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国外升学制度

国外升学制度【最新版3篇】目录(篇1)1.国外升学制度的概述2.国外升学制度的主要类型3.国外升学制度的特点4.国外升学制度与我国升学制度的比较5.国外升学制度对我国升学制度的启示正文(篇1)【国外升学制度的概述】国外升学制度,指的是除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采用的教育和升学体系。
这些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的教育制度有所不同,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是在升学途径、评价标准上,都各具特色。
【国外升学制度的主要类型】国外升学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美国的升学制度:美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灵活,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和专业,通过考试和课外活动来获得大学录取。
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SAT 和 ACT 两种。
2.英国的升学制度:英国的教育制度以严谨著称,学生的升学主要依赖于公开考试,如 A-Level 和 GCSE 等。
3.加拿大的升学制度:加拿大的教育制度与美国相似,学生可以通过高中成绩和课外活动来获得大学录取。
4.澳大利亚的升学制度: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也与美国相似,学生可以通过高中成绩和课外活动来获得大学录取。
国外升学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国外的教育制度非常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全面性:国外的教育制度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多元性:国外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大学,这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国外升学制度与我国升学制度的比较】与我国升学制度相比,国外升学制度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1.评价标准:我国的升学制度主要依赖于高考,而国外的升学制度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成绩、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2.选课方式:我国的学生通常需要在高中阶段选择文理科,而国外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
3.升学途径:我国的升学途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高考,而国外的升学途径则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大学。
欧洲各国考试制度

欧洲各国考试制度
欧洲各国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概述:
1. 英国:英国的考试系统相对灵活,主要由多个独立的考试机构管理。
高中阶段的国家考试包括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和A-Level(高级水平证书)。
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是通过
UCAS申请系统,由大学独立设定入学要求。
2. 德国:德国的考试制度相对严格,采用分层次的学校制度。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参加中学毕业考试(Mittlere Reife)或
资格证书考试(Abitur),才能进入大学或接受职业教育。
3. 法国:法国的考试制度相对集中,由国家教育部门负责管理。
高中阶段的国家考试包括Baccalauréat(法国中学文凭考试),分为文科、理科和职业科目。
Baccalauréat成绩是进入大学或
职业教育的主要依据。
4. 西班牙:西班牙的考试制度分为几个阶段。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参加Selectividad(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该考试才能
进入大学。
此外,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的教育考试,如巴塞罗那的Catalan语考试。
5. 瑞典:瑞典的考试制度更加灵活,主张个性化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传统学科或职业教育,不同的学科和课程有不同的考试制度。
大学入学主要通过高中成绩和统一入学考试的结合评估。
以上仅为欧洲几个国家考试制度的大致概述,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教育阶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世界各国高考制度

世界各国高考制度高考是指全球各国为了选拔优质大学生而设立的一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
在不同国家,高考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有一些差异。
下面将就世界各国的高考制度进行介绍。
中国的高考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严苛的之一。
高考被视为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科目,考核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程。
高考成绩直接决定考生是否能够被大学录取,高分数线使得高考备战成为几乎所有学生和家庭的重中之重。
美国的高考制度较为分散和多样化。
美国的大学录取主要依赖学生的高中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或ACT)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而来。
不同大学对录取标准有差异,有的学校更重视学术成绩,而有的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
多元化的录取方式使得美国的高中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程、社团和实习活动来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英国的高考制度被称为A-Level(高级水平)考试制度。
学生需要在高中期间学习并参加一系列A-Level课程的考试,根据A-Level成绩,学生可以申请大学录取。
A-Level制度强调学生的学术深度和广度,学生需要选择三至四门A-Level课程进行学习和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主要依据。
此外,英国还有一些大学会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入学考试或面试。
法国的高考制度被称为Baccalauréat(高级学士)考试制度。
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一系列科目的考试,包括语言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根据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并分发录取通知书。
法国的Baccalauréat制度非常严格,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应答能力。
日本的高考制度被称为大学入学共通测试。
日本的高中生需要参加一次全国性统一的考试,考核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和地理等。
