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家庭主妇们

合集下载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家庭观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家庭观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家庭观的变化作者:肖泽铖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1期肖泽铖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300382【摘要】战后美国中产阶级随着经济繁荣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阶层,白人妇女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她们的行为和观点的变化对美国意义重大。

在60年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家庭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之后的美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试图展示这一变化的过程并且初步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家庭观妇女不平衡感一、“家庭至上”的黄金时代战后的美国,存在着一股十分强烈的回归家庭的思潮,全国上下都掀起迷恋家庭生活的热潮,而这种迷恋又集中体现在对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渴望上。

[1]因此,从战后到整个50年代,“家庭至上”似乎成为了整个美国社会公认的家庭观念。

这种观念浪潮并不是没有原因。

首先,美国战后一定程度上具备使众多家庭得以充分发展的经济条件。

美国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十分迅速,且很快在50年代走向繁荣高涨。

[2]政府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刺激国内消费,集中投资学校、住房、老兵福利和社会福利等。

一定程度上为家庭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大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增加。

[3]这意味着家庭成员拥有更高的消费水平。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对美国家庭有着重要意义的市郊化过程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许多中产阶级白人夫妻离开城市,走向郊区,在此将未来的生活托付给家庭和孩子。

其次,战后美国社会成员心中存在着一股强烈的家庭重聚的期望。

战时,大批丈夫作为士兵离开妻儿,前往前线,而妻子则独自在家中承担着本应该由丈夫承担的许多责任,成为了家庭的支柱。

战后大批复员的男性回到美国,他们在战时饱受战争的摧残和离开妻儿的痛苦,因此家庭便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归宿。

[4]最后,战后美国社会的高人口增长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

战后美国社会出现的“婴儿潮”现象继续推动了在战争中就已开始的生育高峰。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家庭教育观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家庭教育观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家庭教育观13020210 13商英2班丁海霞《绝望的主妇》作为经典美剧之一,通过一位美国已故家庭主妇的视角,描写了美国一个郊外小区紫藤巷里的几个家庭之间的故事。

这部美剧长达八季,其中不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浪漫美丽的爱情故事,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中三个主角---布里,苏珊,丽奈特在家庭中的教育观念。

布里-范-德-坎普作为几个家庭主妇中教育观念最重的的母亲,她的行为令我最出乎意料。

她是一个古板严苛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教条化很严重的母亲。

在编剧的叙述中,当布里刚搬到紫藤巷时,因孩子捡到一个邻居家的玩偶,她就毫无怀疑的断定这是孩子偷来了,还一定要带着孩子到邻居家认错,并在大庭广众下羞辱自己的孩子是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偷”。

当然,及时给孩子纠正错误无可厚非,但是只凭自己的想法而给自己的孩子判刑,并毫不留情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不正确的。

她还是一个追求完美达到偏执的女人,为了能在众人面前显得傲然出众是费尽了心计与思量。

她对待孩子是一味的强压与管教,没有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利,没有给孩子一刻喘息的时间,没有和孩子进行过交流,即使把一腔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换来的只有泪水与仇恨。

第二季中,她因为对儿子所作所为的无奈,她硬生生地将儿子扔在街头;因为对女儿的过度的爱与关心,她可以活活的拆散女儿的初恋。

其实布里更像是一个中国母亲,好面子,爱孩子,有着极强的教育观念,希望孩子能够走自己铺好的道路,她的人生不能有偏差与意外。

然而,也就是这种没有沟通交流,过度的爱和管教,反而会出现反效果。

苏珊梅尔,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

她其实在很多方面比她女儿更为敏感胆怯,所以许多时候她反而依赖于她的女儿,当生活与爱情被她处理得一团糟的时候,女儿成了她的主心骨,可以说是苏珊和她的女儿,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同姐妹的母女,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上去不正常,甚至有点可笑,但实际上这样的家庭环境还算得上是自由与平等,和谐美好的,互相关爱,没有地位上的优越与年龄上的隔阂,没有强迫与压制,分享观点,自由畅谈,所以这样的单亲家庭能维持得这么好,也正是这一点,还有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早熟,能够解决自己的一切,有点小大人的感觉。

