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动力变质岩类
合集下载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热接触变质岩类-精品文档

(1)具定向构造的 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不具定向构造的 按岩石结构和主要矿物 成分分为:
角岩(hornfels) 具角岩结构或细粒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它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 称为角岩。
大理岩(marble) 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粒 状变晶结构。
斜长石-普通 角闪石-透辉 石,堇青石直闪石
岩
相
岩石 类型
角岩、片麻岩
角岩、石英岩
大理岩、 钙硅角岩
大理岩、 钙硅角岩
角岩
左 表 为 热 接 触 变 质 岩 的 分 类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原岩成分 变质相
泥质岩类
续表3-4 热接触变质岩分类
长英质岩类
碳酸盐岩类
钙质的
镁质的
基性岩类和 镁质岩类
(5)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 泥质岩和碳酸盐 岩类岩石易变化,长英质的岩石变化相对较难;原岩 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围岩的片 理或层理与接触面垂直,通常沿该方向晕圈发育宽度 也较大。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原岩成分 变质相
泥质岩类
表3-4 热接触变质岩分类
长英质岩类
碳酸盐岩类
处于同一变质晕圈中的岩石属于 “等物理系列岩 石”,即同相岩。
接触变质圈的宽度,一般认为不超过2000m。由于 围岩性质不同,晕圈的宽度和形状都会改变。即接触 变质晕的发育程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4.3.1 概述
接触变质圈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五方面 的因素:
(1)岩体的规模大小 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 宽度大。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2)不具定向构造的 按岩石结构和主要矿物 成分分为:
角岩(hornfels) 具角岩结构或细粒变晶结构, 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它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 称为角岩。
大理岩(marble) 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粒 状变晶结构。
斜长石-普通 角闪石-透辉 石,堇青石直闪石
岩
相
岩石 类型
角岩、片麻岩
角岩、石英岩
大理岩、 钙硅角岩
大理岩、 钙硅角岩
角岩
左 表 为 热 接 触 变 质 岩 的 分 类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原岩成分 变质相
泥质岩类
续表3-4 热接触变质岩分类
长英质岩类
碳酸盐岩类
钙质的
镁质的
基性岩类和 镁质岩类
(5)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 泥质岩和碳酸盐 岩类岩石易变化,长英质的岩石变化相对较难;原岩 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围岩的片 理或层理与接触面垂直,通常沿该方向晕圈发育宽度 也较大。
4.3.2 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原岩成分 变质相
泥质岩类
表3-4 热接触变质岩分类
长英质岩类
碳酸盐岩类
处于同一变质晕圈中的岩石属于 “等物理系列岩 石”,即同相岩。
接触变质圈的宽度,一般认为不超过2000m。由于 围岩性质不同,晕圈的宽度和形状都会改变。即接触 变质晕的发育程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4.3.1 概述
接触变质圈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五方面 的因素:
(1)岩体的规模大小 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 宽度大。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区域变质岩类

斜长石-透辉石-紫苏 辉石-石榴子石,普通 辉石-斜长石-方柱石, 辉石-铁铝榴石-石英
橄榄石-顽火辉 石(-紫苏辉石)
榴辉 岩相
绿辉石-铁铝榴石(-蓝晶石-金红石), 暗绿辉石-镁铝榴石(-金红石)
岩石 类型
板岩、千枚岩、片 岩、片麻岩、变粒 岩
变岩麻变粒质、岩粒岩砂石、岩长泥英、石岩片长石、岩英英石、质岩英片麻、大岩岩麻理、、岩钙岩钙质、质钙硅云质酸母千盐片枚片 变碎长榴质屑角辉火岩闪岩山、岩、绿岩、辉色、角石变片闪麻质岩片粒火、岩岩山斜、片岩岩岩、辉、岩角、闪榴片辉
4.1 概述
寒武纪以后的地槽褶皱带和某些准地槽褶皱带也有区 域变质岩分布。如下古生界广西龙山系、昆仑山祁边系等。
中、新生代的区域变质岩在我国较少,在横断山的中 生界千枚岩、台湾省的白垩纪和古近纪-新近纪的绿泥石 片岩和片麻岩。
从区域变质岩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别来看,区域变质 作用与地壳的造山运动有密切关系。
变质岩的分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3) 变质岩的本身特征
