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向日葵病害防治

向日葵病害防治

向日葵病害防治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

一、症状识别:
1、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

2、向日葵褐斑病:又称斑枯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整个叶片枯死。

茎和叶柄染病时病斑呈褐色狭长条状。

二、防治建议:
1、向日葵锈病:2003年气候条件有利于向日葵锈病流行,加之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扩大,品种抗性差,形成发病的有利生态条件。

建议各主要种植区域针对不同发病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喷雾,用75―100升水;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亩用药35―40克。

2、向日葵褐斑病:秋季收获时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必要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雾。

1。

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 传 播 途 径 和 发 病 条 件 . 2
231 ..农业 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以 上轮作 ; 时把病残株清 出田间烧毁。 及
23 .. 2种衣剂 包衣处理 25 适 乐时种衣剂 ,用量按药种重 . %
量比 12 0 :0 进行包衣 , 晾干后播 种。 23 .. 4药剂防治 必要时用 3 % 菌消 水剂 1 0 0土 0 0倍液 、. 32 % 恶甲水 剂 30倍液或 2 % 0 0 萎锈灵乳油 4 0 液灌根 , 0倍 每株灌对
1向 日葵 菌 核 病 .
1 发 病 症 状 . 1
02 10 ./0 0拌 种 。恶 霉 灵 ,以 药 有 效 成 分 与 种 子 重 量 比 为
110 ~210 比例 拌种 , 不可闷 种 , /00 /00 但 随拌 随播 ; 土壤 处理
用 药为 :0 菌灵 3 g 亩 ,0 5%多 k / 5 %速克 灵 03 k/亩 ,0 . g 5 4%五氯
入植 株发病 , 潜伏期 一般 为 7天 。重茬 、 低洼地 以及种植密度
大都易发病 。
23防 治 方 法 .
可达 全花盘 , 组织变 软腐烂 , 湿度 大时长 出 白色 菌丝 , 菌丝 穿 过花盘在籽实之 间蔓延 , 最后形 成网状黑色菌核 , 花盘 内外均
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 , 果实不能成 熟。
21 病症状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 , .发 开花前后叶尖叶 肉部 分 开始褪绿 ,后整个叶片 的叶肉组织褪绿 ,叶 缘和侧脉之 间发 黄, 后变褐坏死 ; 后期逐渐 向上位叶扩 展 , 发病 重 的植 株下部 叶片全部 干枯死 亡。 2 . 2传播途径和发病 条件 病菌在土壤 、 病残体和种子 中越
囊孢子萌发温限 0 ~ 5 ,℃ ~ O ℃ 3℃ 5 1℃萌 发最 快 ; 春季低 温多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控技术-全国农技推广网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控技术-全国农技推广网
由子囊孢子侵染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
向日葵菌核病菌: 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
菌属。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









子 囊 盘
囊 孢 子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
菌核
菌丝
病菌侵染形式

菌核
子囊盘
孢子



孢子
芽管

侵染途径
向日葵菌核病根腐症状
向日葵菌核病根腐症状
由土壤或种子中的菌核萌发后的菌丝侵染
向日葵菌核病茎腐症状
茎腐型:病斑在茎杆的各部位都可发生,以中上部居多。病斑椭圆形,褐色, 逐渐扩大,略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的叶片萎蔫。病斑绕茎一周后,植株萎蔫死 亡,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由子囊孢子侵染
向日葵菌核病茎腐症状
向日葵褐斑病防治方法
选用种植抗褐斑病品种。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适期播种,合理密度种植;秋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铲 除自生苗,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必要时喷洒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500倍液或1:1: 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10天,防治2次。
向日葵霜霉病症状











局 部 侵 染
向日葵霜霉病田间为害症状
田间发病为害情况
向日葵霜霉病症状
向日葵霜霉病症状
向日葵霜霉病症状
向日葵霜霉病病原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向日葵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夏季花卉,但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向日葵的健康生长,有效防治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向日葵病虫害,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灰霉病灰霉病是向日葵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

