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
流浸膏生产工艺

流浸膏生产工艺流浸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一般用于外用药物。
流浸膏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材、研粉、浸泡、炮制、浓缩、调整、包装等环节。
首先,选材是制作流浸膏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选用的中药原材料应当是优质且无杂质的。
在选材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观察鉴别,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接下来,将选好的中药材料进行研粉。
研粉需要使用研磨机等设备,将材料研磨成细粉,这样有利于后续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后,研粉后的药材需要进行浸泡。
浸泡是将药材放入适当的溶剂中,使其充分浸泡,溶解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浸泡时间一般根据药材的特性而定,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或者一夜,让药材充分释放出有效成分。
随后,将浸泡后的药材进行炮制。
炮制是利用一定温度和时间对药材进行烘炒,使药材中的水分挥发,同时增强药材的药效。
炮制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80度左右进行。
浸泡并炮制后,需要进行浓缩。
浓缩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使药液中的溶剂蒸发,使药液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加。
浓缩通常使用蒸发器进行,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使药液浓缩至一定的浓度。
浓缩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调整。
调整一般包括调节药液的浓度、颜色、味道等。
根据药液的特性,可以加入适量的浸膏稀释剂、蜂蜜等,调整药液的性状,以便后续的包装和使用。
最后,将调整好的药液进行包装,通常使用瓶装或袋装方式。
包装需要保持无菌的状态,以保证药液的质量。
包装完毕后,对包装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以上就是流浸膏的制作工艺。
不同的流浸膏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具体的制作过程还需根据具体药材和产品的特性来决定。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用、工艺的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QM-808-2甘草浸膏标准检验操作程序

目的:规范甘草浸膏的检验方法及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甘草浸膏责任:质检员程序:1性状自然光下检视本品的形态及颜色;鼻嗅本品的气味。
2鉴别2.1取本品细粉约1~2mg,置白瓷板上,加硫酸溶液(4→5)数滴,观察反应现象。
2.2取本品细粉1g,加水40ml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必要时离心),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3检查3.1水分按“水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3.2总灰分按“灰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测定,按下列公式计算本品总灰分的含量。
残渣重量总灰分= ×100%样品量甘草浸膏标准检验操作程序第2页3.3水中不溶物精密称取本品1g,加水25ml搅拌溶解后,置离心管中,以每分钟1000转的速度离心60分钟(或每分钟2000转,离心3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加少量水,搅匀,再照上法离心洗涤,每一次用水25ml,直至洗液无色澄明为止,沉淀用少量水洗入已干燥至恒重的玻璃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至恒重,按下列公式计算水不溶物的含量。
遗留残渣水不溶物= ×100%样品重量3.4细度按“细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查。
3.5微生物限度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验。
4含量测定4.1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4.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酯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
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2、处方和依据3、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D 级4.工艺过程及条件4.1生产前检查4.1.1 投料前检查所用提取设备、容器具是否符合清洁要求,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
需用的设备是否设施完好,有无状态标志。
水、电、汽及阀门是否灵活正常,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4.1.2 计量器具测试范围符合生产要求,并有“检定合格证”。
4.2按批生产指令单领取甘草饮片200公斤,将药材用小车运到称量备料室,并要有专人检查复核,称量后做好状态标志,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4.3甘草浸膏的提取:4.3.1煎煮提取4.3.1.1第一次煎煮:备料工序完成后,先将多能提取罐出渣门关闭,提取操作人员将甘草通过吊车吊到操作台上开始投料。
将提取罐上部投料口打开,按处方量将甘草饮片投入提取罐中,并做好记录,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向提取罐内计量加入甘草的7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和投料口。
