z掌握移动命令的使用。 z较熟练绘制箱体类零件图和标注尺寸。 项目案例导入:绘制图9.1所示的减速箱箱体的零件图。 图9.1 减速箱箱体零件图 绘制箱体图形,主要要求大家熟悉各种命令的使用,但是需要绘制部分局部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要调整,或在标注尺寸时候,留有的空间不够,因此在本章要介绍移动命令。同时介绍箱体类零件的表达方式,以及怎样绘制箱体类零件图形。

9.1 基础知识 9.1.1 移动命令 在工程制图时,某些实体的位置需要变化,手工绘图时,只有将先前的实体擦掉,再在新的位置重新绘制。用AutoCAD绘图时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调用移动命令进行调整即可。也可以先绘制辅助图线,然后进行移动,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移动命令是指源对象以指定的角度和方向移动指定距离或者移动到指定到位置。 移动命令的打开方式如下: z菜单命令:【修改】|【移动】。 z【功能区】选项板:【常用】|【修改】移动按钮。 z修改工具栏:。 z命令行:输入move后按Enter键或空格键。 移动命令的操作步骤如下。 命令: _move 选择对象: 选择移动的对象 选择对象: 继续选择或者按Enter键结束选择 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指定移动的基准点 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指定移动到的位置,完成移动。 实例9.1利用移动命令绘制如图9.2所示图形。 先绘制图9.2所示的原图,然后执行移动命令,具体步骤如下。 命令: _move 选择对象: 选择图9.2所示的对象,共15个; 选择对象:按Enter键结束选择; 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指定基点; 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确定基点放置的位置。 图9.2 移动示例 9.1.2 箱体类零件绘制技巧 箱体类零件图是各类零件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果一条线一条线地画,很难提高效率,也容易出错。画图关键是要做好形体分析,将整个零件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以每一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分析、作图、标注尺寸等。 该类零件一般也用多个视图表达,为减少尺寸输入,避免重复分析和计算尺寸,最好利用投影规律,以基本体为单元,将有该基本体投影的视图一起画,画完基本体以后,再用修剪、延伸等命令修改结合部位的图线。 画复杂的零件图,要先画主体,再画圆角和倒角等细节。另外,根据作图需要,适时关闭/打开相应的图层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例如绘制剖面线以前要先关闭中心线层,以免中心线干扰选择填充边

工艺学支架课程设计汇总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三班 学生姓名郭浩琛 指导教师赵艳红、陶林 2015 年 12 月 31 日 沈阳工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2) 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 二、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图5-5)1张 (2) 机械加工工艺毛坯图1张 (3)支架(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 (4)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 ①摘要及关键词 ②目录 ③序言 ④零件工艺性分析 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⑦设计心得体会表 ⑧参考文献 三、进度安排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1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与工序卡片2天 (3) 编写说明书1天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摘要 设计内容:设计“支架(二)”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并绘制出支架零件图、支架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体零件图。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在完成生产实习,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其它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的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次适应性训练,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支架;课程设计;工艺规程;工艺装备;

支架零件工艺工装设计-毕业设计(有图)

课程设计题目:支架零件工艺工装设计 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日期: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 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2) 第三章夹具设计 (5) 第四章拉刀设计 (5) 总结 (9)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一次重要的实践设计,对所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能很好的进行系统的复习,也是我们在进行毕业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推动架的加工工艺和工艺器具。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 在设计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尤其是 老师的亲切指导和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把从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轮、杠杆使该零件绕 mm轴心线摆动。同时,棘爪拨动棘轮,使丝杠转动,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推动架共有二组加工表面,其相互有一定关联要求。分析如下: 1.2.1 以φ32为中心的一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45、60、φ16孔 1.2.2 是φ16孔为中心的一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40、25、6x1槽、6x9槽孔、M8孔经过分析,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将φ32孔和φ16作为定位基准,以他为工艺基准能很好保证其他各个尺寸要求,完全可以达到图纸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第一组表面,再以第一组加工后表面为精基准加工另外一组加工面。 第一页

