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论

学性 。
关键 词 :犯 罪 心理; 心理 画像 ;归纳 与演绎 ;技 术方 法
其 五 ,他 们 中,正好 有前 额染 了黄 发 的 2个 人与 儿子他 们描述 的一致 ……于 是 ,笔者立 刻
找 到街 头警务 室 民警说 明情况 。他们 让笔 者乘上 巡逻 车 ,拦 下 了那 6个 少年 。同时打 电话 ,
让 儿子 他们赶 来辨 认 。果然 ,其 中 4人就是 抢劫 他们 的少年 。在 这里 ,笔者 分析 街头嫌 疑 人 的特 征 ,就 结合 了社会 文化 环境 ,运用 了一些犯 罪心 理画像 的简 便方法 。
犯 罪心 理画 像 ,为 “ C r i mi n a l P r o i f l i n g ”的意译 ,直译 是 “ 犯罪 画像 ” 、“ 犯 罪分 析 ” 。
其 字面 意义 ,很 容 易与犯 罪人 画像 ,即 “ 法 医素描 ”等 同 ,也 容 易与我 国 的 “ 刑 事画像 技 术 ”混 同 。刑事 画像 是根据 被 害人或 目击 者 的描述 ,对 作案人 进行 外貌 特征 的静 态刻 画 , 由专业 人 员运用 绘画技 术 将其相 貌描 摹 出来 ,得到 被害 人或 目击者 认可 后 ,用于排 查犯 罪 嫌 疑人 的 一 门技 术 。其 图像信 息的可 信度 ,取 决于 目击 者对案 犯 的描述 和作 画者 的技 艺 。 但整过 容 的案犯 , 其画像 则可 能会误 导警 方 。 为 区别于 这种 画像 , 最先将“ C r i mi n a l P r o i f l i n g ”
杀人碎尸案件地理画像侦查法

杀人碎尸案件地理画像侦查法杀人碎尸案件的现场一般由一个分尸主体现场和多个抛尸关联现场构成。
对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在侦查实践中通常采用查清尸源的方法,即由抛弃尸块找全尸体,由尸体找身源,由身源找因果关系,最后由因果关系排查重点嫌疑,直至抓获罪犯。
由于杀人碎尸案件的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在空间上会形成某种地缘关系,因此,侦破杀人碎尸案件我们除了采用查清尸源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地理画像方法,从一个或多个抛尸关联现场入手,确定重点排查范围,查找分尸主体现场。
本文试就地理画像方法在杀人碎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问题作些探索。
一、地理画像与杀人抛尸案件侦破地理画像作为一种新颖的刑事侦查辅助手段和方法,在我国侦查理论研究领域尚属空白,但在侦查实践中已有无意识运用侦破某些系列案件的成功个案。
美国心理刻画专家认为,把地理画像方法用在系列案件侦破中,有时确实有些用处,但必须同时结合其他线索。
事实上,运用地理画像圈定案件的侦查范围,不仅在系列案件侦破中可以应用,而且在某些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中也可以运用。
长期以来,侦查理论和实践一直都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如何从一个或多个抛尸现场入手,研究、查找犯罪分子杀人分尸现场,并且试图把它当作侦破杀人碎尸案件一条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
杀人碎尸案件的分尸现场和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会形成某种地缘关系,而且这种地缘关系完全可以运用地理画像原理对其进行空间特征描述,警方可以通过多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点、线、面关系,查找杀人分尸现场可能所在的地域范围。
“地理画像”,在国外一般是指将系列案件的各个作案地点(现场)标在地图上,并对各个犯罪地点的空间分布图形进行分析,确定犯罪嫌疑人藏身匿迹的地域范围的侦查方法。
运用地理画像分析系列案件犯罪分子每次作案的地点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点、线、面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犯罪分子最有可能所在的位置。
换句话讲,如果查明犯罪分子每次作案的地点,就有可能据以找出犯罪分子作案活动的“中心点”,而这个“中心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就是犯罪分子的家或居住地。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4-25 17:53:18 点击:0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常用的辅助侦查手段,其在警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采用实证方法分析犯罪心理画像在我国公安实战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有助于推动这种手段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
关键词! 犯罪心理画像公安实战应用问题对策我国学术界以犯罪心理画像为称谓的研究始于2004年。
这一称谓一经提出就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
除一些公安及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之外,公安实战部门的一些人员也开始尝试犯罪心理画像方面的应用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的有关人员。
在他们的推动和倡导之下,郑州犯罪心理画像协会于2007年3月9日成立,这标志着全国首家专业性的犯罪心理画像社团组织在公安机关成立,也意味着公安实战部门开始注重犯罪心理画像的应用研究。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推广,犯罪心理画像在我国公安实战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犯罪心理画像在公安实战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调查法,针对基层人民警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2份,回收率为94.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87.1%;调查对象年龄最大为48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32.3岁;调查对象警龄最长为23年,最短为1年,平均警龄为9.5年;调查对象的警种以刑警为主,治安警察为辅。
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个别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及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探究犯罪心理画像在公安实战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犯罪心理画像在公安实战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对犯罪心理画像缺乏足够的了解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外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目前,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警方在办案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辅助侦查手段。
心理学电子书集锦

