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合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为今后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打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熟悉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所用到设备(包括基本结构,基本操作,)并能根据实际生产
进行调试;熟悉常用制品的生产工艺及配方,学会根据制品的性能进行工艺及配方的调试。
学会配方的设计。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实验 实验 时 类型 要求
本项目所需 主要仪器设备
是否 备注
开放
01 PVC 配方及加工条件试验 7 设计 必修
开炼机
是
02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试验 7 综合 必修
注塑机
是
03 橡胶硫化实验
7 综合 必修
密炼机
是
聚合物蠕变曲线和本体
04
6 演示 必修
实验讲义上内容较多,各专业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 六、参考书目 [1] 刘长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兴英,《高分子科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流变仪
否
粘度的测定
05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7 验证 必修
搅拌机
是
06 制膜工艺条件实验
6 演示 选修
挤出机
否
07 塑料管材挤出实验
6 综合 必修
挤出机
是
09 反应挤出工艺实验(Ⅱ) 7 综合 必修 挤出机、注塑机 是
结晶型与无定型物料的
10
6 验证 选修 平板硫化机
是
压制成型
11 中空-吹塑成型
6 验证 选修 挤出机,吹塑辅机 是
说明:
1.实验类型有:①演示;②验证;③综合;④设计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57课程名称:高分子物理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olymer Physics学分:1.5 学分学时:50 学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四年级。
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高分子物理实验是高分子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的最基础的实验技术,是研究和表征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定和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及溶液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对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获得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
基本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高分子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如:玻璃化温度、熔限、特性粘数、溶度参数、θ温度等。
2、使学生了解聚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晶态、非晶态、交联等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有所认识。
3、使学生掌握测定和表征聚合物性质的一些基本方法、手段和操作,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无干扰尺寸、熔点、耐热性及电性能等。
4、实验课所列的实验方法一般应为成熟、经典的实验方法,但应根据条件尽量开设现代化的实验、结合最新科研成果的实验,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实验课水平。
5、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参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学内容编写的自编教材。
(三)重点、难点:掌握高分子化合物表征的基本方法,难点是高分子分子量的测定与分子量分布,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表征。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化学各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高分子物理实验》,高俊刚等编,2003年。
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大纲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大纲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科学领域,其在各个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教学目标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和结构,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2. 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加工工艺,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3.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能够进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评估;4. 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以及基本分类,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等;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链结构和晶体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3.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聚反应和交联反应等;4.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包括挤出、注塑、吹塑等;5.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各个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如包装材料、电子材料、医疗器械等;6.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介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力学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和光学性能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高分子材料理论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相关问题;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背景介绍高分子是一类由单体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化妆品、食品等众多领域。
本课程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分子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包括聚合反应、链转移反应、共聚反应等;•学会分析高分子化学问题并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认识高分子在医学、食品、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高分子化学基础概念1.高分子化学的引入与发展历程;2.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3.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4.高分子化学的应用。
第二章:高分子聚合反应1.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2.自由基聚合反应;3.离子聚合反应;4.阳离子聚合反应;5.阴离子聚合反应。
第三章:高分子链转移反应1.链转移反应的基本原理;2.烷基铜链转移反应;3.制备功能高分子的链转移反应;4.实用的链转移剂。
第四章:高分子共聚反应1.共聚反应的基本原理;2.进行共聚反应的条件;3.典型的共聚反应体系。
第五章:高分子表征方法1.高分子结构的表征方法;2.溶液聚合过程的监测方法;3.高分子物性测试方法。
第六章: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1.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2.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3.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食品、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PPT、板书及案例分析进行;2.实验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和课程要求,针对实验室教学安排相应实验;3.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课程评价学生的成绩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多项因素,并将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作者:谢文良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五版),作者:周光召、徐大为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作者:李耀斌、赵静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3. 《高分子反应工程》(第二版),作者:许祖林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大体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高分子化学课程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化学反映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的把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映原理和操纵方式把握高分子的大体概念和化学反映特点,培育学生具有初步操纵聚合反映及选择聚合反映方式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聚合反映原理,合成方式,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关系。