美国妇女选举权获得的学术前沿与研究综述

美国妇女选举权获得的学术前沿与研究综述

美国妇女选举权获得的学术前沿与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1-10-27T14:09:04.151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1月作者:阎鸣[导读]阎鸣德阳市第二中学校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076-02美国妇女运动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多个方面,在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

研究美国妇女运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社会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从发展历程上来看,美国妇女运动主要经历了两次高潮期,即争取选举权运动(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和当代美国妇女运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

从十七世纪北美殖民地开发,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正式通过,美国妇女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获得了最基本的表达政治意愿的权利,即选举权。

作为美国女权运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而且与许多重要事件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特点鲜明。

国外学者对此研究较为丰富,1860年以前的研究材料主要为参加者的宣传文章和回忆录,缺乏专业性著述,目前较为出名的分别是被称为“女权运动之母”的斯坦顿女士(Elizabeth Cady Stanton)等人主编的《妇女参政史》。

此外,卡利•卡特女士(Carrie Chapman Catt)与其他人也曾共同撰写《妇女选举和政治:参政运动的内幕史》。

这两本书虽均收集了大量原始材料,但缺乏历史专业性,叙述也不够完整。

1860-1880被学者划分为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埃莉诺•弗莱克斯纳(Eleanor Flexner)于1959年首次出版的《世纪之争:美国妇女权利运动》。

该书虽名为美国妇女权利运动,实则重点讨论的是妇女选举权运动,且该书从殖民地时期一直写到1920年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是研究妇女选举权运动必读的通史之作。

由《致命女人》看美国半个世纪女性平权之路

由《致命女人》看美国半个世纪女性平权之路

凤诚广橋电初久学孕祁IJou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第26卷第2期2021 年 4 月 25 日Vol. 26 No. 2Apr. 25,2021由《致命女人》看美国半个世纪女性平权之路赵平,赵丽红(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美剧《致命女人》讲述了三个年代三个女主角的三个婚姻故事。

她们肤色不同,性格迥异,却都面临着丈夫不忠的共同问题。

面对背叛,她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折射出当时女权思潮的发展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所以,这部剧实际上是借助婚姻问题讲述了身处其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人生难题,从细微之处勾画 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平权之路。

关键词:《致命女人》;婚姻生活;女性独立意识;美国女权运动中图分类号:J 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469 X( 2021 )02 - 0100 - 052019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 (CBS )出品的电视剧《致命女人》(Phy Women Kill )在美国一经播出即备受关注。

该剧在同步引入中国后,热度甚至超过美国,即刻成为红极一时的热门话题。

究其原因,除却其表面的戏剧性与夸 张,该现象级大剧中所展现的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 的种种困境引起了广大女性对自身现状的反思与情感上的共鸣。

《致命女人》讲述了一幢房子三个不 同年代三个女主人的三个婚姻故事,她们肤色不同,性格迥异,却都面临着丈夫不忠的共同问题。

面对各自的婚姻困境,她们是如何解决的呢?尽力挽回、 斩断情丝还是狠心报复?不同年代的女主角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选择不同,是因为不同时代的女性拥有的选择权不同。

她们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思 想意志的体现,也折射了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女性 的影响。

三个故事发生在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 80年代和2019年),横跨美国第二、第三次女权运动。

据《致命女人》 的编剧 Marc Cherry 说, 他写这部剧是想要塑造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用她们在不同时代对待背叛的态度,呈现出当下时代的特 点。

《绝望主妇》布里论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由观

《绝望主妇》布里论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由观

《绝望主妇》布里论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由观作者:苗慧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1期美剧《绝望主妇》通过对四位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生活经历的描述,使读者对美国中产阶级女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本文通过对《绝望主妇》布里一角的分析,向人们介绍了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进步以及鼓励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们去勇于追求她们自己的生活。

