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密铜矿地质特征
通化黄金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通化 地 区岩浆 活 动 频 繁 而 强烈 , 入 与 喷发 并 侵 ’ , 布广 , 类 多 , 浆 与 成 矿 作 用 明显 。区 内不 举 分 种 岩 同期 次 的构 造运 动 普 遍 发 育 , 杂 的 构造 系统 是 区 复 内金 多金 属 成 矿 带 的 最 佳 成 矿 位 置 。这 些 作 用 对 金 多金 属矿 床成 矿 提供 了成 矿 元 素 富 集 、 淀 的空 沉
摘
要
从 区内地层、 构造 、 岩浆岩方 面论述 了通化地 区的区域 成矿地 质背景 。 区内凸显矿 源层一 浆期后 活化及矿 液供 给一 岩
矿液低压扩容一 造富集成矿等 多因素、 构 多来源 、 多期次、 多类 型的成矿 机制 ; 并分述 了成矿集 中区及其成矿带 的成 矿规律 。 区 域 内有两个金 多金属成矿集 中区 内发 育 6个金 多金 属成矿带。 关键词 通化 黄金 地质背景 成矿 规律
下元 古 界集 安 群 : 一 套 浅 海 火 山 岩夹 陆源 碎 为
60 88
科
学
技
术
与工程 源自1 1卷 家岭铅 锌 矿床 赋存 在奥 陶系地 层 中 。
中生代 侏 罗 系 、 白恶 系 : 一 套 陆 相 碎 屑 岩 和 为
火 山碎 屑 岩 。代 表 岩 性 为 : 白色 砾 岩 、 色砂 岩 、 灰 杂 酉岩夹 煤 层 和安 山 岩 、 灰 岩 、 凝 流纹 岩 等 。柳 河 县 向 阳林 场金 厂沟 金 矿 、 化县 二 密 铜 矿 和 6个 金 多 通
区 内由老 到新依 次如 下 ( 1 。 图 ) 太古 界 鞍 山群表 壳 岩 组 合 : 主要 岩 性 为 黑 云 母 斜 长 片麻 岩 、 合 岩 、 闪片 岩 、 云母 石 英 片 岩 , 混 角 二 绿 泥片岩 等 。该地 层 中含 金 丰 度 值 高 , 本 区金 矿 是
通化二密铜矿东南区553中段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龙 岗地块南 西 端 的二密 中生代 火 山盆 地 中 -]矿床 56, 受 控 于一 面 积 达 10k 中 生 代 松 项 山火 山机 构 2 m 的 ( 图 1 。 目前发 现 的 c 矿 体 主要分 布 于松顶 山火 见 ) u
山机 构东 部 , 火 山 岩 石 英 闪 长 岩 与火 山 岩 接 触 部 次
地质特征 , 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对矿区金的成矿地质条
件 进 行 了分 析 , 本 矿 区 金 的地 质 找 矿 提 供 一 些 依 为
据。
1 区域成矿地质 背景
吉林 省通化县二密铜矿 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 ,
收稿 日期 :0 2—0 2 1 4—1 9
黄 铜矿 + 砂 为 主 的 2 毒 3号 铜 矿 体 矿 物 组 合 明 显 不 同 J 。闪锌 矿常呈 粗 大 的半 自形 晶体 ( 径可 达 1~ 直
体 , 5 3中段穿 切 了含金 石英 脉 ( 图 3 。 在 5 见 ) 矿石 中金 属 矿 物 有 黄 铁 矿 、 铜 矿 、 黄 闪锌 矿 、 毒 砂 、 铅矿 等 , 方 脉石矿 物有 石英 、 方解 石 、 晶石等 , 重 与
年 来 发现 的一 个 较新 的矿 床 类 型 。本 文 阐述 了其
21 0 2年第 8期/ 3 第 3卷
黄
金
GoLD
通 化 二 密 铜 矿 东南 区 5 3中段 含 金石 英 脉 的 地 质 特 征 及 其 意 义 5
田莉 玉 , 马春 生 刘贵 中 , , 臧兴运
(. 1 吉林大学测试科学实 验研 究中心 ; . 2 吉林省地质调查 院)
山 j至 2 , 0世 纪 9 O年代 中期 探 明的基 础储 量 已基本
采尽 , 矿山的资源储量危机 日益严重
铜矿石简介演示

船舶制造
船舶制造中需要大量使用铜材料,包括电缆、管道系统和密封材料等。此外,为了防止海洋生物附着 和腐蚀,还会使用含铜的防污漆。
其他领域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铜制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电线、密封材料和热交换器等都离 不开铜矿石。
交通运输
在交通运输领域,汽车、火车和轮船等交通 工具中都使用了大量的铜制品,包括电缆、
铜矿石简介演示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铜矿石概述 • 铜矿石的开采与加工 • 铜矿石的应用领域 • 铜矿石的市场动态与趋势 • 铜矿石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铜矿石相关数据与参考资料
01
铜矿石概述
铜矿石的定义与分类
铜矿石定义
铜矿石是一种含有较高铜含量的天然矿物集合体,可用于提炼铜的矿产资源。
要点二
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铜矿石的开采和加工过程需要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绿色采矿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 和减少环境污染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新型加工技术
研发新型加工技术,如高压脉冲技术、超声波破碎等, 可以改善铜矿石的加工效果,提高铜的回收率,降低能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地理分布
铜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产区包括中国、美国、秘鲁、智利等国 家。
储量
全球铜矿石的储量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矿石生产国 ,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02
铜矿石的开采与加工
铜矿石的开采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是一种常见的铜 矿石开采方法,包括剥离 表层土和岩石,然后挖掘 和运输矿石。
铜矿石分类