培育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高分子化学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大体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依照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大体原理,能够合成出所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2.能够选择较好的聚合实施方式,能够制定出大致的工艺流程,能够较好的确信聚合参数;3.关于高分子合成进程中显现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
4. 关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较为熟悉。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大体要求1.绪论(1)引言(2)高分子的大体概念(3)聚合物分类和命名(4)聚合反映(5)分子量(6)高分子的链结构(7)大分子的微观结构(8)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大体要求:(1)把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大体概念、分类和命名、分子量及散布概念;(2)明白得:线型、支链和体型大分子和高分子的微观结构;(3)了解: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要紧性能,高分子材料和机械强度和高分子化学简史。
2.自由基聚合(1)引言(2)连锁聚合的单体(3)自由机聚合机理(4)链引发反映(5)聚合速度(6)分子量和链转移(7)阻聚缓和聚大体要求:本章是高分子化学的重点章之一(1)把握:自由基聚合机理及特点,要紧引发剂种类及引发机理,自由基聚合反映动力学及阻碍聚合速度的因素,分子量及其阻碍因素;(2)明白得:引发剂,引发作用,引发效率,自由基的特性,单体的特性,稳态理论,自由机等活性理论,链转移,阻聚缓和聚等大体概念;(3)了解:光、热、辐射等其他引发作用。
高分子化学 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与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密切相关,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涂料、橡胶等领域。
一、引言高分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合物。
学生应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聚合反应与聚合物合成学生应该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环氧化聚合等。
此外,还应该学习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
3. 高分子结构与性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链的构型、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晶体结构与非晶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并了解这些因素对高分子材料性质的影响。
三、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1.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以及与力学性能相关的因素,如分子量、结晶度、交联度等。
2. 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学生应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如熔融温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并掌握相关测试方法和应用。
3.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高分子材料在电学性能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电解质性能等,并了解高分子电解质、高分子电导体等相关领域的应用。
4. 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高分子材料在光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学生应该学习高分子材料的透明性、折射率、吸收光谱等,掌握相关测试方法和应用。
四、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1. 塑料与橡胶塑料和橡胶是高分子材料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部分:高分子材料概述
- 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 高分子材料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 高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测试方法
-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高分子材料的热学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在塑料、橡胶、纤维等方面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在医疗、电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四部分: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 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 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方法和工艺
-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成型技术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测试实验,以增强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具体的考核比例将在课程开始时由授课教师详细说明。
参考教材
- 《高分子材料导论》王良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分子材料化学》陈信雄等著,科学出版社
以上为课程的大纲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敬请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编码: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olymer Science 学时:40(2周)学分:2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粘合剂、高分子材料剖析参考教材:1、《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天津科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2002.42、《高分子科学实验》,韩哲文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3、《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工程实验》,刘建平、郑玉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大纲根据《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备注设计性实验必须选修1个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是高分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巩固并加深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撰写科学报告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具有独立工作的本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性能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技术和基本的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4.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1.常见塑料和纤维的简易鉴别实验实验目的:学会以燃烧法、溶剂溶解法鉴别一些常见的塑料和纤维。
基本原理:不同聚合物在燃烧是会出现不同的燃烧性状并散发出不同气味,以此可以作为聚合物的辨别依据;由于结构上的差异,聚合物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体现出不同的溶解度,也可判断常见聚合物的类型。
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目的: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聚合原理,掌握本体聚合的方法;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及成型方法。
基本原理:本体聚合是烯类单体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而自由基聚合可以通过本体聚合实现。
本体聚合的特点是产物纯净,尤其可以得到透明制品,所需设备简单。
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自由基本体聚合可以得到具有高透明性、同时又具有一定耐冲击强度与良好低温性能的有机玻璃。
3.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实验目的: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学习典型的乳液聚合的实施过程。
基本原理:乳液聚合一般采用水溶性引发剂。
在乳液聚合中,单体、引发剂、水的用量一定时,仅改变乳化剂的用量,就可形成不同数目的微胶束,由于微胶束是乳液聚合的场所,最终形成的聚合物颗粒乳液。
聚醋酸乙烯(PV Ac)乳液就是通常所说的白胶,可用来粘结木材。
