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曹炜从“痰瘀同治”辨治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

ʌ临证验案ɔ曹炜从 痰瘀同治 辨治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曹晔文1,曹㊀炜2ә,王欣妍1,许㊀涛1,李㊀露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㊀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㊀100053)㊀㊀摘要:脂代谢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㊁早期症状隐匿,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患者长期使用抗风湿类药物㊁缺少运动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炎症活动有关,二者相互影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类㊂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与痰瘀联系密切,痰瘀既是贯通疾病全程的病理产物,也是本病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要素㊂痰瘀皆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由气机调控与营卫失和相关㊂曹炜教授认为营卫不和㊁痰瘀互结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重视 痰瘀同治 的治疗原则以及当代人体质变化特点,用药时并重祛痰化瘀㊁清热祛湿㊁祛风通络㊁疏调气机㊁滋肾健脾等原则,注重用药时机,临床治疗效果颇佳㊂㊀㊀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脂代谢异常;痰瘀同治;中医治疗;痹证㊀㊀中图分类号:R593.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5-0846-04Experience of CAO Wei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plicated with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by The Theory of Removing Phlegmand Blood Stasis SimultaneouslyCAO Ye-wen 1,CAO Wei 2ә,WANG Xin-yan 1,XU Tao 1,LI Lu 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Guang 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㊀㊀Abstract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t has a high morbidity and it is hard to be diagnosed.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use of antirheumatic drugs ,lack of exercise and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The two diseases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affect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seriously.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legm and blood stasis.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re not only pathological products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disease ,but also pathological factors for the disease.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re all slightly transformed from cereal essence ,regulated by Qi ,and related to the disharmony of Ying and Wei.Professor Cao Wei believes that the discord between Ying and Wei ,the accumulation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re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the disease.In clinical practice ,we paid attention to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remove th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changes of contemporary people.Some principles were important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include expelling phlegm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learing heat and dampness ,dispelling win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dredging qi-activity and nourishing kidney and spleen.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proved.