当天气潮湿时,向日葵的叶片和花朵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斑,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萎蔫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向日葵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2. 清除病叶和病残体:及时清理感染病害的叶片和花朵,防止病斑扩散,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根据。

3. 硫剂喷雾:使用合适浓度的硫剂进行喷雾,可以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二、叶斑病叶斑病是向日葵另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

感染叶斑病的向日葵,叶片上会出现黄色小斑点,严重时斑点会扩展并融合成大的叶斑。

1. 温度控制:叶斑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要合理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2. 空气流通:保持种植环境通风良好,减少空气湿度,有助于预防叶斑病的发生。

3. 防治感染源:及时清除感染病害的植株,避免病斑扩散。

同时避免水滴传播病原体。

三、蚜虫蚜虫是向日葵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榨取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向日葵的叶片卷曲、生长受限等问题。

防治方法:1. 人工清除:发现蚜虫时,可采用手工清除的方式,如用棉签蘸取肥皂水轻轻擦拭叶片,将蚜虫清除。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蚂蚁等,可以帮助控制蚜虫数量。

3. 茉莉花素:使用茉莉花素进行喷雾,可以引诱蚜虫的天敌,达到控制蚜虫的效果。

四、金龟子金龟子是向日葵上的天敌虫类,它以蚜虫为食,是生物防治蚜虫的有力助手。

1. 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种植向日葵时,要注意为金龟子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食物,如种植一些草本花卉作为金龟子的觅食对象。

2. 不滥用杀虫剂:杀虫剂不仅会对蚜虫造成影响,也会对金龟子等益虫造成伤害。

因此,在防治蚜虫时,要避免过量使用杀虫剂,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它具有美丽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

然而,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向日葵的生长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方法。

在种植向日葵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菌和虫卵。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避免病菌和虫卵滋生的机会。

此外,定期清理废弃物和杂草,保持种植区域的清洁,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向日葵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向日葵在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氮素、磷和钾元素,可以根据植株的需求进行施肥。

同时,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短期内的生长过快,导致植株脆弱易感。

三、病虫害防治1. 真菌病防治:真菌病是向日葵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有白菜黑斑病、灰霉病等。

预防真菌病的关键是定期喷洒杀菌剂,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此外,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2. 虫害防治:向日葵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和蜗牛等。

针对不同的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例如,对于蚜虫,可以用肥皂水或农药进行喷洒;对于螨虫,可以用有机杀虫剂进行防治;对于蜗牛,可以采取人工捕捉和设置障碍物等方式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来捕食向日葵的害虫,如瓢虫、蜘蛛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防治病害,例如利用拮抗细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五、病株处理当向日葵植株受到严重病害侵袭时,为了防止病菌传播到其他植株,我们需要及时将病株移除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可以将病株进行焚烧或深埋,以杀灭病菌和虫卵。

六、定期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关键。

我们可以每天或每周检查一次植株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病斑、虫卵或害虫存在。

向日葵常见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措施

向日葵常见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措施

红蜘蛛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向日葵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 农业防治:保持田间湿润,减少红蜘蛛的发生。
• 化学防治:选用专用的杀螨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 喷洒叶片背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03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在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02
向日葵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向日葵螟
向日葵螟是向日葵的主要虫害之一。
01
防治措施
03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 等进行生物控制。
05
02
向日葵螟的幼虫会钻入向日葵的花盘和籽粒 中,导致花盘受害、籽粒毁坏。
04
•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 秋翻冬灌。
06
•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或幼虫初孵期 ,选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THANK YOU
选用经过审定或推荐的优良品种 ,确保种子质量。
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向日葵品种 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抗病 抗虫品种具有较强的遗传抗性, 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选择 具有相应抗性的品种。
定期更新品种,以应对病虫害的 抗药性变异。
加强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预防向日葵病虫害的 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风险
智能化决策支持:构建向日葵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整合多源数据,为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 提供智能化的防治方案和建议。
综上所述,向日葵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物防治的应用、精准施药技术的 研发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降低农药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促进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向日葵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向日葵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然而,向日葵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因此,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和合理的防治方法来保护向日葵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粉病:白粉病是向日葵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症状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并逐渐扩散。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及时去除病叶,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2. 根腐病: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包括根部腐烂和死亡,植株逐渐枯萎。