主要考虑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尤 其是岩石的矿物组合的特点。
不仅反映原岩的性质,且反映变质岩作用的T、P 条件。
4.2.1.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
表3-5 区域变质岩分类
变
质
相
泥质岩类
长英质岩类
主要矿物组合 碳酸盐岩类
沸 石 浊沸石-石英-钠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相 葡萄石-方解石-绿泥石-石英-钠长石
长石含量 (%)
钾长石 斜长石
岩石名称
表3-7 按长石种类的片麻岩分类
100~75 0~25
75~50 25~50
50~25 50~75
钾长片麻岩
斜长钾长片麻岩 钾长斜长片麻岩 二长片麻岩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7.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结构均匀分布。
8.褶劈构造:在千枚岩和片岩中早期的面状构造被后期面理切穿, 面理内有后期矿物充填为褶劈理,无充填为板状劈理。
第四节 变质岩的分类
先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五类,再据等化学系列和等 物理系列进一步划分。
动力变质岩类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交代变质岩类
镶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界面平直或弯弧形,紧密接触。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界面不平整规则,锯齿状。
镶嵌 粒状
变晶 结构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
b. 鳞片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鳞片状,可定向排列。
c. 纤状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长柱状,纤维状,可作向心状、束状,向 心结构,蒿束结构。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构结晶变状粒片鳞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也可以在变质过程中 产生新的结构构造。
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作用类型和程度。提供恢复原 岩的依据,提供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结构
据成因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及交代结构。
(一)变余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结构被部分残留下来,称变余结构。可在原 岩结构前加上“变余”二字,可有各类原岩的变余结构。如岩浆岩: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沉积岩:变余砂状,泥状,粉砂状结构 等。
2.变晶结构的类型 (1)变晶矿物的粒度: a.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粒度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同种主要矿物粒度大小不等,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状结构) :粒度变化截然,大者称 “变斑晶”,细者为“变基 质“,变斑晶中可包含基质矿物,一般为结晶能力大的矿物,与基质形成期相当或 晚。
正变质岩(%)
8.褶劈构造:在千枚岩和片岩中早期的面状构造被后期面理切穿, 面理内有后期矿物充填为褶劈理,无充填为板状劈理。
第四节 变质岩的分类
先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五类,再据等化学系列和等 物理系列进一步划分。
动力变质岩类 区域变质岩类 混合岩类 接触变质岩类 交代变质岩类
镶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界面平直或弯弧形,紧密接触。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界面不平整规则,锯齿状。
镶嵌 粒状
变晶 结构
缝合粒状变晶结构
b. 鳞片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鳞片状,可定向排列。
c. 纤状变晶结构:矿物一向延长,长柱状,纤维状,可作向心状、束状,向 心结构,蒿束结构。
粒状纤状变晶结构
构结晶变状粒片鳞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继承原岩的结构构造,也可以在变质过程中 产生新的结构构造。
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作用类型和程度。提供恢复原 岩的依据,提供分类命名的依据。
一、变质岩的结构
据成因可分为四类: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及交代结构。
(一)变余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结构被部分残留下来,称变余结构。可在原 岩结构前加上“变余”二字,可有各类原岩的变余结构。如岩浆岩:变 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沉积岩:变余砂状,泥状,粉砂状结构 等。