根据铜的含量和矿物组成的不同,铜矿石可分为富铜矿石和低铜矿石两类。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doc

(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
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 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
描述内容:1、岩相划分情况;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4、包体特征;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内容:1、接触带类型: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4、原生构造;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6、接触带产状变化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构造特征观察描述(一)褶皱构造1、褶皱要素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2、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新老关系等;3、几何形态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福建省浦城县清明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2021年 1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福建省浦城县清明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周 城,黄 璟,饶 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1)摘 要:清明山铜多金属矿位于闽西北隆起带北东缘,北武夷成矿亚带中,同时又地处北西向宁德~浦城断裂带与北东向武夷山~泰宁断裂带交汇部位。
在1:20万江西省上饶地区广丰幅区域地质矿产报告中,把该区划为Ⅰ级找矿远景区。
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矿产勘查中的重点研究区域。
针对成矿带中清明山铜多金属矿,对其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找出该地区控矿的主要地层因素、构造因素、岩浆岩因素及蚀变因素等,对今后指导该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3-0089-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ming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Pu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ZHOU Cheng, HUANG Jing, RAO Jian(Jiangxi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am 4, Jingdezhen 333001)Abstract: Qingming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edge of the northwest Fujian uplift belt and the North Wuyi metallogenic sub bel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northwest Ningde Pucheng fault zone and the Northeast Wuyishan Taining fault zone. In the 1:20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port of Guangfeng range in Shangrao area, Jiangxi Province, this area is divided into class I prospecting prospect.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which is the key research area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t present. Aiming at the qingmingsha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this paper studies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atum, magmatic rock and structure, and finds out the main stratigraphic factors, structural factors, magmatic rock factors and alteration facto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prospecting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in the future.Keywords: metallogenic bel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周城,男,生于1989年,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作者:孙渺汪鹭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3期摘要: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因此该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矿业公司的首要勘查目标。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斑岩型铜矿床的资料,总结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特征,斑岩型铜矿与钙碱性系列的侵入体的关系,矿体的赋存位置、围岩的岩性,斑岩型铜矿的蚀变组合和分带等,并对板块俯冲和大陆环境的斑岩型铜矿成因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因模式1.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1.1 与岩浆侵入体的紧密联系。
