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gorq (Cm C p ) gp Rb Cw
经济合理剥采比不依赖于境界的大小和几何 形状, 只依赖于回收率与成本、价格等技术经济参数,其 值可以通过市场与成本分析得出。
2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剥采比的概念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基本原理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原则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2.1 剥采比的概念
境界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增加单位深度后所
引起岩石增量与矿石增量之比,也称为瞬间剥 采比。 平均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总的岩石量 与总的矿石量之比。 生产剥采比:是指露天矿某一生产时期内所剥 离的岩石量与所采的矿石量之比。 分层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某一水平分 层的岩石量与矿石量之比。
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价格法 金属成本比较法 储量盈利比较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用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 下开采成本。
n jh
式中,a——露天开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 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根据对矿石的需要量和勘探程度确定境界
(C D a)
b
关键是正确选取CD、a和b值。在矿山设计中,这几个数 据一般以邻近地区类似矿山的成本指标为基础。 应用条件:露采和地采的回收率和贫化率差别不大时; 粗略计算时。
价格法
露天开采的单位产品成本不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东露天矿南帮(E6600-E9800)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东露天矿南帮(E6600-E9800)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杨占军;李焕忠【摘要】结合东露天矿原有地质资料,及物探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型,通过南帮岩性和地质构造分布特征研究、岩石力学指标的重新确定、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边坡变形破坏措施研究等工作,最后确定南帮最终开采境界.开采境界确定后预计多采煤炭337余万t,创直接经济效益11.31亿元,同时还保证了东露天矿南帮最终边坡的长期稳定.【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4页(P49-51,55)【关键词】开采境界;地质模型;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作者】杨占军;李焕忠【作者单位】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露天矿,辽宁,抚顺,113003;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露天矿,辽宁,抚顺,1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7+1东露天矿位于抚顺煤田的东部,矿坑东西长5.7 km,南北宽1.9 km,面积9.2 km2。
矿坑分东、西部2个采区,东区开采深度+40 m,西区开采深度-10 m。
现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7388万t(-280境界),油母页岩地质储量5.6亿t(-280境界),矿坑服务至2065年。
东露天矿田最早开采时间为1924年。
经过50年代、60年代、70年代、90年代多次兴建开发,目前已形成了走向长6 km、深20~40 m的矿坑。
油母页岩富矿和局部煤层露头已经被揭开,已形成多个富矿和剥离台阶。
东露天矿田位于抚顺煤田东部,向斜轴南翼,南老虎台与南龙风之上。
矿田为新生代老第三系内陆沼泽相沉积地层。
矿田内地层系统包括太古界鞍山群,下白垩统龙凤坎组、老第三系抚顺群和第四系。
本井田基底为元古界花岗片麻岩;白垩系地层上赋元古界基底之上,与第三系岩层直接呈不整合。
其中:下部无煤层为第三系的最下部岩层,本层上部为局部变质的绿色凝灰质砂岩及页岩,下部有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该层上部即为下部煤层,此岩层岩石交替变化甚大,煤层不稳定,时常呈尖灭或凸镜体出现。
(完整版)露天开采程序

露天开采程序第一节概述最终开采境界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可采储量的圈定,也是对开采终了时采场几何形态的预估。
那么,如何采出最终境界内的矿石和岩石则是露天开采程序问题。
简单地讲,露天开采是从地表开始逐层向下进行的,每一水平分层称为一个台阶。
一个台阶的开采使其下面的台阶被揭露出来,当揭露面积足够大时,就可开始下一个台阶的开采。
随着开采的进行,采场不断向下延伸和向外扩展,直至到达设计的最终境界。
每一台阶在其所在水平面上的任何方向均以同一台阶水平的最终境界为限。
推到最终境界线的台阶所组成的空间曲面称为最终边帮(或非工作帮)。
可以想象,最终边帮并不是一“光滑”的曲面,而是呈阶梯状的。
为了开采一个台阶并将采出的矿岩运出采场,需要在本台阶及其上部各台阶修筑至少一条具有一定坡度的运输通道,称为斜坡道或出入沟。
图15-1是一采场的水平投影与剖面示意图。
本章从台阶的几何参数入手较为详细地讨论露天开采中的掘沟、台阶推进、采场扩延、线路布置及台阶和工作面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第二节台阶几何要素一、基本概念图15-2是两个相邻台阶的局部剖面及其平面投影示意图。