5 典型零件图的识读

项目六典型零件图的识读 任务1 识读锥度轴零件图(见上一节内容) 任务2 识读轴零件图 【课题名称】 断面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画和标注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三、素质目标 掌握并会画和标注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四、教学要求 掌握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教学重点】 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难点分析】 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 【分析学生】 1)有剖视图的学习基础,掌握断面图不困难。 2)画断面图也不会有困难。 3)在学习困难不大的情况下,要多练习,多熟练。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简述画剖视图的注意事项、剖视图的标注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视图能表达物体外部的结构形状,剖视图能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形状,断面图用于表达物体断面的形状,熟练地运用这些图样画法,相互配合起来就能将零件各个方向的内、外部形状准确而简便地表达出来。 三、讲授新课 1.断面图的概念 教师教授断面图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断面图的概念、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2.断面图的分类及其画法 教师讲授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移出断面图的画法、重合断面图的画法、移出断面图的标注、重合断面图的配置和标注。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 四、小结 简述断面图的概念、分类、画法与标注。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相关习题。 【课题名称】 其他表示法及表达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局部放大图及常用简化画法和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会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能理解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素质目标 熟悉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能理解图样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要求 熟悉并能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

支架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支架工艺规程设计 2011年7月5日 序言 本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CAD/CAM等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又经过了上学期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环节,特别强调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工程材料这两门课程的运用,同时也有对刀具和切屑的部分知识的综合,因此这是我们对以前所学各门

课程的一次较为深入的综合总复习,同时还要对相关课外知识进行查阅和学习,也是一次对我们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 我的设计题目是支架工艺规程设计,本次设计同时需要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并通过查找图册、手册等资料来解决工艺问题。由于能力和经验所限,以及对知识掌握、熟悉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还存在不足,因此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考虑不周全或错误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批评和指正。 目录 任务介绍 (4) 零件分析 (4) 支架工艺规程设计 (5) 1、确定支架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基准选择 (5)

3、制定工艺路线 (6)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小结 (22) 参考文献 (23) 任务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工; 4、填写工艺文件; 5、撰写设计说明书。 零件分析 1、零件的作用:设计做的零件支架位于车床的调节部位,起支撑、协调的作用。 本设计任务给定的零件支架即传递运动并保持其他零件正确工作方式,和保持互相之间的正确位置。其对加工平面,加工孔,垂直度,等有一定的要求。 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零件图(见附图)的主视图以工作位置放置,表达相互垂直的安装面、支撑肋、支撑孔以及夹紧用的螺孔等结构。左视图主要表达其支架各个部分前后的相对位置及安装板的形状和工作部分的通孔等。 根据零件图可知,零件的整体精度要求除了重要端面和孔,其他端面和孔的要求并不很高。由零件图可知,支架共有四组加工面: ⑴、以Φ20的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包 括Φ20孔的Ra3.2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和它的上下极限尺 寸偏差分别为+0.027、0,孔轴线与基准面B平行度为0.05 的要求,以及孔左右两端面的Ra12.5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的 加工; ⑵、以M10-6H的螺孔为中心的加工。这组加工包括

“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摘要 设计内容:设计“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φ30H7孔的工艺装备,并绘制出支架零件图、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填写工艺卡片,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意义:通过该课程设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的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增强了专业技能,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次适应性训练,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设计中调整了心态,懂得做事要细心,有信心,磨练了意志,强化了自我。

Abstract Design: Design "stand" partsofthemachining process of order processingand φ30 H7 hole of equ ipment and spare partsto mapoutsupportplans, roughmap, fixture assembly, filled out acardprocess,the preparationof curriculum designspecification. Design significance: the adoptionof thecur riculumdesign, willlearn theory and practice ofcombining production,tempered his analysi sof theproblem,identify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in theprocess I am an independentanalysisand solution of the mechanical parts ofthe manufacturing pro cess issues, Design a machineforthis fixture typical of equipment, improve the structureof design capability,enhance theprofessional skills for futuregraduates todesign theirown f uture and willbe engaged in the workof an adaptation training, thus layingagoodfoundation. In the design of adjustment of the mentality,know how to do thingscarefully,confiden ce, temperingthe will to strengthen the self.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