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大学入学申请的主要依据,与中国的高考相似,学生通过参加大量的模拟考试和补习班来备战高考。
德国的高考制度被称为Abitur考试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国际横向比较研究

普 通 阶 段 和 特 殊 阶 段 测 评 。普 通 阶 段 主 要 评 估 学 生 的 基 础 学 科 知
识 。特 殊 阶 段 的 考 试 采 取 自愿 原
合 素质 测评 ”等 ,即 以考察 语 、 数 、外 为 主 加 选 修 科 目考 试 或 综 合 测 评 。 从 2 0 年 起 我 国 诞 生 03 部分 高 校 的 “ 主招 生 ”制 度 , 自 已有 8所 大学 实 行 。 0 此 外 ,中 国 大 陆 地 区 还 有6 所 高 校 面 向 中 专 技 校 生 源 学 生 开 展 “ 单独 招 生 ” 由这 6 高 校 自行 出 , 所 题 共 考 4 ,学 习 5 可 获 学 士 学 科 年 位 。 本 人 所 任 教 的高 校 就 是 其 中
的 考 试 方 案 : “ 3X 、 +” “+ + ” “ + 业 水 平 测 试 + 3X l 、 3学 综
() 西 班 牙 、瑞 士 、 巴 西 、 4 葡 萄 牙 、韩 国等 国高 考制 度 。 西 班 牙 —— 从 2 1年 起 西 班 00 牙 教 育部 推行 了新 的高 考 制度 :
及 公 立 大 学 与 高 校 的 自治 机 制 是 瑞 士 的高 招 特点 。 巴 西 — —实 行 每 年 一 次 的 由 各 大 学 自行 组 织 的高 考 , 具 体 考 但 试 时 间 和科 目 由 参 加 招 生 的 各 大
学 自行 决 定 。
大 学 也 对 入 学 申请 者 的 G A 有 最 P ̄
生 ,录 取 的 主 要 依 据 也 是 考 试 成
招 生档 案 中的 重要 内容 。
() 法 国大 学 招 生 制 度 。法 2
国 的 高 中 生 进 入 大 学 深 造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首 先 得 到 由学 校 统 一 颁 发 的 高 中 毕 业 证 书 ,然 后 再 参 加 高
英、美、日三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 自主录取 、 推荐 录取 、 向录取和破 格录取 ” 定 的具体建议 。 由于大学招 生考试 制度 涉及从 中学 到大学 。从个 人 到 国家的根本 和长 远利益 。任何有 关此 项制 度 的改革都 应兼 顾各 方 面的利益诉 求 .也 应顺应 教 育发展 的 总体趋 势 。英
学 的教学标 准 ,因此 中学 希望 建立统 一 的大学招 生考试 制
度 。2 世 纪 初 . 大 学 考 试 委 员 会 开 始 实施 由 中学 考 试 委 员 0 各 会 推 出 的 统 一 的学 校 证 书 考 试 和 高 级 学 校 证 书 考 试 ,后 者
Hale Waihona Puke 作 为与 中国在文 化和教 育传统 上 同源 的国家 ,日本在 吸 收
美 国先进理 念 的基 础上 。 过改革 , 终确 立 了适 合本 国国 通 最 情 的大学招生考 试制度 。因此 , 对英 、 、 t 国大 学招生考 美 E三 试制 度改革 进行 比较研究 ,将为 确定 我 国大学招 生考 试制 度改 革的正确方 向提供借 鉴 。
一
相 当于大学入 学考试水平 。两种证 书考试成绩 . 作为各 大学 录取新 生 的主要依 据 。大 学拨 款委员 会作 为政府 与大学 之 间 的协调者 ,对大学 考试 委员会 推动 统一 的招生 考试制 度 改革起 到 了重要作 用 。2 世纪 中期 , 0 政府再 次介入大学招 生 考试 制度改革 ,原先 的学 校证 书考试 制度被 普通 教育证 书 考试 制度取代 ,普通 教育 证书 考试 为单科 性考试 ,分为 两 级: 普通水 平考试 , l岁 及 以上者 参加 ; 供 6 高级水 平考 试 。 供 l 岁及 以上者 参加 。两级考 试成 绩都作 为大 学招生 的重 要 8 依据 。普 通教 育证 书考试制 度 的实施标 志英 国证 书型大 学
高考改革的国际比较

高考改革的国际比较
(以下是回答内容,无需再次列出题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高考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关注。
自1977年至今,高考制度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
本文就高考改革这一话题,进行国际比较和探讨。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中国高考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以美国为例,其高中毕业生不需要进行类似中国高考那样的全国统一考试,而是依据不同的高中课程成绩和各个大学的招生要求,进行不同的考试、申请和录取方式。
该制度强调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注重全方位的评价和考察。
而在日本,其高考制度与中国比较相似,同样是依照全国统一标准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升学去向。
然而,日本高考并不只考核学术能力,而是综合考沟通、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育部门对于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培养综合素质和领导力的鼓励很明显。
在欧洲地区,有些国家采用高中毕业证作为升学的依据,而不是全国统一考试。
而一些国家则是采用SAT、ACT等标准化考试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标准。
这种考试系统相较于全国统一考试较为灵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一能力。
总结来看,虽然各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了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是一项复杂
的制度设计,在进行改革时需要考虑到人性化的设计和长远视野的考虑。
同时,应加强对于学生全方位素质及编程教育的培养。
在国际比较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国内
高考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符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评价方式。
中国与英美国家大学入学考试与录取制度对比

中国与英美国家大学入学考试与录取制度对比摘要: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与录取是招考合一的模式,英美两国是招考分离的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异同,追溯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也能为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入学考试录取高考中国英美中西各国高等学校招生的过程中均存在“高考”,但是测试内容、所占比重等又有所不同。
本文拟从中、英、美国的考试教育制度入手,挖掘其形成的文化根源,探究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利弊得失,并得出了对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中国与英美国家大学不同的入学考试制度[1](一)中国的“高考”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高考是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特指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具有国家教育考试的性质。
[2]纵观其演变进程,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逐步向终身教育体系靠拢。
2001年教育部取消了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使大龄考生参考成为现实。
