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中,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路配置。

通过引入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线性度和频率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并测量其性能参数,验证负反馈的作用和效果。

一、实验原理负反馈是指将放大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值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从而调节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分为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两种类型。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好放大电路所需的电阻、电容等元件,以及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测量设备。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要求,搭建负反馈放大电路。

3.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4. 测试频率响应: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5. 测试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验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基本的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1. 输入输出特性:通过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我们可以得到放大电路的增益和相位差。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输入信号幅值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也相应增加,但增益逐渐减小,这是负反馈的作用。

相位差也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较为平缓,说明负反馈对相位稳定性的改善。

2. 频率响应:我们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相位差也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负反馈对高频信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从而改善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 稳定性: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的值,我们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负反馈电阻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减小,但增益变得更加稳定。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加深对负反馈原理的理解,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加入反馈电路,使得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端,从而抑制放大器的增益,降低失真,提高稳定性和线性度。

三、实验器材。

1. 信号发生器。

2. 示波器。

3. 电阻、电容。

4. 电压表。

5. 万用表。

6.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箱。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箱上的示意图连接负反馈放大电路。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端的波形变化,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差。

3. 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电流,计算增益和带宽。

4. 调节反馈电路的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波形的失真明显降低,相位差减小,增益稳定性提高。

当调节反馈电路的参数时,输出波形的变化也相对灵活,这说明负反馈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六、实验结论。

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失真,提高稳定性和线性度,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

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对于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其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负反馈放大电路,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为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

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探究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表现,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类型,通过在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入反馈电阻,实现电压的负反馈。

负反馈能够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减小非线性失真、提高稳定性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电路:使用仿真软件,根据实验原理图搭建电路。

电路包括放大器、反馈电阻等元件。

2. 设定电路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放大器、反馈电阻等元件的参数值。

3. 运行仿真:启动仿真软件,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记录相关数据。

4. 分析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优化电路:根据分析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放大器的性能。

6. 总结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在仿真过程中,记录不同反馈电阻下的输出电压、输入电阻等数据。

2.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例如,随着反馈电阻的增大,输出电压的幅度减小,但输入电阻增大,说明负反馈能够减小放大器的增益,提高输入电阻。

3. 性能优化: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放大器的性能。

例如,减小反馈电阻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失真度。

五、结论总结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探究了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负反馈能够减小放大器的增益,提高输入电阻,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我们成功地优化了放大器的性能。

本次实验对于深入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放大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负反馈四种基本组态的判断方法。

2、巩固学习负反馈放大器分析方法,加深对基本方程的理解。

3、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改善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分析掌握影响负反馈电路稳定性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备用元器件(1)实验仪器序号名称型号备注1 示波器2 数字万用表3 模拟实验板(2)实验材料序号名称说明备注1 三极管2N5551;9012;90132 电阻见附件3 电容见附件三、实验原理与说明负反馈是电子线路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负反馈虽然降低了电压放大倍数,但是它能够提高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改变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以及展宽通频带。

因此,实际应用中,几乎所有的放大器都具有负反馈电路部分。

本实验中的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在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电路。

这样电路既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

图3.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加负反馈后,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F A A uuf +=1(3.1)深度负反馈时:FA uf 1=(3.2)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uu ufuf A dAAF A dA ⋅+=11(3.3)通频带:BW AF BW f )1(+≈(3.4)当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时,闭环输入电阻:i f i R AF R )1(+=(3.5)闭环输出电阻:AFR R oof +=1(3.6)改变反馈深度(调整f R 的大小),可使放大器性能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

四、实验要求和任务1、实验前的准备 ⑴ 设备材料的保障(1)检查实验仪器(2)根据自行设计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器件 (3)检测器件和导线(4)根据自行设计的电路图插接电路⑵ 电路设计如图3.1(完整的计算过程及数据记录)① 确定放大器工作电源(如DC12V ,功率5W 等) ② 确定放大器直流参数(如I CQ1=0.6mA;I CQ2=1mA 等) 例如:在I CQ1=0.6mA 前提下,③ 确定放大器主要参数(如负载为3k Ω;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大于400等)。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Ω(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实验方法: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4V 。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负反馈实验报告

负反馈实验报告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器(P69)一、实验目的(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倍数;(4)负反馈提高了放大器增益的稳定性;(5)负反馈展宽了放大器的通频带。

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用集成运放组成的闭环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放大电路1和放大电路2各自是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局部负反馈放大器,就整体而言,它们可视为开环放大器(无整体反馈环时)。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本设计要求: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 u=500(第一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为20倍),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 uf≈80左右(以实测为准),先用Multisim7进行软件仿真,然后再在实验仪上完成。

1. A741集成运放管脚介绍:• 1.5 调零端 2. 反相输入端(-)3. 同相输入端(+) 4. 脚负电源端(-15V)6. 输出端7. 脚正电源端(+15V)8. 空三、设计任务与要求2.在实验仪上将电路接成开环状态3.调零,将输入信号端接地,接通电源后分别调节电位器,使各自运放的输出为零。

-15v其中:R5为闭环放大器的反馈电阻三、设计任务与要求4.开环放大电路指标的测量(1)放大倍数的测量:输入端加入正弦波频率1KHz,电压有效值5mV 的信号.测量输出电压UO,计算开环放大倍数。

在开环放大器中,放大器A 1的放大倍数为:121*211//1R R R R R A +≈+=放大器A 2的放大倍数为: ● 根据开环放大倍数要求,可以确定出R 1~R 4的值。

● 根据平衡电阻的要求,可以确定出R b1、R b2的值。

(2)上限频率的测量: 保持输入信号不变(5mV),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电压U o ,当信号频率上升到使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