㊀㊀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Bi syndrome❋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C1705500)-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期防治方案的优化及循证评价研究作者简介:曹晔文(1995-),女,河北保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风湿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㊂ә通讯作者:曹㊀炜(1969-),女,北京人,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Tel :010-********,E-mail :academic_caowei66@ ㊂㊀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类以全身对称性㊁侵袭性㊁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并呈进行性加重的常见自身系统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㊂脂代谢异常是RA 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与RA 的病情活动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早期临床症状隐匿㊂一个针对223名RA 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病例中出现脂代谢异常比例高达41.3%[2],也证明RA 患者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㊂究其发生原因,可能与RA 炎症活动㊁抗风湿药物的长期使用以及患者本身缺乏锻炼有关[3]㊂二者互相影响,病情迁延难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㊂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治疗方案一般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㊁糖皮质激素㊁常用抗风湿药物以及生物制剂,当临床上出现合并脂代谢异常时,则在抗炎症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等㊂但西医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做到兼顾关节症状减轻和脂蛋白浓度的稳定[4],有可能出现其他系统的毒副作用㊂中医药在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安全有效,越来越受到患者信赖㊂痰㊁瘀关系密切,二者互根互结,是本病的重要病机所在㊂对于本病,吾师曹炜教授重视 痰瘀同治 理论,在祛风通络的同时,祛痰并重化瘀,顺气机平调人身效果颇佳㊂笔者有幸跟师门诊,受益匪浅㊂1㊀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脂代谢异常没有明确的中医病名,但其属于中医 痹证㊁历节病 以及 痰证 瘀证 范畴,古代医家对于其有较多的论述㊂1.1㊀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 痹证 范畴㊂痹证最早的记载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5]㊂在病因病机方面,‘素问㊃痹论篇“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儒门事亲“云: 夫痹之为状,麻木不仁,以风湿寒三气合而成之 [6],表明了外邪是痹证产生的重要诱因㊂‘景岳全书“云: 然则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 [7],阐释了素体亏损是痹证产生的本因㊂因此,痹证多为经年外感侵袭,附以内伤为基础而得病㊂1.2㊀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认识古代医籍虽然没有脂代谢异常的病名,但有与现代医学血脂概念相似的 膏 脂 及 血浊 湿浊 等表述,以及对其引发的相关病症,如 眩晕 中风 的论述㊂‘黄帝内经“中尚无 痰 字,‘灵枢㊃五癃津液别“云: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㊂ 水谷津液经脾胃运化进而转换为膏,这里的膏指代滋润荣养全身的精微物质㊂膏脂随着津液流转全身,与血液㊁津液密不可分㊂‘素问㊃经脉别论篇“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㊂ 可见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是水谷精微生成㊁转化和输布的前提㊂如果脾胃虚弱或湿邪困脾,导致其运化无能就会导致痰饮的形成,进而造成瘀浊停滞㊂ 膏 本是血脉中正常的物质,但在脾胃运化功能失调㊁三焦气运不畅㊁全身气机失调等病理情况下,就会凝滞停留形成痰饮,增加血液中滞留的有毒物质,并且干涉血液运行,产生 湿浊黏腻 的病理状态并影响脏腑,发生现代医学疾病中的脂代谢异常等疾病㊂2㊀ 痰瘀同治 理论与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的联系痰瘀同治 与 痰瘀同源 理论密不可分㊂ 痰瘀同源 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㊂‘灵枢㊃决气“提到: 中焦受谷之气 输脾达脏,由黄白而渐变为赤,以奉生身者,是谓之血 ;‘灵枢㊃营卫生会“: 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㊂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㊂ 中焦运化水谷精微转化营气,即化为血,随经脉周行于全身来濡养四肢末节㊂‘成方便读“[8]有提到: 痰者,其源不同,其来各异,有燥㊁湿之分,寒㊁热之别,皆津液所化㊂ 津液运转不畅,停留于全身各处,均可化为痰㊂张景岳[9]加以解释为: 盖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㊂ 津液停而化痰,血不动即为瘀,二者都是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由气机调控,这就从来源和转化形式上解释了痰瘀同源的问题㊂痹病与痰瘀之间联系密切,痰瘀是痹病及重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均与营卫气血关系紧密㊂‘圣济总录“有云: 阳为气,阴为血;气为卫,血为营阳多者,行流散徙而靡常;阴多者,凝泣滞碍而有着㊂[10] 叶天士[11]有云: 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㊂ ‘血证论“: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㊂则周身作痛㊂以其堵塞气之往来㊂故滞碍而痛㊂所谓痛则不通也㊂[12] 若平时起居无常,素体脾胃虚弱,肝肺气机升降失利,营卫运转失常易形成痰瘀,日渐布于全身脏腑经络肌表㊂如遇外邪循经侵袭,气血会更难濡养全身则发为痹证㊂‘医碥“有云: 