防治根腐病的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种子和苗,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定期松土,以及使用有效的真菌杀菌剂。

3. 斑点病:斑点病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黑斑或黄斑。

防治斑点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适时施用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物抵抗力的肥料,以及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4. 蚜虫:蚜虫是向日葵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是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引起生长受阻和传播病害。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采用物理方法如手动捕捉或清洗,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注意植株的适宜密度,以及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5. 蜗牛和使用:蜗牛和使用是向日葵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是通过啃食叶片和花朵产生蛾卵。

防治蜗牛和使用的方法包括定期清除草地和杂草以减少害虫的栖息和产卵处,设置捕获器来吸引和捕获害虫,手工清除害虫,以及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除了以上提到的病虫害,向日葵还可能受到其他一些病虫害侵袭,所以在日常栽培中需要持续观察植株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防治。

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如阳光充足和土壤适宜,也能提高向日葵的抵抗力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而言之,种植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适宜的生长条件管理和使用合适的防治措施。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一、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

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

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茎内输导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运输,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而脱落,最后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烂盘型这种病症在谢花期以后最重,当花盘受害时,在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花托呈褐色且软化。

遇多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大,可穿透花盘,由背面转向正面,长出一种白色菌丝,造成花盘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可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粒自行脱落。

1.发病原因主要由菌核萌发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生活2~5年。

其侵染方式有二:一是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当它与寄主相接触后即直接侵入,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即为这种侵染方式;二是菌核可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经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寄主作物上,子囊孢子发芽后即侵入寄主内,向日葵烂盘就是子囊孢子侵染后引起的。

当气温在20℃、相对湿度达80%时,最适于菌核的萌发,也是花盘发病最严重的时期。

尤其是在多雨之年,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和连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块上发病率最高。

7~8月份如果遇到多雨低温时,发病率较高。

2.病源及流行规律病原菌是核盘菌科核盘菌属菌核病菌,黑色。

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发病时菌核较多。

菌核在-40℃或湿热55℃时经10分钟仍有生活力,水淹状态下仅30天即腐烂死亡。

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寄主表面后,发芽成菌丝侵染,致使向日葵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摘要介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的症状,以及识别与防治方法,以为提高向日葵的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
向日葵的病害种类很多,在长岭县发生较多的是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和细菌性茎腐病,这些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向日葵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向日葵的产量,避免损失,除要掌握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外,还要对向日葵病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现对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为提高白日葵产量提供参考。

1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1.1 发病症状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危害茎和葵盘,以茎为主。

茎部症状分褐腐和黑腐2种。

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

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病茎外部变褐或倒折。

黑腐型:染病处呈水浸状,先呈橄榄绿色,后变黑,病茎部凹陷,呈墨汁状,髓部很快软腐。

萎缩变空,病茎外部变黑,呈条状开裂,田间后期发病主要是该类型。

花盘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期呈不规则水渍状,褐色或黑色。

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很快,造成整个葵盘褐腐或黑腐,并向茎杆扩展,使葵盘组织崩溃萎缩,只残留纤维和空盘。

湿度较大时甚至会导致向日葵全盘腐烂。

1.2 病因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1.3 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

雨水多,伤口及自然裂口多的条件下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二是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55 ℃温水浸种30 min,或用硫酸链霉素200 mg浸泡1 000 g种子,浸种2 h。

三是喷药处理: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施3~4次[1-2]。

2 向日葵黄萎病
2.1 发病症状
向日葵黄萎病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多始于植株下层叶片显症。

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期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1-5],后变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稍矮化。