2.变晶结构的类型 (1)变晶矿物的粒度: a.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大部分主要变晶矿物粒度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同种主要矿物粒度大小不等,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变斑状结构) :粒度变化截然,大者称 “变斑晶”,细者为“变基 质“,变斑晶中可包含基质矿物,一般为结晶能力大的矿物,与基质形成期相当或 晚。
正变质岩(%)
岩石学-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Dynamic Metamorphic Rocks
动力变质岩是以变形作为主要变质机制形成的岩石
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的变形机制和显微构造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和成因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是原有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不 同程度的破裂、粉碎、或者塑性变形及重结晶所形成的岩石。
晶内塑性滑移与压溶现象比较 (Best,1982;转引自王仁民等,1989) a.原始颗粒;b.晶内塑性滑移;c.压溶, 其中C代表溶解表面,O代表原始颗粒轮廓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一、变形结构 1 脆性变形:粒度的划分
0.01mm
0.1mm
0.5mm
碎粉
碎粒
2mm
碎斑
碎块(构造角砾)
结构类型: ●压碎角砾结构:90%以上为碎块; ●碎裂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块; ●碎斑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斑; ●碎粒结构:碎基50~90%,其余为碎粒; ●碎粉结构:碎基>90%。
( 2)变形机制和变形方式:与外界条件特别是深度密切相关。 ( 3)岩石、矿物的变形行为(能干性)决定了动力变质岩石
的多样性。 (4)影响的因素:应力及其强度,原岩,时间,环境,
流体。
格陵兰西南部太古代片麻岩区Graede 峡湾地区有限应变图 (Passchier et al., 1990)
1. 低应变域;2.中应变域;3.高应变域;4.很高应变域
以塑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 构造、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含量和重结晶强 度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等类型。
Dynamic Metamorphic Rocks
动力变质岩是以变形作为主要变质机制形成的岩石
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的变形机制和显微构造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和成因
动力变质岩基本概念
动力变质岩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是原有各种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不 同程度的破裂、粉碎、或者塑性变形及重结晶所形成的岩石。
晶内塑性滑移与压溶现象比较 (Best,1982;转引自王仁民等,1989) a.原始颗粒;b.晶内塑性滑移;c.压溶, 其中C代表溶解表面,O代表原始颗粒轮廓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一、变形结构 1 脆性变形:粒度的划分
0.01mm
0.1mm
0.5mm
碎粉
碎粒
2mm
碎斑
碎块(构造角砾)
结构类型: ●压碎角砾结构:90%以上为碎块; ●碎裂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块; ●碎斑结构:碎基10~50%,其余为碎斑; ●碎粒结构:碎基50~90%,其余为碎粒; ●碎粉结构:碎基>90%。
( 2)变形机制和变形方式:与外界条件特别是深度密切相关。 ( 3)岩石、矿物的变形行为(能干性)决定了动力变质岩石
的多样性。 (4)影响的因素:应力及其强度,原岩,时间,环境,
流体。
格陵兰西南部太古代片麻岩区Graede 峡湾地区有限应变图 (Passchier et al., 1990)
1. 低应变域;2.中应变域;3.高应变域;4.很高应变域
以塑性变形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 构造、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含量和重结晶强 度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变余糜棱岩等类型。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质岩的主要类型热接触变质岩类

方解石、白云石对温度变化反应较敏感,所以常 可见到它们的热接触变质岩石。
纯粹的碳酸盐岩在温度的作用下,主要发生重结 晶形成各种大理岩。含SiO2时,则形成石英大理岩; 含MgO、SiO2、Al2O3、FeO等时,可以形成各种新生 矿物,如:方镁石(易水化成水镁石)、透闪石、符 山石、镁橄榄石、钙铝榴石;高温时可出现硅灰石、 方柱石、透辉石等。根据不同的次要变晶矿物给予岩 石详细命名。
3. 碳酸盐岩类
透闪石
透辉石
透闪石大理岩
透辉石大理岩
3. 碳酸盐岩类
+
条
带
符
状
山
符
石
山
透
石
辉
透
石
辉
石
大
理
岩
3. 碳酸盐岩类
透 闪 石 大 理 岩
透闪石
3. 碳酸盐岩类