寒能滞气涩血,湿能停痰聚液,观之瘀血痰饮之为痹,而初无外感者,可见矣,不特此也㊂[13] 内生寒湿也会造成瘀血痰饮产生,一定程度时没有明显的外感也会造成痹证的发生㊂‘景岳全书“曰: 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 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㊂[7] 痹病发生之后,瘀血与痰饮滞留在关节及人体的各个部位互相影响,会加重造成人体各种不适,痰瘀互结会反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妨碍其他脏腑的正常运转,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现代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的发生㊂3㊀从 痰瘀同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3.1㊀治疗原则中医临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各位医家对其有着独特的见解㊂本病与痰瘀互结息息相关,因此曹炜在治疗时常注重 痰瘀同治 的原则,双向齐下,祛痰而不加重瘀血,活血而重气运行,不留痰涎,常见以下治疗原则㊂3.1.1㊀清热活血,祛风通络㊀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多食肥甘厚味,体质多有变化,湿热体质人群占比较前增多,也是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日益高发的原因之一[14]㊂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即为湿热瘀阻[15]㊂外邪侵袭人体之后,存于筋骨经络之间,日久化热则出现肢节红肿疼痛㊁肢体沉重㊁舌红苔黄腻㊁脉弦滑等症状,治疗可使用自拟清热活血方加减[16],清利湿热为主,辅以祛风通络药物,3.1.2㊀疏肝行气,祛痰化瘀㊀患病之人善思善想,五志过极,肝失条达,从而血行不畅,血不行则为瘀㊂肝肺失调会导致气机不能正常升降,津停液滞进而加重痰瘀形成,出现情绪易躁易怒㊁两肋胀痛㊁关节拘挛㊁筋脉不舒㊁口苦食欲差㊁舌淡红苔白腻㊁脉弦滑等症状㊂临床上应重视疏肝行气,恢复正常气机运转,防止痰瘀的过度形成㊂3.1.3㊀滋肾益脾,养阴固本㊀‘素问㊃痹论篇“曰: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㊂ ‘景岳全书“云: 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㊂[7] 脾主生化营血,痰之源在脾;肾主全身之精,痰之根在肾㊂外邪久侵人体发病,人体痰瘀互结日久,或者用药激进,痰饮与瘀血会作为病理产物影响人体,导致脾胃失陷,脾气不利,痰壅加重;肾阴受损,津液煎迫,痰瘀聚于肾而不能散,出现四肢腰背酸软无力,关节疼痛,舌暗红苔白少,脉弦细的情况㊂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滋肾益脾,固护根本㊂3.2㊀常用药对3.2.1㊀半夏配伍厚朴㊀半夏味辛平,主入脾㊁肺经,是治痰良药且味薄㊂‘汤液本草“]: 有痰者以半夏为佐㊂[17]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半夏具有止咳平喘㊁化痰㊁抗炎㊁镇静㊁减脂等药理作用[18-19]㊂厚朴味苦辛,主入脾㊁肺㊁胃㊁大肠经,性浊而微降㊂‘证类本草“: 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 [20],二者相伍,合用时辛能散结,苦能燥湿,顺脾胃之喜好降逆化痰,调畅气机运行,加强散结化痰的作用㊂3.2.2㊀青风藤配伍络石藤㊀青风藤味辛苦,气温,主入肝㊁脾经㊂‘本草便读“中描述其为: 温达肝脾,用使搜风兼胜湿,功能蠲痹并舒筋 [21]㊂根据研究显示,青风藤中的主要成分有抗炎作用[22]㊂络石藤味苦㊁性温㊁微寒,善走筋脉㊁通达肢节,有通经活血之功㊂‘神农本草经疏“有云: 络石,苦温通气血,血属阴,阴寒入血而除热之效也㊂又能除邪气,养肾㊂[23] 藤类植物枝条形似人体四肢末节,曹炜在临床善用藤类药物祛风通络,治疗痹病引起的手足屈伸不利和关节问题㊂青风藤偏温性,络石藤微寒,有凉血消瘀之功兼入肾经,二者性味配伍得当,兼顾多种病因引起的痹病㊂3.2.3㊀牛膝配伍黄柏㊀牛膝味苦酸㊁气平,主入肾经㊂‘神农本草经疏“云其: 禀阳气所生,性入肝肾,益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㊂[23] ‘本经逢原“言其: 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㊂[24] 牛膝可填精益髓,活血通经,引药下行,益阴壮阳,护卫根本㊂根据研究发现,牛膝可以通过调节抑制MAPK/AKT信号通路来减轻软骨细胞的破坏[25],并具有降血脂的功效[26]㊂黄柏味苦㊁性寒,主入肾㊁膀胱经㊂寒能清热,苦可燥湿,因此黄柏可清肾经湿热㊁燥湿化痰,二者并用一活血一化痰,在行津利血的同时固护肾经,事半功倍㊂4㊀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47岁,2019年9月3日初诊:主诉全身多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㊂自述1年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双腕关节疼痛症状,后双手关节㊁双膝关节逐渐出现疼痛,颈背僵硬,无规律服用药物㊂1个月前关节疼痛加重,特来就诊㊂刻下症见双膝关节肿大屈伸不利,活动时加重,关节附近皮色偏暗红㊂颈背僵硬,双手及双腕关节活动不利,晨僵明显㊂平素情绪急躁,自觉肢体沉重,周身乏力,活动后汗出明显,口干口苦,偶有呃逆㊁纳差㊁眠少,大便每日2行不成型,小便可㊂舌暗红苔白腻,根黄,边有齿痕,舌底络脉青紫,脉沉弦滑㊂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㊁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痹病㊂处方:苍术15 g,当归20g,黄柏15g,生薏苡仁30g,防己15g,生黄芪20g,茯苓30g,法半夏9g,大枣20g,络石藤15g,野菊花10g,青风藤15g,牛膝15g,川芎30g,金银花15g,厚朴12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9月17日二诊:服药14剂后,双手关节㊁双膝关节疼痛明显较前缓解,汗出减少,乏力㊁四肢沉重感较前减轻,纳可㊁眠差㊁口干口苦症状减轻但仍在㊂于上方基础去金银花㊁野菊花㊁防己,茯苓减为15g,薏苡仁减为25g,加煅磁石30g安神定志,香附10 