横剖病茎观察,维管束褐变。

发病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色煤层。

2.2 病因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病害。

病原菌为大丽菌轮枝孢。

2.3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

病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越冬。

种子带菌,胚和胚芽不带菌。

种植密度大的地块以及低洼地,易发病。

重茬年限越长的地块发病越重。

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的潜育期为7 d。

病菌生长温度10~33 ℃,最适温为23 ℃。

2.4 防治方法
向日葵黄萎病可造成病株发育不良,花盘缩小,籽实不饱满,空籽粒增加,严重的可使植株提前枯死。

向日葵的现蕾期是黄萎病发生始期,应积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具体如下:一是种植抗病品种。

二是合理轮作。

切忌与感病寄主植物为轮作对象,特别不能与茄科等植物实行轮作。

三是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田间烧毁。

四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 000倍液浸种30 min,晾干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4 500 L/hm2于播种前处理土壤。

五是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交替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六是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 mL。

3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俗称烂盘病。

该病可以造成向日葵根茎部腐烂、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等。

这种病害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生产。

3.1 发病症状
常见有4种症状,即叶腐型、茎基腐型、花腐型、茎腐型,其中以茎基腐型、
花腐型受害最重。

①叶腐型:叶片有褐色椭圆形病斑,稍有同心轮纹。

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

②茎基腐型: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可导致发病部位的腐烂,导致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的扩展萎蔫而死[3-5]。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他部位和茎。

病斑在茎上可以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 m,病斑具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粒,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烂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该类型菌核病在向日葵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③花腐型。

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6]。

④茎腐型。

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褐色具有同心轮纹,病部以上的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6-8]。

3.2 病因
此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田间具有传染性。

向日葵菌核病菌称核盘菌。

菌丝体绒毛状白色,侵染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或茎基腐;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盘内生有子囊和子囊孢子[9-11]。

子囊孢子放射后通过气流传播,落到向日葵上萌发后可造成茎腐、叶腐和盘腐。

3.3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

翌年气温回升至5 ℃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日葵侵入。

种子上越冬的病菌可直接危害幼苗。

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以茎基部引起茎基腐,菌核一般在1~3 cm土层中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数量最多,埋入土中7 cm以上很难萌发。

该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是15~18 ℃,若平均温度超过30 ℃则不能侵染。

3.4 防治方法
一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但忌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向日葵地要进行深松深耕,创造不利于菌核萌发的条件。

将地面上菌核翻入土中使其不能萌发,深耕对于阻止菌核萌发效果好,耕深为25~30 cm。

三是搞好田园卫生。

彻底清除病株、残枝败叶、发病花盘、籽粒,进行田间深埋或焚烧。

四是在保证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晚播,增施磷钾肥。

五是种子处理。

播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大的0.3%~0.5%拌种,或用种子量0.3%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包衣处理,药剂与种子的比例为1∶50。

六是土壤处理。

播种时,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用量3.75 kg/hm2,与细土配成毒土,然后随种子施入垄沟或穴中。

七是向日葵现蕾开花后,若遇连阴雨天,或重茬地块,应及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

八是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

九是避免低洼、通风不良、潮湿、连作地块。

十是施用磷钾肥配合微肥,可提高向日葵的抗病性。

4 参考文献
[1] 潘颖慧,薛丽静,梁秀丽,等.吉林省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学,2009(7):183-184.
[2] 李子钦,曹丽霞,白全江,等.内蒙古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F12):63-64.
[3] 邹积宽,崔秀芹.向日葵主要病虫草害鉴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57.
[4] 郎福军,江洪彬.向日葵病害的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1(13):44.
[5] 徐雄培.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20,222.
[6] 李雪红.向日葵常见病害防治[J].农村科技,2011(2):24-25.
[7] 范丽娟.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57-59.
[8] 王静,张剑茹,崔超敏,等.向日葵菌核病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25-28.
[9] 曹丽霞,徐利敏,云晓鹏,等.内蒙古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研究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83-85.
[10] 潘颖慧,薛丽静,梁秀丽,等.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0(4):74-75.
[11] 王爱华.向日葵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甘肃农业,2011(11):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