打开蒸汽阀门,加热至沸腾煎煮。
温度控制在95-105℃左右,保持沸腾,煎煮2小时,煎煮过程应不断观察煎煮情况。
待煎煮2小时后,关闭蒸汽阀门,待温度降至650C时,打开提取罐的出液阀门,将煎液通过80目滤布,抽入储液罐内。
4.3.1.2第二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5倍量饮用水,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后,待温度降至650C时将煎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4.3.1.3第三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4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后,待温度降至650C时将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操作过程有专人进行过程监控,并做好记录。
在储液罐上挂状态标志,注明煎煮液名称、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等。
4.3.2 沉淀按沉淀标准操作规程,提取液在储液罐中静置过夜沉淀12小时。
然后将上清液抽入双效浓缩罐,将沉淀物打入离心机。
4.3.3 过滤沉淀物通过离心机,滤渣与液体分离。
滤液再打回储液罐,抽入浓缩罐;滤渣收集后弃掉。
甘草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甘草浸膏生产工艺规程1、产品简介【中文名】甘草浸膏【汉语拼音】Gancao Jingao【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
【制剂】甘草流浸膏。
【有效期】12个月。
【贮藏】密封。
2. 标准依据2.1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74页。
2.2 原材料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59页“甘草”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2.3 生产批量处方3、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4、制备方法取甘草,润透,切片,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放置过夜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出适量,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甘草酸含量,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
5、生产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5.1 中药材的前处理5.1.1 生产指令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
批生产指令生产技术部留存一份,其余三份分发至质量管理部一份,作为质量监控与检验依据;物料部一份,作为物料发放依据;生产车间一份,作为生产和物料领取依据。
5.1.2 称量配料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净制进行交接。
要点: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1.3 前处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的规定、《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
5.1.4中药材前处理的方法和要求5.1.4.1净制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
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要点:(1)除杂、除尘;(2)标志管理:生产状态标志、清洁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清场合格证等。
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2、处方和依据3、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D级4. 工艺过程及条件 4.1生产前检查4.1.1 投料前检查所用提取设备、容器具是否符合清洁要求,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
需用的设备是否设施完好,有无状态标志。
水、电、汽及阀门是否灵活正常, 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4.1.2 计量器具测试范围符合生产要求,并有“检定合格证”。
4.2按批生产指令单领取甘草饮片200公斤,将药材用小车运到称量备料室,并要有专人检查复核,称量后做好状态标志,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4.3甘草浸膏的提取: 4.3.1煎煮提取 4.3.1.1第一次煎煮:备料工序完成后,先将多能提取罐出渣门关闭,提取操作人员将甘草通过吊车吊到操作台上开始投料。
将提取罐上部投料口打开,按处方量将甘草饮片投入提取罐中,并做好记录,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向提取罐内计量加入甘草的7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和投料口。
打开蒸汽阀门,加热至沸腾煎煮。
温度控制在95-105℃左右,保持沸腾,煎煮2小时,煎煮过程应不断观察煎煮情况。
待煎煮2小时后,关闭蒸汽阀门,待温度降至650C 时,打开提取罐的出液阀门,将煎液通过80目滤布,抽入储液罐内。
4.3.1.2第二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5倍量饮用水,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 后,待温度降至650C 时将煎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4.3.1.3第三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4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 后,待温度降至650C 时将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操作过程有专人进行过程监控,并做好记录。