美剧《绝望主妇》描写了四位美国中产阶级女性在美丽的中产阶级郊区紫藤巷的生活。

但是平静的外表下实则波涛涌动,八年间每一位主妇都隐藏了她们各自的秘密,好在她们彼此相互帮助和支持,最后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

《绝望主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轰动,一大批反应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由观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也纷纷涌现并崭露头角。

剧中四位主妇不同的自由观也竞相成为了大家研究讨论的话题。

本文则着重从布里入手,浅谈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由观在她身上的展现。

1 布里人物性格介绍和分析Bree(布里)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精致主妇的代表,她是整个社区女性的典范,力争在所有的事情上做到完美,例如她会将自家草坪打理成全社区最好的草坪,做的食物是全社区最美味的,把孩子也是教育的全社区最好的。

然而她的老公和子女却并不对此心存感激,相反,他们会责备她像机器一样的事无巨细的完美。

她希望去维持一个完美家庭的形象,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窥探到她家里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氛围。

她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更无法接受老公对她提出离婚,导致最后她的家人一个又一个离她而去。

Bree(布里)是一个简单而又神秘的女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欢她的洁癖,强迫症和完美主义。

但事实上可和她的童年是密切相关的。

她之所以“带着面具”是因为她的妈妈从小就告诉她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受到伤害。

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带着面具”不仅仅是件劳累的事,还拉远了她与家人之间的距离。

她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想让人们喜欢她。

在她的内心深处渴望美满的婚姻和和睦的家庭,可讽刺的是,现实总是理想存在巨大差距。

我的芳邻——美国阳光老太

我的芳邻——美国阳光老太

我的芳邻——美国阳光老太作者:南南来源:《新天地》2010年第05期5年前,我在国内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随在美国工作的先生到美居住。

去年老母亲来我这里小住,一天,她在附近散步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两个人站在那里,比比划划“交谈”甚欢。

自此我才知道我家对面房子里住着个热情的美国老太,名叫薇姬,后来我终于在到路边的信箱取信时和她不期而遇,算正式认识。

薇姬盛情邀我去她家里坐坐。

第一次登薇姬的门,她喜出望外,张开双臂拥着我,左一下右一下地亲吻我的两颊,然后拉着我参观她的房间和她收藏的细软。

午间她翻箱倒柜倾其所有,摆一桌美食款待我,还有冰激凌和酒。

老太太81岁,有一头浓密的灰白色的卷发和一双深邃的蓝眼睛,腰杆很直,总爱昂着头,嘴角笑意吟吟的,是个典型的阳光老太。

她的父亲是一战时移民到美国的意大利人,老太太年轻时是位美人,与一位驻扎在附近军港的海军军官偶然相识,然后是一场浪漫的相爱并收获婚姻,生养了一双儿女。

也许我们注定有缘吧,老太太恰巧和我母亲同庚,而她的女儿与我同岁,发现这一点,老太太果断地说:今后我就是你的美国妈妈。

这样我们成了忘年交。

几乎每周我都去她那里,而每一次,她都会给我一些惊喜,给我寂寞的生活带来不少亮色。

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唯一困扰她的就是患有青光眼,在饮食起居上不大方便,但她始终坚持“自立”。

十年前她的儿子就提出和她一起生活,但她坚持留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保持各自的隐私和自由;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至今每周只请清洁工来打扫一次。

生性开朗的薇姬朋友很多,生活丰富多彩,爱把自己打扮得光鲜得体。

虽然因为眼睛的原因自己不再开车了,但每周都会有朋友接她去出去逛商店、做头发、修指甲,忙碌得很。

她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少,但每有访客登门,她都会铺好餐垫,叠好餐巾,一丝不苟地招待一番。

