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成就简介(PPT讲稿)

合集下载

《世界航天发展史》课件

《世界航天发展史》课件

中国正在积极发展空间站,为载 人航天提供了持续的研究和实践 平台。
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事件
1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突破,为卫星发射和载人航天提供了可靠的运 载能力。
2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迈向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 视任务。
3 天宫空间实验室
3
航天外交
中国通过航天外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共赢。
结论与总结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努力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 和发展,为共同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计划进一步深入太空,包括 太阳系、星系以及宇宙射线等的 探测。
商业航天发展
中国加强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推 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和商业利用。
中国航天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
联合国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航天机构的活动,推动国际航天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
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项目,包括卫星发射、空间科学研究等。
天宫空间实验室是中国航天的重要成就,为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
空间实验室
2
中国计划在未来建设更大型的空间实验室, 为长期太空驻留和进一步探索铺平道路。
3
神舟系列飞船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核心技术, 成功实现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
航天员培训
中国航天员接受严格的培训和选拔,确保 飞行任务的安全和成功。
中国卫星及探测器工程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为中国及 全球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导 航定位服务。

《演示文稿范例》世界航天技术发展

《演示文稿范例》世界航天技术发展

THE END
• 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 “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 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
•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 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 年至1967 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 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 试验,获得成功。
• 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些记录。
• 前景远大的载人——从宇宙飞船及其应 用谈起。
• 七、八十年代的记录。 • 九十年代的记录。
•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 东方1号飞船升空,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 空。
•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宇航员乘东方 6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 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 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 1956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 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 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17日, 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 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 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走出阿波罗号飞船的登月船,成为人类 踏上月球第一人。
•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 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2001年1月10日凌晨1时整,“神舟二号”载人实验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航天科普知识 ppt课件

航天科普知识 ppt课件

四道难关
①地球引力关。
最终要达到将近每秒8 千米的速 度才能跳出这个手掌。一般的民 航飞机航行速度每秒不到0.3 千 米,而声音的传播速度每秒不足 0.4 千米,子弹刚出枪口的速度 大约每秒1 千米,因而它们都跳 不出这个手掌。至少要比子弹的 速度大8 倍,才有可能克服地球 引力而不落到地球上。
1992 年 8 月 把 目 前 世 界 上 最 重 的 “澳星”准确地送上预定轨道。这标 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跨上了一个新台 阶。
神州五、六、七号的发 射火箭均为:“长征2 号F”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火箭全家福
二、人造卫星资源撒向人间
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在一百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首先提到它的名字,这就 是1895 年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
运载火箭一般由2~4 级组成, 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 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 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 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这些系 统有一些组件分置在各级适当的 位置。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 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上面,外面 套有整流罩。整流罩是一种硬壳 式结构,其作用是在大气层飞行 段保护有效载荷,飞出大气层后 就可抛掉。整流罩往往沿纵向分 成两半,由弹簧或无污染炸药索 产生分离力而分开。整流罩直径 一般等于火箭直径,在有效载荷 尺寸较大时,也可大于火箭直径, 形成灯泡形的头部外形。
于是,在长征2 号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 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命名为长 征3 号,它能把1450 千克的载荷送入地 球同步转移轨道。
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长征4 号
为了将成熟的运载火箭技术推向国际 卫星发射市场,火箭专家又在发射成 功率很高的长征2 号火箭的基础上, 加长箭体段作为芯级,再在第一级箭 体周围捆绑上4 枚液体火箭助推器。 这种火箭被命名为长征2号E,俗称长 二捆,能将9000 千克载荷送入近地 轨道。

航天发展史知识内容航天科技的进步与意义PPT

航天发展史知识内容航天科技的进步与意义PPT
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 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 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 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 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 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 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 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 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 八大二次会议上指 出:“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 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 首次发射成功。九月, 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 “P—2”导弹首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 一枚中近程导弹发 射试验失败。一九 六三年一月,中国 科学院成立星际航 行委员会,由竺可 桢、裴丽生、钱学 森、赵九章等领导, 研究制订星际航行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 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 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 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 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 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星空不再遥远
汇报人:XX 日期:20XX.XX
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 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 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
成功。
1991年1月22日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 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 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神舟一号
航天“三大精神”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航空航天简史概述(PPT 104页)