任务三:箱体类零件测绘 项目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箱体类模型,学生测绘,完成其零件图; 2、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与表达方式的练习; 3、箱体类零件的读图练习。 任务要求: 1、要求学生通过测绘箱体类模型,理解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方式; 2、通过练习,掌握箱体类零件中平行度、垂直度等的相关知识点; 3、掌握箱体类零件中重合断面图、局部视图、视图等常用表达方法的应用; 4、对测量与绘制的过程有了较好的认识,能按要求正确完成测绘任务。 基础理论知识: 一、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 箱体类零件是连接、支承、包容件,一般为部件的外壳,如各种变速器箱体或齿轮泵泵体等。主要起到支承和包容其它零件的作用。 基本构成:零件结构较为复杂。 材料:一般为铸件。 加工:其加工位置较多。 1.常见结构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按其不同的作用常分为下列四个部分: (1)支承部分 该部分结构形状比较复杂,下部通常做成带有加强筋的空腔:壁上设有支装轴承用的轴承孔。下图为齿轮减速器的箱体零件图。其支承部分为厚度6mm的空腔,上部左右两个圆孔Φ62 和Φ47 为支承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轴承的轴承孔。 (2)润滑部分 为了使运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箱体类零件常设有储油池、注油孔、排油孔、油标孔以及各种油槽。如图的箱体空腔下部作为储油池之用,Φ14小孔安装油面指示器,M10为排油孔,箱体顶面设计有集油槽。 (3)安装部分

为使箱体设计成一封闭结构和使润滑油不致泄漏,常在箱体零件上装上顶盖、侧盖以及轴承盖。因此在连接处要加工出连接配合孔,螺钉孔及安装平面,如下图上的6—Φ9为连接箱盖的螺栓通孔。在每一轴承孔的外侧面设计了凹槽用于固定轴承盖,当然也可设计四个螺孔作为固定轴承盖之用。又如油面指示器的小螺纹孔3-M3等。另外箱体类零件必须固定在其它部件上,因此一般有安装底面和连接孔以便安装固定,如图箱体的底面为安装底面,4—Φ9的通孔作为与其它部件连接固定之用。 (4)加强部分 箱体受力较薄弱的部分常用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箱体的轴承孔除安装轴承外还要安装轴承盖,因此对于较长的轴承孔,可在轴承孔外部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图有四块加强筋。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可将箱体底板下部作成空腔。为使空腔具有足够的强度,可在中间部分设置加强筋。 2.常用视图 箱体类零件的视图一般采用三个以上基本视图,广泛应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断面图、展开剖视图以及局部视图等。 (1)主视图

习题集零件图

第8章零件图8-1 零件测绘 1. 一、内容 根据轴测图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画出零件工作图。 二、目的 1.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培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 2.熟悉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培养画草图及机阿姐绘图技能。 3.练习在零件图上正确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三、要求 1.视图表达应完整、清晰、合理,并标注尺寸。 2.技术要求内容如下: 第1题轴: (1)5P9和8P9键槽对称中心面分别对φ16f8圆柱轴线和φ28f8圆柱 轴线对称度公差为0.02mm。 2. (2)φ28f8和φ16f8圆柱轴线两处φ20k7圆柱轴线同轴度公差为φ0.04 mm。 (3)φ28f8圆柱端面对该段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2mm。 第2题端盖: (1)A面对孔φ22H8轴线垂直度公差为0.02mm。 (2)φ58e6圆柱轴线对孔φ22H8轴线同轴度公差为φ0.01mm。 班级学号姓名审阅