薇姬虽然年至耄耋,却十分注重学习,渴望了解新事物。

因为有眼疾,每星期她都会从图书馆借各种带有CD盘的可有声阅读的书籍,她戴着耳机在阳光房里“听书”的样子简直就是一道风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引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美国妇女权益争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妇女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艰辛。

本文旨在分析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妇女们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的各种妇女运动。

一、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的生存状况1.1 家庭与社会地位的困境在这一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传统观念将妇女定义为家庭的照顾者和母亲,对于妇女参与社会工作和政治活动持保守态度。

妇女在婚后通常被期望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照料孩子及家务,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和发言权。

1.2 教育和就业机会的限制教育对于妇女来说是通向独立和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普遍存在对妇女教育的不公平待遇。

妇女通常被限制在传统的家政和护理专业,而被阻碍进入工程、医学和法律等更高层次的学科。

在就业方面,妇女面临着许多限制和歧视。

尽管许多女性决定进入职场,但妇女的职业选择仍然受制于社会对于女性适合从事何种工作的刻板观念。

妇女常常只能从事低薪的家政和办公室职位,而被排除在高薪和领导职位之外。

1.3 社会对于医疗与生殖权利的限制妇女在医疗方面也受到了限制和不公平的待遇。

堕胎和避孕等议题备受争议,社会普遍持有道德观念认为女性没有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生育和身体健康。

而医疗资源在家庭中主要面向男性,妇女在生育和养育方面经常面临较高的风险和压力。

二、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运动2.1 女权主义的兴起随着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的变革,妇女权益的争取运动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女权主义者开始对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发出了批评,并提出争取妇女平权的主张。

这些女权主义者通过组织妇女团体、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等方式,为妇女的权利奋斗。

2.2 妇女参政运动二、三十年代是美国妇女参政权益争取的关键时期。

妇女参政权益运动的核心是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

通过发起示威、游行和法律诉讼等行动,使妇女参政权的诉求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美国主妇造梦的家政女王

为美国主妇造梦的家政女王

心理空 间
‘ 玛在国有乎常髟力地名本就一趣晶 人至样 ‘ 莎美具越寻的一.的字身墨十咀牌有甚这
说 : 一定毫 义上讲 .每个 美国女 ^都在按 照玛藩 的进计 而生活 从
才莸兼 备的 她檀誊 为生 活羹掌 太师 ,拥有 数千万 的粉 丝; 自太的镑 卫棱看 作最糟 糕的 生意^ .受 到许 多 蠹 玛莎 - 谴 斯田 尔特的 经历 .羹括 了t话 故■里矗 功』 的桥段—— 衰 ’ 蛄媳 变皇后 、用蕾丝 堆确的 生活、 檀同性量 狂壤摹 和追 随、落魄 中仍儡 持优雅
主妇手 里便 宜买来 的
段 时间 的工。
而 这样 完美到脚 趾甲 的玛莎 .出身在 一
个 普通家 庭。 2 世 纪4 年 代 ,玛 莎住 在新 泽西 州 一 0 0 个 工人住 宅区 .在六十 弦子 中排行 老二。 父
亲 是夸夸 其谈的 酒鬼推销 员 ;母亲 是唯唯 诺
诺 的家庭 主妇。 整个街 区 . 莎索最 晚拥 有 玛 黑 白电视机 。 玛 莎从3 岁起 .就 开蛄 学习 园艺 、烹 饪 和 缝纫 ,也 培 养起 了对 完 美生 活 的强 烈欲
跑到 安迪的 办公室 吵祸 .辱骂打 架 .只为 了 追究 谁该多 分点财产 。 很 多人说 .玛莎 有着工于 心计的 本领 . 让人 既迷恋 又窖怕她 而且 .玛 莎时不 时露出 自大狂 、破斯底 里的 面 目 在一攻 名流聚 会上 .一位 矗宾误 。 认玛 莎是某 位记者 ,玛莎 便气 势汹汹 地说 : 。 果你不 知我 是谁 .那么根 本不配 坐这张 如 桌子 l我是 玛莎 ・ 圈尔特 I 斯
心理 空 间
1 7 年 .玛莎 跟 着丈 夫搬 到 了康 涅狱 9 1 格州 的小镇 西港 .在土耳 其山路 买下 六问衷 舍 一 小块土 地,在 选里开 荒建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家庭主妇们
作者:暂无
来源:《爱你》 2017年第7期
一个中国人待在美国,总喜欢拿中国和美国作一些比较,其中美国家庭主妇这个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群
体给我留下了极特别的感觉。