下载地址
批判性思维:思维、沟通、写作、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第一部分.pdf
下载地址
批判性思维:思维、沟通、写作、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第三部分.pdf
下载地址
批判性思维:思维、沟通、写作、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第二部分.pdf
下载地址
找寻逝去的自我.(美)丹尼尔·夏科特.影印版.pdf
下载地址
世界最神奇的催眠术.pdf
下载地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辞典.(法)诺贝尔·西亚米著.曾宪源&肖蕴宁&刘大力&彭金泉编译.扫描版.pdf
下载地址
世纪心理学丛书6.-.人本主义心理学.车文博.(2003).pdf
下载地址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Crowd.(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著.冯克利译.扫描版.pdf
pdf全世界女白领都在玩的全世界女白领都在玩的全世界女白领都在玩的500500500道心理测试道心理测试道心理测试2pdf2pdf2pdf全然接受全然接受全然接受181818个放下忧虑的修禅练习个放下忧虑的修禅练习个放下忧虑的修禅练习
心理学电子书集锦
心理学电子书
下载地址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从零开始学攻心.pdf
情绪调节术.pdf
下载地址
意识与潜意识.(英)雅各布斯.(南非)爱德华滋.扫描版.pdf
下载地址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著.扫描版.pdf
下载地址
懂心理才能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pdf
下载地址
成功做人要上的九堂心理课.pdf
下载地址
成功的途径:创新业务模式的三种方法.pdf
下载地址
第三讲 犯罪心理刻画与犯罪现场重建(犯罪人特征描述技术-----画像技术

看犯罪心理第一季4 FBI,BAU
犯罪现场重建- (现场勘查、现场访问、缉捕)--心理
分析: 年龄-职业--行为习惯--和指向心理分析---
推论与分析科学只有在长期而耐心的研究下 才能获得,而人类的生命不够长到追求完善的地步。 在转而注意事物最困难的精神层面之前,追求者应 先从较熟悉的基本问题着手。碰到另一个人时,先 学习由一眼中就能辨识这人的过去,以及这人的职 业。这样的练习虽然看起来很无聊,但它能加强观 察能力,以及教人由哪里着手观察及观察些什么。 由一个人的手指甲、大衣袖子、鞋子、裤管膝部、 食指及拇指上硬化的皮肤、表情、袖口-------— 由每一件这些细节,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人的职 业。所有这些事合起来如果还不能启发一个有能力 的查究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炸弹狂;全
案例1
案例2
画像的步骤 案例二: 某学校两位教授被杀的案件90年代
内容
一、犯罪心理画像
二、犯罪现场重建(再现) 三、如何刻画?
一、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人特征剖析(criminal profiling,or offender profiling)是一个引进的术语,除了本文所用的译法外, 到目前为止还有数种译法。 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刻画 犯罪特征(侧写)描述、轮廓描述 犯罪人心理特征描述 地理描述
国外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的具体方法
(一)FBI犯罪现场分析法(crime scene analysis) 1.输入阶段 2.决策过程模型 3.犯罪评估 4.剖析阶段 5.犯罪侦查 6.逮捕阶段
(二)戴维· 肯特(David Canter)的侦查心理学 (investigative psychology) 1.人际关系的一致性。 2.时空的重要性。 3.犯罪人特征。 4.犯罪生涯。 5. 法庭科学意识。
地理画像:连环杀手和传染病都不在话下!

地理画像:连环杀手和传染病都不在话下!《犯罪心理》中的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可以通过连环杀手的行为模式来推断他的行为和生活工作特点。
而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支地理画像(Geographic Profiling)不但能推测嫌犯的住址,甚至还能帮助传染病学家找到传染病的源头。
从追捕梁山好汉时张贴于城门口海捕文书中的画影图形,到现代通缉令里的罪犯照片,通过已知信息来推断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自古以来都是辑凶的方法之一。
给罪犯画像被称作“法医素描” ,也就是法医艺术家通过目击证人提供的记忆碎片来重构嫌犯的相貌。
不过法医素描也存在一定缺陷:图像信息可信度取决于目击者对罪犯的主观描述和画者的技艺。
另外,深谋远虑的罪犯可效法伍子胥,采用整容的方法使警方的画像成为最好的误导。
所以,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就应运而生了,即通过犯罪本身的特征,以及犯罪者在作案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模式,来分析、推断犯罪者的个人行为特点以及生活、工作环境等等。
随着电影《沉默的羔羊》以及美剧《犯罪心理》的热播,犯罪心理画像也逐渐为大众所知。
在犯罪心理画像中,有一支是通过利用罪犯的犯罪地点,而不是相貌和行为特征来预测他的行为模式的。
这种方法被称为地理画像(Geographic Profiling),它不仅比法医素描客观,而且不会受到罪犯作案手法的干扰。
《数字追凶》(Numb3rs)就是一部讲述地理画像的美剧。
数字追凶根据犯罪学理论和以前的办案经验,地理画像首先对罪犯的心理作了2个假设:他不会在离固定活动点(家、工作地点等)很近的地方犯罪,因为这样不仅容易暴露自己,犯罪目标也较少(因为半径越大,半径的增加导致的面积增加越大)。
离罪犯的固定工作点越远的地方,他在那里犯罪的可能性越小。
因为这样会增加很多交通的不便。
在上面的前提下,对于某一个犯罪现场,罪犯的固定活动地点就是以该现场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之间。
专题一犯罪心理画像