g㊁玫瑰花10g疏达肝脾㊁理气解郁㊂舌暗红苔白根稍黄边有齿痕,脉沉弦滑,7剂煎服法同前㊂9月25日三诊:关节疼痛减轻,情绪较前稳定,乏力减轻,体质量较前减轻,纳眠均可,继服上方㊂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饮食不节,嗜肥甘甜腻食物,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津液不行而成痰,血行失健而成瘀,痰涎充斥肌表,故肌肉松软腠理不坚,体型较为肥胖,痛处固定;平时工作家庭生活压力过大,情绪急躁,肝气郁结;患者本就脾胃虚衰,肝失调达气机失常,气血两虚,痰瘀内藏,再加外邪侵袭入内化火引动而成痹病㊂方中苍术㊁黄柏㊁防己㊁金银花㊁野菊花清利湿热;生黄芪㊁当归补益气血;茯苓㊁川芎㊁法半夏㊁厚朴㊁生薏苡仁祛湿利水,行气化痰,健脾和胃;络石藤㊁青风藤祛风除湿通络;牛膝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大枣调和诸药,平和药性,诸药并行共治疾病㊂5㊀小结异常的脂代谢现象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通过多种通路互相影响,加重关节症状,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㊁血糖异常等合并症[27]㊂痰瘀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脂代谢异常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和病理产物㊂多种中药具有抗炎和降脂的效果,越来越成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患者独特且不可缺少的疗法㊂曹炜重视 痰瘀同治 理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结合药物的性味功效加以配伍,在治疗上遵守化痰祛瘀㊁调畅气机㊁祛风通络的原则,注重用药时机,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㊂参考文献:[1]㊀高莉,贾园,刘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1例死亡原因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8):542-545.[2]㊀周珍妮,李芳,黄德益,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23例共病现象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8):2201-2207.[3]㊀PLUTZKY J,LIAO KP.Lipids in RA:Is Less Not NecessarilyMore?[J].Curr Rheumatol Rep,2018,20(2):8. [4]㊀MYASOEDOVA E,GABRIEL SE,GREEN AB,et al.Impact ofstatin use on lipid levels in statin-naiv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arthritis versus non-rheumatoid arthritis subjects:results from apopulation-based study[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3,65(10):1592-1599.[5]㊀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6]㊀张从正.儒门事亲[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㊀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44-363.[8]㊀张秉成.成方便读[M].北京: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110.[9]㊀张景岳.类经[M].范志霞,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7.[10]㊀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67.[11]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华岫云,编订.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02.[12]㊀唐宗海.血证论[M].欧阳兵,等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4.[13]㊀何梦瑶.医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5.[14]㊀鲁明源.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体质演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48-52.[15]㊀石英杰,姜泉,殷海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瘀阻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5):344-346.[16]㊀智恺,刘春芳,曹炜,等.清热活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20):1777-1781.[17]㊀王好古.汤液本草[M].崔扫麈,尤荣辑,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4-81.[18]㊀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26-29. [19]㊀KIM YJ,SHIN YO,HA YW,et al.Anti-obesity effect of Pinelliaternata extract in Zucker rats[J].Biol.Pharm.Bull,2006,29(6):1278-1281.[20]㊀唐慎微.证类本草㊃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M].尚志钧,等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84.[21]㊀张秉成.本草便读[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35.[22]㊀WANG Y,YU C,ZHANG H.Lipopolysaccharides-mediatedinjury to chondrogenic ATDC5cells can be relieved bySinomenine via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92[J].PhytotherRes,2019,33(7):1827-1836.[23]㊀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0-162.