美国女人从小受的教育和中国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女人没有被灌输“半边天”理论和“极端平等主义”的男女机
械平等的思想,她们更乐意接受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体能、角色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家庭和社会所负责任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美国妇道文化。

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妇道文化,是在一次课余。

那时我还在研究院,有一位女教授跟我聊起我的家庭。

当她听说
我的父亲已经去世的消息,她的情绪一下子从阳光明媚进入了阴沉和悲伤。

她的那种表情反应就像她也失去了自己的
父亲一样,这种情绪共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一股不可替代的、来自女性的特别的温暖与关怀一下子掠过
我的心底。

尽管比我大20 岁,而且又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她还是能够给我带来男人所需要的一种关怀。

后来,我发现美国妇女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当你讲起你的故事时,她们和你一起感到悲哀或者荣耀,总能很快地
把心和你的心贴在一起……
渐渐地,我观察起美国妇女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特别是了解她们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

我发现美国妇女和中国妇
女的不同真是一种文化本质的不同,或者说是人文体验的截然不同。

美国女人想做母亲,而且很乐意做母亲。

她们在
怀孕时都有一段时间在家,都把孩子和丈夫看得高于一切,而且把自己在孩子和丈夫心中的形象看得很重,同时也在
不断重塑自己的形象。

劳拉是我的邻居,她丈夫是美国空军某部门的主管,她自己在美洲银行工作。

她怀孕六个月就不工作了。

孩子出
生一段时间后,她每周去两次健身俱乐部,每周有一个晚上去社区学校听“如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的讲座。

我问她:“不嫌忙吗?”她说:“我丈夫安排把孩子交给专门的机构看管,可我离不开孩子,只能自己累一点了。

这是上帝赐给女
人的幸福,我是不会放弃的。


美国妇女从小就被培养得很会做家务,而且以做家务为自己的一项本职工作和乐趣。

丈夫的衬衣熨得平整、挺括;餐具擦得锃亮,变着花样来准备咖啡和茶;参加家长会议,礼拜天带孩子进教堂……美国妇女是以不需要上班而在家
里做家庭主妇为荣的,这一点跟中国妇女有很大的不同。

在美国,离婚率不低,美国人的忍耐性很弱,所以保持着的
婚姻大多夫妻感情很好。

美国人做义工已成了一种习惯,尤其是有身份的人。

美国家庭主妇都会选择自己关心的行业去做义工,虽然没有
收入,但能使她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杰西卡是一名海军军官的太太,她经常雇人看管自己的小孩两个小时,以便腾出
时间去儿童看护中心帮助心灵上有创伤的孩子洗澡、剪指甲,给无家可归的儿童洗衣服、喂饭。

留点家务给丈夫,这是美国妇女管理丈夫的一种艺术。

她们会在丈夫面前做出小鸟依人的样子,每天和丈夫见面
就像久别重逢,热烈拥抱丈夫,帮丈夫换上休闲装,递一杯咖啡就会说I need your help(我需要你的帮助),让美国
男人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烤箱温度不恒温,洗衣机转动声音太大,她们会期待地向丈夫提出需要帮助的请求。

她们
用这些生活小事很艺术地提醒丈夫,他在这个家里是多么重要……
(摘自《旅美小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图/ 淘图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