台阶由坡顶面、坡底面和台阶坡面组成。
台阶常以其坡顶面水平和坡底面水平命名,例如图15-2中的上部台阶称为188 - 200米台阶。
台阶坡顶面和坡底面与台阶坡面的交线分别称为台阶的坡顶线和坡底线。
一个台阶的坡底面水平同时又是其下一个台阶的坡顶面水平。
台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台阶坡面角(α),台阶坡顶面与坡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台阶高度(H)。
从本台阶的坡顶线(本台阶外缘)到上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本台阶内缘)之间的距离称为台阶宽度(W)。
台阶是垂直方向上的最小开采单元,即台阶在其整个高度上是一次爆破、一次铲装的。
穿孔和装药作业在台阶的坡顶面水平进行,铲装和运输作业在台阶的坡底面水平进行。
二、台阶高度台阶高度是露天开采中最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
影响台阶高度的因素有生产规模、采装设备的作业技术规格以及对开采的选别性要求等。
第一章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三、应用品位-剥采比关系设计最终境界 经济合理剥采比与矿石品位密切相关,矿体品位变 化较大时,则应该考虑用品位-剥采比关系设计最终境 界。
矿体的地质品位是不断变化,如图14-15, 如果境界剥采比Ri和经济合理剥采比(盈亏平衡剥采 比)Rb相等,则此时的境 界剥采比即为最终境界剥采 g0 r q 比。 (Cm C p )
第二节 最终境界设计的手工法
一、基本原理 剥采比:剥离的岩石总量与采出的矿石总量之比。 Stripping ratio 平均剥采比:最终开采境界ABCD内岩石总量W(waste)与 矿石总量O (ore)之比,如图14-4。 用Ra 表示。Average stripping ratio
W Ra O
第七步:若Ri ≈ Rb ,则Hi 水平极为该地质剖面图上最 佳的开采深度;否则,重复第三步到第六步, 试算其 他深度方案,直 到Ri ≈ Rb 成立。
地质横剖面上的线段比是面积比的一种简单形式。 矿体走向较长,且矿体形态变化不大时,可运用 线段比来代替面积比,这样既可保证具有一定的精 度,又免除了求积仪就算面积的繁琐工作。
二、应用线段比法与面积比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 (一)地质横剖面面积比法确定长矿体的合理开采深度 第一步: 根据矿岩稳固程度与设备技术要求确定最终开采境 界的最小底宽Bmin及上下盘最终边坡角α 、β 。 第二步:在每一个地质横剖面图上确定出若干深度方案。 第三步: 对于某一剖面上的深度方案Hi,如图14-6,在Hi 水 平处选定最小底宽确定出该开采深度的境界底线位置 ab,分别从a,b 两点以上下盘境界帮坡角α 、β 做出 上下盘边坡线bc、ad,假设bc线交矿体上盘界线于 e点。
(四)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1、调整最终开采底平面标高 采用平面面积法确定出的短矿体开采的底平面标高,一般不 需另行调整。对于采用地质横剖面法确定出的长矿体开采深度, 需要进行纵向的平面标高的调整。 第一步: 将在各地质横剖面上确定出的最佳开采深度投影到矿体的纵 断面上,如图14-11,连接各开采深度点,得到露天矿纵剖面图 上的理论开采深度。 第二步: 调整纵段面上的理论开采深度。调整后的最终境界内的平均 剥采比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境界底平面的纵向长度应满足 最小运输线路的长度要求。
采矿工程师:露天采矿-露天开采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卷_0.doc

采矿工程师:露天采矿/露天开采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什么叫采煤方法?对采煤方法有什么要求?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矿山排土场的场地应考虑选择在居民区的( ),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A 、上风侧 B 、下风侧 C 、左右两侧 D 、任何方向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 )、( )、( )三种布置形式。
本题答案: 4、多项选择题 下里哪些属于设备安装工程费( )。
A 、机电设备安装费 B 、设备搬运费 C 、设备线路的安装费 D 、厂房建设费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5、名词解释山坡露天矿本题答案:6、填空题在地壳中能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须的矿物产品的集合体叫做()。
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采掘带的宽度不是根据()来确定。
A.开采工艺B.设备C.岩石性质D.露天矿空间几何形态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电缆与风、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并保持()米以上的距离。
A.0.1B.0.2C.0.3D.0.4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重量利用系数即汽车的载重与自重的比值。
矿用汽车的重量利用系数一般为1-1、73,该值()汽车设计得成功,运行的经济性好。
A、大B、小C、没有影响D、取中间值本题答案:10、多项选择题按矿床的有用成分和被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
A、金属矿床B、燃料矿床C、非金属矿床D、砂矿床本题答案:11、问答题工作面大冒顶有哪些征兆?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国内外露天矿先进的穿孔设备是()。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第一节概述应用第一章中讲述的方法得到的矿物储量是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并不都将被开采利用。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一般只有一部分地质储量的开采是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这部分储量称为开采储量。