在储液罐上挂状态标志,注明煎煮液名称、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等。
4.3.2 沉淀按沉淀标准操作规程,提取液在储液罐中静置过夜沉淀12小时。
然后将上清液抽入双效浓缩罐,将沉淀物打入离心机。
4.3.3 过滤沉淀物通过离心机,滤渣与液体分离。
滤液再打回储液罐,抽入浓缩罐;滤渣收集后弃掉。
甘草流浸膏质量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甘草流浸膏的质量标准,确保投用药材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甘草流浸膏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
四、内容:
1.标准来源
《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
2.技术要求
3.贮存条件:密封。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甘草流浸膏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YL)-136)、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一致。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1307107。
7.经批准的供应商:见合格供应商目录。
8.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无此项内容。
9.注意事项:密封。
10.复验期:执行“物料有效期及复验期管理规程(SMP-WL-008)”相关规定。
11.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甘草浸膏质量标准

甘草浸膏拼音名:Gancao Jingao英文名: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423本品为甘草经加工制成的浸膏。
【制法】取甘草,润透,切片,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放置过夜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出适量,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甘草酸含量,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
【鉴别】 (1) 取本品细粉约1~2mg,置白瓷板上,加硫酸溶液(4→5)数滴,即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至橙红色。
(2) 取本品1g,加水10ml搅拌使溶解,分为两等份。
取1份置试管中,强力振摇,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在另1份中加稀硫酸,即生成大量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复溶解。
(3) 取本品1g,加水40ml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必要时离心),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苷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水中不溶物精密称取本品1g,加水25ml搅拌溶解后,置离心管中,以每分钟1000转的速度离心60分钟(或每分钟2000转,离心3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加少量水,搅匀,再照上法离心洗涤,每次用水25ml,直至洗液无色澄明为止,沉淀用少量水洗入已干燥至恒重的玻璃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在105℃ 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5.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10℃干燥7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3.5%(附录Ⅸ G)。
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

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八分厂实习工作岗位介绍药名:复方甘草合剂 岗位工作:复方甘草合剂药液的前处理1. 领料量(配制成甘草流浸膏1200L/批 单位:kg )甘草流浸膏400kg 95%乙醇 2400—2600L 氨水 适量(调PH 至8.0-8.5左 右)一般14L (每瓶500mL )左右 硅藻土80kg (4包,每包20kg ,主要用作助滤剂)2. 溶膏2.1 溶膏前确认清场合格,隔膜压滤机,K-型罐,隔膜泵,管道,工用具按清洁程序清洁灭菌后,再用75%乙醇消毒。
(K-型罐,隔膜压滤机,隔膜泵,管道每周末用0.8-0.9%NaOH 浸泡清洗)。
2.2 确认K-型罐清场、清洗合格后,加入500L 左右的纯化水加热至60摄氏度左右。
2.3 领取合格的400kg 甘草流浸膏(来自新疆,甘草酸≥7%)先用破碎机破碎后,投入K-型罐中。
开启搅拌器,频繁搅拌,开启夹层蒸汽至沸腾,持续沸腾3-4小时,使甘草浸膏溶化。
检查溶化效果,待甘草浸膏完全溶化。
(注意:在煮沸过程中,易产生泡沫,操作人员要特别注意,如发现泡沫过多,应立即关闭蒸汽,待泡沫散后再开启夹层蒸汽,继续煮沸,持续沸腾。
)2.4 待甘草浸膏完全溶化后,关闭夹层蒸汽,开启夹层冷却水,持续搅拌降温至40摄氏度以下(冬天为50摄氏度以下),关闭冷却水进水阀,出水阀处于常开状态,溶液体积为500—600L.3. 隔膜压滤,收集滤液3.1 配制乙醇 用冷鲜沸水配制85%乙醇1750L ,(纯化水持续沸腾3-5分钟,放冷至室温下用于配制),备用。
3.2 将以上溶化的甘草浸膏冷却至40度,加入85%的乙醇1550L (剩下的200L 左右的乙醇待加入硅藻土以后再加入),边加入边搅拌,再慢慢加入80kg 硅藻土(每包硅藻土加入时间不少于5分钟),加完后持续搅拌1.5小时。