2.更加注重考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x”模式和部分省、直辖市的自主命题权,使其考试内容既坚持了国家课程标准又符合了各个地区的教学发展情况。
3.一年一次,招考合一。
中国”高考”设在每年6月7、8日两天(个别地区除外),共分语文、数学、综合、英语四场,每科为两个到两个半小时。
录取工作主要在当年的7、8月进行,对达到志愿分数线的,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这样的招生工作周期较短、成本较低,体现了中国“高考”管理的集中与权威。
但一年一次的考试使考生应试压力大,容易发挥不良,从而增加了其机会成本。
4.录取标准较为单一,逐步发展多种招生途径。
录取以考试分数为重,少数高校也在施行提前单独招生、免试保送和有限自主招生,力图发掘在学科竞赛、艺体特长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或有志在从事一些特殊专业工作的学生。
这一方面体现了招生自主,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众多以高考加分为功利目的的课余培训班。
(二)英美国家的“高考”制度[3]1.英国的“高考”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之一的教育体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4]为标志。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考试大纲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课程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外考试制度比较》课程主要研究中外代表性国家考试制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演变规律,着重探讨不同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国家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异同及其成因。
本课程是考试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了解中外代表性国家高中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理解考试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同类考试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异同与成因,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中获得开展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的启示和借鉴。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学生需预修《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和《中国考试发展史》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探明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同类考试制度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异同的成因。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考试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导论》的学习,要了解比较研究的缘起,理解比较研究的意义,领会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切实掌握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方法;二、课程内容(一)比较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现实需要;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纵向内容;横向比较。
(三)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三)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四)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方法(二)领会:1.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缘起2.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三)应用:1.运用比较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设计某类考试制度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案上篇中英德法高中会考制度比较第一章传统与现实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含香港、澳门、台湾)、英国普通中学证书考试制度、德国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考试制度、法国高中业士学位考试制度的演变发展的历程,掌握中、英、德、法四国高中会考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变化发展与各国社会发展与文化、教育的互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比较,探讨了对我国大学入学制度的启示。
认为一是我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二是多种高考形式并存,学生和高校进行双向选择;三是要加大考试内容中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编制的科学性。
【关键词】中外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中是衔接大学与中学的中间环节。
它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中等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本文拟通过对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为完善我国大学入学制度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美国没有高校入学全国统一考试。
创建于1901年的sat考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是为解决当时普通中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为高校统一选拔不同背景的学生而建立的,为适应不同社会时期的要求和教育变革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入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2、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化较大,在全国统考和大学自行招生之间有过几次徘徊,1917年后基本实行统一考试单独选拔的大学制度。
1955年日本大学又开始自行招生。
但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统一考试的呼声在改革中占了上风。
1979年日本全国的国立和公立大学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全国共同学力的第一次考试。
3、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917年英国成立了中学考试委员会,由大学考试机构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的代表组成,推行教育证书考试。