当原岩成分显著不纯,以致重结晶后的岩石中方 解石的含量很少,甚至没有,而主要由钙硅酸盐和铝 硅酸盐矿物组成,则称为钙硅酸盐角岩。如透辉石岩、 透闪石岩、绿帘石岩、钙铝榴石符山石岩、方柱石钙 铝榴石岩等。
4.3.3 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1. 泥质岩类
在较低温度时,非晶质的褐铁矿变成磁铁矿;有 机质变成石墨,还可出现
红柱石、堇青石雏晶。这
些矿物微粒聚集构成斑点
状,因此称之为斑点板岩。
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柱石
等呈变斑晶出现,可称为
红柱石板岩,等。
红柱石板岩
1. 泥质岩类
温度继续升高,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岩石全部 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各种角岩,如堇青石黑云母 角岩、红柱石黑云母角岩 等。在高级热接触变质条 件下,重结晶更完善,矿 物组合上也发生变化,白 云母消失,出现矽线石、 正长石、铁铝榴石等,构 成粒度较大的角岩或片岩、 片麻岩。
纯粹的碳酸盐岩在温度的作用下,主要发生重结 晶形成各种大理岩。含SiO2时,则形成石英大理岩; 含MgO、SiO2、Al2O3、FeO等时,可以形成各种新生 矿物,如:方镁石(易水化成水镁石)、透闪石、符 山石、镁橄榄石、钙铝榴石;高温时可出现硅灰石、 方柱石、透辉石等。根据不同的次要变晶矿物给予岩 石详细命名。
3. 碳酸盐岩类
透闪石
透辉石
透闪石大理岩
透辉石大理岩
3. 碳酸盐岩类
+
条
带
符
状
山
符
石
山
透
石
辉
透
石
辉
石
大
理
岩
3. 碳酸盐岩类
透 闪 石 大 理 岩
透闪石
3. 碳酸盐岩类
当原岩成分显著不纯,以致重结晶后的岩石中方 解石的含量很少,甚至没有,而主要由钙硅酸盐和铝 硅酸盐矿物组成,则称为钙硅酸盐角岩。如透辉石岩、 透闪石岩、绿帘石岩、钙铝榴石符山石岩、方柱石钙 铝榴石岩等。
4.3.3 主要的热接触变质岩
1. 泥质岩类
在较低温度时,非晶质的褐铁矿变成磁铁矿;有 机质变成石墨,还可出现
红柱石、堇青石雏晶。这
些矿物微粒聚集构成斑点
状,因此称之为斑点板岩。
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柱石
等呈变斑晶出现,可称为
红柱石板岩,等。
红柱石板岩
1. 泥质岩类
温度继续升高,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岩石全部 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形成各种角岩,如堇青石黑云母 角岩、红柱石黑云母角岩 等。在高级热接触变质条 件下,重结晶更完善,矿 物组合上也发生变化,白 云母消失,出现矽线石、 正长石、铁铝榴石等,构 成粒度较大的角岩或片岩、 片麻岩。
矿物学课件:第四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 引起重结晶作用,晶粒由小变大;如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晶粒变 得比原来粗大而成为大理岩。 (2) 促进原有矿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泥质岩中的 高岭石在高温下变为红柱石和石英。
热源包括:地热、岩浆热、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地内相变热、放 射性生热
6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P、T、t、活动性流体
第四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
2
3
一、基本概念
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 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叫变质岩。 • 变质作用一般是在岩石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 • 依据原岩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由岩浆岩变来的 正变质岩和由沉积岩变来的副变质岩
(带入成分) 钾长石
钠长石 (带出成分)
(4)变质分异作用: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组分扩散 等各种原因使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的矿物集合体而出 现不均一的现象。如角闪岩类岩石中出现以角闪石为主的暗 色条带和以长英质为主的浅色条带。
21
Fractured alkali feldspar filled with central quartz and myrmekite during Ca-metasomatism
压力:包括静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和应力。
静压力:由上复岩石荷重所引起的,随岩石所处深 度增加而加大。根据岩石的平均比重计算,每加深1 公里,静压力增加0.28kbar。 静压力加大使岩石空隙减小,变得致密坚硬。在一 定温度下,静压力增大,可生成比重增大、分子体 积减小的矿物。例如红柱石(比重3.1)变为蓝晶石 (比重3.6)。
9
静压力(均 向压力)
差异应力 (定向压力)
10
热源包括:地热、岩浆热、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地内相变热、放 射性生热
6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P、T、t、活动性流体
第四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
2
3
一、基本概念