[24]㊀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85.[25]㊀MA D,LI Y,XIAO W,et al.Achyranthes bidentata extractprotects chondrocytes functions through suppressing glycolysis andapoptosis via MAPK/AKT signaling axis[J].American journal of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0,12(1):142-152.[26]㊀童琦燕.牛膝治疗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43.[27]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1):7-28.收稿日期:2020-05-26(上接第840页)[51]㊀高璟春,彭勇,杨梦苏,等.毛茛科升麻族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J].植物分类学报,2008,46(4):516-536. [52]㊀WANG KC,CHANG JS,LIN LT,et al.Antiviral Effect ofCimicifugin from Cimicifuga foetida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Syncytial Virus[J].Am J Chin Med,2012,40(5):1033-1045.[53]㊀MA Y,CONG W,HUANG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fukinolicacid from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and its derivatives as novelantiviral compounds against enterovirus A71infection[J].Int JAntimicrob Agents,2019,53(2):128-136.[54]㊀DAI X,YI X,SUN Z,et al.Cimicifuga foetida L.plus adefovir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Biomed Rep,2016,4(4):493-497.[55]㊀张建英,左爱学,刘羿晨.升麻萃取物对大鼠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业,2015,24(23):16-17. [56]㊀梁莲凤.浅析升麻 升阳 之性[J].山西中医,2008,23(6):55-56.[57]㊀曹丽,孙虹,李展,等.不同品种的升麻蜜制前后药理活性的比较[J].中药材,2007,30(12):1561-1563. [58]㊀YE L,HU Z,DU G,et al.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of theextract from Cimicifuga foetida L[J].J Ethnopharmacol,2012,144(3):683-691.[59]㊀毕秀秀.希明婷片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7,2(4):113-115.[60]㊀牟方政,李荣亨.希明婷片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634-4636. [61]㊀GAO L,ZHENG T,XUE W,et al.Efficacy and SafetyEvaluation of Cimicifuga Foetida Extract in Menopausal Women[J].Climacteric,2018,21(1):69-74.[62]㊀LI JX,LIU J,HE CC,et al.Triterpenoids from Cimicifugaerhizoma,a novel class of inhibitors on bone resorption andovariectomy-induced bone loss[J].Maturitas,2007,58(1):59-69.[63]㊀LEE J,KIM B,KO Y,et al.Effects of Cimicifugae Rhizoma onthe Osteogenic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J].Exp Ther Med,2017,13(2):443-448.[64]㊀但春,梁健,周燕,等.升麻中的环菠萝蜜烷三萜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30-1934.[65]㊀卢青,李海波,姚新生,等.兴安升麻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50(14):3261-3268.[66]㊀王嫣嫣.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18-119.[67]㊀朱黎红,潘俊杰.升麻鳖甲汤临证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77-79.[68]㊀王丹莉.升麻葛根汤的来源及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5):10-11.[69]㊀盛刚.升麻临床运用举隅[J].中医杂志,2006,47(4):255.[70]㊀马洪新.升麻纱条治疗肛窦炎[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7):33.[71]㊀刘兴红.升麻枳壳相须为伍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5,25(2):5-6.[72]㊀龚红叶,周富明.升麻在淋证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6):453.[73]㊀颜平.升麻治疗泄泻[J].中医杂志,2008,49(12):1101.收稿日期:2020-06-21。
祛瘀化痰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0例临床观察

( 长沙市 中医医院 。 湖南
长 沙 4 00 ) 1 0 2
[ 摘要 】 目的: 察祛瘀 化痰汤治疗膝 关节骨性 关节 炎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 符合 诊 断标 准的 2 0例 随机 分为治疗 组 观 将 1
(5 例 ) 1o 和对照组( O例 ) 治疗组 以 自拟祛瘀化痰 汤治疗 , 6 , 对照组 予壮 骨关节丸 治疗。对 两组病例 的综合疗 效进行 总结。结
治疗组 l0 5 5 2
2 ( 3 3 8 ( 4 7 4 ( 26 0 1.) 2 5.) 83 .)
