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病种临床路径流程模板

合集下载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82)(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踝关节X片:踝关节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1. 闭合复位失败,不稳定骨折;2. 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3. 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四)标准住院日为 8-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 1 页共 6 页4.除外病理性骨折。

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 3-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尿常规;2. 血生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HbsAg、抗HCV、抗HIV、TPHA);5. 胸片、心电图;6. 踝关节正侧位X片;7. 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1. 酮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 0-3 天。

2.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 麻醉方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2. 手术内固定物:接骨板、螺钉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切皮前30min使用抗生素、术后镇痛泵4. 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5-14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第 2 页共 6 页1. 血常规;2. 踝关节正侧位片。

(十)术后用药:1. 抗生素二代头孢、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氨基甙类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 3-7 天2.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一)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异常;2. 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瓣坏死;3. 术后X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大图)

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大图)

临床路径软件医生站操作流程1、进入住院医生站系统2、医生首先必须在“诊断诊疗”中填写与标准临床路径ICD-10相符合的入院诊断,在存盘后系统将自动弹出询问是否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提示框,如图1。

进入选“是”,不进入选“否”(图1)3、在填写完符合临床路径诊断后,也可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路径准入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

如图2(图2)4、在病人图标上有“LC”标识的,标明是已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如图5、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后,在临床路径准入中需进行以下操作:①界面左边双击需进入路径患者的名字②在可进入标准路径中选择适合的临床路径诊断,如图3③选择进入临床路径时间:一是以病人入院时间为准,二是以其他时间为准,如图4开始填写对应每天所做的表单时间段,双击时间段后空格进行选择,如图5④选择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条件信息,在符合条件前打钩,如图6(图6)⑤完成以上操作后,则点击右下角进入临床路径,如图7,点击进入路径后弹出提示框,需再次确认进入临床路径,如图8(图7)(图8)6、录入临床路径医嘱信息过程中,点击左上角后,系统将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界面,或者点击右上角选择临床路径医嘱,如图。

全界面如图9(图9)7、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后,先选择所需医嘱内容,在相应选项前打钩;再选择每项内容相关联医嘱信息,如图10,选好后,点右下角确定,立即生成选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如图11。

(图10)(图11)8、如医嘱本上下有临床路径以外医嘱信息,系统将在存盘后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外医嘱管理界面,进入后首先在左边路径医嘱项目内容中添加相应医嘱信息项目,然后在编辑医嘱内容中填写下达路径外医嘱原因,如图12,最后双击参考数据内已下达医嘱信息,如图13;完毕后点击右下角保存即可。

(图12)(图13)9、临床路径表单诊疗工作信息录入:①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诊疗工作信息录入,如图14。

(图14)②双击选中相应病人,在右边临床路径表单内将未关联的已完成“诊疗工作”、“重点医嘱”项目前打钩。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CD 10:Q07.001)拟行后正中入路枕下减压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临床表现:(1)病情多进展缓慢,多呈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2)颈神经根症状: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如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椎体束征阳性等;(4)小脑症状: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5)颅内压增高症状。

2.辅助检查:头颅及颅颈交界区磁共振、CT及X线片检查(1)磁共振检查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大孔水平以下;(2)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合并脑积水;(3)颈部、胸部磁共振显示合并脊髓空洞;(4)颅颈交界区x线片、CT和磁共振片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作为诊断依据:腭-枕线,又称Chamberlain线,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应低于此线,高出3mm则为颅底陷入。

基底线,又称McGregor线,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最低点的连线。

如枢椎齿状突超出此线7mm则为颅底陷入。

二腹肌线,又称fischgold线。

颅骨正位片上,两侧二腹肌沟间的连线,由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正常为10mm,小于此数为颅底陷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明确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病情进展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枕下减压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56种临床路径流程和表单

56种临床路径流程和表单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足月)行阴道分娩(ICD-10:O42伴Z3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主诉有阴道流液。

2.阴道窥器检查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

3.石蕊试纸测pH值>7。

4.显微镜下阴道液干燥涂片见羊齿状结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观察临产征象。

2.引产。

3.剖宫产。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2伴Z37胎膜早破(足月)疾病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B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阴道流液12小时后。

2.宫缩诱导药物:胎膜早破12-24小时内未自然临产者,应积极引产,终止妊娠。

(八)分娩方式的选择。

1.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采用阴道分娩。

2.有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

(九)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

2.无感染征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本路径以阴道分娩方式终止妊娠,若为剖宫产则进入剖宫产临床路径。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本文档介绍了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以下是每种临床路径的简要概述和相应的表单样本。

1.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是针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哮喘等)制定的一套治疗流程。

下面是相关的表单样本:-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诊断记录表- 治疗计划表2.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治疗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心电图记录表- 药物管理记录表3.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

下面是相关表单样本:-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消化系统检查记录表- 胃肠道手术记录表4.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肾脏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肾功能监测记录表- 透析治疗记录表5.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激素治疗记录表- 血糖监测记录表6.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血常规检查记录表- 输血记录表7.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中风、癫痫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神经影像学检查记录表- 康复治疗记录表8.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感染监测记录表以上是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的简要介绍。

这些临床路径和表单样本有助于规范化治疗过程,提高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血液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血液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6号文件附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MDS-RAEB(ICD:D46.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诊断标准:1.RAEB-Ⅰ:(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③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5%–9%;③无Auer小体。

2.RAEB-Ⅱ(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19%;③有或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10%–19%;③有或无Auer小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二版)、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首先进行诊断分型,然后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见表1)进行预后分组。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包括传统疝修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胸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原则上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