斑岩型铜矿在空间、时间以及成因上都与钙碱性系列的斑岩岩浆侵入体有关,斑状侵入体常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其中以花岗岩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要含矿岩侵入岩。
侵入体的侵位年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岩相上主要为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其中浅成、超浅成相与斑岩型铜矿关系尤为密切,它们常为多期多阶段复合杂岩体的晚期产物。
超浅成相主要由潜火山岩组成,它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
潜火山岩的产状总体来说是侵入状的,而非层状,岩相上与火山岩类似,比如其基质结构与火山岩相似。
因此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尤其是对岩体产状的调查,是区分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的重要途径。
含铜矿的斑岩岩体,一般受构造控制,因此形态上常为蘑菇状、筒状、喇叭状、蝌蚪状以及不规则脉状。
也常见上部为脉群,下部为不规则的岩株体,通常形态特点比较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侵入体是否含矿只靠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化学分析方面来判断显然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多借助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造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辅助判别。
斑岩型铜矿虽然赋存于斑岩体内,但矿化并不局限于岩体内,有些矿化体还可以产于硅铝质的变质岩或者沉积岩的围岩里。
从找矿的角度来说,不能受困于火山岩的限制,要注意到与火山岩无关的浅成岩地区,特别是那些与构造岩浆带有关的浅成岩。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6、新规范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工作,并把它 作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可行性评 价的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结论是划分资源储量类别的重 要依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成果报告,未进 行(预)可行性研究的,只能提交资源量,进行了 (预)可行性研究的,才能提交相应的资源储量。 同时,新规范对可行性评价工作的资质作了规定, 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 或有资质的技术经济专家会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 概略研究由地质勘查单位完成。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

岩石矿物的分类及鉴别特征概述:岩石(rock)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者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按照岩石的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力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按成因又可分为四大类:表2-1 沉积岩分类简表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2~0.05mm、粉砂状结构0.05~0.005mm、粒径>100mm 粒径2~100mm 粒径65%强烈过饱和游XX英>20%造岩元素含量的变化:Fe Mg Cu →Fe Mg Cu Al →Fe Ca Al Na →Ca Na K Al + SiO2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暗(绿灰)→中色(灰色)→浅色(肉红、灰白)。
矿物组合变化、橄榄石、辉石(无石英)辉石、富钙斜长石、角闪石(基本无石英) 钙钠中等的斜长石、角闪石(少石英、黑云母) 富钠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大量出现。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及产状岩石类型主要分布位置重量百分比地表分布面积产出状态陆地海洋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5% 75% 少量层状岩浆岩地下深处89% 25% 占大多数块状或脉状变质岩构造运动剧烈地带或岩体周围6% 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第一节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目的:1、学会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2、加深对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