3.3 把隔膜压滤机的滤板摆好并用液压泵压紧(液压泵上面的压强不得低于20M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甘草流浸膏工艺规程编码:MF-002 共 10页制定审核批准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颁发部门颁发数量 3 生效日期分发单位生产部、中药提取车间、存档1、产品概述品名甘草流浸膏剂型中药浸膏规格25kg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有效期二年贮存密闭,防潮备注2、处方和依据物料名称依据标准投料量备注甘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200kg 饮片3、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D级4.工艺过程及条件4.1生产前检查干燥内包混合粉碎外包装出膏煎煮沉淀浓缩净药材入库包装材料4.1.1 投料前检查所用提取设备、容器具是否符合清洁要求,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
需用的设备是否设施完好,有无状态标志。
水、电、汽及阀门是否灵活正常,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4.1.2 计量器具测试范围符合生产要求,并有“检定合格证”。
4.2按批生产指令单领取甘草饮片200公斤,将药材用小车运到称量备料室,并要有专人检查复核,称量后做好状态标志,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4.3甘草浸膏的提取:4.3.1煎煮提取4.3.1.1第一次煎煮:备料工序完成后,先将多能提取罐出渣门关闭,提取操作人员将甘草通过吊车吊到操作台上开始投料。
将提取罐上部投料口打开,按处方量将甘草饮片投入提取罐中,并做好记录,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向提取罐内计量加入甘草的7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和投料口。
打开蒸汽阀门,加热至沸腾煎煮。
温度控制在95-105℃左右,保持沸腾,煎煮2小时,煎煮过程应不断观察煎煮情况。
待煎煮2小时后,关闭蒸汽阀门,待温度降至650C时,打开提取罐的出液阀门,将煎液通过80目滤布,抽入储液罐内。
4.3.1.2第二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5倍量饮用水,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后,待温度降至650C时将煎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4.3.1.3第三次煎煮: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计量加入4倍量饮用水,关闭进水阀门,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2h后,待温度降至650C时将提取液过滤,打入储液罐。
操作过程有专人进行过程监控,并做好记录。
在储液罐上挂状态标志,注明煎煮液名称、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等。
4.3.2 沉淀按沉淀标准操作规程,提取液在储液罐中静置过夜沉淀12小时。
然后将上清液抽入双效浓缩罐,将沉淀物打入离心机。
4.3.3 过滤沉淀物通过离心机,滤渣与液体分离。
滤液再打回储液罐,抽入浓缩罐;滤渣收集后弃掉。
提取液(沉淀上清液和过滤液总量)上清液量+滤液量收率 = ×100% 指标范围:92%-108%。
三次煎煮液体总量4.3.4减压浓缩4.3.4.1先将双效浓缩器的真空、冷凝水阀门,将药液通过80目滤布抽入浓缩器,开启蒸汽阀门进行减压浓缩(温度:70-80℃,真空度:0.02-0.04 Mpa)。
在浓缩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各表数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作好记录。
浓缩近结束时,打开取样口用量筒收集浓缩液,用波美比重计测比重,如比重不够,应当继续浓缩,直至浓缩液相对密度达到1.18-1.22时(50℃测),关闭真空阀门、蒸汽阀门和冷凝水阀门,打开蒸发室的放空阀。
打开底部下料口用80目滤布过滤,出膏,称量。
4.3.4.2待全部浓缩完毕后,按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4.3.4工艺条件及质量控制点:4.3.3.1 浓缩的温度控制在700C-800C,真空度0.02-0.04 Mpa4.3.3.2浓缩后的浸膏相对密度应达到1.18-1.22(50℃),浓缩液收率指标范围:60%-70%。
浓缩液量浓缩液收率= ×100% 指标范围:60%-70%批中药提取投料量4.4分装工序:4.4.1 工艺过程4.4.1.1 根据批包装指令和半成品化验单,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规格等。
4.4.1.2 从包装库领取洁净塑料桶,在脱包间将外包装脱包,用75%酒精棉球把内包装外擦拭一遍,放入缓冲传递间,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由洁净区内部取出放入内包间。
检查塑料桶有无破损,破损不用。
戴好洁净手套,开始内包装。
4.4.1.3 称重,必须一人称重,一人复核。
挂上物料存放标签,暂存在D级冷库间内待验区,由质量部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入库,移入合格区。
4.4.2 下班前做好设备、工具、工作台等卫生清理,并按定置管理要求摆放,填写好生产记录。
在生产中有异常情况应由班长报告生产部管理和QA,解决问题或作出处理。
4.4.3 每个批号的产品包装完毕后,交仓库待验区存放,并挂待检标志;化验合格后,贴合格证,填写成品入库单方可入库。
4.4.4 包装时要注意剔除不合格的包材,并在QA监督员的监督下销毁。
4.4.5 标签要求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三者之和等于领用数,如果数目不符合要查明原因并得出合理解释,并做好记录。
4.4.6 下班前清理包装现场,并搞好卫生,做好批包装记录。
4.4.7生产岗位要分别计算生产收率或包装材料损耗率,生产结束后将各岗位的生产记录收集,检查并进行物料平衡计算,填写工艺查证记录、批统计记录及偏差记录,偏差超出控制标准的要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偏差处理并上报生产车间主任、QA与生产部长。
记录整理完毕交车间主任、QA、生产部长分级审核合格后交质控部审核。