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 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叫变质岩。 • 变质作用一般是在岩石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 • 依据原岩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由岩浆岩变来的 正变质岩和由沉积岩变来的副变质岩
(带入成分) 钾长石
钠长石 (带出成分)
(4)变质分异作用: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组分扩散 等各种原因使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的矿物集合体而出 现不均一的现象。如角闪岩类岩石中出现以角闪石为主的暗 色条带和以长英质为主的浅色条带。
21
Fractured alkali feldspar filled with central quartz and myrmekite during Ca-metasomatism
压力:包括静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和应力。
静压力:由上复岩石荷重所引起的,随岩石所处深 度增加而加大。根据岩石的平均比重计算,每加深1 公里,静压力增加0.28kbar。 静压力加大使岩石空隙减小,变得致密坚硬。在一 定温度下,静压力增大,可生成比重增大、分子体 积减小的矿物。例如红柱石(比重3.1)变为蓝晶石 (比重3.6)。
9
静压力(均 向压力)
差异应力 (定向压力)
10
变质岩石学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交变质岩类PPT课件

4.4 交代变质岩类
4.4.1 概述
交代变质岩(metasomatic metamorphic rock) 在热的气液态溶液作用下使原岩发生交代作用所 形成的岩石。 交代作用是一种伴随有岩石化学成分改变的变质 作用。交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原岩相 比较,都有显著的变化且相对富水,所以交代作用又 称为蚀变作用。 交代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T、C,P为次要的, 配合温度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起作用。
在云英岩发育地段,常可见几种类型的云英岩组 成完整的分带(交代带):裂隙脉→电气石云英岩→ 黄玉云英岩→萤石云英岩→白云母云英岩→云英岩化 岩石。但一般没有这样完全。
5
4.4.2 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交代变质岩的种类较多,变化也较复杂。根据交 代作用的产物和原岩的成分,可将交代变质岩分为以 下四个类别: 蛇纹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青磐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
中酸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矽卡岩 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
交代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按性质可归结为三种基 本类型:水解及水化作用、阳离子交代作用和阴离子 交代作用。
3
4.4.1 概述
交代过程中,原有矿物溶解、消失,新矿物取代、 晶出,并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交代作用较弱 时,常可见变余结构和构造;交代作用强烈时,则被 新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变成构造取代。
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如纤维蛇纹石、叶蛇纹 石、胶蛇纹石、绢石、石棉等;次要矿物和变晶副矿 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类、水镁石和 少量碳酸盐、滑石、直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等。橄 榄石和辉石常呈残余矿物出现。
8
4.4.3 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4.4.1 概述
交代变质岩(metasomatic metamorphic rock) 在热的气液态溶液作用下使原岩发生交代作用所 形成的岩石。 交代作用是一种伴随有岩石化学成分改变的变质 作用。交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原岩相 比较,都有显著的变化且相对富水,所以交代作用又 称为蚀变作用。 交代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T、C,P为次要的, 配合温度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起作用。
在云英岩发育地段,常可见几种类型的云英岩组 成完整的分带(交代带):裂隙脉→电气石云英岩→ 黄玉云英岩→萤石云英岩→白云母云英岩→云英岩化 岩石。但一般没有这样完全。
5
4.4.2 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交代变质岩的种类较多,变化也较复杂。根据交 代作用的产物和原岩的成分,可将交代变质岩分为以 下四个类别: 蛇纹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青磐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