航空航天简史概述(PPT 104页)
•孔明灯 ——最早的热气球
•第一只热气球 •第一只氢气球 •现代热气球
23.03.2022
回首页
气球(1)
•孔明灯——最早的热气球
23.03.2022
气球(2)
•第一只热气球的诞生
1783年6月5日,法国人蒙 哥尔菲兄弟制成了第一只热 空气自由气球。
23.03.2022
气球(3)
•第一只氢气球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23.03.202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3)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影片
23.03.202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4)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23.03.202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5)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23.03.2022
古代飞行器的发明 (5)
竹蜻蜓
转动的竹蜻蜓叶片把 空气向下推,当向上的 反作用力大于竹蜻蜓的 重量时,竹蜻蜓就飞起 来了。竹蜻蜓在18世纪 由我国传到欧洲,是现 代直升机的雏形。
23.03.2022
古代飞行器的发明 (6) 神火飞鸦
明朝的另一种 火箭武器,利用 火箭推力,把炸 药送到敌方阵地。
古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中的“飞 毯”。 ……
23.03.2022
古代飞行器的发明 (1)
最早的飞行器——风 筝 风筝是中国古代发 明的,距今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大约在 公元五世纪,风筝传 入太平洋诸岛和阿拉 伯,到中世纪末才传 到欧洲。
23.03.2022
古代飞行器的发明 (2)
中国的原始火箭
飞机首先被用于侦察;继而装上机枪, 专门进行空中格斗;后来又带上炸弹,去轰 炸敌方的地面阵地;为将敌机驱逐出己方阵 地,驱逐机应运而生;还有的飞机专门执行 对地面部队攻击的任务。这样,在大战的硝 烟中,诞生了一群"铁鸟"──侦察机、战斗机、 轰炸机、强击机和教练机。

关于航天的ppt课件模板

关于航天的ppt课件模板
小行星探测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研究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和物理特性 。
未来深空探测计划与目标设定
月球科研站
01
计划在月球建立科研站,开展月球资源利用、宇宙观测等科学
实验和技术验证。
火星取样返回
02
计划开展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实现火星样品的地球返回和科学
研究。
木星系统探测
03
计划对木星系统进行探测,研究木星及其卫星的构成、环境和
可重复使用火箭
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 。
绿色发射
推动环保发射技术发展,减少火箭发射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发射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火箭发射过程的智能 化控制与管理。
06
空间科学与教育推广活动 介绍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实验项目设计
介绍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如微重力实验、空间辐射实验等。
演化。
05
火箭发射技术与挑战分析
火箭发射原理及过程剖析
火箭发射原理
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喷射燃料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 空。
发射过程
包括点火、升空、分离、进入轨道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确 控制以确保成功发射。
关键技术
涉及推进系统、导航系统、载荷等关键技术,对火箭发射成功与 否至关重要。
火箭发射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援工作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
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利用卫星通 信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
范围广,质量高。
企业网络
大型企业可利用卫星通信构建内 部通信网络,实现分支机构间高
效信息传输。
04
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技术 进展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现状

世界航天成就简介(PPT讲稿)

世界航天成就简介(PPT讲稿)

世界航天成就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10硕Wang Sai,Zhang Jingwei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从踩着风火轮满天飞行的的哪吒三太子,到莱特兄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飞天的尝试和探索……世界航天成就部分1883年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时间车轮行驶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声巨响,前苏联的伴侣号卫星的发射升空,宣布了人类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时代的到来,人类航天的序幕由此真正拉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伴侣1号”于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它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公里。

●仅仅不到4年之后,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便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功去遨游太空,在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

为了纪念着历史的一刻,从1969年起,人们把每年的4月12日称为“世界航天日。

●在加加林进入太空前数周,“东方3KA-2”号太空舱搭载这只名叫“莱卡”的俄罗斯猎犬成功进入地球轨道,“莱卡”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

遗憾的是,由于氧气耗尽,“莱卡”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后窒息而亡。

美国也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

幸运的是,1961年1月31日,“哈姆”进入太空。

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坠入大西洋。

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五年级四班)课件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五年级四班)课件

无人机技术发展与应用
军事应用
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可用于侦察、攻击和通信中继等多种 任务,提高作战效率和战场生存能力 。
民用领域
安全监管
无人机还可用于安全监管领域,如边 境巡逻、灾难救援等,提高安全监管 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如航拍、快递、农业植保等,为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
太空资源开发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人类未来的 重要方向,如小行星采矿和太阳能发电等。
太空旅游
随着技术的进步,太空旅游也逐渐成为现实,为人类提供了一种 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月球基地建设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其基地建设成为太空探索的重 要目标,有望成为人类向深空探索的跳板。
航空航天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促进经济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有
重要贡献。
提升国家地位
拥有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是 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
要体现。
保障国家安全
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国防等 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国家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科技进步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复杂的系 统工程,推动了材料、能源、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起步 ,主要依赖进口飞机和仿制国外型号 。
自主研发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 飞机,逐步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
现代化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实 现现代化,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强 自主创新。
高质量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航天成就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10硕Wang Sai,Zhang Jingwei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从踩着风火轮满天飞行的的哪吒三太子,到莱特兄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飞天的尝试和探索……世界航天成就部分1883年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时间车轮行驶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声巨响,前苏联的伴侣号卫星的发射升空,宣布了人类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时代的到来,人类航天的序幕由此真正拉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伴侣1号”于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它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公里。

