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研究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

崔晓麟:《重塑与思 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 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具 体详实的学术专著
五、主要学术争论
1.关于思想改造运动原因和目的 主流观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党、政府与知识分子双方互动的结果
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方面,在共产党胜局已定之时,美国发表白皮书宣称要扶植 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国内方面,彻底清除欧美文化影响、进行
四、研究成果 1.高质量的经典文献突出
2.内容新颖的最新成果
文献 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作者 陈朋举 来源 日期 重要观点 关注在整个运动发起、推进、嬗变过程中所 突显出党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步骤方法和传 统习惯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 2015/03 学院学报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 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阶段。以周恩来的报告为标志,开始思想改造运动, 第二阶段:1952年月——1952年5月,批评与自我批评 阶段 第三阶段:1952年5——6月,组织清理阶段 2.四阶段说:多一个1952年6——9月 全国院系调整
3、评价得失
不少成果对于运动得失的评价大都比较简略,认 为思想改造运动的积极方面是知识分子肃清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了为新中 国为工农服务的意识。消极方面则一笔带过,通常的 说法是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粗暴,出现一些过激 的做法,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近10年来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研究综述
马中化 李潇翔
研究综述
运动概述
第二章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面对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为了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意到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因此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特别是思想领域的改造,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因此,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任何一场政治运动的发生都不是随意的,其背后必然会隐藏有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951~1952年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就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互动作用下发生的。
1.确立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但是旧的剥削阶级虽然消灭了,但其思想意识并不会马上随着其消亡而消亡,这种反动落后思想势必还将在一定时段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还必须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工人农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马列主义思想以外,各种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范畴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同时共存。
导读29《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导读

《报告》还提出了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的基本原 则。
• 首先,必须要 求所有知识分子站在爱国的立场上,遵守宪法,分清敌 我界限。
• 其次,反对用粗暴的方 法进行思想改造,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 在知识分子本人自觉的基础之上。
• 最后,即 使有人在思想上坚持自己的错误,但只要不在言论和行动 上反对人民,甚至还愿意用自 己的知识和精力为人民工作,那么,在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的同时,就还要善于耐心等待 和帮助其逐步地 提高觉悟。
4.提出继续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的任务要求及其 途径
《报告》详细分析了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缺 点,指出 “知识分 子的思想状态同他们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并 不是完全相适应的。许多进步分子也 还有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唯心主 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主要表现在:不能认清共 产党和国民党、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区别;留恋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社会,不 满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反对苏联,不愿意学习苏联;拒绝学习马 列主义并诋毁 马列主义;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不愿意同工人农民和工 农干部接近;不愿意看到新生 力量的成长,认为进步分子是投机;经常在 党和知识分子之间以及知识分子之间制造矛 盾和对立;不能接受任何 人的领导和批评,自以为天下第一,妄自尊大;看一切问题从 个人利益出 发,否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合乎自己的利益就赞成,不合乎自己 的 利益就反对。“当然,所有这些错误一应俱全的人,在现在的知识分 子中是很少数;但是 有上述一种或者几种错误的人,就不是很少数。不 但落后分子,就是一部分中间分子, 也常有以上所说的某一些错误观点。 胸怀狭窄、高傲自大、看问题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 毛病,在进步分子 中也还不少。”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导读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知识分子政策探究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知识分子政策探究摘要:中国共产党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正确对待知识分子问题。
历史证明,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与否与国家文化建设的成败成正相关。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党对各时期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定位有所不同,从而知识分子政策也随之发生调整或转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建国初知识分子政策的探究对今后我国在文化改革中制定相关政策及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政策;阶级属性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82-02“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指19世纪下半叶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主要指受过较高教育且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
他们接受现代式教育,对沙皇独裁统治不满,被称为“社会的良心”。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知识分子形成一定的共识,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各行业脑力劳动者。
笔者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界定其标准不同。
在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是掌握专业知识,在国家各领域从事脑力工作,创造、表现、传播人类精神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独立群体,自然会被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
由于受到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特定历史进程等因素制约,各时期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定位也有所不同,知识分子政策也随之发生调整或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知识分子政策源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为“团结、教育、改造”。
郑师渠认为:中共“开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建设,总的特点是破旧立新即扫除旧文化,旧思想,建设新文化,宣传新思想。
”[1]186具体可归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成立新中国的文化传播和科学研究机构;在文化艺术界进行“三改”,即“改戏”、“改人”、“改制”,建设新中国的文学艺术;移风易俗。
建国以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述要