1951年,普通教育证书(gce)考试取代在校生的学校证书考试,开始实行且面向所有想上大学的青年。
自1988年开始实行中等普通教育证书(gcse)考试,为了更好地选拔能适应未来大学学习的需要,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依然实行,1989年又增加了一种高级补充水平考试(gce as-level ),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
4、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分为几个时期。
1949-1951年是大学入学考试的过渡时期;1952-1965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统一考试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66-1972年,“文革”的爆发致使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几近停滞,在1972年部分大学试点招生的基础上恢复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1977-1982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恢复时期;1983 年至今是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时期。
二、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比较
1、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1)学业成绩测验(简称at测验)。
这是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ceeb)在1901年开发的一种成就测验,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受托举办。
它的目的主要是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学生选择大学和入校后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也可结合其它资料,如学术评估测验成绩或中学成绩,预测学生未来在大学学习中的表现。
因此,它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
(2)学术评估测验(简称sat)。
它是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ts)于1994年在原有sat即学术能力倾向测验的基础上加以改革而推出的新的考试形式。
新sat是一种学术适应性测验,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其是否具备大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新sat 由satⅰ和satⅱ两部分组成,satⅰ来源于原sat,satⅱ来源于at。
(3)美国高校测验(简称act测验)。
这是1959年在依阿华由美国大学考试公司创建的一种大学入学考试项目。
它的历史要比前两个短的多,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测量他们是否具备在大学学习所必需的能力。
因此,它与学术评估测验的地位不相上下。
除了上述三种大学入学考试外,美国在大学招生时还有其它测验,如心理学公司的大学资格测验、教育测量中心的中
学与高校能力测验,但使用范围远不及上述三种考试。
现在sat和act成为使用最多的考试,一般大学都要求入校新生送审两种考试成绩中的一种。
2、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统一性和灵活多样性并存的考试制度。
日本也有全国统一的学力考试制度,即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简称中心考试)制度。
它是文部科学省(原文部省)下属机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出题学科包括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外国语等6个学科。
日本大学的入学考试方式包括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制度,而个别考试主要包括个别学力检查、小论文测验和面试、职业高中,综合学科毕业生选拔,特别选拔等几种。
一般选拔是通过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也可以是其中的一次考试),对一般考生进行选拔的考试方式是目前日本高校入学考试方式的主体方式。
3、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色。
考试机构独立设置,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考试层次、类别多样。
考试设科广泛,学生选择余地较大;考试的组织实施规范有序。
录取程序复杂,注重全面测查;考试、招生、录取三职分离,招生机构是考生和高校的中介服务机构;现代化技术手段在考试、招生工作中
广泛应用。
4、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统招政策。
我国从1952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即高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高考改革一直都在进行。
在教育系统内部,高考科目设置以及所考科目的权重,一直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2002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3+x 科目设置方案,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必考;x是指高校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中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或综合科目。
综合科目是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产物,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中学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核考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各省可以自行选择x方案。
三、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我国入学制度的启示
一是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
二是多种高考形式并存,学生和高校进行双向选择。
三是加大考试内容中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编制的科学性。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任何国家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但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影响,也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推动。
我们既要借鉴和汲取国外一些先进
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还要继承本国本民族文化传统,努力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盲目更不草率从事。
【参考文献】
[1]邱洪昌,林启泗.十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韩家勋,孙玲.中等教育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