●仅仅不到4年之后,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便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功去遨游太空,在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

为了纪念着历史的一刻,从1969年起,人们把每年的4月12日称为“世界航天日。

●在加加林进入太空前数周,“东方3KA-2”号太空舱搭载这只名叫“莱卡”的俄罗斯猎犬成功进入地球轨道,“莱卡”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

遗憾的是,由于氧气耗尽,“莱卡”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后窒息而亡。

美国也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

幸运的是,1961年1月31日,“哈姆”进入太空。

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坠入大西洋。

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

出舱后的“哈姆”获得一个苹果和半个桔子,以示奖励。

此次太空之旅让“哈姆”毫发未损,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共在这里生活了17年。

“哈姆”最后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享年25岁。

这些为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铺平道路的动物们将永远的被人类记住!●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不能近仅仅限制在航天器中,更多的科学活动要在舱外进行。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是由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的。

1965年3月18日,由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他靠一根15米长的“缆绳”与飞船相连,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进行了24分钟的太空行走。

这时距加加林第一次飞入太空仅三年。

航天员在舱外行走有两种方式:地球的外太空环境中,温度非常低,而且充满了辐射,另外也没有供人类呼吸用的氧气。

一种是脐带式的生命保障系统与乘员舱连接,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

另一种是后期发明的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

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它保证人的周围有适合的压力,有通风供氧,有温湿度调节,使航天员在服装内正常生存,并能进行太空作业。

●在征服了地球的外太空之后,人类并没有满足,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月球。

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经过4天多的飞行,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阿波罗十一号接近了月球表面。

……………………………………对于一个人来讲,这确实是一小步,但它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这一步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此后阿波罗成功执行了4次登月任务,将另外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以上介绍的这些太空探索活动,受限于生命物质保障系统,航天员只能在太空短暂的停留几天。

要对太空进行长时间连续的研究和探索,人们需要在太空建一个家。

怎么能建呢?就是如图的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从此人类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此后,美国也尽力了自己的空间站。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

这是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

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空间站。

后于2001年3月19日退役坠入太平洋。

十五年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共出色完成93次成功对接,78次太空行走,1.65万次科学实验,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和平”号空间站在人类宇宙史上永不坠落的辉煌!除此之外,1993年,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

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可载6人。

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现在还在服役。

刚才介绍的所有载人航天方式,都是通过火箭把飞船送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飞船里返回地球表面,无动力,像石头从天空落下,自由落体穿过大气层,回来就报废了,不能重复使用。

于是人们就想研制一种能够重复利用的航天工具。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像飞机一样降落在地球表面。

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

不幸的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任务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剩下3架航天飞机今年将全部退役。

“开拓者号”(也称“企业号”,“进取号”)只用于测试,一直未进入轨道飞行和执行太空任务。

“哥伦比亚”号(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挑战者”号(重量约7.88万千克,首航时间:1983年4月4日)“发现”号(重量约7.7万千克,首航时间:1984年8月30日)“亚特兰蒂斯”号(重量约7.7万千克,首航时间:1985年10月3日)“奋进”号(重量大约7.74万千克,首航时间:1992年5月7日,接替“挑战者”号)中国航天成就部分从1956年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开始,新中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追赶世界先进航天国家的脚步,在这50多年里,中国航天发展先后经历了青铜,白银,黄金和探月时代,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世界“太空俱乐部”。

●2003年10月15日上午,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片安静,上午9时整,随着一阵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顿时间神州四处大江南北一片欢腾,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得以实现了!在轨运行21小时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神州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

“神舟”5号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年之后的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直刺苍穹,成功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两名航天员在飞船轨道舱中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

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 (10)月17日返回地球。

●在这之后的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9月27日16点30分翟志刚身着舱外航天服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的国家。

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

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古老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一直对月球这颗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2007年10月24日,中华民族的这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成功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升空。

“嫦娥二号”是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第二期,即落月探测这一步,而进行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

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采样返回探测。

嫦娥一号就是完成了绕月探测的一期任务。

●试验卫星一号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

卫星用途包括:科学实验、资源普查、灾害预报、测绘勘探、环境和农业的监测等领域。

这标志着中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试验三号”卫星的研制成功为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国航天领域自主创新和新技术成果转化,对元器件国产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哈工大在航天领域树立的又一个里程碑。

成功发射“试验一号”卫星和“试验三号”卫星体现了哈工大科研综合实力和重大工程组织实施能力,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决心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