圈定开采储量的三维几何体称为最终开采境界,它是预计在矿山开采结束时的采场大小和形状。
图14 - 1 是某矿山最终开采境界的平面投影图。
露天开采过程是一个使矿区内原始地貌连续发生变形的过程。
在开采过程中,或是山包消失,或是形成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的坑体(即采场)。
采场的边坡必须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发生滑坡。
为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边坡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即最终帮坡角)不能超过o o某一最大值(一般在35 55 之间,具体值需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
最终帮坡角对最终境界形态的约束是确定最终境界时需要考虑的几何约束。
从充分利用矿物的角度来看,最终开采境界应包括尽可能多的地质储量。
然而由于几何约束的存在,开采某部分的矿石必须在剥离该部分矿石上面一定范围内的岩石后才能实现(图14 - 2 )。
剥离岩石本身只能带来资金的消耗,不会带来经济收入。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存在一个使矿山企业的总经济效益最佳的最终开采境界。
在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与其它行业的企业一样,需要盈利才能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
因此,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是露天矿设计与规划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是技术决策,又是经济决策。
然而,最佳开采境界的确定并非易事,它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终开采境界的设计从方法与手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手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以经济合理剥采比为基本准则,在垂直剖面图和分层平面图上进行手工设计和计算。
手工方法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历史,在我国矿山和设计院仍在使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在方法上与手工阶段基本相同,以计算机为手段,设计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或数字化仪上进行。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采矿学(下)》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东北大学22春“采矿工程”《采矿学(下)》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影响开拓方案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矿床赋存的()、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因素。
A.厚度B.长度C.自然条件D.体积参考答案:C2.废石场的潜在危害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废石场稳定性差所引发的废石场变形、滑坡及废石场泥石流; 其二是废石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污染形式有()。
A.酸雨B.毒气C.粉尘D.塌方参考答案:ABC3.依据每一计划期的()和计划总时间跨度,露天矿采掘计划可分为长远计划、短期计划和日常作业计划。
A.周期B.时间长度C.时间D.长短参考答案:B4.采矿是从地壳中将可利用矿物开采出来并运输到矿物加工地点或使用地点的行为、过程或工作。
()A.错误B.正确5.牙轮钻头破碎岩石的机理实际上是冲击、压入和剪切的()作用。
A.共同B.多种C.联合D.复合参考答案:D6.一般只有一部分地质储量的开采是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这部分储量称为开采储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露天矿()指每年采出的矿石量和剥离的岩石量,()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矿山设备的选型、设备数量、劳动力及材料要求等。
A.效率B.产量C.生产能力D.规模参考答案:C8.台阶坡面角主要是岩体稳定性的函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矿床自然条件是不可更改的,是确定生产能力(实际上也是确定所有其它开采参数)的基础。
()10.平硐溜井开拓方式利用地形高差自重放矿,系统的运营费低;缩短了运输距离,减少了运输设备的数量,提高了运输设备的周转率。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1.矿床中可采矿石品位是确定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2.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或环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依据工作线的推进方向与矿体走向的关系,台阶工作线的布置方式可有三种形式,即横向、纵向和垂向。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