8-1 零件测绘(续) 3.表面粗糙度Ra值及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的数值可参照教材中有关内容 4. 和数据,用类比法确定。 形位公差的内容: (1)φ24H8圆柱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1mm。 (2)孔轴线对φ24H8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mm。 技术要求 1.未注圆角R3~R5。 2.铸件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 名称:踏架 材料:HT150

8-1 零件测绘(续) 班级 学号 姓名 审阅 5. 表面粗糙度Ra 值及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的数值可参照教材中有关内容 6. 用AutoCAD 绘制缸体零件图。 和数据,用类比法确定。 技术要求如下: (1)φ18H8圆孔表面;缸体顶面 ;C 2倒角表面 ;φ8H8孔表面 ; 端面 ;所有螺孔均为 ;其余加工表面为 ;毛坯面为 。 (2) 标注φ18H8和φ8H8孔的极限偏差值。 (3)φ18H8孔的轴线对φ8H8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05mm ;缸体顶面对φ18H8 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08mm 。 技术要求 未注圆角R3~R5 。

支架零件图设计

河北科技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支架零件图设计 系别机电工程系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142207116 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前言.. (1) 1.1支架零件图设计要求 (1) 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 1.3 支架的研究意义 (2) 第二章支架零件图 (4) 2.1支架的作用 (4) 2.2 支架零件图 (4) 2.3 支架零件图分析 (4) 2.4 支架毛坯图 (5) 第三章支架零部件设计 (5) 3.1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3.2 选择毛坯 (6) 3.3 确定毛坯尺寸 (6) 3.4 选择夹具 (7) 第四章支架工艺编制 (7) 4.1 第一工序:铸造 (8) 4.2 第二工序:清砂 (8) 4.3 第三工序:铣 (9) 4.4 第四工序:铣 (10) 4.5 第五工序:铣 (11) 4.6 第六工序:车 (12) 4.7 第七工序:钳 (13) 4.8 第八工序:检验 (14) 第五章夹具设计 (15) 5.1 夹具概念 (15) 5.2 夹具设计要求 (15)

5.3 夹具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车床夹具 (16) 第六章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8)

绘制支架零件图教案

一、授课时间:2014.4.1第二节 二、课题:绘制支架零件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复杂支架的结构特点; 2、学会分析复杂支架的工艺过程及细节处理; 3、熟练应用AutoCAD进行支架绘制。 能力目标:1、通过对支架零件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 AutoCAD绘图技能水平; 2、通过对该任务的评估与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交流协作能力 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三维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掌握绘制复杂支架零件的方法,培养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作风。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图形以及快速绘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相交线、断面图、螺孔的分析和绘制。 五、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实践导向和直观分析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六、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份任务书; 2、准备课堂评价表每人一份; 3、准备多媒体机房、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三维实体。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上课前的准备情况检查以及学生的出勤情况并签到,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至最佳状态,准备上课。 1、任务布置 上一次课绘制的是防护罩支架,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防护罩支架式典型的支架类零件,今天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支架结构,本节课还要绘制一个更加复杂更有挑战的支架零件图。 让学生打开任务书,同时屏显支架零件图,让学生知道本次课的任务——绘制支架零件图,并且明确任务要求。(见书本125页,但是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完成支架零件图绘制,按照图示尺寸1:1绘制,尺寸不需标注。

箱体类零件图加工工艺分析

箱体类零件图加工工艺分析 零件图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124 吴瑞港 38 一、零件图样分析 分析零件图样是工艺准备中的首要工作,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及加工结果。首先熟悉零件在产品中作用、位置、装配关系和工作条件,搞清各项技术要求对零件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和关键的技术要求,然后对零件图样进行分析。 ,1,零件结构分析如上图箱体类零件,以铣加工与钻、镗加工为主。因此,本习题可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该箱体零件由6个螺纹孔,俩个沉孔,俩个φ50的 孔,100mm×80mm×10mm的型腔和120mm×70mm×70mm的型腔以及四块肋板组成。 ,2,精度分析a.尺寸精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主要有:中心距,200?0.02,mm,以及两个型腔的尺寸外形尺寸。对于尺寸精度要求,主要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对刀,正确选用刀具和正确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等措施来保证。