(一)单体形态由于矿物具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具一定外形的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crystal)。
完好晶体的自然表面称晶面(crystal face),它相当于结晶格架上质点较密集或联结力较强的网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矿区概况工作区位于通化市320°方向约20km,行政区划隶属通化县二密镇。
勘查区面积327km2,范围拐点坐标为:(1)125°34′15″,41°45′15″(2)125°34′15″,41°55′45″(3)125°55′15″,41°55′45″(4)125°55′15″,41°45′15″303国道、梅--集线铁路在工作区内通过,通化市有一级公路通往长春,各镇(乡)村均有水泥路通至303国道,每日有公路班车途经303国道并往返各矿山、勘查区,交通十分便利。
2、成矿地质特征该区位于龙岗古陆核南缘、滨太平洋活动带长白山火山~深成岩带、二密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南东翼,基底为太古宙高级区,东南隅为板石沟-旺文川花岗岩带。
中生代由于强烈的岩浆喷发活动,堆积有6000余米厚的火山沉积,形成火山盆地,主要由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两期火山旋回组成。
岩浆侵入活动有晚侏罗世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早白垩世流纹岩、石英粗面岩、霏细岩以及正长岩、正长斑岩等,呈小岩株侵入于盆地中心边缘,与同期火山岩组成一套完整的岩浆喷发旋回。
盆地内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较为发育,多为继承性断裂,控制着盆地矿产的形成。
在盆地内已知矿产有二密铜矿和老岭沟、杨木宝沟、英戈布等铜矿点以及太安村、土窑沟硫铁矿。
在盆地南东侧金厂-龙胜一带,有10多处金矿(点),这些矿点被认为是火山成因浅成低温冰长石-绢云母型,其前景有待进一步工作。
(1)二密铜矿矿区由南向北分为四方顶子区、南区、东区三个生产区段和四道洋岔、七道沟、烟袋窑沟、小横道河子等四个找矿评价区。
区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上侏罗统果松组、鹰咀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
果松组:上部为暗灰紫色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斑状安山岩等,中部为灰紫色安山角砾岩、安山质集块岩、灰绿色斑状安山岩,下部绿黑色斑状玄武安山岩、灰紫色安山岩夹粉砂岩薄层。
鹰咀砬子组:上部为灰绿色流纹质凝灰岩、紫红色粉砂岩、砂质页岩、灰绿色流纹质凝灰岩等,下部为紫红色砂砾岩、巨(粒)砾岩、页岩等。
林子头组:上部为安山岩、凝灰岩互层夹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中部为粉砂岩、砾岩夹凝灰岩,下部为深灰色安山岩、二长安山岩等。
下桦皮甸子组:上部为紫黑色凝灰质粉砂岩、紫红色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粉砂岩,黄绿色与紫黑色粉砂岩互层。
侵入岩主体为松顶山序列,其成因与晚侏罗世火山岩密切相关,属同一序列浅成~超浅成火山岩相,按其侵入顺序及接触关系将其划分4个单元,即细粒石英闪长岩单元(J3A),中粒石英闪长岩单元(J3B),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J3C),花岗斑岩单元(J3D)。
松顶山复式岩体侵入于盆地中林子头组中,总体呈NW向展布,面积仅9km2,其同位素年令(钾~氩法)为56-79Ma,岩体向东南倾,倾角较缓,向南东分出二个岩枝伸入围岩。
石英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SiO2及Fe2O3偏高,FeO、MgO、Na2O偏低,扎氏数值d、S、d/c值偏高,b、s、m、Q值偏低,属偏碱性。
花岗斑岩呈小岩株,侵入到石英闪长岩体东段内外接触带,面积仅0.4km2,斑状结构,岩石化学特征介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之间,d/c接近花岗岩类。
脉岩主要见有细晶岩、闪长玢岩、橄榄辉长玢岩等。
二密铜矿大小工业矿体84条,其中东区39条、南区15条、四方顶子区13条、小横道河子区4条。
按矿体产出部位分为两大矿体群,一是石英闪长岩体顶部围岩中,垂直于接触带张性断裂系统中的矿体(简称顶部围岩矿体群);二是近接触带并与之平行的断裂系统中的矿体群。
矿体按矿化特点可划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脉状~复脉状矿体;网脉~浸染状矿体;浸染状矿体;块状矿体。
以脉状~复脉状矿体类型为主。
石英闪长岩顶部围岩内矿体:分布在四方顶子一带,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体上部接触带300米内围岩中。
该矿体延伸到下部被接触带的缓倾斜矿体所截。
依矿体产出特点分为东西向矿带和北西向矿带。
东西向矿带长150~270米,宽25~500米,深160~200米,倾向南∠70~85°;单矿体呈透镜状,长40~220米,延深40~60米,厚1~6米,矿体由长30~80米、宽0.5~1米矿囊组成,每个矿囊长1~10米,宽0.12~2厘米;北西向矿带有三条,受与岩枝平行的断层控制,矿带长450~600米,宽180~100米,深300~500米,倾向北东,∠20~80°。
矿带中的单矿体呈透镜状,长80~100米,宽1~5米,最宽达9米;矿体由细脉和浸染体组成,单一细脉长10~60米,宽0.5~5厘米。
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少许毒砂、闪锌矿;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
石英闪长岩接触带附近矿体:矿体成群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体的东南部,总体呈弧形,分布在岩体接触带内、外100~200米范围内,海拔标高200~600米区间,实质上与弧形岩浆构造一致。
矿体集中在花岗斑岩体顶部靠石英闪长岩接触带附近。