● 5.闭环放大电路指标的测量:● 将电路接成闭环状态。

(1)放大倍数的测量● 输入正弦波频率为1KHz ,电压有效值为5mV 的信号,测量输出电压U O ,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负反馈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其通过引入反馈信号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线性度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本报告将对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进行描述和总结。

一、实验原理负反馈放大器是通过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构成一个反馈电路,利用反馈电流或电压进行联动的一种放大器。

在负反馈放大器中,输出信号被送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调整反馈网络的参数,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最小化,从而实现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的提高。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有:1. 功率放大器电路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电流表5. 电压表6.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按照电路图、实验指导书中的指导,搭建负反馈放大器电路。

2. 连接仪器: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负反馈放大器的适当位置。

3. 设置参数: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值。

4. 测量数据:使用示波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仪器,对电路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电流和电压等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输入输出阻抗、带宽等性能参数,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为10倍,输入输出阻抗分别为10kΩ和1kΩ,带宽为10kHz。

这些数据表明,负反馈放大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信号放大,同时具有较低的输入输出阻抗,能够适应不同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不同频率下,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较低频率下增益较高,而在较高频率下增益较低。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调测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调测
负反馈改善非线性失真的前提是什么?
01
负反馈放大器的反馈深度决定了电路性能的改善 程度,但是否是反馈深度越大越好,为什么?
01
放大电路中只能引入负反馈吗?放大电路引入正反馈能改善性能吗?
01
实验思考题
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调测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与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仪器
实验思考题
预习要求与实验报告
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01
根据技术指标,设计电压并联负反馈 放大器。
02
了解集成运放LM324的使用。
03
实验的
实验原理与设计方法 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送回到它的输入端,称为反馈。如图3.1所示。
对Avf的表达式求导可得数量关系为:
可见,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使放大倍数的稳定度
提高了1+AvF倍 。
01
02
03
引入负反馈后,其通频带提高了 倍,
对通频带的影响
不同的反馈形式对放大器的影响不一样,输入电 位的变化只取决于输入端反馈连接方式(串联还是并 联),而输出电阻的变化只跟取得反馈的方法(电压 还是电流)有关。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阻抗增加,并联负反馈使输入 阻抗减小。电压负反馈使输出阻抗减小,电流负反馈 使输出阻抗增加。
3 实验测试内容 1.安装自行设计的电路,无误后再加直流电源。 2.将输入信号短路,测量第一级输出与第二级输出静态电压是否近似为零,若相差太大,应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有误或元件损坏。 3.测试无负反馈与有负反馈两种情况下二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4.用点频法测试无负反馈与有负反馈两种情况下二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5.在通频带内选择一个频率的输入信号、无负反馈时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产生非线性失真,然后加负反馈观察非线性失真是否得到有效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系别班级:13电气2
报告性质: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实验项目: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地点:实验楼206 实验日期:11月23号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1、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 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V
V V Vf F A 1A A +=
其中 A V =U O /U i —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
倍数。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2) 反馈系数
F1
f F1
V R R R F +=
3) 输入电阻
R if =(1+A V F V )R i
R i — 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4) 输出电阻
V
VO O
Of F A 1R R +=
R O — 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 VO — 基本放大器R L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1)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反馈,所以可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 O =0,此时 R f 相当于并联在R F1上。

2)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因此需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T 1 管的射极)开路,此时(R f +R 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可近似认为R f 并接在输出端.
图4-2 基本放大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频率计
5、交流毫伏表
6、直流电压表
7、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按图4-1连接实验电路,取U
CC =+12V,U
i
=0(关闭函数信号发生器),I
C
=2mA
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4-1。

表4-1
U B (V)U
E
(V)U
C
(V)I
C
(mA)
第一级 2.872 2.230 12 2
第二级 2.683 2.042 12 2 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将实验电路按图4-2改接,即把R
f 断开后分别并在R
F1
和R
L
上,其它连线
不动。

①以f=1KHZ,U
S 约5mV正弦信号输入放大器,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
O

在u O 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 S 、U i 、U L ,记入表4-2。

表4-2
②保持U S 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 L (注意,R f 不要断开),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O ,记入表4-2。

2) 测量通频带
接上R L ,保持1)中的U S 不变,然后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找出上、下限频率f h 和f l ,记入表4-3。

3、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将实验电路恢复为图4-1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适当加大U S (约10mV ),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A Vf 、R if 和R Of , 记入表4-2;测量f hf 和f Lf ,记入表4-3。

*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1)实验电路改接成基本放大器形式,在输入端加入f =1KHz 的正弦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开始出现失真,记下此时的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幅度。

2)再将实验电路改接成负反馈放大器形式,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电压
幅度的大小与1)相同,比较有负反馈时,输出波形的变化。

基本放大器形式负反馈放大器形式
五、实验总结
1、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与基本放大电路实验时相比,其输入电阻变大,使电路在采集原始信号时其真度提高,即与上一级电路的衔接性增强;其输出电阻减小式电路携带负载的能力提高;同时其带宽增加;电路的的稳定性也有所增加;但是其放大倍数明显变低。

六、预习要求
1、估算基本放大器的A
V ,R
i
和R
O
;估算负反馈放大器的A
Vf
、R
if
和R
Of
,并验
算它们之间的关系。

Avf=Av/(1+FAv) Rif=Ri(1+FAv) Rof=Ro/(1+FAv)
2.如按深负反馈估算,则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f=?和测量值是否一致?为什么?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v=83和测得值不一样,此电路的反馈系数很小,不能用深度负反馈的即使计算来计算。

3.如输入信号存在失真,能否用负反馈来改善?
不能用负反馈来改善输入失真,因为电路所接受的信号本身就是失真的,即使经过负反馈调节的输出波形正常其所得的信号也是失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