五、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一)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露天矿最小底宽应满足采装运输设备的要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矿山以自卸汽车运输为主,故只介绍汽车运输最小底宽的计算。
若采用折反式调车,则:Bmin=Rcmin+0.5bc+2e+0.5 lc (1-18)式中Rcmin——汽车最小转变半径;米;Bc——汽车宽度,米;e——汽车距边坡的安全距离,米;lc——汽车长度,米。
若采用回返式调车,则:Bmin=2(Rcmin+0.5bc+e)(1-19)在确定开采境界时,若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底宽,底平面按最小底宽绘制;若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底宽不多,则以矿体厚度为最低水平底宽;若矿体宽度远大于最小底宽,露天矿底的位置主要以境界内可采矿量尽量大而剥岩量最小确定之。
(二)选取露天矿边坡角最终边坡角的选取,对剥岩量影响很大。
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边坡角的选取一般按类似已进行开采矿山实用的边坡角选取。
类比法边坡角的选取应满足安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最小边坡角值。
(三)确定露天开采深度1、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露天矿走向长度大时,首先在各地质横断面图上初定开采深度,然后再用纵断面图调整露天矿底部标高。
(1)在各地质横断面图上初步确定露天开采深度。
首先,在横剖面图上作出若干个深度的开采境界方案(图1-11)。
依据前面选定的最小底宽和边坡角,绘制开采境界图。
其次,针对各开采深度方案,用面积比法或线段比法计算其境界剥采比。
最后将各方案的境界剥采比与开采深度绘成关系曲线,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水平线的交点深度,就是所要求的开采深度。
图1-11 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图1-12 厚矿体的无剥离开采H1-最初确定的开采深度;H2-无剥离开采的深度H3-最终的露天开采深度至此,完成了一个地质横断面图上露天开采理论深度的确定。
按同样的方法,可将露天矿床范围内所有横断面图上的理论深度都确定下来。
应当指出,在确定厚矿体的开采深度时,鉴于露天矿底的位置不易确定,有时按矿体厚度而不是最小底宽作图(图1-12 ),然后继续向下无剥岩采矿,直至最小底宽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a——露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P0——原矿的价格,元/t; δ——利润率 。
2.3 基本原理
地表 C' C b
D
W dW 矿体 A A' O
t
H
dO
B
dH
B' 45o
确定最终境界的准则 是瞬时剥采比等于经 济合理剥采比。将境 界位置上下移动,计 算每次移动后的瞬时 剥采比,直到它等于 经济合理剥采比为止, 也就找到了最终境界。
W c c' e' e Hi
-1 -2
d'
d
步骤:
H1 H2
一、Bmin、α 、β 二、作出a,b,c,d,e点 三、作出a’,b’,c’,d’,e’点
b' b
a' a O
H
Hi
四、求出△W 和△O 五、计算Ri = △W/△O
Hi Hi + 1
Bmin
六、若Ri Rb,则Hi水平即 为该地质横剖面图上最佳的 开采境界深度;否则,重复, 试算其它深度方案,直至验 算成功。
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
铁路运输时 Bmin=2RWH+T+3e-h1tanα 式中, Bmin-露天矿最小底宽,m; RWH-挖掘机机体回转半径,m; T--铁路线路宽度,m; e--挖掘机机体、边坡及车辆三者间的 安全距离,1.0-1.5m; h1--挖掘机机体底盘高度,m; α--露天矿最下一个台阶的坡面角。 公路运输,详见下一章
5 -1 +1 +2
6
7 -1
-2 -3
-2 -3
1 1 2 3 -1 -2 -3
2 -1 -2 -3
3
4
5
6
7 -1 1 2 3
1 -1 -2 -3
2 -1 -2 -3
3
4
5
6
7 -1
-2 +5 +3 (c)
+1 +2
-2 -3
-2 -3
-2 +5 +3 (d) +2
-2 -3
-2 -3
1
2
3
4
5
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实质:这一原则是针对露天开采境界内的全部矿岩量而
言,它要求用露天开采的平均经济效果(成本或盈利) 不劣于用地下开采。 应用:作为nj<=nJH原则的补充。即对于某些覆盖层很厚 或不连续的矿体,当用nj<=nJH确定出境界后,还要核 算该境界内的平均剥采比,看它是否满足np<=nJH原则。 对于某些贵重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或中小型矿山, 为了尽量采用露天开采以减少矿石的损失贫化,设计 中有时运用这个原则来确定境界,借此扩大露天开采 矿量。 缺陷:该原则是一种“算术平均”的概念。它既未涉及 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更没有考虑露天开采过 程中剥采比的变化。是一个比较粗略、笼统的原则。
1
tanβ=Σh/(Σhctanα+ Σa+ Σb+ Σc+ Σd) 1
1 1 1
n
n
n2
n3
n4
1
说明:按上述安全条件或技术条件确定的最小边坡角,就是露天矿
的最终边坡角。但对于缓倾斜矿体来说,若边坡角大于矿体倾角,则 最终边坡角应沿矿体下盘布置,以便充分采出下盘矿石。
地质横剖面面积比法确定合理开采深度
实质:要求邻近露天开采境界的那层矿岩露天开采成本
不超过地下开采成本。它是使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 效果(成本或盈利)最佳。 应用:国内外普遍运用这一原则来圈定露天矿境界。 缺陷:只是概略的研究整个矿床的开采效果,并未细致 分析露天开采各过程的经济状态。 对于某些不连续的矿床,这个原则有时不适用。在这 种情况下,境界剥采比符合要求,但它的初期剥岩量 及平均剥采比都很大,在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1 +1 -1 -1 -1 -1 -1