弧形矿带总长3000米,宽200~300米,自北东至南西断续出现三条(东区、东南区及南区)矿体集中地带,每个矿体集中带长600~1900米,宽100~300米,深400~ 700米,最深1800米。
矿带产状自北东至南西总体构成一个向南东突出,并向东倾斜的弧形矿带,矿石构造以条带状为主,其次是脉状、角砾状或浸染状。
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铜矿、磁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白铁矿、闪锌矿,偶见辉钼矿和方铅矿。
矿石矿物生成顺序:毒砂→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石英→方解石。
花岗斑岩附近的浸染状矿化体~矿体:矿区内30多个浸染状矿化体,集中产在花岗斑岩顶部围岩或隐爆角砾岩内,斑岩体内亦有赋存。
矿体矿化强度不等,个别开采利用,一般不具有工业价值。
矿体呈椭圆状、柱状、扁豆状等,一般长20米,深30米,宽10~17米,最大的5508号浸染状矿体长25~27米,深90米,宽达17米,当浸染状矿体为脉状矿体叠加时其铜品位明显增高(可达1%),一般情况下铜含量只有0.3~0.6%。
表明浸染状矿体是花岗斑岩体本身带来的早期矿化,主要成矿作用在此之后发生;矿石以浸染状为主,部分为斑点状构造。
隐爆角砾岩内的富矿体:富矿体赋存于隐爆角砾岩底部花岗斑岩冷凝收缩产生的虚脱空间带内。
典型矿体平面为环带状,剖面呈“锅底”状,分为三个带:外部为含石英晶簇的破碎带,是成矿后的产物,一般宽5~8米;中间含矿带,宽15~30米,不规则状,由棱角状蚀变岩和矿体组成,裂隙发育,赋存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富矿体上千个,规模大者25米,宽1~3米,深20米,铜品位达12%;内部蚀变带,由蚀变岩角砾组成,富矿团小且少。
该类矿石呈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少许闪锌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
矿物生成顺序是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方解石。
铜矿石铜平均品位0.4~1%,高者达7~12%,伴生元素金、银、铟、钴、锡、镓等均可综合利用。
矿物成分: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和闪锌矿,次为黄铁矿、辉钼矿、方铅矿、磁铁矿,少量辉铋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次为绢云母、高岭土、绿泥石等。
表生矿物褐铁矿、孔雀石、兰铜矿等。
化学成分:除了主要元素铜外,尚含有微量铅、锌、钼、铋、金、银、铟、钴、锡、镓等。
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它形晶结构、斑状结构、包含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胶状构造等。
矿石类型:含电气石型,黄铜矿~磁铁矿型,黄铜矿~毒砂型,黄铜矿~白铁矿型,含铜磁铁矿型,孔雀石~褐铁矿型矿石,以三、四类型为主。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
4.5.3 找矿前景分析1、探明资源储量根据吉林省2008年矿产储量表和相关资料记载,二密铜矿截止2008年累计探明的资源/储量为铜6.25万吨。
2、找矿前景分析二密火山盆地形成于龙岗变质杂岩基础上,叠加有多次活动的次火山-侵入岩,对形成金、铜矿产具较好的成矿条件。
二密铜矿生产主要以石英闪长岩体内外接触部位多次活动的原生裂隙带内充填(交代)型矿、火山岩围岩中微裂隙发育部位的细脉浸染型矿脉带,花岗斑岩内环形蚀变破碎体中充填型富矿脉,而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内微裂隙发育部位的浸染型矿染带和隐爆角砾(带)岩及蚀变花岗斑岩中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一直未能引起重视,矿区有6条矿染带,矿染带中黄铁矿染普遍,黄铜矿染以第一矿带为多,第三、第五矿染带中也有,因此可以考虑从研究第一矿染带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入手,有效评价低品位铜金矿的利用,寻找接替资源,重点要考虑头道沟-二道沟、东区北部与四道洋岔毗邻地段和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带)等其它有望地段的找矿评价,同时要高度重视金、银等伴生有益组份的综合查定。
近年来,矿山在东区的西侧2.6km2中对少数物探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线索:在东区0米中段揭露5-2号异常时探获了面积为1200km2、平均品位为0.46%、以蚀变隐爆角砾岩为主体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初步证实了以隐爆角砾岩-斑岩型矿床(体)为主要目标的方向,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如能对矿区15-20km2相应开展大功率激发电位详查找矿和异常验证,则可望发现新的隐爆角砾岩体(筒、带),探获中大型的目标也完全有可能实现。
区内铜矿体中含有金、银,区域化探资料上也有大面积的金地球化学异常,如较多的分散流综合异常和重砂金、辰砂异常,所以对金银的找矿也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斑岩体附近及浸染体的独立金矿体的查定工作以及石英闪长岩内外接触带附近尚未开发利用的浸染体。
3、远景资源量预测根据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岩体和构造产出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等特征,结合矿区矿体赋存规律、探明资源储量和矿山开采情况,参考《吉林省东部山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报告》的预测结果,预测本区远景资源储量见表4-10。
表4-10 二密火山盆地区预测远景资源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