法夏 1 白芥子 1 当归 l 5g 2g 5占 川芎 1 2g 2g 2g 2g 偏 从表 1表 2 、 可知 , 两组年龄 、 、 、 性别 病程 病情分 牛膝 1 防已 1 白术 1 。临证加减: 肾 2g山茱萸 l ; 2g偏肾阳虚者加巴戟 级等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阴虚者加熟地 1 、 P>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多见 于中老年人 , 以往临床 线显示边缘骨赘 ;3 关 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 上多以肝肾亏虚论治¨ 。笔者经长期观察该病常见 节炎 ;4 年龄 I 8 ; 5 晨僵 < 0m n ( ) J () > 岁 () 3 3 i;6 关节 于中老年肥胖患者 , 其临床表现为血脉瘀滞 , 痰湿内 活动时有弹响声 。 阻征象 。故此, 我们采用活血化瘀 , 燥湿化痰辨证治 符合( ) ( ) 或 ( ) ( ) ( ) ( ) ( ) 1 、2 , 1 、3 、5 、6 或 1 、 疗本病并进行 了总结 j j 。为了探讨其用药规律 和 ( ) ( ) ( ) 4 、5 、6 项者 即可诊 断为膝关节骨f关节炎。 生 完善治疗方法, 我们于 20 年 9 一 06年 6 02 月 20 月从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根据 国家中医管理局《 .. 中医 痰湿瘀血论治 , 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 对 5 1 膝关节疼痛 , 一处或多处 进行 了系统的临 观察 , 床 现报告如下。 压痛 , 屈伸 活动有 不 同程 度 的限制 ; 2 膝关 节肿 ()
痰瘀同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疗效观察

痰瘀同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疗效观察胡和军;郭剑;帅永明;万桃红;张强;马泽仁;黄志荣;黄科棣【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23)10【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nchronically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bone erosion. Methods Form November 2009 and November 2010, 70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n=35, taking agreement Chinese herbs after meals twice a day),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5, taking Yishenjuanbi pills, 8 g/time, twice a day). All the patients were continuous observed for three months. The 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blood biochemical and X-ray films improvement were observed and transformed into scores. Results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ynchronically treati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is quite effectiv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bone erosion, with low expense and high safety.%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骨侵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骨侵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协定中药,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对照组口服益肾蠲痹丸,8g/次,2次/d,口服,两组均饭后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通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X线的改善情况,转化为积分,对积分进行处理.结果两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疗效评定比较,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能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骨侵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费用低、安全、有效等优点.【总页数】3页(P28-30)【作者】胡和军;郭剑;帅永明;万桃红;张强;马泽仁;黄志荣;黄科棣【作者单位】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创伤二科,江西南昌33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相关文献】1.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贾海鹏;向慧竹;王铃;胡伟;王明杰2.柔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黎发根;瓮长水;刘彦璐;管恩福;李绍旦;杨明会3.中医手法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陶冶;蒋萍4.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0例的疗效观察 [J], 苟中生5.银质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胡晓莉;徐峰;刘佩;朱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痰湿瘀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① 治 疗组 : 给膝 痹 康 。 每天 1 , 剂 水煎 分 2次 42 两组治疗 后各项症状体征指 标分布 . 如表 2所示 , 治疗
维普资讯
・
1 ・( 02 2 总 9)
中医正骨 20 2月第 l 07年 9卷第 2期
从 痰 湿瘀 论 治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关 节炎 的临床观 察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103 250 ) 惠 丰 华 孟祥奇 姜 宏 乃
提要 为客观评 价化 痰除湿祛瘀 刑膝痹康治疗痰 、 瘀阻型膝 骨性 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将 5 湿、 O例膝 骨 关节炎患者 随机
月对 5 例膝 骨性 关节炎患者 , O 依据不同病程 、 病情 程度 , 运用
3 疗效 观察
31 观察评定项目 ①临床症状及分级: , 参照 日本对膝 O A
指征等级表制定 出记分标 准。首先计 算每 个膝 的病情 积分 , 分轻度 ( 积分 ≤7 , ) 中度 ( 8~1) 重度 ( 1) 。② 试验 室 6, ≥ 7 3级 项 目: 治疗前拍摄正侧位膝关节 x线片 ; 首次 给药前及 治疗后 各查 1 次血 、 常规 , 肾功能检查 。③ 随访 : 尿 肝 时间 6个月 , 停 药后 6 月时 , 求患 者来 院复查。无条 件来 复查 的患 者按 个 要 要求填写随访表 , 以查 明停药期间各症状与体征 的变化 。 32 疗效评价方法 , ①各项症状体征 观察指标 的改善 : 给药 前及治疗 4 周后对各项 症状 体征指 标进行 观察 , 分别统计 治 疗前后患者的记分变化 。② 治疗效 果 的判定 : 先将 病情 积分 分为 : 4 1 —1 、 0 5 、 —4 0分 6个 等级。治疗 后 ≥1、1 38—1、 —7 1 、 积分达 0分者为临床缓解 ; 降低 /3个等级 即积分减少满 9分 > 者为显著 ; 降低 1 ~2个等级 即积分减 少满 3 ~6分者为进 步 ; 降低 <1 个等级 即积分减少不满 3分者为无效。 33 统计处理 方法 治 疗前 后各项 体征指 标 的改善 除关节 . 积液外 均采用秩和检验 ( 正态近似法 U检 验) 关节积 液 阳性 , 率 治疗前后差异采用 检验 。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