4.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目的:学习悬浮聚合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肋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将单体分散在不溶的介质中,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和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
5.熔融缩聚法制备尼龙66实验目的:掌握尼龙66的制备方法,了解双官能团缩聚的特点。
实验原理:缩聚反应过程中投料比对产物的分子量有极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将己二胺和己二酸成盐的方法严格控制配料比,并降低缩聚温度以减少二胺的损失进行预缩聚,最终得到高分子量的尼龙66。
6.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实验目的:了解醇酸缩合的反应特点,掌握多羟基聚酯的制备;通过多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掌握逐步聚合反应制备聚氨酯的反应原理,了解高聚物发泡成型方法。
基本原理:聚氨酯树脂的聚合原理,在与多异氰酸酯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强烈的反应,形成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NH-COO-(氨基甲酸酯)的聚合物,通常称为聚氨基甲酸酯。
此种聚合反应只有当多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共存时,才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加聚反应,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反应。
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原料是二异氰酸酯及多羟基化合物。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成原理是异氰酸酯与适量的水分作用,使之分解出CO2气体进行发泡。
当体系反应到一定程度时,粘度增大,分子链交联,放出的CO2气体不能逸出,则形成了多孔泡沫体,即聚氨酯泡沫塑料。
7.热固性脲醛树脂的制备实验目的:了解热固性树脂的聚合原理,熟悉脲醛树枝的制备方法。
基本原理:当线形高聚物在一定条件下交联,就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所有平移运动受到限制,这种交联的高聚物称为热固性树脂。
脲醛树脂是由尿素与甲醛缩聚制备的热固性树脂。
尿素与甲醛反应逐步形成带支链结构的预聚物,最后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交联生成不溶不熔的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8.膨胀计法测定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实验目的:掌握用膨胀法测定高聚物玻璃化温度的方法;了解升温速度对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基本原理:无定型高聚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过程的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一般以Tg表示。
玻璃化转变,从微观上看是链段开始运动;从宏观上看,则表现为高聚物的许多物理性能,如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折光率、介电常熟等都会发生相当明显的变化。
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物理性能依赖于温度的变化测定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本实验利用高聚物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比容的不连续变化测定Tg。
9.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形态实验目的: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合物的球晶大小。
基本原理:球晶是聚合物结晶的一种最常见的特征形式。
当结晶性高聚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这种比较复杂的结晶形态。
球晶呈圆球形,直径通常都在0.5-100μm之间,大的甚至达到厘米数量级。
在偏光显微镜两正交偏振器之间,球晶呈现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像。
黑十字消光图像是聚合物球晶的双折射性质和对称性的反映。
10.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实验目的: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高分子溶液粘度的方法并计算粘均分子量Mη。
基本原理:高分子溶液具有比纯溶剂高得多的粘度,其粘度大小与高聚物分子的大小、形状、溶剂性质以及溶液运动时大分子取向等因素有关。
因此,利用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对溶质分子量的依赖关系可以测定分子量。
1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合物热性能实验目的:了解DSC的工作原理,熟悉用DSC测量聚合物热性能的基本操作与谱图分析。
基本原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材料的研发、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转变、熔融、结晶、产品稳定性、固化/交联、氧化诱导期等,都是DSC的研究领域。
12.热失重法(TGA)测定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实验目的:了解热重分析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制样及测试分析过程。
基本原理: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的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率。
热重法可以用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添加剂对热稳定的影响、材料的氧化稳定性,溶剂的含量、结晶水的含量、高聚物的分解温度,填料的含量等,在高聚物的剖析中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热重法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存在很大关系,例如升温速率、气氛等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3.DMA测定高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目的:熟悉动态粘弹谱仪测试高聚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原理,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和测试过程。
基本原理:当样品受到变化着的外力作用时,产生相应的应变。
在这种外力作用下,对样品的应力-应变关系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即为动态力学分析。
动态力学分析是研究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它能得到聚合物的储能模量(E'),损耗模量(E'')和力学损耗(tanδ),这些物理量是决定聚合物使用特性的重要参数。
同时动态力学分析对聚合物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十分灵敏,考察模量和力学损耗随温度、频率以及其它条件的变化的特性可得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许多信息,如阻尼特性、相结构及相转变、分子松弛过程、聚合反应动力学等等。
14.扫描电镜法分析聚合物形态实验目的:了解扫描电镜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样品制备方法,观察聚合物断面形貌。
基本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行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
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分析工具。
不同聚合物性质不同,这些性质会反映在聚合物断口的形貌上,根据断裂的形貌,可以观察材料的晶界(小角或大角),有无范性性变,塑性情况。
15.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聚合物流动行为,学习测试聚合物的熔融指数的实验技术。
了解熔融指数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基本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下,测试热塑性塑料融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
主要用于测试熔融粘度较低(流动速率0.15g/10min~50 g/10min间)热塑性材料。
16.高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高聚物流体的流变特性;掌握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高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基本原理:高聚物熔体(或浓溶液)的流变特性,与高聚物的结构、相对分子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子的支化和交联有密切的关系。
了解高聚物熔体的流变特性对于选择加工工艺条件和成型设备等具有指导性意义。
用毛细管流变仪可以方便地测定高聚物的熔体的流变曲线。
17.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设计性)1)指导思想以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油性涂料是目前全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受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量的限制。
水性涂料的优点是以水为溶剂,因而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带来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涂料有优良的防锈性,可用于金属表面,其光泽接近一般溶剂漆,稳定性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