b.表面粗糙度孔的表面粗糙度和型腔内侧的表面为Ra1.6,其他为Ra3.2。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通过选用正确的粗、精加工路线,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等措施来保证。 ,3,确定加工工艺 a.选用φ20mm精齿立铣刀,加长切削刃型,精加工 120mm×70mm×70mm、用φ14mm和φ20mm的精齿铣刀精加工沉孔、用中心钻定位 6个螺纹孔用φ4.2mm的钻头和φ5mm的丝锥加工六个螺纹孔。 b.面用φ16mm的精齿立铣刀精加工底面100mm×80mm×10mm的型腔、用 φ10mm的球头刀加工四型腔四周的圆弧倒角。 c.用精镗刀加工φ50mm的孔。 ,4, 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 在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分析后,还应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对所用毛坯进行工艺性分析,否则毛坯不适合数控加工,加工将很难进行, 甚至会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 ,l,毛坯的加工余量是否充分,批量生产时的毛坯余量是否稳定。毛坯主要指锻、铸件,因模锻时的欠压量与允许的错模量会造成加工余量多少不等,铸造时也会因砂型误差、收缩量及金属液体的流动性差不能充满型腔等造成余量不等。此外,锻、铸后,毛坯的翘曲与扭曲变形量的不同也会造成加工余量不充分、不稳定。该箱体壁厚较均匀,尺寸较小,且为铸造性能很好的材料HT200,因此,毛坯质量易保证,稳定性较好。当批量生产时,加工余量应适当减少。 ,2,分析毛坯在安装定位方面的适应性,考虑毛坯在加工时的安装定位方面的可靠性与方便性,可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势,以便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许多待加工面。在分析毛坯安装定位时,主要考虑要不要另外增加装夹余量或工艺凸台来定位与夹紧,在什么地方可以制出工艺孔或要不要另外准备工艺凸耳来特制工艺孔等问

箱体类零件的认识

轴套类零件加工编程与检测报告单 姓名** 工号129B10 组别B组 课程名称箱体零件的认识任务编号Sk-zt-01 撰写目的了解箱体零件的相关知识 一、箱体零件的功用 箱体是机械式部件的基础零件,它将机械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使他们之间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运动或动力。因此,箱体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或部件的精度、性能和寿命。 二、常见的箱体零件的种类 按功能分 1、传动箱体:如减速器、汽车变速箱及机床主轴箱。主要功能是支撑 各传动及支撑零件,这类箱体要求有密封性、强度、刚度。 2、泵体和阀体:如齿轮的泵体、液压阀的阀体,主要功能是改变液体 的流向、流量的大小或改变液体的压力,除有对前面一类箱体要求以外,还要有一定能承受箱体内液体的压力。 3、发动机的箱体:主要功能是保证内燃机正常工作,除前面要求外, 还要有一定的耐温性。 4、支架箱:如机床支座、立柱等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精度

按制造方法分类 1、铸造箱体:常用的是铸铁,有时也用铸钢、铸铝合金和铸铜。铸 铁箱体的特点是结构形状较为复杂,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常用做成成批生产中的小型箱体。 2、焊接箱体:有钢板型钢或铸钢件焊接而成,结构要求较简单、生 产周期较短、使用但单件小批量生产,尤其是大件箱体,可大大降低成本。 3、其他箱体:如冲压和注塑箱体,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载荷机构形 状简单的箱体。 三、箱体零件的技术要求 1、孔的精度:孔径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对轴承配合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对轴的圆转精度形状精度要求较高,以轴孔要求最高。 2、孔与孔的位置精度: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误差和孔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会使轴与轴承装配到箱体内出现歪斜,从而造成主轴径向跳动会加剧轴承磨损。 3、孔对平面的位置精度:主要孔与主轴箱安装基面的平行度要求。 4、主要平面度:必须保证箱体的密封度。 5、表面粗糙度:要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四、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