-2 -3
-2 -3
-2 +8
-2 +3
-2 +10
-2 -3
-2 -3
浮锥法反例之二 开采非盈利块集合
-1 -1 -5 -1 -1 -1 +6 -6 +6 -1 +5 (a) -1 -1 -5 -1 -1 +6 -6 +6 +5 (b) -1 -1 -5 -1 -1 +6 +6
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价格法 金属成本比较法 储量盈利比较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用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 下开采成本。
n jh
式中,a——露天开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 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从经济效果考虑,希望边坡角尽可能大 通常从安全条件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 安全条件: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选取边坡 角,保证边坡稳定; 技术条件:是指满足矿山的开采运输需要而言。 为了保证矿山正常生产,露天矿边坡通常由安 全平台a(2-3m)、清扫平台b(每隔2-3个台 阶设一个,其宽度应保证清扫设备正常工作)、 运输平台c和d及相应的坡面组成。(下图)
6
7 -1 1 2 3
1
2
3
4
5
6
7 -1
1
2 3
-1
-2 -2 -2
4.1 浮 锥 法
7
-2 -3
-2 -3 -3 (f) 1 1 2 3 -1 2 -1 -2 3 -1 -2 +5 4 -1 +4 +3 (g) 5 -1 +1 +2
-2
-2
-3
-3
+5
(e)
+2
-3
-3
-3
6 +2
浮锥法反例之一 遗漏盈利块集合
生产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对于露天开采来说,生产剥采比真实地反映了矿山生产 的采剥关系。所以,有人提出用生产剥采比不大于经 济合理剥 采比的原则圈定境界,使露天矿任一生产 时期的经济效果都不劣于地下开采。 缺陷:没有考虑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只顾及矿 床上部的露天开采而不管剩余部分的开采;确定出来 的境界往往比按np<=nJH原则圈定的小,但比按nj<=nJH 原则圈定的大,因而初始剥采比和基建投资也大;由 于生产剥采比变动较大,因而其设计方法也繁琐费事。 鉴于上述缺点,该原则在实际中很少采用。
4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计算机 优化方法
浮锥法 图论法
1 1 2 3 -1 -2 -3
2 -1 -2 -3
3 -1 -2 +5
4 -1 +4 +3 (a)
5 -1 +1 +2
6 +2 -2 -3
7 -1 -2 -3 1 2 3
1 -1 -2 -3
2 -1 -2 -3
3 -1 -2 +5
4 -1 +4 +3 (b)
2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剥采比的概念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基本原理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原则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2.1 剥采比的概念
境界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增加单位深度后所
引起岩石增量与矿石增量之比,也称为瞬间剥 采比。 平均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总的岩石量 与总的矿石量之比。 生产剥采比:是指露天矿某一生产时期内所剥 离的岩石量与所采的矿石量之比。 分层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某一水平分 层的岩石量与矿石量之比。
Ri=dw/dO 当dH趋于零时,dW与dO之比趋于线段CA与线段AB的 长度之比,即Ri=CA/AB
2.4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原则
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生产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根据对矿石的需要量和勘探程度确定境 界
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Ri L so1 so2 so1 so2
六、若Ri Rb,则该开采深度为最 佳开采深度; 否则,重复以上各步, 试算其它的开采深度方案。
端部辅助剖面图
2.6 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调整最终开采底平面标高 圈定最终开采境界的底部周界
调整最终开采底平面标高
矿体界线
调整前开采深度
露天矿的边坡组成
a
b c d β h1 h2 h3 h4 β-最终边坡角,度; n-台阶数目; h-台阶高度,m; α -台阶坡面角,度; a-安全平台宽度,m; b-清扫平台宽度,m; c-水平运输平台宽度,m; d-倾斜运输平台宽度,m; n1、n2、n3、n4-分别为安全平台、清 扫平台、水平运输平台和倾斜运输平 台数目。 n1
根据对矿石的需要量和勘探程度确定境界
对于石灰石、白云石这类剥离量小而储量 大的矿床,有时是根据对矿石的需要量 或勘探程度来确定境界。
2.5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 选取露天矿最终边坡角 地质横剖面面积比法确定合理开采深度; 地质横剖面线段比法确定长矿体的合理 开采深度 ; 水平剖面面积法确定短矿体的开采深度
调整后开采深度
在地质纵断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平面标高
圈定最终开采境界的底部周界
I~IX 剖面线;
------ 理论周界;
底部周界的圈定
最终设计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