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
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1.肝肾亏虚为本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 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
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
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
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
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
膝骨关节病讲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定义: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肥大性关节病。
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囊性变为特点,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
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膝关节是骨关节炎最常见受累的外周关节。
属中医“膝痹”的范畴。
二分类:膝关节骨关节病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又称特发性骨性关炎,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血压高者,妇女,50岁以上及体型肥胖的患者。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通常进展缓慢,而且不太严重。
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也很常见,常继发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炎症或其它伤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
三病因:尽管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明确以下许多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1.年龄因素:从中年到老年,随年龄增长,常发生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是重要因素。
有些退变磨损很明显而症状不重;反之有些人软骨退行性改变不重而症状却很明显。
2.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妇女。
说明该病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3.遗传因素:临床见到末端指间关节骨关节炎,有Heberden结节者,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样病,因此推测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4.饮食因素:营养不良也是致病因素之才。
关节软骨内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从关节液中吸取。
软骨的修复是靠外层的软骨细胞分裂繁殖和软骨细胞分泌基质来完成的,由于营养和氧供应不足,影响到软骨细胞的增殖时,就会导致软骨基质减少,软骨新生不足而变软弱,极易在负重部位发生磨损。
5.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多有症状。
与温度低,引起血运障碍有关。
6. 一般易感因素:包括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存在其他疾病等。
7. 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长期从事反复使用膝关节的职业或剧烈的文体活动等。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
《内经》日:“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约占各类各型关节炎的40%左右,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以膝关节软骨变性、x线摄片示“ 骨质增生” 、腿软欲跌、局部疼痛、跛行、膝关节仲屈受限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故而患此病求治于中医者众多,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概况综述如下:一、中药内服1、分型辨证治疗临床上治疗本病常用分型辨证方法,而具体分型意见,则仁智各见。
多数医家主张分为三型:①风寒湿痹型: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不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数。
②瘀血闭阻型:表现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见固定的腰背疼痛,或双膝关节疼痛,行路困难,下肢麻木,夜间或遇寒冷时上证加重,舌暗紫苔白,脉细涩。
③肝肾不足型:证见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伴面色少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弱或沉数。
刘氏对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辨证亦分为三型:即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吴氏等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分为7类痹证进行辨证治疗,其中行痹治以疏风通络、舒筋散结,方用防风汤加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克,赤芍、秦艽、当归各129克,羌活、牛膝各10克;着痹治以利湿行水、消散通络,方用四妙散加昧: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l5g,白术、茯苓各12g.痛痹治当祛寒止痛、舒筋活络,方用仙桃丸合乌术散( 《普济方》) 加味:威灵仙 15g、五灵脂15g、川乌5g、苍术、白术、牛膝、桂枝、甘草各10g:热痹治当清热消肿止痛,方用白虎加苍术汤: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10g,薏苡仁15g;瘀痹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加味:丹参15g、当归、乳没、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湿痹治以祛痰散结、利湿行水,方用白芥子散( 《证治准绳》) 加减: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已各15g;虚痹中肝气不足型,治以补肝益气、养阴生津、强筋健膝,方用自芍甘草汤加味:白芍15g,甘草、山茱萸、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肝肾两亏型,予服健步虎潜丸,早晚各服l 丸。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你知道多少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你知道多少膝骨性关节炎属于慢性、退行性关节病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
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根据不完全统计,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大约由13%患有骨性关节炎。
在我国每年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高达数十万,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医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且治疗效果与恢复效果显著。
一、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大体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内治法、手法按摩以及小针刀疗法。