14 0
广 东省社 会 主义学 院学 报
21 0 0正
斗争 的苏联 知识分 子 》 ( 中华 书局 15 9 0版 )等 。 总体 来看 ,这 一 时期 国 内关 于知 识 分子 的研究 呈
现三 个特 点 :即党 的领 导方 针 的正确 、知 识分 子
旗 、上 海 部分 高 级知 识分 子 的思 想检 查 》 ( 上海
战线 工作 部 15 9 4版 ) 中原 大学 政 治学 院辑 《 、 知
建 国 以来 关 于知识 分 子 问题 的研 究 ,大 体经
历 了 四个 阶 段 。
识 分 子 改 造 问题 》 ( 中原 大 学 政 治 学 院 1 5 90
版) 、郭 沫若 著 《 社会 主 义革 命 高 潮 中 知识 分 在
1 、第 一 阶段 :从 新 中 国成立 到 “ 大改 造 ” 三 基本 完成 为起 步 阶段 。
子 的使命 》 ( 民出版 社 1 5 人 9 6版 ) 、黄磷 著 《 做
一
个 社 会 主 义 知 识 分 子 》 ( 国 青 年 出 版 社 中
建 国初 期 ,即开始 探 索 向社会 主 义社会 过 渡 的 问题 。在 毛泽 东 的 “ 思想 改 造 ,首 先是各 种 知
识 分子 的思 想改 造 ,是 我 国在各 方 面彻 底实 现 民
主改 革 和逐 步 实 行 工 业 化 的重 要 条 件 之 一 ” [ 3 1
15 9 6版 ) 而 且 也 积 极 翻 译 了一 些 国 外 作 品 , ;
( 苏)普 洛茨 科著 高峰 译 《 苏联 的 知识 分子 》 ( 上 海 出版 公 司 1 5 9 2版 ) 、慧文 辑 译 《 苏联 知 识分 子
论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2年第7期(总第246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o.7,2012(General No.246)收稿日期:2012-02-11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知识分子的社会选择——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现代启示”(项目编号:11552286)。
作者简介:阴燕云(1963-),女,山东肥城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阴燕云(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知识分子的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
关键词: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地位和作用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所必需的。
列宁指出:“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进入新的世纪,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
我国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加速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国际上,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而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运动的开展既有为适应建国初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而需要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客观原因,也有知识分子自身愿意并要求思想改造的主观因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等。
就知识分子而言,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以新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显然,这一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主要目的则是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深入的了解革命,了解共产党,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跟上时代的要求,为发展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他们的知识和才智。
一、建国初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歇尔计划”出台,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主的帝国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
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局面。
战后,针对苏美对华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做出了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这一外交政策也包括意识形态取向的一边倒。
这一单一的意识形态取向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内政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国力得到了加强。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夏杏珍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新”“旧”两种文化面貌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
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
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
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就他们而言的。
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过1946年的抗暴斗争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知识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研究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表明,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因此,总结新中成立以来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和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地位;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21-0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关于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已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成功与否的标志。
知识分子得到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就较为顺利,反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其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进行粗浅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这一时期指1949年至1957年初,新中国的成立象征着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表明知识分子的命运开始有所改变。
这一改变从根本上为我国知识分子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前提。
旧中国科学文化极为落后,知识分子所占人口比重很低。
因此,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是建设新中国的一项战略任务。
对此,党和人民政府从两方面着手工作。
一是采取各项措施培养新知识分子,二是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统统采取“包下来”、“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956年一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报告首先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极端重要性,号召“向科学进军!”并正确估计了知识分子在政治与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和基本政治立场上的变化。
1957年初,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基本倾向是重视和肯定知识分子的,对知识分子的状况作了较为正确的估计,重申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此次调整切实改善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一次主动的卓有成效的调整。
此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二、知识分子地位的下滑这一时期指1957年到1976年,1957年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1]。
195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击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右派”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加之1959年错误的反右倾,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由于在各种运动中被打击的大多数是党内外的知识分子,因此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的思想被禁锢,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被严重地挫伤。
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再一次调整了知识分子政策。
在周恩来和陈毅主持制定的教育、科技、文艺工作条例草案中特别强调要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知识分子,鼓励知识分子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的教育、科技、文艺事业服务。
1962年在广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再次做了《论知识分子》的报告,他严厉批评了轻视、打击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和做法,重申党中央和毛泽东过去对知识分子的正确估计,郑重宣布: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属于劳动人民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广州会议之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右派分子”分期摘帽,为被错误批判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平反。
可是这些努力,很快被相继而来的“反右倾”浪潮给淹没了。
同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毛泽东做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国内阶级斗争的分析和结论,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了,标志着他在政治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从此,党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和政策再次从正确转向错误,出现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并最终走上“文化大革命”这一完全错误的道路。
这十年,不仅知识分子的命运跌落到谷底,而且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混乱之中,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损失。
在这一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地位一落千丈,并被称作“臭老九”和“牛鬼蛇神”,就这样,知识分子步履艰难地走过了十年荆棘丛生的道路。
三、知识分子地位的凸显这一时期指1976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首先,重新确认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论断。
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
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2]随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又详细论证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3]这次讲话为广大知识分子彻底摘下了“资产阶级”的帽子,自此,广大的知识分子才才在精神上真正获得了解放。
其次,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
1978年,邓小平恢复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1988年,他又根据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深刻指出了知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这一论断的深层含义还在于它提示了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特殊作用,凸显了知识分子在赋予知识分子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提出充分信任和依靠知识分子,代替了原来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
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于1978年10月决定停止执行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并于同年11月提出了对知识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的合理意见。
又经过几年的摸索,党中央于1982年正式提出“政策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
1990年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又将上述政策正式表述为“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4]。
为了充分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指导理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相继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党关于知识分子的各项政策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好的落实,促使知识分子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变化的启示(一)要认清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学术问题从1957年到1976年,党在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分析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毛泽东指出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还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依据所受教育和社会出身轻率地将广大知识分子划归为资产阶级,是既不符合实际也有悖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
形形色色的批判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就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搞起来的。
用政治运动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致使许多知识分子因为一句话、一个观点就给戴帽子、抓辫子,永世不得翻身。
这种在人性上、道德上、观念上所留下的阴影至今挥之不去,教训是沉痛的。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属于人民内部的问题,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都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要始终把知识分子当成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和工人、农民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二)要充分重视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对知识分子所持有态度的变化表明,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知识分子得到重视,现代化事业就较顺利发展,反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时代又赋予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以新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的实践者,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领导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是我们基本的依靠力量,他们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三)要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知识分子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实践表明,知识分子政策是否正确和加以贯彻实施,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使得知识分子政策不断的调整、发展和完善。
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尤其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还要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准则来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同时,对知识分子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
“要在全社会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批评和纠正鄙薄知识、浪费人才的思想和行为。
”[5]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5.[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7.[3]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7.[4]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66.[5]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责任编辑: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