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节课
第五课时
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白细胞:10000个=1万个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 825-138
Off关闭键26×39 312÷8
第十课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二课时
第四课时。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1、班级概况: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本教学设计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的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能够感性理解面积、周长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算数部分:加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几何部分: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学习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3. 分数部分: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题目难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逐渐加大;2. 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PPT课件来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概念和方法,并在课堂上提出例题进行讲解;3.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课堂练习和数学游戏;4. 在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测试来评估他们的实际成果;5. 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方法,温故知新,直观易懂。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设计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理解概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算数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实际运用;3.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并能计算面积和周长;4. 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分数概念并掌握其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指导教师如何筛选、整合网络资源,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提 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指 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1/25
26
THANK YOU
2024/1/25
27
启发式讲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方 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示范式讲解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 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
2024/1/25
互动式讲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与学生进 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总结式讲解
在讲解结束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 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的实际应用能力。
故事情境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8
探究式学习引导
问题导入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1/25
小组合作
合作交流
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2024/1/25
14
04
练习题设计与讲解技 巧
2024/1/25
15
针对性练习题选择原则
符合教学目标
练习题应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紧密相关,能够体现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4.第四单元:两位数除以两位数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6.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7.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大数。
2.探索让学生自主数数,发现大数的组成规律。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的认识。
第2课时:读写大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大数知识。
2.探索引导学生读写大数,发现读写规律。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的读写能力。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
2.探索让学生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角,发现角的度量方法。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角的知识。
2.探索引导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能力。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探索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2.探索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探索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教学目标- 熟悉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研究动力教学内容- 单元一:认识“小数点”的作用- 活动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点的作用。
- 活动2:学生自行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位置。
- 活动3:小组合作,比较一些小数的大小关系。
- 单元二:简便计算- 活动1:介绍简便计算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计算法进行计算。
- 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 活动3:学生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 单元三:长度与时间的计量- 活动1:教师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计量单位,并研究换算。
- 活动2:学生进行长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 活动3:教师介绍时间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口头评估: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笔试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图片、实物、测量工具等教学辅助工具- 游戏道具和活动设计- 教师辅助提示和教学讲解材料以上是对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 例2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 理解多位数的读法, 在具体情境中, 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 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 重点: 教学读万级的数。
2. 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
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 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
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 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
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一、复习1.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 考考你: 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 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 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 让学生尝试读数)3. 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 关于万以内的数, 你还知道什么知识?(1)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如: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 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通过预习课文, 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先四人小组讨论, 在汇报, 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图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图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过程与方法: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课时安排:11课时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例1、例2,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读数中关于“0”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
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节课
第五课时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白细胞:10000个=1万个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 825-138
Off关闭键26×39 312÷8第十课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