中酸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矽卡岩 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
交代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按性质可归结为三种基 本类型:水解及水化作用、阳离子交代作用和阴离子 交代作用。
3
4.4.1 概述
交代过程中,原有矿物溶解、消失,新矿物取代、 晶出,并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交代作用较弱 时,常可见变余结构和构造;交代作用强烈时,则被 新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变成构造取代。
主要由各种蛇纹石组成,如纤维蛇纹石、叶蛇纹 石、胶蛇纹石、绢石、石棉等;次要矿物和变晶副矿 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类、水镁石和 少量碳酸盐、滑石、直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等。橄 榄石和辉石常呈残余矿物出现。
8
4.4.3 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恢复作用指使变形晶体再回复到其未变形状态的 作用过程。这种作用能够降低因变形作用而储存的应 变能,使晶体趋于稳定状态。其结果是在矿物晶粒中 产生亚颗粒而不形成新颗粒。
亚颗粒一般取低角度界面形式,即相邻亚颗粒间 结晶学方位差不超过12°,在正交偏光镜下表现为受 应变的颗粒被分割为若干个消光位略有不同的有较规 则界限的消光区,而在单偏光镜下却仍然是一个颗粒。
6.构造片岩
是指以粒状矿物为主的岩石在动力变质过程中, 不是以压碎为主,而是以矿物的压扁、拉长为主形成 的岩石。它们与区域变质中的片状岩石极为相似,但 成因上与动力变质有关,产于动力变质带内,与糜棱 岩化岩石紧密伴生,岩石中少部分矿物可具压碎现象。 原岩主要是以角闪 石、石英和方解石、白 云石等为主要组成的几 类岩石,如片状石英岩, 片状长石石英岩,片状 大理岩等。
细角砾岩粒径为1一5mm,
显微角砾岩粒径小于1mm。 如果角砾在变形过程中受到磨
圆则称为构造砾岩。构造砾岩的基 质往往是显著片理化的。如果角砾 在变形过程中被压扁、拉长,大小 比较相近,胶结物主要是原岩的碾 碎物质,称为压扁角砾岩。
2.碎裂岩
以压碎、变形作用为主,它与构造角砾岩 的区别,在于碎裂化程度较高。 在压应力作用下,岩石沿扭裂面破碎,方 向不一的碎裂纹切割岩石而具碎裂结构,碎块 间裂隙中常为磨碎的碎基,含量占 50-90% ,粗 粒的碎斑为 0.5-2mm,具碎斑结构。有时为次生 的铁质、硅质、碳酸盐充填, 岩石中对应力敏感的矿物 显示各种形变和压碎现象 ,如石英的波状消光、 长石双晶弯曲,碎块边缘 碎粒化。
二、主要变形机制 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岩石的变形 过程,其中包括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脆性变形是指由于岩石的内聚力被破坏而 变得不连续,主要表现为破裂(或碎裂); 塑性变形则是指岩石不失去其内聚力,发 生没有总体破裂的永久变形,主要表现为粒内 变形。 变形过程中岩石表现为脆性还是塑性,主要 取决于岩石性质(成分、组构)、变形时的温 度、围压、流体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及应变速 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概述
动力变质岩虽数量不多,但分布却十分广泛,也 很常见。其空间分布主要与断裂构造带密切相关,常 沿断裂带展布方向呈带状分布,尤其在区域性深大断 裂带中更为常见。
对动力变质岩的研究,可以确定断裂带的存在和 判别断裂带的性质,这对地质调查和找矿、水利设施 和工程建设、储层划分和圈闭、环境的区域稳定性评 价和保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左 表 为 动 力 变 质 岩 的 分 类
4.2.2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动力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是按分类表确定基本岩石 名称;然后根据原岩或矿物成分等进一步命名。
构造角砾岩如能恢复原岩,则在基本名称前冠以 原岩名称。如花岗质构造角砾岩,等。也可根据应力 性质命名,如:压性构造角砾岩,等。
碎裂岩类的命名在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名称作 形容词,如:碎裂正长岩、花岗碎裂岩,等。
4.2.1 概述
粒内滑移的宏观变化 a.石英波状消光及裂纹;b.云母的扭折;c.斜长石的变形双晶
4.2.1 概述
岩石和矿物的脆性变形主要表现为碎裂。这是由 于温度低,而应力强度大、应变速率较大、很快超过 了强度极限所致。
脆性变形首先是产生裂纹,继而则破碎。在破碎 的开始阶段,尚保留颗粒外形和原岩总的结构特征, 进而大颗粒碎成小颗粒并发生位移,原岩结构被破坏。
第四章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区域变质岩类 动力变质岩类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混合岩化作用及混合岩
4.2 动力变质岩类
4.2.1 概述
动力变质岩 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因为动力变质作用常和构造运动有关,且以矿物 的变形、破碎为主,所以动力变质岩又被称为:
碎 裂 花 岗 岩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未破碎的颗粒
碎斑
花岗碎裂岩