(一)内治法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变形、活动不便、关节处隐隐作痛,以及头晕耳鸣等症状,且舌淡暗红,脉细微弱、舌苔薄白、脉细或弱。
此时要采取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治疗方式。
淫羊藿具有温肾壮阳、活筋强骨的作用;肉苁蓉具有滋补肾阳、益精养血的作用,通常作为方剂的君药,进而起到补肝益肾、强壮筋骨的功效。
熟地黄、当归、骨碎、牛膝等具有补精填髓、滋补肾阴的作用;枸杞子具有补肝益肾、养阴明目的效果;上述几种可以作为臣药,发挥滋补肝肾、壮骨活筋、益气养血的作用。
白芍能养血止痛,搭配甘草后止痛效果显著,经常作为佐药。
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膝关节肿胀,行动迟缓、动则疼痛蔓延,天气潮湿时病症加重,且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而细软,此时需采取养肝补肾、散寒祛湿的治疗方式。
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外部发病因素中,风寒湿侵袭较为常见,风寒湿入体,经脉受阻,血气不畅,不通则痛,所以出现关节肿痛的症状。
方剂中通常采取独活、桑寄生、桑寄生、细辛、淫羊藿、乌梢、狗脊等入药,起到祛湿除寒、补血养气、滋补肝肾的作用。
痰瘀互结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刺痛、面色晦暗、刺痛难忍等症状,且舌苔厚腻,脉浮细软。
此时需要采取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的方式。
中药鸡血藤、淫羊藿、牛膝、杜仲等,能起到行血补血,除风祛湿,以及归肝肾经的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核心提示:
1 祖国医学对痰瘀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亏虚,筋骨得不到濡养;脾失健运,湿邪内停,外湿易侵,久生痰浊,痰湿聚结,流注关节;加之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致筋脉受损,瘀血积聚,或更兼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痹。
在该病的病变过程中,无论是正虚还是外邪,最终必导致痰浊、瘀血。
而痰饮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能共同致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瘀血内阻久必生痰湿,痰浊停滞更致血瘀。
痰瘀同病,单祛其痰则瘀化,专攻其瘀则痰难消,唯痰瘀兼驱方可奏效,祛痰可助化瘀,化瘀有助于祛痰。
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化痰祛瘀,即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因此,本病以正气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其中心病机为痰湿内阻,所以“化痰湿消瘀血”为治痹之关键。
但临证须辨痰瘀轻重,痰重瘀轻则祛痰兼行瘀;瘀重痰轻者,行瘀兼祛痰。
2 化瘀祛湿法对骨性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众所周知,血瘀与血液流变性有密切关系。
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内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变化,从而影响骨性关节炎微循环的灌注而加重病情。
通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电泳指数上升,聚集能力减弱,变形能力增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血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
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性,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恢复骨关节供血,有利于骨关节的修复[2]。
痰证也出现血液流变性变化,呈现高“粘”、“聚”的理化特性。
痰证、痰瘀相兼证共同表现为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硬化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反映血液黏滞性、浓稠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而痰证更突出地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的异常升高,反映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3]。
因此,从痰瘀治疗骨性关节炎,更有利于改变骨性关节炎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
同时,也从侧面论证,以化瘀祛湿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改善静脉瘀滞状态,是治疗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本病针对气血、痰湿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因素,采用化瘀祛湿法及类似治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雷波等[4]从瘀血痰湿论治,内服祛瘀化痰汤治疗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1.7%。
严培军等[5]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水立法,药用:川芎15g,丹参10g,红花10g,鸡血藤15g,半夏10g,白芥子6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
10g,牛膝12g。
疼痛甚者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肿胀甚者加泽兰10g,泽泻10g;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偏血虚者加当归10g,白芍10g;寒盛者加威灵仙15g,桑寄生10g;湿盛者加薏苡仁10g,虎杖10g。
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76例,临床治愈62例,好转10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率
95.45%。
对痰、瘀、水互阻而致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能起较好的治疗作用。
金兑炫[6]用化痰祛瘀法,使用基本方药:制半夏10~20g,制南星20~30g,透
骨草10g,伸筋草10g,独活10g,防己10g,生薏苡仁15g,地鳖虫10g,虎杖10g,甘草5g。
随症加减,经l~4个疗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
对病程短者效果佳,如一侧膝关节退变,疼痛半年之内患者,仅服药1周即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而年龄超过65岁,病程多年者,取效则较慢较差。
焦建锋等[7]以化瘀燥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9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2.3%。
惠礽华等[8]从化痰祛湿,燥湿化痰入手,评价化痰除湿祛瘀剂膝痹康(小活络丹化裁)治疗痰、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口服美洛昔康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 %,可有效改善症状,且无显著毒副作用。
研究结果证实,本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证属脾肾两虚,湿注关节或肝肾亏虚,痰湿交阻者有显著疗效。
4 小结骨关节炎虽多为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痰、湿、瘀等标实是造成骨关节炎疼痛、肿胀等的病理本质,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也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