5、中药浸膏和辅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ZL-BZ-007-00 甘草饮片内控质量标准ZL-CZ-007-00 甘草检验操作规程ZL-FZ-003-00 饮用水检验规程ZL-BZ-010-00 甘草流浸膏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ZL-CZ-010-00 甘草流浸膏半成品检验操作规程ZL-BZ-009-00 甘草流浸膏成品内控质量标准ZL-CZ-009-00 甘草流浸膏检验操作规程甘草流浸膏半成品质量标准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版有效期:二年合格品内控品性状棕色粉末棕色粉末粒度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水分不得过 6.5%-7.5% 不得过 6.5%—7.5%装量符合规定符合规定甘草浸膏剂成品质量标准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版有效期:二年合格品内控品性状棕色颗粒棕色颗粒鉴别符合规定符合规定6、包材质量标准6.1内外包装质量标准与规格 ZL-BZ-036-00 ZL-CZ-036-00 ZL-BZ-039-00 ZL-CZ-039-00 6.2 贮存方法及要求包装材料必须贮存于专门的仓库,并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不得露天存放。
印有品名、商标等标记的印刷包装材料应专库或专柜存放,应视同标签管理。
7.生产环境温度18—26℃,湿度30%—65%。
8、工艺卫生8.1人净化程序8.1.1进入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8.1.2进出D 洁净区更衣程序8.2工作服标准服装式样 一般生产区D 级备注工作服 无横褶、腰带、接缝封缝、光洁 无口袋、无横褶、腰带、接缝封缝、纽扣、光洁帽 子 应能罩住全部头发,阻止脱落的毛发露出手 套 ―――― 按工作需要确定长度 口 罩――――按工作需要,确定遮盖面大小人门厅 更鞋 手清洗一般生产区 人 门厅 更鞋更衣(一)洗手 更鞋(二)更衣进入洁净区(D 级)手消毒更衣工作鞋按工作需要,不宜用拖鞋,也不宜把工作鞋当拖鞋穿处理方法按D级区域的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干燥方法进行。
8.3物流程序净药材→煎煮→沉淀→浓缩→分装→包装→成品(单向顺流,无往复运动)8.4物净程序:物品→脱外包→生产区。
8.5洁净区消毒利用臭氧对空间消毒;用75%乙醇, 0.1%新洁尔灭对地面、物品和设备表面消毒。
8.6洁净度要求为D级,尘粒最大允许数/m3:≥0.5μm,尘粒≤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沉降菌≤。
8.7设备工具(包括运输工具)、容器的卫生要求及消毒8.7.1设备主体在清洁、整齐、无跑、冒、滴、漏,做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设备周围要做到无油垢,无污水,无油污及杂物,并按规定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8.7.2工具应清洁,存放在指定地方或工具框内,整齐堆放,专人保管。
8.7.3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潮湿、高温地区应注意防止发霉及微生物污染,不得有霉斑、菌团。
容器具用后立即清洗干净,不得有清洁剂、消毒剂的残留物,以防造成对药品的污染。
8.8操作人员8.8.1全体员工、身体健康,持健康合格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外伤伤口,皮肤病及过敏等症,绝不能继续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或与之相关的工作。
8.8.2每日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清洁、完好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口罩,不允许化妆,涂含有粉质的护肤品,不允许戴饰物,手表,通讯器材,工作服按清洁规程统一由洗衣机清洗消毒,并每周洗2次,操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出生产区。
8.8.3随时注意个人卫生、至少每二日洗一次澡,每周洗1-2 次头,不掉头屑,勤理发、剃须、勤剪指甲、勤换内衣。
8.8.4 人净标准区域清洁标准清洁部位生产区无污垢身体清洗≥3次/周衣、裤、帽、鞋3次/周口罩、手套1次/天8.8.5 工作服净标准区域衣、裤、帽鞋手套处理方法洁净生产区深蓝色白色白色清洗、烘干、消毒一般区白大褂灰色无清洁、晾干9.成品收率计算和原辅材料消耗定额:9.1收得率:收得率%=流浸膏入库重量/投入饮片重量×100%。
收得率不得低于 %。
9.2原料消耗理论产量: kg,成品率: %。
原辅料消耗定额表(批次量:200Kg)序号原辅料名称单位数量1 甘草净药材Kg 2002 饮用水Kg 依生产情况而定10.包装材料消耗定额(批次量: kg)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 个 12 张 23 个 1包装材料损耗率:标签:合格证:11.动力消耗定额水消耗定额=(生产用水+动力用水+车间内卫生用水)÷单位合格产品数量电消耗定额=(动力电+照明电)÷单位合格产品数量12.设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台数产地多功能提取罐ILE 1 常熟市制药化工机械总厂不锈钢提取罐1号 1.5M3 1 济南不锈钢设备厂不锈钢提取罐2号 1.5M3 1 济南不锈钢设备厂自动刮板离心机H-1311 1 日本搪瓷冷沉罐3M3 1 常熟市制药化工机械总厂双效节能浓缩罐01232 1 常熟市制药化工机械总厂真空浓缩罐100L 1 济南不锈钢设备厂低温真空干燥器YZG-800 1 南京天耀机械设备厂粉碎机WF-30B 1 南京天耀机械设备厂振荡筛ZS-1200 1 南京天耀机械设备厂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3.1技术安全13.1.1在通道上设有安全出口。
13.1.2厂房(包括技术夹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能切断电源、车间配备消防器材,防火器设专人管理,配备兼职消防人员,易燃品专人管理,限领当班用酒精量,并控制酒精浓度,保持净化空调系统的换气正常。
13.1.3安全用电,所有电器外壳都采用接地保护,为防止紧急停电及其它事,生产区应安装紧急照明设备,移动电灯用36V低压电,并带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