碎基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3.糜棱岩(mylonite) 是强烈韧性变形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细小的碎粒 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形成面理和线理。 岩石外貌致密、坚硬,肉眼下难分辨其颗粒,有时可 见少量凸镜状定向的碎斑。 原岩常为砂岩类、花岗质岩石,故主要矿物成分 是石英和长石,并常被压扁、拉长。碎基中有时残留 有稍大的石英、长石单个晶粒的碎斑,其粒内变形明 显;也可见压力影、云母鱼、带状石英等应力生长矿 物。根据其特征,可判断应力的性质。
广泛分布于浅构造层次的构造破碎带内。其出露 宽度可达数百米,延伸数十至数百千米。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2.碎裂岩(cataalastite) 原岩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受到挤压破碎而形成。 其粒化作用仅发生在矿物颗粒的边缘,而且以破碎为 主,基本不产生粒内变形,因而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不 大。
碎裂岩中矿物可产生裂缝,机械破碎,晶面、解 理面、双晶面弯曲,云母等片、柱状矿物弯曲、扭折, 石英透镜化及形成碎边,波状消光及变形双晶,等。 这些现象造成矿物颗粒界线模糊不清,光泽变暗。
4.2.2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表3-3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
变形特点
结构类型
结构特征 碎基含量(%) 新生矿物含量(%)
岩石类型
破碎角砾结构
<15
脆 性 变 形
碎裂结构 碎 裂 的 碎斑结构
碎粒结构
碎粉结构
15~50 50~90
>90
初糜棱结构 糜
15~50
棱 糜棱结构
韧
的
50~90
性
超糜棱结构
>90
4.2.1 概述
动力变质作用引起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 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与应力的性质、强度和作用的时 间长短和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
由于岩石和矿物力学性质的差异,在应力作用下 可发生韧性变形或脆性变形。
韧性变形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来,常见的有 矿物的波状消光、粒内滑移(直线和双晶滑移)、扭 折、变形双晶,等。粒内变形也称为显微构造或构造 岩的组构。
4.2.2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糜棱岩的进一步命名,如能恢复原岩,则将原岩 名称冠于前面;如原岩不易恢复,则可据主要矿物来 命名,如:闪长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等。
千糜岩的命名主要根据矿物成分,如:长石绿泥 石绢云母千糜岩。
糜棱千枚岩、片岩及片麻岩类的命名与一般千枚 岩、片岩、片麻岩相似,依据主要根据矿物成分进行, 如:云母石英(糜棱)片岩,等;有时也可相应称为 构造片岩等,如:长英质构造片岩,等。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碎裂岩中可见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 解石等新生矿物。岩石一般不发育片理,多为块状、 角砾状、透镜状构造,偶尔也具带状构造。
碎裂岩在断裂带经常
可见,如四川都江堰有碎
裂花岗岩,四川泸定有斜
长角闪质碎裂岩,河北密
云有碎裂片麻岩,山东泰
山有碎裂花岗闪长岩等。
碎裂正长岩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4.2.3 主要的动力变质岩
1.构造角砾岩(tectonobreccia) 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角砾间为破碎细屑充填。属 脆性变形程度较弱的岩石。按应力性质可分为:张性 角砾岩(角砾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排列杂乱,常 有外源碳酸盐质、硅质、铁质等胶结物);压性或压 扭性角砾岩(角砾因挤压磨蚀而有圆化现象,略呈定 向排列,外源胶结物较少)。
构造岩 或 断层岩
提示: 未固结的断层透镜体、角砾和断层泥不 属于 “岩石”的范畴!
4.2.1 概述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由应力(Ps)作用引起。 当出现重结晶和变质结晶时,温度(T)也是其 影响因素之一;可有流体相的加入。 应力使岩石、矿物发生强烈错动时会产生较高温 度,或伴有溶液的活动,则温度、溶液的影响明显增 强,促使碎裂的岩石部分或全部重结晶。这在断裂带 的某些应力局部集中地段较为常见。
变 形
变晶糜棱结构 变
50~90
晶 的 糜棱变晶结构
10~50 <10
很少或无
<10 10~50 50~90
>90
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
碎裂岩 碎斑岩 碎粒岩 碎粉岩 初糜棱岩 糜棱岩 超糜棱岩 千枚糜棱岩(千糜岩) 糜棱千枚岩 糜棱片岩或片岩、片麻岩
脆性高应 变速率
次显微颗粒或玻璃
假熔岩 (假玄武玻璃)
碎裂作用一般由颗粒的边缘开始,使矿物边缘破 碎成棱角锯齿状,进而发展到中心,直至研磨、粉碎 成粉末状。
4.2.1 概述
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是可以过渡和转化的。 目前一般认为,在地壳浅处(浅构造层次,通常 在地下<4km),围压较小,温度较低,以脆性变形 为主; 在中-深构造层次(地下>10km)以韧性变形为 主。成深度大于10km~1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