绿河杀手
加里•里奇韦(Gary Ridgway)——“绿河杀手 (Green River Killer)”,供认曾在1982年到 1984年之间杀害49名妓女。在他的认罪书 里,他说:“我最恨妓女。”。
2001年11月30日西雅图警方经过长达19年的 追踪,最后通过采用唾液样本比对DNA技术, 逮捕了现年52岁的男子加里·莱昂·里吉威。
调查局的国家院讲授犯罪心理画像 1972年,Jack Kirsch创立行为科学部(BSU),现隶
属于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领导. 1999年3月,成立行为心理画像协会.
格罗斯(Gross):犯罪心理画像者的必备素质
任何时候都具备充足的精力 较高的自我否定能力 精明机智的头脑 谦逊的态度 良好的教育 在探索事实和阐明问题真相时的高度精确和严谨 聪明的计算能力 严密的推理能力 在权衡事态轻重前做好认真准备 诚实的品质 朴实的性格,不愿在公众面前卖弄成功 掌握有关人类和人性的丰富知识 知识渊博
“十二宫杀手” ”(Zodiac-killer)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旧金 山地区接连发生20多起恐怖 的连环杀人案,一名自称 “十二宫杀手”的凶手,每 次作案之后都会向警方和媒 体发送含有密码的信件炫耀 他的杀人经过,并在信末留 一个星象图案标志,声称只 要能够破译密码,便可得知 他的真实身份。“十二宫” 系列案件至今未被侦破。
连环杀手—分类(二)
根据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连环杀手也可以分 为有组织型和无组织型(取决于犯罪现场的情 况),以及非社会性和自我中心型(取决于他 们被社会排斥还是自我排斥)。
连环杀手——原因
儿时受到忽视和虐待 :忽视和虐待会造成连环杀手在 成长过程中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视他人感受。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从15岁开始表现出无视和侵犯 他人权利的行为”。七项指标中符合其中三项。如 “不遵守社会规范”、“易怒和好斗”以及“缺乏反 省”。
犯罪心理画像论_陈闻高

理论研究
《犯罪研究》20Leabharlann 3 年第 6 期犯罪心理画像论
陈闻高
内容摘要:犯罪心理画像是在研究罪案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 透视案件痕迹物证中的心理痕迹和心理现场,在重建犯罪过程中分析未知案犯的形象和行 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群等,从而确定作案人范围的侦查技术。考察犯罪心理画 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画像的实质是心理现场的重构,其逻辑线索是一种侦查推理, 是关于作案人情况的假说。其归纳式心理画像和演绎式心理画像可结合起来,用其长处, 避其短处。在借鉴现场分析、心理侦查、行为证据分析、地理画像等方法的基础上,我国 应建立犯罪行为人性状和特征的数据库,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心理画像技术的科 学性。 关键词:犯罪心理;心理画像;归纳与演绎;技术方法
① 杨士隆: 《犯罪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② 前摄策略: 先前记忆对后续记忆的干扰叫“前摄抑制” ,利用该心理学原理分析发案后案犯的心理及行为, 针对犯罪记 忆对他们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分析其隐藏地点、逃跑方式等反侦查方式。运用心理干预措施,促使其暴露,将其抓获,也叫“心 理缉捕术” 。比如,警方可向社会公布案件信息预警,使民众提高警惕,协助破案。这些信息也会影响案犯,促使其投案自首。 有些案犯,则会通过媒体表达对警方的蔑视和嘲讽,或通过疯狂作案,改变作案手法、转移作案区域等来扰乱侦查视线,回应警 方。警方就可利用这种“对话” ,巧设计谋,散布假消息,转移案犯视线,诱其主动暴露。参见:郑亚非《犯罪心理画像在变态杀 人案件侦查中的功能》 ,载 2010 年第 4 期《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 ③ 陈闻高: 《刻画案犯心理,采取相应措施——福州市陈子波兄弟盗窃案侦查分析》 ,载《中国刑事警察》2000 年第 6 期。 ④ 李玫瑾: 《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 ,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